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武軍駐地位于西苑,在太極宮以北的玄德門外,距離玄武門不過十里。陳千里營之后,便早有軍中書吏在侯著,代了文書和印鑒后,他這個錄事參軍就算正式走馬上任了。
按照慣例,軍中的將校佐履任,須得拜會主將,但那書吏卻又道:“唉!聽說天子染了風寒,大將軍被召宮中問對去了。”
陳千里心下煩,既然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不在軍中,他也省得再費力去虛應,于是點頭表示知道了。可那書吏卻并不知趣,仍舊留在廨房之中。
陳千里不解其意,便耐著子問道:“可還有事?”畢竟初來乍到,若輕易便給人以,于他今后肯定會帶來一些想不到的麻煩。
“聽說參軍來自新安?”那書吏的聲音有些抖,問了一句之后便竹筒倒豆子一樣,說了起來。原來他竟也是新安人氏,家中父母兄弟俱在新安城中,聽說“新安大捷”的秦縣尉在峴山以殉國,那麼新安縣此時是不是已經落叛軍之手了呢?
由于潼關封關,通閉塞,關外的消息已經極難流。這位書吏當是想著陳千里是來自新安,或許會有些別人所不知道的消息。
陳千里先是一愣,然后強做笑意:“足下說的一口好話,陳某竟沒聽出來,還是同鄉。”書吏面尷尬之,解釋道:“在長安不比別,關外人總會低人一等,若非說的這一口字正腔圓的關中話,平日里行事,又不知會遭多人的歧視于刁難。”
不管拿書吏說的真假,陳千里都無意暗諷于他,這卻是書吏自己想多了。他眼的看著面前一副心事重重模樣的錄事參軍,目中充滿了希和忐忑。
陳千里的確不知道秦晉是如何置的新安百姓,但以他對秦晉的了解,應當會有個妥善的置才是,于是安那書吏道:“秦長史一向民,他一定會妥善安置新安百姓的,足下且放心。”
有時候明明知道,一些言語不過是善意的安,但人們寧愿選擇的相信這就是事實。于陳千里對話的書吏便是如此,強笑了兩聲后,便施禮告退。
時人重鄉,若在他鄉遇到同鄉人,比之遇到親人也沒甚區別,可陳千里心中裝著天大的事,哪有功夫和那書吏敘舊呢?才不過片刻的功夫,那書吏又貿貿然回來了,一進門便道:“兵曹參軍求見!說是您的故人,一見便知。”
陳千里大為納悶,心道他在長安無親無故,怎麼可能遇見故人呢。此人既是軍中參軍,與他便是同僚,且又自稱故人,于公于私都沒有拒絕不見的理由。
“想不到新安一別,再相見時你我已經俱是軍中參軍了。”
看到風風火火的來人,爽朗的聲音回在廨房之中,陳千里確實沒想到,所謂故人竟然是李萼。
李萼自貝州而來,途徑新安時,曾在城中和封常清、秦晉等人深談過許久。陳千里因為是秦晉的左膀右臂,因此也須臾不曾離開過他的左右,自然也與李萼多有集。
只是彼時,李萼的地位遠勝于陳千里,此時此刻卻又正好顛倒過來,為兵曹參軍的他無論在職與地位上都在陳千里之下了。還真有是人非之啊。
原來李萼離開新安京后,順利的得到了天子的召見,君前問對之后,李隆基很是欣賞這個年輕人的才膽識,便將他留了下來。聽了李萼簡單的講述之后,陳千里竟生出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龍武軍豈非了天子豢養人才的地方?就像他和李萼,兩個人各有所長,但在龍武軍中未必就能夠一展所長。
而以那書吏的介紹來看,這龍武軍多由勛戚子弟充任,平日里沒甚正事只顧斗走狗,武備早就廢弛的不堪直視。現在陳千里和李萼雖然于軍中為參軍,也僅僅是個有名而無實,終日胡混的差事而已。這和初聞將龍武軍中時的想象,已經相去甚遠。
又說起秦晉在峴山大火中以殉國,李萼憤憤然直言:“邊令誠這等無能閹豎都能全而退,以秦長史的能力,又怎麼可能不如此人了?”言之鑿鑿的指責邊令誠很有可能是臨陣逃,棄秦晉等人于不顧。
這個說法正好切中了陳千里的心,他也一直認為以秦晉所能斷不會輕易便戰沒了,說不定邊令誠那閹豎從中做過手腳,這才害了秦晉。
畢竟在新安時,秦晉就不止一次對陳千里表明過對邊令誠殺之而后快的恨意,兩人之間到底有沒有實質的齟齬。邊令誠會以卑劣手段構陷高仙芝,再同樣以卑劣手段害了秦晉也不是不可能。
李萼咚的一聲,一拳砸在了桌案上。
“邊令誠老閹狗,害高大夫不,卻讓他害了秦長史。試想想,閹狗破天荒的沒有獨吞功勞,和他的子豈非格格不?”
李萼的分析不無道理,邊令誠這兩天在長安城中,對秦晉的吹捧不余力,以至于讓陳千里都產生了錯覺,難道此人并非如傳言中那麼不堪?
但是,以此人的各方口碑來看,這種形跡的確可疑到了極點,若說他背后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才見鬼了。比起那個同鄉的書吏,陳千里更與李萼一見如故,言談間也更為心,低低的恨聲道:“若有一日,讓某得知,秦長史果然是那老閹狗所害,便是拼著冠帶命不要,也定要濺五步!”
“好!陳兄甚有古人之風,也算李萼一個!”
陳千里起正一躬,“李兄何必牽扯進來,眼看著天下局將至,若是都濺五步了,誰還匡扶社稷?”若果真事那般敗壞,他實在不想讓這個熱好男兒也牽連進來。
李萼面一驚,失聲道:“目下形勢一片大好,陳兄何以如此悲觀?”
陳千里原本也如李萼一樣,對時局充滿了信心和希,當秦晉一遍又一遍告訴他,叛軍將如何如何攪的天翻地覆,唐軍如何束手無策,左支右拙……他是不以為然的,但自從到了長安以后,所聞所見都讓他心里涼了大半截。到了這個節骨眼上,老邁昏聵的天子只信任閹宦,重臣們只顧爭權奪利,一眾員們只知道明哲保,尸位素餐。這等京師,這等朝堂,哪里還有半點盛世氣象?
“天子昏聵,宰相無能,閹宦橫行……”陳千里說這些話時,無比的艱難,但卻全是他來長安以后的所思所得。“李兄說說,逆胡叛軍大兵境,朝廷可有幾分勝算?”
李萼并非想不到這一點,但他于此前那個書吏一般無二,一葉障目般的相信著最好的結果,直到陳千里無的將那片葉子掃掉后,只能面對無的現實。
“我輩人微言輕,即便有報國之志,卻也只能在這龍武軍中蹉跎,終日看那些紈绔子弟斗走狗。”一向給人以壯懷激烈之的李萼此時竟頹然一嘆,他比陳千里在龍武軍中時日要長一些,自然也更了解一些。
“實話說,一旦潼關被破,天子十六衛軍沒有一支可堪一戰!”
驟然間,兩個人都默然不語,難道天子不知道,十六衛軍爛到骨子里了嗎?難道重臣們不知道,大敵當前應團結一心,力克胡虜嗎?
他們都知道,卻偏偏還要醉生夢死,卻偏偏還要先斗個你死我活。
整個龍武軍駐地空空,紈绔子弟們嬉戲于市井間,哪有閑心在這高墻之應付差事?只有兩個郁郁不得志的人,在滿腔憤懣的議論著國事。
在廨房外,書吏聽得心驚跳,兩個參軍說的竟全是些大逆不道之言,上至天子,下到宰相,侍宦都罵了一遍。書吏默默念叨著這等事不宜耳,萬一將來這兩位參軍事敗,再將他也牽連進來,豈非是無妄之災?
想到事敗二字,書吏的眼前陡然間一亮,一個前所未有過的,大膽的主意,從腦子里跳了出來。
……
勝業坊韋相公府邸,韋見素十分后悔在泰殿上多言,邊令誠這幾日上竄下跳的太過歡快,已經引起了楊國忠的不快。尤其是邊令誠耍手段構陷高仙芝,直接使得天子將病廢在家的哥舒翰重新啟用,甚至還拜為宰相,以取代高仙芝再軍中的位置。
眾所周知,哥舒翰與楊國忠早就互相爭斗多年,尤其以格高傲的哥舒翰,本就瞧不起短短數年間從無所事事的紈绔而忝居宰相之位的楊國忠,今日兩人同為宰相,一較高下,斗個你死我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楊國忠肯定已經因為這件事,記恨上了邊令誠,但宰相畢竟是外臣,拿天子近臣宦沒有辦法。泰殿議定謚號的事,他在不小心幫了邊令誠的忙,如果楊國忠因此而記恨上了韋家,只要耍幾個手段,便會讓他拙于應付。
心煩悶之下,韋見素抬眼看了看躬立在面前的兒子韋倜,嘆息了一聲。
“聽說娢娘近日很是活躍?你好好勸上一勸,山雨來了,不要再為韋家招惹禍端。”
龍武軍駐地位于西苑,在太極宮以北的玄德門外,距離玄武門不過十里。陳千里營之后,便早有軍中書吏在侯著,代了文書和印鑒后,他這個錄事參軍就算正式走馬上任了。
按照慣例,軍中的將校佐履任,須得拜會主將,但那書吏卻又道:“唉!聽說天子染了風寒,大將軍被召宮中問對去了。”
陳千里心下煩,既然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不在軍中,他也省得再費力去虛應,于是點頭表示知道了。可那書吏卻并不知趣,仍舊留在廨房之中。
陳千里不解其意,便耐著子問道:“可還有事?”畢竟初來乍到,若輕易便給人以,于他今后肯定會帶來一些想不到的麻煩。
“聽說參軍來自新安?”那書吏的聲音有些抖,問了一句之后便竹筒倒豆子一樣,說了起來。原來他竟也是新安人氏,家中父母兄弟俱在新安城中,聽說“新安大捷”的秦縣尉在峴山以殉國,那麼新安縣此時是不是已經落叛軍之手了呢?
由于潼關封關,通閉塞,關外的消息已經極難流。這位書吏當是想著陳千里是來自新安,或許會有些別人所不知道的消息。
陳千里先是一愣,然后強做笑意:“足下說的一口好話,陳某竟沒聽出來,還是同鄉。”書吏面尷尬之,解釋道:“在長安不比別,關外人總會低人一等,若非說的這一口字正腔圓的關中話,平日里行事,又不知會遭多人的歧視于刁難。”
不管拿書吏說的真假,陳千里都無意暗諷于他,這卻是書吏自己想多了。他眼的看著面前一副心事重重模樣的錄事參軍,目中充滿了希和忐忑。
陳千里的確不知道秦晉是如何置的新安百姓,但以他對秦晉的了解,應當會有個妥善的置才是,于是安那書吏道:“秦長史一向民,他一定會妥善安置新安百姓的,足下且放心。”
有時候明明知道,一些言語不過是善意的安,但人們寧愿選擇的相信這就是事實。于陳千里對話的書吏便是如此,強笑了兩聲后,便施禮告退。
時人重鄉,若在他鄉遇到同鄉人,比之遇到親人也沒甚區別,可陳千里心中裝著天大的事,哪有功夫和那書吏敘舊呢?才不過片刻的功夫,那書吏又貿貿然回來了,一進門便道:“兵曹參軍求見!說是您的故人,一見便知。”
陳千里大為納悶,心道他在長安無親無故,怎麼可能遇見故人呢。此人既是軍中參軍,與他便是同僚,且又自稱故人,于公于私都沒有拒絕不見的理由。
“想不到新安一別,再相見時你我已經俱是軍中參軍了。”
看到風風火火的來人,爽朗的聲音回在廨房之中,陳千里確實沒想到,所謂故人竟然是李萼。
李萼自貝州而來,途徑新安時,曾在城中和封常清、秦晉等人深談過許久。陳千里因為是秦晉的左膀右臂,因此也須臾不曾離開過他的左右,自然也與李萼多有集。
只是彼時,李萼的地位遠勝于陳千里,此時此刻卻又正好顛倒過來,為兵曹參軍的他無論在職與地位上都在陳千里之下了。還真有是人非之啊。
原來李萼離開新安京后,順利的得到了天子的召見,君前問對之后,李隆基很是欣賞這個年輕人的才膽識,便將他留了下來。聽了李萼簡單的講述之后,陳千里竟生出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龍武軍豈非了天子豢養人才的地方?就像他和李萼,兩個人各有所長,但在龍武軍中未必就能夠一展所長。
而以那書吏的介紹來看,這龍武軍多由勛戚子弟充任,平日里沒甚正事只顧斗走狗,武備早就廢弛的不堪直視。現在陳千里和李萼雖然于軍中為參軍,也僅僅是個有名而無實,終日胡混的差事而已。這和初聞將龍武軍中時的想象,已經相去甚遠。
又說起秦晉在峴山大火中以殉國,李萼憤憤然直言:“邊令誠這等無能閹豎都能全而退,以秦長史的能力,又怎麼可能不如此人了?”言之鑿鑿的指責邊令誠很有可能是臨陣逃,棄秦晉等人于不顧。
這個說法正好切中了陳千里的心,他也一直認為以秦晉所能斷不會輕易便戰沒了,說不定邊令誠那閹豎從中做過手腳,這才害了秦晉。
畢竟在新安時,秦晉就不止一次對陳千里表明過對邊令誠殺之而后快的恨意,兩人之間到底有沒有實質的齟齬。邊令誠會以卑劣手段構陷高仙芝,再同樣以卑劣手段害了秦晉也不是不可能。
李萼咚的一聲,一拳砸在了桌案上。
“邊令誠老閹狗,害高大夫不,卻讓他害了秦長史。試想想,閹狗破天荒的沒有獨吞功勞,和他的子豈非格格不?”
李萼的分析不無道理,邊令誠這兩天在長安城中,對秦晉的吹捧不余力,以至于讓陳千里都產生了錯覺,難道此人并非如傳言中那麼不堪?
但是,以此人的各方口碑來看,這種形跡的確可疑到了極點,若說他背后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才見鬼了。比起那個同鄉的書吏,陳千里更與李萼一見如故,言談間也更為心,低低的恨聲道:“若有一日,讓某得知,秦長史果然是那老閹狗所害,便是拼著冠帶命不要,也定要濺五步!”
“好!陳兄甚有古人之風,也算李萼一個!”
陳千里起正一躬,“李兄何必牽扯進來,眼看著天下局將至,若是都濺五步了,誰還匡扶社稷?”若果真事那般敗壞,他實在不想讓這個熱好男兒也牽連進來。
李萼面一驚,失聲道:“目下形勢一片大好,陳兄何以如此悲觀?”
陳千里原本也如李萼一樣,對時局充滿了信心和希,當秦晉一遍又一遍告訴他,叛軍將如何如何攪的天翻地覆,唐軍如何束手無策,左支右拙……他是不以為然的,但自從到了長安以后,所聞所見都讓他心里涼了大半截。到了這個節骨眼上,老邁昏聵的天子只信任閹宦,重臣們只顧爭權奪利,一眾員們只知道明哲保,尸位素餐。這等京師,這等朝堂,哪里還有半點盛世氣象?
“天子昏聵,宰相無能,閹宦橫行……”陳千里說這些話時,無比的艱難,但卻全是他來長安以后的所思所得。“李兄說說,逆胡叛軍大兵境,朝廷可有幾分勝算?”
李萼并非想不到這一點,但他于此前那個書吏一般無二,一葉障目般的相信著最好的結果,直到陳千里無的將那片葉子掃掉后,只能面對無的現實。
“我輩人微言輕,即便有報國之志,卻也只能在這龍武軍中蹉跎,終日看那些紈绔子弟斗走狗。”一向給人以壯懷激烈之的李萼此時竟頹然一嘆,他比陳千里在龍武軍中時日要長一些,自然也更了解一些。
“實話說,一旦潼關被破,天子十六衛軍沒有一支可堪一戰!”
驟然間,兩個人都默然不語,難道天子不知道,十六衛軍爛到骨子里了嗎?難道重臣們不知道,大敵當前應團結一心,力克胡虜嗎?
他們都知道,卻偏偏還要醉生夢死,卻偏偏還要先斗個你死我活。
整個龍武軍駐地空空,紈绔子弟們嬉戲于市井間,哪有閑心在這高墻之應付差事?只有兩個郁郁不得志的人,在滿腔憤懣的議論著國事。
在廨房外,書吏聽得心驚跳,兩個參軍說的竟全是些大逆不道之言,上至天子,下到宰相,侍宦都罵了一遍。書吏默默念叨著這等事不宜耳,萬一將來這兩位參軍事敗,再將他也牽連進來,豈非是無妄之災?
想到事敗二字,書吏的眼前陡然間一亮,一個前所未有過的,大膽的主意,從腦子里跳了出來。
……
勝業坊韋相公府邸,韋見素十分后悔在泰殿上多言,邊令誠這幾日上竄下跳的太過歡快,已經引起了楊國忠的不快。尤其是邊令誠耍手段構陷高仙芝,直接使得天子將病廢在家的哥舒翰重新啟用,甚至還拜為宰相,以取代高仙芝再軍中的位置。
眾所周知,哥舒翰與楊國忠早就互相爭斗多年,尤其以格高傲的哥舒翰,本就瞧不起短短數年間從無所事事的紈绔而忝居宰相之位的楊國忠,今日兩人同為宰相,一較高下,斗個你死我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楊國忠肯定已經因為這件事,記恨上了邊令誠,但宰相畢竟是外臣,拿天子近臣宦沒有辦法。泰殿議定謚號的事,他在不小心幫了邊令誠的忙,如果楊國忠因此而記恨上了韋家,只要耍幾個手段,便會讓他拙于應付。
心煩悶之下,韋見素抬眼看了看躬立在面前的兒子韋倜,嘆息了一聲。
“聽說娢娘近日很是活躍?你好好勸上一勸,山雨來了,不要再為韋家招惹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