第12章王燕的悔
“都吃飯吧,”林老爺子拿起了筷子,招呼兒孫吃飯,末了又吩咐董氏,“一會兒裝些白米給大河和大山帶回去。”
“好。”
董氏痛快應下,臉上皺紋都笑的又多了幾道。天下做孃的,哪有不疼兒子的?即便林大河在嶽家布莊做掌櫃,林大山在大戶人家做先生,平日吃穿比家裡好太多,依舊在有了好東西之後,第一個想著給兩個兒子帶回去一些。早就尋了兩個布袋子,都裝了沉甸甸的半下白米。
老老實實坐在旁邊吃飯夾菜,乖巧安靜之極,好似這一切都同無關。倒不是如何防備家裡人,實在是解釋起來很麻煩啊。而且,一個知道也就一分危險。
一家人難得吃頓白米飯,最後都有些吃撐了。林大河和林大山惦記城裡的差事,下了飯桌兒不等喝碗茶就要回去。
董氏每人分了他們一布袋白米,足有二十斤。馮氏同劉氏從來不小氣,也不惱婆婆偏心兩個小叔,但這次還是心頭了。畢竟這可是白米啊,上好的細糧,不是穀子高粱之類的糧。
擔心老孃脾氣急,開口惹不高興,趕扯了老孃袖子嚷著肚子疼,果然馮氏立刻抱了閨心疼抱怨,“吃那麼多做什麼,是不是撐壞肚子了?”
笑嘻嘻也不應聲,眼見兩個叔叔走出院子,坐上了三叔從王家借來的馬車,這才跳下地跑出去,擺著小手嚷著,“三叔,四叔,常回來看啊。”
“好,乖乖在家,不要再跑出去啊。”
“等四叔再回來給你買飴糖吃。”
林大河和林大山都是同侄道彆,末了又同家裡人說幾句話就匆匆回城去了。
林大河進了縣城,送了弟弟到顧家側門,然後拐進布莊門口時候,他又改主意要車伕去了嶽丈王家。
王家離得布莊不過隔了兩道街,小小的兩進院子藏在衚衕深,很是不起眼。
但林大河娶了王家唯一的閨,又掌管了布莊生意,自然對嶽丈一家的家底有些瞭解,若是想要住大院子,行事再大方一些,也不是承不起。
實在是王家商人本,越富有越吝嗇罷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王燕閒著無事又回來了孃家,眼見自家男人拎著布袋子從外邊進來,眼底閃過一抹複雜,但還是笑著迎上去,問道,“你回來了,兒子們還好?天熱,是不是都曬黑了?”
林大河點頭,應道,“孩子們瞧著都結實不,禮哥兒又掉了兩顆牙,仁哥兒和義哥兒今日跟著下田拔草,已經頂半個勞力了。”
林大河說起這些,語氣裡很有些驕傲意味,王燕這當孃的卻是心疼的角直。
扯了帕子沾沾鼻尖兒,臉上因為出汗,敷的水有些掉落。原本稱得上明豔的五,這會兒反倒因為上妝添了三分老氣。
“昨日爹還說起,要給兒子們請個先生呢,不如早些把他們接回來……”
“不,”王燕才說到一半,林大河就打斷了的話頭兒,“當初是你主把孩子留在老宅的,還說咱爹為人明理大氣,大哥二哥和四弟家的孩子怎麼教導,咱們兒子也要怎麼教導,絕對錯不了。如今突然改口,難道是怨怪爹孃耽擱了孩子?再說了,我昨晚考教孩子們功課,很是不錯,可見平日也用心了。你就彆惦記了,若是想孩子,過幾日回去住一段,正好家裡秋收忙碌,你幫著做個飯,娘和嫂子們也能輕省一些。”
王燕簡直恨不得把自己舌頭吃了,心裡後悔之極。
林大河在布莊做夥計的時候,看中他勤快聰明,為人善良又不愚笨,主接幾次,等到慢慢兩人生了義,王家去林家提親,也是水到渠,但林家死活不同意林大河贅,就是林大河也本冇這個意思,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
平日行事又不算謹慎,整個鋪子夥計都知道傾心林大河,騎虎難下,也就同意嫁去林家。
結果,親五年,整日洗做飯餵餵豬,上有公婆,中有伯叔妯娌,下有一堆的侄兒,簡直比在孃家半輩子乾的活兒都多。
好不容易哭求老爹退位,把布莊給林大河打理,才從林家村搬進城。臨走之前,不知道腦子哪筋不對,居然不忿叔伯家的孩子都養在老宅,而的孩子卻要自己養,於是就把孩子留了下來。
這一留,孩子們就當真是再也冇回的邊,惹得爹孃整日裡罵。如今想把孩子們帶回來都不了,還怎麼哄得兒子們同王家一肚腸兒,再改個名字,延續王家香火?
林大河好似冇有看到媳婦兒臉上神變換,抬手把米袋放在椅子上,問道,“嶽母呢,我娘給帶了二十斤白米回來。這白米我吃過了,味道特彆好,留下給嶽母嶽父嚐嚐。”
王家老太太其實早就到了,但一直躲在屏風後聽兒婿閒話兒,這會兒趕笑著轉出來,招呼道,“大河回來了,你爹孃子還好?仁哥兒三個孩子呢,怎麼不回來住一段?”
“我爹孃子都好,讓嶽母惦記了。”林大河不接關於兒子的話茬兒,又把白米的出說了一遍,末了就帶了王燕告辭。
王家老太太實在忍耐不住,就道,“大河,家裡這院子雖然不大,但隻有我們老兩口住,實在空得慌。不如你和燕子搬回來住吧,也省下一份房租,送回村裡,你爹孃手頭也寬綽一些。”
林大河聽得心裡不是滋味,但他天生一副笑麵,即便有三分氣惱,臉上也看不出什麼。
“嶽母的好意,我心裡清楚。但我們租住那房子習慣了,離得鋪子也更近,這事以後再說吧。”
王燕氣得扯了手裡的帕子,當初覺得林大河待自己不錯,怎麼就冇看出他是這麼倔強的脾氣,倒真是林家的種,脾氣得同公爹一般無二……
再說林大山聘的這戶人家姓顧,在縣城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戶,當初家裡小公子開蒙,想要請先生的時候,得縣學教諭的推薦,看中了林大山功底紮實,出了一年三十兩銀子的高價聘了他上門。
第12章王燕的悔
“都吃飯吧,”林老爺子拿起了筷子,招呼兒孫吃飯,末了又吩咐董氏,“一會兒裝些白米給大河和大山帶回去。”
“好。”
董氏痛快應下,臉上皺紋都笑的又多了幾道。天下做孃的,哪有不疼兒子的?即便林大河在嶽家布莊做掌櫃,林大山在大戶人家做先生,平日吃穿比家裡好太多,依舊在有了好東西之後,第一個想著給兩個兒子帶回去一些。早就尋了兩個布袋子,都裝了沉甸甸的半下白米。
老老實實坐在旁邊吃飯夾菜,乖巧安靜之極,好似這一切都同無關。倒不是如何防備家裡人,實在是解釋起來很麻煩啊。而且,一個知道也就一分危險。
一家人難得吃頓白米飯,最後都有些吃撐了。林大河和林大山惦記城裡的差事,下了飯桌兒不等喝碗茶就要回去。
董氏每人分了他們一布袋白米,足有二十斤。馮氏同劉氏從來不小氣,也不惱婆婆偏心兩個小叔,但這次還是心頭了。畢竟這可是白米啊,上好的細糧,不是穀子高粱之類的糧。
擔心老孃脾氣急,開口惹不高興,趕扯了老孃袖子嚷著肚子疼,果然馮氏立刻抱了閨心疼抱怨,“吃那麼多做什麼,是不是撐壞肚子了?”
笑嘻嘻也不應聲,眼見兩個叔叔走出院子,坐上了三叔從王家借來的馬車,這才跳下地跑出去,擺著小手嚷著,“三叔,四叔,常回來看啊。”
“好,乖乖在家,不要再跑出去啊。”
“等四叔再回來給你買飴糖吃。”
林大河和林大山都是同侄道彆,末了又同家裡人說幾句話就匆匆回城去了。
林大河進了縣城,送了弟弟到顧家側門,然後拐進布莊門口時候,他又改主意要車伕去了嶽丈王家。
王家離得布莊不過隔了兩道街,小小的兩進院子藏在衚衕深,很是不起眼。
但林大河娶了王家唯一的閨,又掌管了布莊生意,自然對嶽丈一家的家底有些瞭解,若是想要住大院子,行事再大方一些,也不是承不起。
實在是王家商人本,越富有越吝嗇罷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王燕閒著無事又回來了孃家,眼見自家男人拎著布袋子從外邊進來,眼底閃過一抹複雜,但還是笑著迎上去,問道,“你回來了,兒子們還好?天熱,是不是都曬黑了?”
林大河點頭,應道,“孩子們瞧著都結實不,禮哥兒又掉了兩顆牙,仁哥兒和義哥兒今日跟著下田拔草,已經頂半個勞力了。”
林大河說起這些,語氣裡很有些驕傲意味,王燕這當孃的卻是心疼的角直。
扯了帕子沾沾鼻尖兒,臉上因為出汗,敷的水有些掉落。原本稱得上明豔的五,這會兒反倒因為上妝添了三分老氣。
“昨日爹還說起,要給兒子們請個先生呢,不如早些把他們接回來……”
“不,”王燕才說到一半,林大河就打斷了的話頭兒,“當初是你主把孩子留在老宅的,還說咱爹為人明理大氣,大哥二哥和四弟家的孩子怎麼教導,咱們兒子也要怎麼教導,絕對錯不了。如今突然改口,難道是怨怪爹孃耽擱了孩子?再說了,我昨晚考教孩子們功課,很是不錯,可見平日也用心了。你就彆惦記了,若是想孩子,過幾日回去住一段,正好家裡秋收忙碌,你幫著做個飯,娘和嫂子們也能輕省一些。”
王燕簡直恨不得把自己舌頭吃了,心裡後悔之極。
林大河在布莊做夥計的時候,看中他勤快聰明,為人善良又不愚笨,主接幾次,等到慢慢兩人生了義,王家去林家提親,也是水到渠,但林家死活不同意林大河贅,就是林大河也本冇這個意思,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
平日行事又不算謹慎,整個鋪子夥計都知道傾心林大河,騎虎難下,也就同意嫁去林家。
結果,親五年,整日洗做飯餵餵豬,上有公婆,中有伯叔妯娌,下有一堆的侄兒,簡直比在孃家半輩子乾的活兒都多。
好不容易哭求老爹退位,把布莊給林大河打理,才從林家村搬進城。臨走之前,不知道腦子哪筋不對,居然不忿叔伯家的孩子都養在老宅,而的孩子卻要自己養,於是就把孩子留了下來。
這一留,孩子們就當真是再也冇回的邊,惹得爹孃整日裡罵。如今想把孩子們帶回來都不了,還怎麼哄得兒子們同王家一肚腸兒,再改個名字,延續王家香火?
林大河好似冇有看到媳婦兒臉上神變換,抬手把米袋放在椅子上,問道,“嶽母呢,我娘給帶了二十斤白米回來。這白米我吃過了,味道特彆好,留下給嶽母嶽父嚐嚐。”
王家老太太其實早就到了,但一直躲在屏風後聽兒婿閒話兒,這會兒趕笑著轉出來,招呼道,“大河回來了,你爹孃子還好?仁哥兒三個孩子呢,怎麼不回來住一段?”
“我爹孃子都好,讓嶽母惦記了。”林大河不接關於兒子的話茬兒,又把白米的出說了一遍,末了就帶了王燕告辭。
王家老太太實在忍耐不住,就道,“大河,家裡這院子雖然不大,但隻有我們老兩口住,實在空得慌。不如你和燕子搬回來住吧,也省下一份房租,送回村裡,你爹孃手頭也寬綽一些。”
林大河聽得心裡不是滋味,但他天生一副笑麵,即便有三分氣惱,臉上也看不出什麼。
“嶽母的好意,我心裡清楚。但我們租住那房子習慣了,離得鋪子也更近,這事以後再說吧。”
王燕氣得扯了手裡的帕子,當初覺得林大河待自己不錯,怎麼就冇看出他是這麼倔強的脾氣,倒真是林家的種,脾氣得同公爹一般無二……
再說林大山聘的這戶人家姓顧,在縣城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戶,當初家裡小公子開蒙,想要請先生的時候,得縣學教諭的推薦,看中了林大山功底紮實,出了一年三十兩銀子的高價聘了他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