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馬匪猖狂的舉威懾了幾個鎮子。東鄉鎮都到了影響。

葉嘉一大早跟余氏去鎮子上采購日用品,到都聽見街道店中的人竊竊私語。談及張家橋屠村慘案,每個人面上是既驚惶又唏噓。驚惶的是這些馬匪的跋扈兇殘,唏噓的是被殺之人命運的凄慘。葉嘉聽著心里很不是滋味兒,跟余氏兩匆匆買好了東西就回了家。

葉五妹早早將家里洗過一遍。

小姑娘干家務是一把好手。昨兒一家子穿的臟裳丟在桶里,也給漿洗得干干凈凈。此時正掛在院子的草繩上,被風吹得來回晃悠。約莫知曉葉嘉和余氏這幾日會很忙,是把能做的家務活兒都給做了。得了空閑還給蕤姐兒梳了兩麻花小辮兒,喂了羊。

余氏回來一看收拾得這麼干凈,沒忍住嘀咕了一句:“小姑娘勤快。”而后才抱著大包裹進了屋。

除了將被褥家什換了一遍,余氏還特意買了好幾個家常菜的種子。后院種韭菜嘗了甜頭以后,余氏就琢磨著如今院子這麼大的空地兒,全給種上平日里要吃的菜。葉嘉都隨,這次去采買,葉嘉特意買了兩面銅鏡。一面自己用,一面擱余氏的屋。

余氏收到鏡子還有些不好意思,連連說都這麼大年紀了哪里還用得上這個?

話雖這麼說,面上的笑容卻止不住。子哪有不俏?余氏自十四歲初便頂著燕京雙姝之一的名頭活了大半輩子,最是俏的。不過那樣養的人淪落到如今的境地,整日布麻灰頭土臉的過活兒也能做到安之若素。不得不說,余氏心之堅韌非常人能及。

中午簡單地吃了一頓,幾個人就開始歸置屋子。

打掃倒是沒那麼麻煩,他們出去采買時葉五妹已經將屋子里外都給清理了一遍。家里能帶的都帶過來了,缺什麼就去鎮上買。雖說走路有些遠,但比起往日在村里要近得多。忙活到申時才將家里收拾妥當,葉嘉還專門燒了滾開水將墊的草席子給燙了一遍,掛在院子里曬。

葉嘉將包在箱籠里還沒干的香胰子都拿出來,一一擺在屋里涼通風的地方晾曬。

下午睡了一覺起來,葉嘉才琢磨起養家糊口的營生。

韭菜蛋餅子肯定是不好再做,六月份以后韭菜就老了,味道差了些,自然沒有天冷的時候賣得好了。天氣一熱,躁得人都吃不下東西。倒是豬頭這等下酒的涼菜還能做,就是賺頭沒那麼大。

“不如提價,”余氏總覺得葉嘉當初在李北鎮定的價格是低了,“東鄉鎮這邊人日子比李北鎮的人強得多。價格高些也有人買。今兒一天在鎮上轉悠,我瞧著就那兩家鋪子。不好吃便罷了,東西還死貴。咱這豬頭的味兒是食客都連著贊的,自然能賣。”

天兒一熱,冷切涼菜自然是頂好賣的東西。葉嘉采買時也逛遍了東鄉鎮的街道,確實賣食的。不過初來乍到,還沒弄清楚狀況和規矩,葉嘉不敢輕易去占地擺攤兒。

中午天太熱,葉嘉就做了涼面。

沒有辣椒做不了油辣子,葉嘉盡量把茱萸煸炒得干香。碾碎了跟芝麻鹽粒子拌弄出辛辣的味道來。做這東西也簡單,就把一記守門已經有一段時日,這個營地里不人是下屬村子里征上來的,經常會有家眷過來送東西。早就對葉嘉的行為見慣不怪了。

葉嘉忙將周憬琛的信息報給他。那哨兵一聽,頓時態度就有些變了:“原來是周騎兵的家眷啊!”

“騎兵?”葉嘉有點懵,周憬琛是騎兵麽?周憬琛不是挖礦的雜兵麼?怎麼忽然變騎兵了?

“自然是周憬琛,沒錯。”兩人一聽葉嘉說的特征都對得上,滿口的肯定。再一看葉嘉態度就恭敬了不,其中一個哨兵幫忙拿過葉嘉的包裹,客氣道:“周兄弟人還在李北鎮,如今正在幫曲長善后,沒個十天半月不會回來。你將東西給我們吧,等他回來,我等會幫著轉的。”

葉嘉:“……”倒不是轉的問題,而是可能認錯人的問題。

為了防止他們弄錯,葉嘉再三地強調周憬琛是五月才伍,在軍營里最多不過一個半月的時日,應該是個小兵卒子。

“周兄弟能耐人,自然跟咱們這些人不同,他能騎馬擅箭又會用槍,很是得上峰看中。”哨兵見葉嘉不信,干脆把話給說了,“您盡管放心,我們不會弄錯人的。”

……搞半天是技能點多穎而出,葉嘉知道他沒事就放心了。于是又小心地打聽起葉家莊和張家橋的況。

哨兵知道的也不多,但肯定比外頭平頭百姓知道的多。原本按軍規軍機不得隨意泄,但葉嘉運氣不錯,兩個哨兵都是新兵蛋子還不懂。葉嘉問了,他們也就說了。葉家莊的況他們不是清楚,只知張家橋活下來的人不多。如今里頭有上頭的人下來了,今兒在問責。

西營和北營為此打得不可開:西營指責北營作壁上觀。拿張家橋一村的人命不當人命。北營就反諷西營是酒囊飯袋,親自鎮守還能出這麼大的紕。吃下去的軍餉不如喂狗。

葉嘉聽完心里沉甸甸的,事已至此,吵鬧又有何用?善后和剿匪才是重中之重。

“不知營地里可有一個名孫玉山的人在?”葉嘉又問。

“孫帳頭不在。”哨兵搖了搖頭。

“帳頭?”若是葉嘉沒記錯,古時候是十人為一帳,一帳設個帳頭。那孫玉山看著老實憨厚的,短短一個月升為帳頭了?這般快的速度倒是葉嘉吃了一驚。

“是。孫玉山,張家橋的孫帳頭。”

葉嘉抿了抿,就又問起孫玉山的事。

“孫帳頭不在,張家橋出事了。他人在李北鎮那邊,短時日也不會回來。”

……看來是問不出消息。葉嘉只能作罷,謝過兩人便又折回了家中。

余氏早就在等,見葉嘉的臉就知道沒問出什麼消息。葉五妹已經把碗筷給洗了,灶臺收拾干凈了。手看沒事可做,就又去后院劈柴。周家新屋子后頭就是樹林,平日里要用柴火去林子里撿便是。枯枝樹葉撿回來都能燒,一點的拿個斧子劈一劈就堆在屋后頭。

葉嘉瞥了一眼汗流浹背的小姑娘,心到底是了點:“五妹,別干活了,進來歇會兒。”

葉五妹大致知道自己不管不顧跟出來惹了姐姐,但沒別的法子。不想被爹隨便選個出價高的人嫁了換彩禮錢。老實說記,覺得自己兩個姐姐都是這麼被坑了的。不想這樣。住進來這一日多,雖說沒有短的吃食,葉嘉卻是不大愿意看見的。此時聽到葉嘉喊,葉五妹頓時就高興起來。

放下斧子,又將劈好的柴火堆起來,汗才回屋。

爐子上燉著綠豆湯,這會兒能喝了。天氣一熱,葉嘉就總是會燉綠豆湯。這玩意兒拿井水鎮著,算是資匱乏的古代最親民有效的消暑利了。

“那也只能等允安的消息了。”余氏聽完葉嘉的復述,眉頭皺得地,“不過聽你這麼說,我怎麼覺得這里頭有貓膩呢?”

葉嘉點點頭,十分贊同:“看北營的態度,好像就等著西營犯錯。”

雖然這話說的難聽,但離出整件事來看就能立即發現不對勁來的。按理說,上頭特意安兩個校尉來鎮守西北要塞,劃出兩道防線來就是為了出事時能守相助。但北營和西營兩個校尉不對付,遇事兒不僅不團結還在最快的時辰落井下石。這般做派,好像就是故意著對方短把人弄死似的。

“娘你說,”葉嘉不想這麼猜,但后世這類電視劇拍得多,真免不了會想得多,“這馬匪襲擊村子,屠村搶掠的事兒該不會是有人故意為之吧?撤得也太干凈了……”

不僅撤的干凈。馬匪有馬,軍營里也是有騎兵的。李北鎮程家的鏢師都能赤手空拳打死四五個馬匪,軍營里日日練的士兵卻抓不到馬匪的影子。這樣的事兒就是說出去都覺得可笑。況且出事至今,本沒見兩營有什麼大作,都是事后派人去探查問話。

余氏心里一咯噔,擺的手不由地了:“應該不會的,兩個村子將近三百條人命呢。”

這可說不準。

屋里安靜了,須臾,幾個人在屋里長吁短嘆。

葉嘉長長地吐出中一口悶氣,打起神:“憂心也沒辦法改變。不如振作起來做點有用的事兒。多存些錢,多掙點家底買護衛,將來遇事兒也能使錢人救命。改明兒娘跟我再趕早去街上走一趟,看看東鄉鎮有沒有瓦市和早市。”

余氏也不是個沉溺過往的子,若不然當初就該熬不下去的。當下就振作起來:“正好,明兒去街上看看有沒有別的種兒。雖然天熱起來好些菜不能種,但也能先把院子后頭的荒地給開出來。”

婆媳倆這麼一商議,葉嘉倒是說起了一樁事。把周憬琛是騎兵的事兒給說了。

“這也應當。”余氏點點頭,一臉理所應當地道:“允安善騎,君子六藝就沒有他不擅長的。”

葉嘉:“……”

驚慌不安地過了幾日,葉嘉越在家中待著什麼都不知道越覺得心里不安。

古時候消息閉塞,很多事不能及時得知。命運人擺弄的覺給了葉嘉十分嚴重的危機思來想去的,終于從搞錢的漩渦里想起了自己的本職:一個土木工程設計院的設計狗。又稱工程師。葉嘉除了會搞水利建筑以外,對機械木工都有了解。

環視了一圈自家的院子,回屋去將周憬琛放在家里的筆墨紙硯拿出來。

家里的院記墻至得增高一丈,頂端增加帶釘瓦。帶釘瓦是一種呈三棱錐狀,高度約三厘米的刺狀瓦片。瓦片上的釘狀類似于帶釘或者帶刺植。秦漢時期高等級建筑用筒、板瓦鏈接扣合鋪置,能有效防止攀爬和踩踏。葉嘉打算帶釘板瓦和帶釘筒瓦配合使用。

不是膽子小怕死,而是求人不如靠己,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小命寄托在別人上。要不是材料不齊全,沒時間給研究,都想把□□給弄出來。

圖一畫出來,葉嘉跟余氏打聲招呼便一刻不停地出門了。去找東鄉鎮的磚窯。

這時候制作帶釘瓦的磚窯廠,但這個技藝并非多難。葉嘉從旁指到的話應該也是能燒出來。當然,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買生石灰和碎陶片碎瓷片。等墻筑高后,將碎陶瓷片水泥上,殺傷力也是夠的。不過到底有些糙了,且碎陶瓷片不如這些帶釘瓦耐用。

葉嘉去了鎮子上轉悠,問人打聽,問到了鎮上有一家磚窯。將畫出來的帶釘瓦圖紙遞過去。也沒說要做什麼,只強調了帶釘瓦的大小和材質。

老窯匠盯著圖看了許久不敢打包票,只說了一句:“可以試試看。不若你過幾日再過來看。”

不管怎樣,做了點事葉嘉的心稍稍平靜了許多。

從磚窯回來,葉嘉半途撞上了架著牛車帶著兩個孩子的孫老漢。孫老漢此時的樣子頗有些狼狽,裳襤褸的沾滿了泥土,頭發也糟糟地堆在頭上。才幾日不見,他本就消瘦的老臉深深凹陷進去,一雙眼睛腫的像核桃。胳膊上還掛著傷,一個孩子半死不活地躺在他懷里。

兩人在快到周家的岔路口遇上的,孫老漢老遠將牛車停下來。抱著孩子走到葉嘉的跟前,還沒說話呢忽然就撲通一聲跪倒在葉嘉的面前。

葉嘉被他嚇了一跳,趕手去扶他。

孫老漢卻死活不肯起來,老淚縱橫:“……東家,我知這個請求頗有些厚臉皮。但我如今也確實沒辦法可想了。老伴兒那日馬匪進村去了,兩孩子,小孫兒的躲在床底下逃過一劫。大孫兒的挨了一刀,傷這樣。我一老兒沒本事,家里錢都給老伴兒看病抓藥用了,如今只能來求東家收留救命。”

他才一張口葉嘉差不多就猜到了,心里酸

孫老漢抱著孩子要給葉嘉磕頭,老人瘦一團。胳膊上挨了一刀,傷口還泛著呢。不曉得他這幾日怎麼熬過來的,瞧著實在可憐:“救命之恩,以相報。往后東家小老兒一家做什麼,小老兒一家就做什麼。東家,求你救救我這大孫兒的命吧……”

“可曾看過大夫?”救命要,葉嘉拽著他起來,“大夫怎麼說?”

“李北鎮一鍋粥。鎮上家家戶戶都閉門塞戶,醫館也關了。”孫老漢泣不聲,真是一場變故就能倒他的脊梁,“小老兒只能帶著孩子過來投奔東家。”

“嗯,我知曉了。”葉嘉本就擔心著孫家,這人都來了,就趕讓他趕車去鎮上,“鎮上醫館還沒關門。先別回家了,去醫館。”

孫老漢知道救命要,當下忙葉嘉上車,趕著牛車去鎮上。

這里離鎮上不遠,走過去才一刻鐘。這會兒趕牛車趕得急,沒一會兒就到了。東鄉鎮的醫館比李北鎮的要大,里頭的病記人也多。他們來的時候里頭兩位大夫坐館。看見孫老漢抱著個肚子上好大一個刀口的孩子進來,那頂里頭的老大夫就站起來,快步走出來。

廢話不多說,老大夫孫老漢抱著人去后院。后院藥迅速收拾出來一間屋子給病患,孫老漢這幾天都沒合過眼。神思不屬地聽不大懂。

葉嘉聽得懂,耐心地聽著然后指使孫老漢跟著走。

等把孩子放到床上,老大夫一看孩子的裳就立即拆剪下來。裳上全是臟污和漬,布料子沾在了傷口上看起來發黑結球。本撕扯不下來,只能剪掉。等干凈,老大夫檢查了一下傷口倒是有些欣:“傷口理得干凈,似是用烈酒拭過?”

拭過。”孫老漢好歹是當過兵的人,自然懂得一些治外傷的常識,“這天兒熱,傷口還是化膿了。”

老大夫自然看到傷口化膿了。但這個樣子比起不好好理傷口腐爛已經好很多,已是理得極好。古時候沒抗生素,也沒醫用酒。天氣一熱細菌滋生難免會這樣。老大夫在重新理孩子傷口時并不算太溫,葉嘉看得眉頭直皺。

一個大人看著都覺得疼,孩子昏迷之中都疼出了一冷汗。

可就算是疼也得把傷口理干凈。不然臟東西嵌在里頭就還是會腐爛化膿。老大夫理完傷,又給孩子把了脈。脈象變弱還發著高熱,到底嘆了一句:“這高熱若是降不下來,怕是要有生命危險。”

說完,起去前頭寫藥方。

等藥方寫好,這床鋪就得讓出來。古時候的醫館并不像后世醫院,病人可以住院治療。大夫空出來的這個屋子是藥的住,夜間是要在此歇息的。既然傷口理完又開了藥,其他的得下回換藥再來:“今兒要盡量把他的高熱給降下來,不然人沒燒死也會燒傻。今兒的熱度退下去的話,就沒了命之憂。藥一日三碗,早中晚飯后喝。三日后來換藥。”

說完,又囑咐了該怎麼給孩子降溫,囑咐到人聽懂才孫老漢和葉嘉把人帶回去。

這一看傷,折騰到天黑才回家。余氏快被嚇死了,幾次去東街的磚窯找人都沒瞧見葉嘉的人。等瞧見葉嘉的影終于出現在院子外頭,忙從屋子里小跑出來迎。

“娘,我沒事。”葉嘉一猜便知嚇到了,但事發急不能不管。手拍拍的后背,無聲地安了一二。忙往旁邊挪了半步,將后頭孫老漢祖孫三人給讓出來,“娘,你看看能不能收拾一間屋子出來,孫叔家里糟了難,往后要在咱家住下了。”

別的話不必多說,張家橋的事都有聽說。此時瞧孫老漢祖孫三人的樣子,余氏自然不會阻攔。也是個心思的人,見死不救委實做不到。

忙跟葉五妹去后頭收拾。這回多虧葉嘉先前買宅子的時候看中了這棟屋子多的。不然若是鎮上那些小三間兒,怕是沒地兒給人容的。

余氏做家務活手腳不是那般利索,都是葉五妹在收拾。葉五妹飛快地收拾出一間屋子出來,孫老漢就將孩子給抱進去了。也多虧了如今是夏日,不需要褥子。正好家里草席多,給墊張草席就能睡。

葉嘉把大況跟余氏說了,又問了句:“家里上回給相公子的烈酒還有麼?”

“有的,有的,”余氏自打記知曉烈酒能散高熱就給家里備了一壇,“我去舀一碗。”

孫老漢自打村子出事都好幾夜沒合眼,人走路都打飄。

葉嘉看他那樣子再不睡怕是要猝死。就忙他去旁邊瞇一會兒,讓葉五妹把那孩子抱到了主屋這邊來。葉嘉本想親自照顧,葉五妹看忙了一天才回來。水都沒喝一口就說要替照看:“姐,你就跟我說要哪里,我來看著就行。”

葉嘉看了許久,葉五妹也嗡嗡地給葉嘉說了實在話:“這個時候外頭那麼我不敢搬出去,我怕死。就想在周家住下來。姐,我不會白吃白住的,我會給你干活的。”

“往后怎麼說?”

葉五妹咬了咬:“我是自己趁來投奔你的,不是你帶我走的。姐,你放心。”

話都這麼說了,葉嘉也沒勉強。

這一夜,葉五妹就睡在那孩子旁邊,給那孩子了一晚上子。到了四更天那孩子才總算是不燒了。次日天還沒亮呢,葉五妹頂著烏黑的眼膛才進屋小聲地喚葉嘉:“姐,那孩子醒了。”

這孩子一條命救下來了。

孫老漢天蒙蒙亮的時候爬起來的。人在屋外頭站著,不敢進屋。畢竟這一屋子都是子,他一個男子哪里好天不亮進進出出。自然是在屋外頭站著,此時聽到葉五妹說孩子醒了頓時喜極而泣。在屋子外頭轉了好幾圈,不知該怎麼報答,就不停地流淚。

葉嘉一大早起出來,孫老漢踟躕了許久,當著周家人的面兒想把牛抵給周家。

“這哪能要你的牛?再說看大夫抓藥也沒花那麼多銀子……”生病抓藥確實花了不,但這年頭牛可是金貴東西。一頭牛能值個六七兩。加上車,不得值個八兩銀子。

“東家,不是抓藥的事兒。張家橋老兒往后不回去了,今兒來投奔東家一家子,知道是為難你們。老兒沒有別的本事。對這附近一代得很,年輕時候當兵到走,都認得。雖說太重的活兒,只能做點活。但多有點用的。”

話雖如此,孫老漢很有自知之明。葉嘉沒他跟兩個孫兒簽好契就收留了他們,當真是頂頂好心的人。畢竟一旦收留了他們一家子,往后他們一家子的吃喝都是周家的。就算他能幫周家干點活又能頂幾個錢?一頭牛和一輛牛車抵進去都是他在占人家便宜了。

葉嘉昨兒救人心切,沒想那麼多。此時聽他這麼一提,自然也想起這事兒。

確實,孫老漢雖說五十六七歲在看來不算特別大年紀,但古時候已算是高壽。這個年紀出去做工都沒人愿意要。他的兩個孫子一個六歲一個四歲,都不是能給人搭把手干活的年紀。除非這倆孩子簽賣契,不然誰真的樂意白養孩子。

“東家若是答應了,我祖孫三人今兒就簽了契。”葉嘉沒提,孫老漢到底臉皮薄。昨兒他為了求救把話說那樣,跟強賣也沒差了。事實上,周家的況也不適合養仆人,是他祖孫厚臉皮強上來。

葉嘉沒說話,看了一眼余氏,余氏其實早提過買仆役。倒是沒意見。似乎發覺葉嘉不好張這個口,剛想出面當這個惡人。葉嘉琢磨了半晌,開口給打斷了:“罷了,也不必簽這個契。若是你覺得過意不去,咱寫個字據,這倆孩子長大了都給周家做十年事。”

余氏一愣,葉嘉的話已經說出去。

孫老漢沒想到葉嘉不要他們的契,頓時有些懵。等記聽到葉嘉只要他兩孫子給周家做十年事,驚喜之余更是激涕零。他也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就是跪下來要給葉嘉磕頭。

葉嘉哪里得了旁人這樣磕頭?頓時攔了他:“若是說定了,我就寫個契書。”

雖說這年頭的人重諾守信,但葉嘉還是更相信白紙黑字。葉嘉這麼做自己安心,孫老漢也心安。去屋里將昨兒剛用過的筆墨紙硯拿出來,順手就寫了三張契書。孫老漢是不認字兒的,不過葉嘉還是邊寫邊讀給他聽。一式兩份地寫了三張。都拿給他看了。

孫老漢信任葉嘉,照著葉嘉方才說的地方很干脆地就按了手印。兩個孫子的也給按了,這往后他在周家住下就安心了:“東家,往后有活兒就指使我做便是了。”

“往后自然有的你忙的,此時不急,你們先去歇息。”正好后院的空地想翻出來,葉嘉跟余氏都沒那把子力氣。正琢磨著慢慢翻還是花錢雇人,如今倒是不必了。給孫老漢。

這兩日暫時沒活兒要做,葉嘉還在東鄉鎮的買賣和市場。看他那樣子便讓他回去再睡會兒。孫老漢聽說的直接,也確實累得慌,當真回去睡下了。

余氏想了想,把葉嘉拉到一邊。,但這簽不簽契就是另一回事。

“不好簽契的。”葉嘉嘆了口氣,如何不明白,“相公在兵營里。孫家那個玉山是相公同僚。前些日子我聽那哨兵喊孫家那個小子已經是帳頭。他才伍一個多月就了帳頭,鐵定是個能打的。咱在家里買了孫玉山的親爹親侄子,相公那邊怕是不好弄了。”

葉嘉這麼一點,余氏才想起來孫老漢的小兒子往日來家里吃過飯。那個孫玉山的瘦小子,兒子似乎還看重的。拍了下額頭,忙說自己忙糊涂了。

話說到這,葉嘉又要去東街去。

余氏昨兒一天在家等著,自己嚇自己,嚇了個半死。此時怎麼說都不放心一人去。葉嘉只能明說:“娘,這兩日必須得花功夫將東鄉鎮的清楚。不然坐吃山空的,咱一家子也熬不下去。”

余氏哪里不明白,但還是不放心:“我跟你一道過去。”

他們起來的早,這會兒天才蒙蒙亮。葉嘉盯著葉五妹看了許久,葉五妹其實也想跟去街上。但是余氏若是去的話,家里就沒人。識趣的,“姐,我在家里看著蕤姐兒。”

葉嘉點點頭,跟余氏出了門。

來得早,東鄉鎮的街道上人還很。但有些商販已經挑著擔子,推著推車往東街那邊走。葉嘉跟余氏就跟著商販的方向走,果然在前頭一個空曠的地兒停下來。一大批的人聚集在拒馬跟前,跟李北鎮的況大差不差。是有瓦市的,且來做生意的人更多。

葉嘉跟余氏兩人在人群中穿梭,發現了沒有像葉嘉那樣的小攤兒。但是靠拒馬百步遠的地方就是東街。東街上倒是有兩家面攤子。做的馕和素面,價格比李北鎮那邊要便宜一點,一個馕三文錢。一碗素面五文錢。兩個鎮子離得不算太遠,東西味道差不多。

葉嘉跟余氏買了一個馕和一碗素面分著吃,兩個挑的人連這點兒東西都沒吃完。

最后得出了一個定論:“朝食攤子能做。但價格得下記調。”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40章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馬匪猖狂的舉威懾了幾個鎮子。東鄉鎮都到了影響。

葉嘉一大早跟余氏去鎮子上采購日用品,到都聽見街道店中的人竊竊私語。談及張家橋屠村慘案,每個人面上是既驚惶又唏噓。驚惶的是這些馬匪的跋扈兇殘,唏噓的是被殺之人命運的凄慘。葉嘉聽著心里很不是滋味兒,跟余氏兩匆匆買好了東西就回了家。

葉五妹早早將家里洗過一遍。

小姑娘干家務是一把好手。昨兒一家子穿的臟裳丟在桶里,也給漿洗得干干凈凈。此時正掛在院子的草繩上,被風吹得來回晃悠。約莫知曉葉嘉和余氏這幾日會很忙,是把能做的家務活兒都給做了。得了空閑還給蕤姐兒梳了兩麻花小辮兒,喂了羊。

余氏回來一看收拾得這麼干凈,沒忍住嘀咕了一句:“小姑娘勤快。”而后才抱著大包裹進了屋。

除了將被褥家什換了一遍,余氏還特意買了好幾個家常菜的種子。后院種韭菜嘗了甜頭以后,余氏就琢磨著如今院子這麼大的空地兒,全給種上平日里要吃的菜。葉嘉都隨,這次去采買,葉嘉特意買了兩面銅鏡。一面自己用,一面擱余氏的屋。

余氏收到鏡子還有些不好意思,連連說都這麼大年紀了哪里還用得上這個?

話雖這麼說,面上的笑容卻止不住。子哪有不俏?余氏自十四歲初便頂著燕京雙姝之一的名頭活了大半輩子,最是俏的。不過那樣養的人淪落到如今的境地,整日布麻灰頭土臉的過活兒也能做到安之若素。不得不說,余氏心之堅韌非常人能及。

中午簡單地吃了一頓,幾個人就開始歸置屋子。

打掃倒是沒那麼麻煩,他們出去采買時葉五妹已經將屋子里外都給清理了一遍。家里能帶的都帶過來了,缺什麼就去鎮上買。雖說走路有些遠,但比起往日在村里要近得多。忙活到申時才將家里收拾妥當,葉嘉還專門燒了滾開水將墊的草席子給燙了一遍,掛在院子里曬。

葉嘉將包在箱籠里還沒干的香胰子都拿出來,一一擺在屋里涼通風的地方晾曬。

下午睡了一覺起來,葉嘉才琢磨起養家糊口的營生。

韭菜蛋餅子肯定是不好再做,六月份以后韭菜就老了,味道差了些,自然沒有天冷的時候賣得好了。天氣一熱,躁得人都吃不下東西。倒是豬頭這等下酒的涼菜還能做,就是賺頭沒那麼大。

“不如提價,”余氏總覺得葉嘉當初在李北鎮定的價格是低了,“東鄉鎮這邊人日子比李北鎮的人強得多。價格高些也有人買。今兒一天在鎮上轉悠,我瞧著就那兩家鋪子。不好吃便罷了,東西還死貴。咱這豬頭的味兒是食客都連著贊的,自然能賣。”

天兒一熱,冷切涼菜自然是頂好賣的東西。葉嘉采買時也逛遍了東鄉鎮的街道,確實賣食的。不過初來乍到,還沒弄清楚狀況和規矩,葉嘉不敢輕易去占地擺攤兒。

中午天太熱,葉嘉就做了涼面。

沒有辣椒做不了油辣子,葉嘉盡量把茱萸煸炒得干香。碾碎了跟芝麻鹽粒子拌弄出辛辣的味道來。做這東西也簡單,就把一記守門已經有一段時日,這個營地里不人是下屬村子里征上來的,經常會有家眷過來送東西。早就對葉嘉的行為見慣不怪了。

葉嘉忙將周憬琛的信息報給他。那哨兵一聽,頓時態度就有些變了:“原來是周騎兵的家眷啊!”

“騎兵?”葉嘉有點懵,周憬琛是騎兵麽?周憬琛不是挖礦的雜兵麼?怎麼忽然變騎兵了?

“自然是周憬琛,沒錯。”兩人一聽葉嘉說的特征都對得上,滿口的肯定。再一看葉嘉態度就恭敬了不,其中一個哨兵幫忙拿過葉嘉的包裹,客氣道:“周兄弟人還在李北鎮,如今正在幫曲長善后,沒個十天半月不會回來。你將東西給我們吧,等他回來,我等會幫著轉的。”

葉嘉:“……”倒不是轉的問題,而是可能認錯人的問題。

為了防止他們弄錯,葉嘉再三地強調周憬琛是五月才伍,在軍營里最多不過一個半月的時日,應該是個小兵卒子。

“周兄弟能耐人,自然跟咱們這些人不同,他能騎馬擅箭又會用槍,很是得上峰看中。”哨兵見葉嘉不信,干脆把話給說了,“您盡管放心,我們不會弄錯人的。”

……搞半天是技能點多穎而出,葉嘉知道他沒事就放心了。于是又小心地打聽起葉家莊和張家橋的況。

哨兵知道的也不多,但肯定比外頭平頭百姓知道的多。原本按軍規軍機不得隨意泄,但葉嘉運氣不錯,兩個哨兵都是新兵蛋子還不懂。葉嘉問了,他們也就說了。葉家莊的況他們不是清楚,只知張家橋活下來的人不多。如今里頭有上頭的人下來了,今兒在問責。

西營和北營為此打得不可開:西營指責北營作壁上觀。拿張家橋一村的人命不當人命。北營就反諷西營是酒囊飯袋,親自鎮守還能出這麼大的紕。吃下去的軍餉不如喂狗。

葉嘉聽完心里沉甸甸的,事已至此,吵鬧又有何用?善后和剿匪才是重中之重。

“不知營地里可有一個名孫玉山的人在?”葉嘉又問。

“孫帳頭不在。”哨兵搖了搖頭。

“帳頭?”若是葉嘉沒記錯,古時候是十人為一帳,一帳設個帳頭。那孫玉山看著老實憨厚的,短短一個月升為帳頭了?這般快的速度倒是葉嘉吃了一驚。

“是。孫玉山,張家橋的孫帳頭。”

葉嘉抿了抿,就又問起孫玉山的事。

“孫帳頭不在,張家橋出事了。他人在李北鎮那邊,短時日也不會回來。”

……看來是問不出消息。葉嘉只能作罷,謝過兩人便又折回了家中。

余氏早就在等,見葉嘉的臉就知道沒問出什麼消息。葉五妹已經把碗筷給洗了,灶臺收拾干凈了。手看沒事可做,就又去后院劈柴。周家新屋子后頭就是樹林,平日里要用柴火去林子里撿便是。枯枝樹葉撿回來都能燒,一點的拿個斧子劈一劈就堆在屋后頭。

葉嘉瞥了一眼汗流浹背的小姑娘,心到底是了點:“五妹,別干活了,進來歇會兒。”

葉五妹大致知道自己不管不顧跟出來惹了姐姐,但沒別的法子。不想被爹隨便選個出價高的人嫁了換彩禮錢。老實說記,覺得自己兩個姐姐都是這麼被坑了的。不想這樣。住進來這一日多,雖說沒有短的吃食,葉嘉卻是不大愿意看見的。此時聽到葉嘉喊,葉五妹頓時就高興起來。

放下斧子,又將劈好的柴火堆起來,汗才回屋。

爐子上燉著綠豆湯,這會兒能喝了。天氣一熱,葉嘉就總是會燉綠豆湯。這玩意兒拿井水鎮著,算是資匱乏的古代最親民有效的消暑利了。

“那也只能等允安的消息了。”余氏聽完葉嘉的復述,眉頭皺得地,“不過聽你這麼說,我怎麼覺得這里頭有貓膩呢?”

葉嘉點點頭,十分贊同:“看北營的態度,好像就等著西營犯錯。”

雖然這話說的難聽,但離出整件事來看就能立即發現不對勁來的。按理說,上頭特意安兩個校尉來鎮守西北要塞,劃出兩道防線來就是為了出事時能守相助。但北營和西營兩個校尉不對付,遇事兒不僅不團結還在最快的時辰落井下石。這般做派,好像就是故意著對方短把人弄死似的。

“娘你說,”葉嘉不想這麼猜,但后世這類電視劇拍得多,真免不了會想得多,“這馬匪襲擊村子,屠村搶掠的事兒該不會是有人故意為之吧?撤得也太干凈了……”

不僅撤的干凈。馬匪有馬,軍營里也是有騎兵的。李北鎮程家的鏢師都能赤手空拳打死四五個馬匪,軍營里日日練的士兵卻抓不到馬匪的影子。這樣的事兒就是說出去都覺得可笑。況且出事至今,本沒見兩營有什麼大作,都是事后派人去探查問話。

余氏心里一咯噔,擺的手不由地了:“應該不會的,兩個村子將近三百條人命呢。”

這可說不準。

屋里安靜了,須臾,幾個人在屋里長吁短嘆。

葉嘉長長地吐出中一口悶氣,打起神:“憂心也沒辦法改變。不如振作起來做點有用的事兒。多存些錢,多掙點家底買護衛,將來遇事兒也能使錢人救命。改明兒娘跟我再趕早去街上走一趟,看看東鄉鎮有沒有瓦市和早市。”

余氏也不是個沉溺過往的子,若不然當初就該熬不下去的。當下就振作起來:“正好,明兒去街上看看有沒有別的種兒。雖然天熱起來好些菜不能種,但也能先把院子后頭的荒地給開出來。”

婆媳倆這麼一商議,葉嘉倒是說起了一樁事。把周憬琛是騎兵的事兒給說了。

“這也應當。”余氏點點頭,一臉理所應當地道:“允安善騎,君子六藝就沒有他不擅長的。”

葉嘉:“……”

驚慌不安地過了幾日,葉嘉越在家中待著什麼都不知道越覺得心里不安。

古時候消息閉塞,很多事不能及時得知。命運人擺弄的覺給了葉嘉十分嚴重的危機思來想去的,終于從搞錢的漩渦里想起了自己的本職:一個土木工程設計院的設計狗。又稱工程師。葉嘉除了會搞水利建筑以外,對機械木工都有了解。

環視了一圈自家的院子,回屋去將周憬琛放在家里的筆墨紙硯拿出來。

家里的院記墻至得增高一丈,頂端增加帶釘瓦。帶釘瓦是一種呈三棱錐狀,高度約三厘米的刺狀瓦片。瓦片上的釘狀類似于帶釘或者帶刺植。秦漢時期高等級建筑用筒、板瓦鏈接扣合鋪置,能有效防止攀爬和踩踏。葉嘉打算帶釘板瓦和帶釘筒瓦配合使用。

不是膽子小怕死,而是求人不如靠己,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小命寄托在別人上。要不是材料不齊全,沒時間給研究,都想把□□給弄出來。

圖一畫出來,葉嘉跟余氏打聲招呼便一刻不停地出門了。去找東鄉鎮的磚窯。

這時候制作帶釘瓦的磚窯廠,但這個技藝并非多難。葉嘉從旁指到的話應該也是能燒出來。當然,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買生石灰和碎陶片碎瓷片。等墻筑高后,將碎陶瓷片水泥上,殺傷力也是夠的。不過到底有些糙了,且碎陶瓷片不如這些帶釘瓦耐用。

葉嘉去了鎮子上轉悠,問人打聽,問到了鎮上有一家磚窯。將畫出來的帶釘瓦圖紙遞過去。也沒說要做什麼,只強調了帶釘瓦的大小和材質。

老窯匠盯著圖看了許久不敢打包票,只說了一句:“可以試試看。不若你過幾日再過來看。”

不管怎樣,做了點事葉嘉的心稍稍平靜了許多。

從磚窯回來,葉嘉半途撞上了架著牛車帶著兩個孩子的孫老漢。孫老漢此時的樣子頗有些狼狽,裳襤褸的沾滿了泥土,頭發也糟糟地堆在頭上。才幾日不見,他本就消瘦的老臉深深凹陷進去,一雙眼睛腫的像核桃。胳膊上還掛著傷,一個孩子半死不活地躺在他懷里。

兩人在快到周家的岔路口遇上的,孫老漢老遠將牛車停下來。抱著孩子走到葉嘉的跟前,還沒說話呢忽然就撲通一聲跪倒在葉嘉的面前。

葉嘉被他嚇了一跳,趕手去扶他。

孫老漢卻死活不肯起來,老淚縱橫:“……東家,我知這個請求頗有些厚臉皮。但我如今也確實沒辦法可想了。老伴兒那日馬匪進村去了,兩孩子,小孫兒的躲在床底下逃過一劫。大孫兒的挨了一刀,傷這樣。我一老兒沒本事,家里錢都給老伴兒看病抓藥用了,如今只能來求東家收留救命。”

他才一張口葉嘉差不多就猜到了,心里酸

孫老漢抱著孩子要給葉嘉磕頭,老人瘦一團。胳膊上挨了一刀,傷口還泛著呢。不曉得他這幾日怎麼熬過來的,瞧著實在可憐:“救命之恩,以相報。往后東家小老兒一家做什麼,小老兒一家就做什麼。東家,求你救救我這大孫兒的命吧……”

“可曾看過大夫?”救命要,葉嘉拽著他起來,“大夫怎麼說?”

“李北鎮一鍋粥。鎮上家家戶戶都閉門塞戶,醫館也關了。”孫老漢泣不聲,真是一場變故就能倒他的脊梁,“小老兒只能帶著孩子過來投奔東家。”

“嗯,我知曉了。”葉嘉本就擔心著孫家,這人都來了,就趕讓他趕車去鎮上,“鎮上醫館還沒關門。先別回家了,去醫館。”

孫老漢知道救命要,當下忙葉嘉上車,趕著牛車去鎮上。

這里離鎮上不遠,走過去才一刻鐘。這會兒趕牛車趕得急,沒一會兒就到了。東鄉鎮的醫館比李北鎮的要大,里頭的病記人也多。他們來的時候里頭兩位大夫坐館。看見孫老漢抱著個肚子上好大一個刀口的孩子進來,那頂里頭的老大夫就站起來,快步走出來。

廢話不多說,老大夫孫老漢抱著人去后院。后院藥迅速收拾出來一間屋子給病患,孫老漢這幾天都沒合過眼。神思不屬地聽不大懂。

葉嘉聽得懂,耐心地聽著然后指使孫老漢跟著走。

等把孩子放到床上,老大夫一看孩子的裳就立即拆剪下來。裳上全是臟污和漬,布料子沾在了傷口上看起來發黑結球。本撕扯不下來,只能剪掉。等干凈,老大夫檢查了一下傷口倒是有些欣:“傷口理得干凈,似是用烈酒拭過?”

拭過。”孫老漢好歹是當過兵的人,自然懂得一些治外傷的常識,“這天兒熱,傷口還是化膿了。”

老大夫自然看到傷口化膿了。但這個樣子比起不好好理傷口腐爛已經好很多,已是理得極好。古時候沒抗生素,也沒醫用酒。天氣一熱細菌滋生難免會這樣。老大夫在重新理孩子傷口時并不算太溫,葉嘉看得眉頭直皺。

一個大人看著都覺得疼,孩子昏迷之中都疼出了一冷汗。

可就算是疼也得把傷口理干凈。不然臟東西嵌在里頭就還是會腐爛化膿。老大夫理完傷,又給孩子把了脈。脈象變弱還發著高熱,到底嘆了一句:“這高熱若是降不下來,怕是要有生命危險。”

說完,起去前頭寫藥方。

等藥方寫好,這床鋪就得讓出來。古時候的醫館并不像后世醫院,病人可以住院治療。大夫空出來的這個屋子是藥的住,夜間是要在此歇息的。既然傷口理完又開了藥,其他的得下回換藥再來:“今兒要盡量把他的高熱給降下來,不然人沒燒死也會燒傻。今兒的熱度退下去的話,就沒了命之憂。藥一日三碗,早中晚飯后喝。三日后來換藥。”

說完,又囑咐了該怎麼給孩子降溫,囑咐到人聽懂才孫老漢和葉嘉把人帶回去。

這一看傷,折騰到天黑才回家。余氏快被嚇死了,幾次去東街的磚窯找人都沒瞧見葉嘉的人。等瞧見葉嘉的影終于出現在院子外頭,忙從屋子里小跑出來迎。

“娘,我沒事。”葉嘉一猜便知嚇到了,但事發急不能不管。手拍拍的后背,無聲地安了一二。忙往旁邊挪了半步,將后頭孫老漢祖孫三人給讓出來,“娘,你看看能不能收拾一間屋子出來,孫叔家里糟了難,往后要在咱家住下了。”

別的話不必多說,張家橋的事都有聽說。此時瞧孫老漢祖孫三人的樣子,余氏自然不會阻攔。也是個心思的人,見死不救委實做不到。

忙跟葉五妹去后頭收拾。這回多虧葉嘉先前買宅子的時候看中了這棟屋子多的。不然若是鎮上那些小三間兒,怕是沒地兒給人容的。

余氏做家務活手腳不是那般利索,都是葉五妹在收拾。葉五妹飛快地收拾出一間屋子出來,孫老漢就將孩子給抱進去了。也多虧了如今是夏日,不需要褥子。正好家里草席多,給墊張草席就能睡。

葉嘉把大況跟余氏說了,又問了句:“家里上回給相公子的烈酒還有麼?”

“有的,有的,”余氏自打記知曉烈酒能散高熱就給家里備了一壇,“我去舀一碗。”

孫老漢自打村子出事都好幾夜沒合眼,人走路都打飄。

葉嘉看他那樣子再不睡怕是要猝死。就忙他去旁邊瞇一會兒,讓葉五妹把那孩子抱到了主屋這邊來。葉嘉本想親自照顧,葉五妹看忙了一天才回來。水都沒喝一口就說要替照看:“姐,你就跟我說要哪里,我來看著就行。”

葉嘉看了許久,葉五妹也嗡嗡地給葉嘉說了實在話:“這個時候外頭那麼我不敢搬出去,我怕死。就想在周家住下來。姐,我不會白吃白住的,我會給你干活的。”

“往后怎麼說?”

葉五妹咬了咬:“我是自己趁來投奔你的,不是你帶我走的。姐,你放心。”

話都這麼說了,葉嘉也沒勉強。

這一夜,葉五妹就睡在那孩子旁邊,給那孩子了一晚上子。到了四更天那孩子才總算是不燒了。次日天還沒亮呢,葉五妹頂著烏黑的眼膛才進屋小聲地喚葉嘉:“姐,那孩子醒了。”

這孩子一條命救下來了。

孫老漢天蒙蒙亮的時候爬起來的。人在屋外頭站著,不敢進屋。畢竟這一屋子都是子,他一個男子哪里好天不亮進進出出。自然是在屋外頭站著,此時聽到葉五妹說孩子醒了頓時喜極而泣。在屋子外頭轉了好幾圈,不知該怎麼報答,就不停地流淚。

葉嘉一大早起出來,孫老漢踟躕了許久,當著周家人的面兒想把牛抵給周家。

“這哪能要你的牛?再說看大夫抓藥也沒花那麼多銀子……”生病抓藥確實花了不,但這年頭牛可是金貴東西。一頭牛能值個六七兩。加上車,不得值個八兩銀子。

“東家,不是抓藥的事兒。張家橋老兒往后不回去了,今兒來投奔東家一家子,知道是為難你們。老兒沒有別的本事。對這附近一代得很,年輕時候當兵到走,都認得。雖說太重的活兒,只能做點活。但多有點用的。”

話雖如此,孫老漢很有自知之明。葉嘉沒他跟兩個孫兒簽好契就收留了他們,當真是頂頂好心的人。畢竟一旦收留了他們一家子,往后他們一家子的吃喝都是周家的。就算他能幫周家干點活又能頂幾個錢?一頭牛和一輛牛車抵進去都是他在占人家便宜了。

葉嘉昨兒救人心切,沒想那麼多。此時聽他這麼一提,自然也想起這事兒。

確實,孫老漢雖說五十六七歲在看來不算特別大年紀,但古時候已算是高壽。這個年紀出去做工都沒人愿意要。他的兩個孫子一個六歲一個四歲,都不是能給人搭把手干活的年紀。除非這倆孩子簽賣契,不然誰真的樂意白養孩子。

“東家若是答應了,我祖孫三人今兒就簽了契。”葉嘉沒提,孫老漢到底臉皮薄。昨兒他為了求救把話說那樣,跟強賣也沒差了。事實上,周家的況也不適合養仆人,是他祖孫厚臉皮強上來。

葉嘉沒說話,看了一眼余氏,余氏其實早提過買仆役。倒是沒意見。似乎發覺葉嘉不好張這個口,剛想出面當這個惡人。葉嘉琢磨了半晌,開口給打斷了:“罷了,也不必簽這個契。若是你覺得過意不去,咱寫個字據,這倆孩子長大了都給周家做十年事。”

余氏一愣,葉嘉的話已經說出去。

孫老漢沒想到葉嘉不要他們的契,頓時有些懵。等記聽到葉嘉只要他兩孫子給周家做十年事,驚喜之余更是激涕零。他也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就是跪下來要給葉嘉磕頭。

葉嘉哪里得了旁人這樣磕頭?頓時攔了他:“若是說定了,我就寫個契書。”

雖說這年頭的人重諾守信,但葉嘉還是更相信白紙黑字。葉嘉這麼做自己安心,孫老漢也心安。去屋里將昨兒剛用過的筆墨紙硯拿出來,順手就寫了三張契書。孫老漢是不認字兒的,不過葉嘉還是邊寫邊讀給他聽。一式兩份地寫了三張。都拿給他看了。

孫老漢信任葉嘉,照著葉嘉方才說的地方很干脆地就按了手印。兩個孫子的也給按了,這往后他在周家住下就安心了:“東家,往后有活兒就指使我做便是了。”

“往后自然有的你忙的,此時不急,你們先去歇息。”正好后院的空地想翻出來,葉嘉跟余氏都沒那把子力氣。正琢磨著慢慢翻還是花錢雇人,如今倒是不必了。給孫老漢。

這兩日暫時沒活兒要做,葉嘉還在東鄉鎮的買賣和市場。看他那樣子便讓他回去再睡會兒。孫老漢聽說的直接,也確實累得慌,當真回去睡下了。

余氏想了想,把葉嘉拉到一邊。,但這簽不簽契就是另一回事。

“不好簽契的。”葉嘉嘆了口氣,如何不明白,“相公在兵營里。孫家那個玉山是相公同僚。前些日子我聽那哨兵喊孫家那個小子已經是帳頭。他才伍一個多月就了帳頭,鐵定是個能打的。咱在家里買了孫玉山的親爹親侄子,相公那邊怕是不好弄了。”

葉嘉這麼一點,余氏才想起來孫老漢的小兒子往日來家里吃過飯。那個孫玉山的瘦小子,兒子似乎還看重的。拍了下額頭,忙說自己忙糊涂了。

話說到這,葉嘉又要去東街去。

余氏昨兒一天在家等著,自己嚇自己,嚇了個半死。此時怎麼說都不放心一人去。葉嘉只能明說:“娘,這兩日必須得花功夫將東鄉鎮的清楚。不然坐吃山空的,咱一家子也熬不下去。”

余氏哪里不明白,但還是不放心:“我跟你一道過去。”

他們起來的早,這會兒天才蒙蒙亮。葉嘉盯著葉五妹看了許久,葉五妹其實也想跟去街上。但是余氏若是去的話,家里就沒人。識趣的,“姐,我在家里看著蕤姐兒。”

葉嘉點點頭,跟余氏出了門。

來得早,東鄉鎮的街道上人還很。但有些商販已經挑著擔子,推著推車往東街那邊走。葉嘉跟余氏就跟著商販的方向走,果然在前頭一個空曠的地兒停下來。一大批的人聚集在拒馬跟前,跟李北鎮的況大差不差。是有瓦市的,且來做生意的人更多。

葉嘉跟余氏兩人在人群中穿梭,發現了沒有像葉嘉那樣的小攤兒。但是靠拒馬百步遠的地方就是東街。東街上倒是有兩家面攤子。做的馕和素面,價格比李北鎮那邊要便宜一點,一個馕三文錢。一碗素面五文錢。兩個鎮子離得不算太遠,東西味道差不多。

葉嘉跟余氏買了一個馕和一碗素面分著吃,兩個挑的人連這點兒東西都沒吃完。

最后得出了一個定論:“朝食攤子能做。但價格得下記調。”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