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師兄家出來, 沈陵和沈全收拾一下東西就要準備回程了。趕在關城門前,他們跟著別的商隊出了城門, 齊老爺的商隊還要留幾日, 他們找了別的商隊提前回去。
這個商隊走得急,基本上是連夜趕路, 第二天的下午就到建業縣了。他們給家里人買了一堆東西,沈全也急著回鄉下看顧生意, 他一個人先回鄉下了。
沈陵給方氏三妞買了一人一包銀的木簪, 家里的人都樸素慣了, 大多數都是木簪, 方氏最好的一支也是包銀的。
給大伯母二伯母買了木簪, 給小侄兒買了點府城孩子玩的玩,多都是點心意。
方氏念叨:“你自己也沒多錢, 還是個孩子,給你爺爺買點就算了, 還非得人人都給買到。”
現在過年的歲錢方氏都是讓他自己存著的,加上他給家里的生意出謀劃策,也會有些獎勵, 總得來說他手里頭是有不零用錢的。
三妞雖然很喜歡, 但也很心疼,如今織布自己也攢了些私房,道:“鐵娃,姐把錢給你,你存錢多不容易。”
沈陵笑著說道:“不值多錢, 三姐,你可別給我,你馬上就要說親了,這錢攢著以后可以做嫁妝。”
三妞整張臉都燒了起來,含瞪了他一眼:“什麼做嫁妝!”
方氏道:“你個萬事通,樣樣都通,你姐的親事倒是記牢的。”
三妞心里是歡喜的,說明弟弟對這個姐姐上心。
沈陵厚著臉皮討乖:“我的親姐夫自然得好好看,娘,你可得告訴我你看中了哪些人,我好打聽打聽。”
方氏笑罵道:“哪有你去打聽的道理,你啊,這種事別管。”
“那不,娘,我就這一個親姐,得好好相看。”沈陵這是給方氏打預防針,他可不想三妞所嫁非人,孩子嫁人是第二次投胎,他希三妞這一生能過得順遂一些。
三妞有些,臉愈發紅。
方氏欣他有這一份心,到底親姐還是不一樣的,道:“我和你爹會好好相看的,你啊,別考慮這些。”
沈陵第二日去齊老爺家,他是齊家的常客,齊家的老仆都是看著他大的。
齊老爺見他一回來就來拜訪他,任誰都喜歡被重視的覺,收到沈陵送的禮,也很高興地收下了,忙問他覺考得如何。
“……見了師兄,師兄說可能還差些火候,如果運氣好也許可。”沈陵如實說道,雖然會有些失,但他也看得開,十一歲中生本來就已經夠引人注目了,十二歲中秀才更是首屈一指了,他能去考場走一遭,認真答完了題,剩下的就看命了。
齊老爺寬道:“你還年輕,這才是你第一回 考,很有人能一回就中的,以后有的是機會。”
沈陵點點頭,笑著和齊老爺說起考場以及在府城的見聞,齊老爺很樂意談,行商之人最不能的就是信息,這信息從哪兒來,就是得多打聽多聊。
齊子俊收到沈陵給他帶回來的書,控訴道:“陵哥兒,你變了,咋變得和我爹一樣,就給我帶書來。”
“你都這麼大了,我給你帶玩的也不是事兒。”沈陵毫不客氣地說道,“你最近又松懈了,明年春天又是生試。”
生試三年兩次,提起生試,齊子俊神萎靡,雖說立志要好好讀書,可真實行起來還是有些難的,他想和陵哥兒一樣,但做的時候才發現這是得多大的毅力啊,每天實行這樣的作息他真的做不到,時不時還要出去玩個蹴鞠。
齊子俊嘆了口氣:“陵哥,你是怎麼做到每天堅持同一件事的?”
人貴在堅持,沈陵也是通過這麼多年養了習慣,才能夠固定下來。在古代他也沒有別的樂子,反而讀書了唯一的樂子,了電子產品的吸引,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更為強烈,他一間吃就是這麼多年。
齊子俊和他不一樣,他自小生在富裕之家,娘和都這般寵他,又不是和他一樣的“假小孩”,這個年紀正是容易被外頭吸引的年紀,做不到也很正常。
沈陵道:“其實你不必強求每日學一整天,最重要的是效率,若你能在半日完的事,為何要用一整日,每日據自己的狀態為自己布置任務。慢慢地延長每日的時長,一點一點來,時間久了就習慣了。”
他給齊子俊講了幾道題,和他探討了一下功課,才離開了齊府。
再看過張秀才后,他本想去找張伯禮,看看他如今怎麼樣,誰知他先找上了門,張伯禮約他出去散散心,沈陵有些差異,認識張伯禮這麼多年,他還沒見過他主說要放松的。
張伯禮問他有沒有比較安靜的地方,沈陵想了想,帶他到近郊的方覺寺。
今天沈陵看他的氣好了很多,眉宇間似乎也有了點變化,開闊了一些。
張伯禮道:“我準備出去求學了。”
沈陵震驚了:“怎麼這麼突然?”
張伯禮笑了笑,無奈中又有灑:“你也見識到我爹的與眾不同了,對我來說,出去求學不是壞事。”
“是叔叔還不能接嗎?”沈陵從他的角度想了想,還真是如此,可他這個年紀就要離開父母故鄉,著實讓人心疼。
“只要我沒好好去考功名,他就永遠不會認同。我曾以為我考上功名了也許他就會好一點,這一回我就發現,不是的,他只會變本加厲。他對科舉的執著,沒有人比我更懂,但,我不想活他這樣。”張伯禮苦笑。
沈陵看著被風吹落的秋葉,心里沉甸甸的,道:“可以問一下,叔叔是為什麼……”
張伯禮道:“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我爹他有點不太正常。從他不能科考的那一天開始,他就走了這個魔障。我爹曾經是個讀書人,人人都說他會很有前途,他意氣風發那幾年了不朋友,后來我爹有個朋友請他幫忙……”
沈陵就像是在聽一部古代連續劇,有些心驚跳,張父年輕時也是個善良熱心的人,經歷了被友人陷害,旁人束手旁觀,張父得了一種病,前途盡毀。自此,張父變賣了家產,舉家搬到建業縣來。
這樣一切也說得通了,為什麼張父不同人往,甚至有些排斥和敵意,為什麼會對科舉如此的執著,對兒子這樣的嚴厲。
一時間沈陵對張父的怒氣竟也消了一些,但他仍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執念加之與兒子上,孩子不是工。
張伯禮頭一回和別人吐真心:“他對旁人再無信任,總覺得別人會害他。我曾以為我長大了考上功名,他就會好,現在我發現,即便我考中了秀才,他眼里還有舉人還有進士,無窮無盡。我有時候也很怕我會變他這樣,我出去求學,一部分原因是他,一部分麼,是因為我還沒出去看過,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知道了。”
沈陵自然是支持的,張父雖然可憐,可更可憐的是張伯禮,“另辟一片天地,沒什麼不好的。”
張伯禮笑著說:“我打算去北邊,那邊有幾家書院如今還招收學生。”
沈陵沒有問他費用一類的問題,想來張伯禮既然這麼說了,應該是有所把握的。
“其實還是要謝謝陵弟你,那一日你點醒了我,我前面這十幾年過得渾渾噩噩,活在父親的期盼和影下。在府城前,我就知我希渺茫,并不是太想去了。是我故意讓自己著涼的,我本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上場的。”
沈陵詫異地看向他,竟是有些沒想到,兩個人已經走到方覺寺了,此時不是香火旺季,人不多,兩個人就繞著方覺寺轉。
“后來的事你也都知道了,那個時候我真的覺得還不如死去算了,還好陵弟你點醒我了,我的命為何不能自己做主,我得自己去爭,我考科考不是為了任何人,是為了自己……”張伯禮眼中熠熠生輝,整個人都像是活了過來。
沈陵為他到高興,此時此刻沈陵才覺得他像是個同齡人,真摯地說道:“伯禮兄能夠自己想通就好,不管中不中,人生又不是只有科舉。”
兩個人聊了很久,張伯禮像是忽然間敞開了,氣神立即就不一樣了,最后進寺廟燒了柱香。
“下邊,咱們先定一下前三,大家可有看好的卷子?”陳維庸對著幾位副考說道,經過這幾日不停地疲倦,總算是進最后的環節的,定人選和排序。
如今名字還糊著,為了保證公平,得大致定下來,才能拆封,剛剛定下了中了的卷子。
“下覺得這份不錯,策論的立意深刻,詩賦皆出彩。”
“這份是不錯。”
“本覺得這一份還不錯,策論一氣呵,論述角度別出心裁。”陳維庸指出一份,其他考一看,紛紛道:
“大人,這策論是否有些過于激進了?這墨義和詩尋常了一些。”
陳維庸沉,把這份試卷放邊上:“那便給個前十吧。”
很快就評定出了前頭的排位,主要也就是這案首,和前頭的排名,后邊的便無大礙。排得差不多了,他們就可以掀開封條,最后還有調整的機會。
“大人,這考生竟只有十二歲!”副考拿著陳維庸欣賞的卷子驚呼。
陳維庸也不免驚訝,拿過那卷子,竟還真是十二歲!竟然能寫出這樣一篇策論,他原以為至是有三十歲見識廣博的壯年人,他們給排在了第六位,此時倒也猶豫了起來。
一般來說,太過年輕的考生他們都會一,以免得意忘形。但陳維庸生了幾分惜才的心,道:“就放第十位吧,到底還年輕。”
反正不是前三,副考們也沒有意見,誰也不想得罪學政大人。
今年秋雨下得早,大家措手不及,趕搶收,今天沈家請個四個短工,家里的地多了,能種地的人了,但一場雨,大家都只能停了手里的活,趕搶收。
沈陵也想下地幫忙,沈老頭和沈全都制止他,說他讀書人怎麼能下地,沈陵可沒這種觀念,哪有長輩們忙這樣,他哪里能坐得下去。
大家都忙,也沒人能攔著他,他就幫忙把稻子搬進家里,家里屋子還算多,一連幾天搶收,天總算是出了晴,約了點,地里的活也只剩最后一點了。
“鐵娃,你別弄了,這麼點活,我們來就。”沈大了額頭的汗。
沈陵穿著深的布藝,又抱起一捆稻子,道:“沒事,這樣快一些。”
“秀才公,你讀書人怎麼還下地干活呢?”
沈陵笑著說:“沒人規定讀書人不能下地干活,我們家是農戶,莊稼人不下地算什麼莊稼人。”
旁邊人家的人都豎起大拇指,沈大加快了速度,倒是他家大郎在城里沒能回來幫忙,侄兒是個讀書人還樂意做這些活,他這個做伯伯的就更不好意思了。
“二哥,你們家鐵娃不是去城里考秀才了嗎?這秀才怎麼的還沒下來啊?咋回來種地了?”沈家三房的人笑嘻嘻地說道。
以前沒分家前,沈大排老二,沈全在前頭,轉過頭來,笑著說:“五哥,你家沒讀書人不知道吧?這考了不得批卷子,還得從城里傳回來,哪有那麼快。我們家鐵娃才十二歲,中不中秀才不打。我們家如今就盼著出一個讀書人,這吃穿又不愁。”
沈全心里也在盤算,按道理是該出榜了,這些日子忙著搶收,竟是忘記了!
沈大立即反應過來,順著他話說道:“就是啊,我們家供得起,供多久都得供。”
“沈全老爺!沈全老爺家在哪兒!沈爺中啦!中秀才了!”村口忽然傳來呼喊聲,那語氣激得很,一邊喊一邊騎著騾子往村里走。
沈全那把鐮刀哐當一聲掉田里,不敢置信地問道:“是不是在喊我?我家鐵娃中秀才了?!我不是在做夢吧?!”
從張師兄家出來, 沈陵和沈全收拾一下東西就要準備回程了。趕在關城門前,他們跟著別的商隊出了城門, 齊老爺的商隊還要留幾日, 他們找了別的商隊提前回去。
這個商隊走得急,基本上是連夜趕路, 第二天的下午就到建業縣了。他們給家里人買了一堆東西,沈全也急著回鄉下看顧生意, 他一個人先回鄉下了。
沈陵給方氏三妞買了一人一包銀的木簪, 家里的人都樸素慣了, 大多數都是木簪, 方氏最好的一支也是包銀的。
給大伯母二伯母買了木簪, 給小侄兒買了點府城孩子玩的玩,多都是點心意。
方氏念叨:“你自己也沒多錢, 還是個孩子,給你爺爺買點就算了, 還非得人人都給買到。”
現在過年的歲錢方氏都是讓他自己存著的,加上他給家里的生意出謀劃策,也會有些獎勵, 總得來說他手里頭是有不零用錢的。
三妞雖然很喜歡, 但也很心疼,如今織布自己也攢了些私房,道:“鐵娃,姐把錢給你,你存錢多不容易。”
沈陵笑著說道:“不值多錢, 三姐,你可別給我,你馬上就要說親了,這錢攢著以后可以做嫁妝。”
三妞整張臉都燒了起來,含瞪了他一眼:“什麼做嫁妝!”
方氏道:“你個萬事通,樣樣都通,你姐的親事倒是記牢的。”
三妞心里是歡喜的,說明弟弟對這個姐姐上心。
沈陵厚著臉皮討乖:“我的親姐夫自然得好好看,娘,你可得告訴我你看中了哪些人,我好打聽打聽。”
方氏笑罵道:“哪有你去打聽的道理,你啊,這種事別管。”
“那不,娘,我就這一個親姐,得好好相看。”沈陵這是給方氏打預防針,他可不想三妞所嫁非人,孩子嫁人是第二次投胎,他希三妞這一生能過得順遂一些。
三妞有些,臉愈發紅。
方氏欣他有這一份心,到底親姐還是不一樣的,道:“我和你爹會好好相看的,你啊,別考慮這些。”
沈陵第二日去齊老爺家,他是齊家的常客,齊家的老仆都是看著他大的。
齊老爺見他一回來就來拜訪他,任誰都喜歡被重視的覺,收到沈陵送的禮,也很高興地收下了,忙問他覺考得如何。
“……見了師兄,師兄說可能還差些火候,如果運氣好也許可。”沈陵如實說道,雖然會有些失,但他也看得開,十一歲中生本來就已經夠引人注目了,十二歲中秀才更是首屈一指了,他能去考場走一遭,認真答完了題,剩下的就看命了。
齊老爺寬道:“你還年輕,這才是你第一回 考,很有人能一回就中的,以后有的是機會。”
沈陵點點頭,笑著和齊老爺說起考場以及在府城的見聞,齊老爺很樂意談,行商之人最不能的就是信息,這信息從哪兒來,就是得多打聽多聊。
齊子俊收到沈陵給他帶回來的書,控訴道:“陵哥兒,你變了,咋變得和我爹一樣,就給我帶書來。”
“你都這麼大了,我給你帶玩的也不是事兒。”沈陵毫不客氣地說道,“你最近又松懈了,明年春天又是生試。”
生試三年兩次,提起生試,齊子俊神萎靡,雖說立志要好好讀書,可真實行起來還是有些難的,他想和陵哥兒一樣,但做的時候才發現這是得多大的毅力啊,每天實行這樣的作息他真的做不到,時不時還要出去玩個蹴鞠。
齊子俊嘆了口氣:“陵哥,你是怎麼做到每天堅持同一件事的?”
人貴在堅持,沈陵也是通過這麼多年養了習慣,才能夠固定下來。在古代他也沒有別的樂子,反而讀書了唯一的樂子,了電子產品的吸引,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更為強烈,他一間吃就是這麼多年。
齊子俊和他不一樣,他自小生在富裕之家,娘和都這般寵他,又不是和他一樣的“假小孩”,這個年紀正是容易被外頭吸引的年紀,做不到也很正常。
沈陵道:“其實你不必強求每日學一整天,最重要的是效率,若你能在半日完的事,為何要用一整日,每日據自己的狀態為自己布置任務。慢慢地延長每日的時長,一點一點來,時間久了就習慣了。”
他給齊子俊講了幾道題,和他探討了一下功課,才離開了齊府。
再看過張秀才后,他本想去找張伯禮,看看他如今怎麼樣,誰知他先找上了門,張伯禮約他出去散散心,沈陵有些差異,認識張伯禮這麼多年,他還沒見過他主說要放松的。
張伯禮問他有沒有比較安靜的地方,沈陵想了想,帶他到近郊的方覺寺。
今天沈陵看他的氣好了很多,眉宇間似乎也有了點變化,開闊了一些。
張伯禮道:“我準備出去求學了。”
沈陵震驚了:“怎麼這麼突然?”
張伯禮笑了笑,無奈中又有灑:“你也見識到我爹的與眾不同了,對我來說,出去求學不是壞事。”
“是叔叔還不能接嗎?”沈陵從他的角度想了想,還真是如此,可他這個年紀就要離開父母故鄉,著實讓人心疼。
“只要我沒好好去考功名,他就永遠不會認同。我曾以為我考上功名了也許他就會好一點,這一回我就發現,不是的,他只會變本加厲。他對科舉的執著,沒有人比我更懂,但,我不想活他這樣。”張伯禮苦笑。
沈陵看著被風吹落的秋葉,心里沉甸甸的,道:“可以問一下,叔叔是為什麼……”
張伯禮道:“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我爹他有點不太正常。從他不能科考的那一天開始,他就走了這個魔障。我爹曾經是個讀書人,人人都說他會很有前途,他意氣風發那幾年了不朋友,后來我爹有個朋友請他幫忙……”
沈陵就像是在聽一部古代連續劇,有些心驚跳,張父年輕時也是個善良熱心的人,經歷了被友人陷害,旁人束手旁觀,張父得了一種病,前途盡毀。自此,張父變賣了家產,舉家搬到建業縣來。
這樣一切也說得通了,為什麼張父不同人往,甚至有些排斥和敵意,為什麼會對科舉如此的執著,對兒子這樣的嚴厲。
一時間沈陵對張父的怒氣竟也消了一些,但他仍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執念加之與兒子上,孩子不是工。
張伯禮頭一回和別人吐真心:“他對旁人再無信任,總覺得別人會害他。我曾以為我長大了考上功名,他就會好,現在我發現,即便我考中了秀才,他眼里還有舉人還有進士,無窮無盡。我有時候也很怕我會變他這樣,我出去求學,一部分原因是他,一部分麼,是因為我還沒出去看過,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知道了。”
沈陵自然是支持的,張父雖然可憐,可更可憐的是張伯禮,“另辟一片天地,沒什麼不好的。”
張伯禮笑著說:“我打算去北邊,那邊有幾家書院如今還招收學生。”
沈陵沒有問他費用一類的問題,想來張伯禮既然這麼說了,應該是有所把握的。
“其實還是要謝謝陵弟你,那一日你點醒了我,我前面這十幾年過得渾渾噩噩,活在父親的期盼和影下。在府城前,我就知我希渺茫,并不是太想去了。是我故意讓自己著涼的,我本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上場的。”
沈陵詫異地看向他,竟是有些沒想到,兩個人已經走到方覺寺了,此時不是香火旺季,人不多,兩個人就繞著方覺寺轉。
“后來的事你也都知道了,那個時候我真的覺得還不如死去算了,還好陵弟你點醒我了,我的命為何不能自己做主,我得自己去爭,我考科考不是為了任何人,是為了自己……”張伯禮眼中熠熠生輝,整個人都像是活了過來。
沈陵為他到高興,此時此刻沈陵才覺得他像是個同齡人,真摯地說道:“伯禮兄能夠自己想通就好,不管中不中,人生又不是只有科舉。”
兩個人聊了很久,張伯禮像是忽然間敞開了,氣神立即就不一樣了,最后進寺廟燒了柱香。
“下邊,咱們先定一下前三,大家可有看好的卷子?”陳維庸對著幾位副考說道,經過這幾日不停地疲倦,總算是進最后的環節的,定人選和排序。
如今名字還糊著,為了保證公平,得大致定下來,才能拆封,剛剛定下了中了的卷子。
“下覺得這份不錯,策論的立意深刻,詩賦皆出彩。”
“這份是不錯。”
“本覺得這一份還不錯,策論一氣呵,論述角度別出心裁。”陳維庸指出一份,其他考一看,紛紛道:
“大人,這策論是否有些過于激進了?這墨義和詩尋常了一些。”
陳維庸沉,把這份試卷放邊上:“那便給個前十吧。”
很快就評定出了前頭的排位,主要也就是這案首,和前頭的排名,后邊的便無大礙。排得差不多了,他們就可以掀開封條,最后還有調整的機會。
“大人,這考生竟只有十二歲!”副考拿著陳維庸欣賞的卷子驚呼。
陳維庸也不免驚訝,拿過那卷子,竟還真是十二歲!竟然能寫出這樣一篇策論,他原以為至是有三十歲見識廣博的壯年人,他們給排在了第六位,此時倒也猶豫了起來。
一般來說,太過年輕的考生他們都會一,以免得意忘形。但陳維庸生了幾分惜才的心,道:“就放第十位吧,到底還年輕。”
反正不是前三,副考們也沒有意見,誰也不想得罪學政大人。
今年秋雨下得早,大家措手不及,趕搶收,今天沈家請個四個短工,家里的地多了,能種地的人了,但一場雨,大家都只能停了手里的活,趕搶收。
沈陵也想下地幫忙,沈老頭和沈全都制止他,說他讀書人怎麼能下地,沈陵可沒這種觀念,哪有長輩們忙這樣,他哪里能坐得下去。
大家都忙,也沒人能攔著他,他就幫忙把稻子搬進家里,家里屋子還算多,一連幾天搶收,天總算是出了晴,約了點,地里的活也只剩最后一點了。
“鐵娃,你別弄了,這麼點活,我們來就。”沈大了額頭的汗。
沈陵穿著深的布藝,又抱起一捆稻子,道:“沒事,這樣快一些。”
“秀才公,你讀書人怎麼還下地干活呢?”
沈陵笑著說:“沒人規定讀書人不能下地干活,我們家是農戶,莊稼人不下地算什麼莊稼人。”
旁邊人家的人都豎起大拇指,沈大加快了速度,倒是他家大郎在城里沒能回來幫忙,侄兒是個讀書人還樂意做這些活,他這個做伯伯的就更不好意思了。
“二哥,你們家鐵娃不是去城里考秀才了嗎?這秀才怎麼的還沒下來啊?咋回來種地了?”沈家三房的人笑嘻嘻地說道。
以前沒分家前,沈大排老二,沈全在前頭,轉過頭來,笑著說:“五哥,你家沒讀書人不知道吧?這考了不得批卷子,還得從城里傳回來,哪有那麼快。我們家鐵娃才十二歲,中不中秀才不打。我們家如今就盼著出一個讀書人,這吃穿又不愁。”
沈全心里也在盤算,按道理是該出榜了,這些日子忙著搶收,竟是忘記了!
沈大立即反應過來,順著他話說道:“就是啊,我們家供得起,供多久都得供。”
“沈全老爺!沈全老爺家在哪兒!沈爺中啦!中秀才了!”村口忽然傳來呼喊聲,那語氣激得很,一邊喊一邊騎著騾子往村里走。
沈全那把鐮刀哐當一聲掉田里,不敢置信地問道:“是不是在喊我?我家鐵娃中秀才了?!我不是在做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