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寒見蕭忠出去,讓大家都坐下,然后道:“那咱們開始說分家的事吧。”
里正點點頭:“好,你有什麼想法?”
因為知道秋寒跟蕭臨淵認識,本就同他們家的里正,也更偏向這邊了,畢竟能攀上蕭臨淵的人,以后前途不會差了。
當然,不里正,別人也是一樣,都開始有的沒的地偏向了秋寒,都讓秋寒說想怎麼分。
秋寒也不耽誤時間,直接開了口:“首先把我親祖母的嫁妝還我們,不是錢不錢的事,而是一個念想。其次,房子我們要東邊的空房場,但是馬上上凍了,沒辦法施工,所以暫時我們還要在西廂房住一年。最后,錢糧食田地該怎麼分就怎麼分,我們不多要,也別糊弄我們。當然,以后我們也會按照村里的標準,給祖父祖母養老錢。”
汪氏聽著秋寒說秋漢隸前妻嫁妝的事,心里就著急了,那些自己可不舍得還給他們。
所以后邊也沒太聽清,趕道:“你祖母的嫁妝,這些年咱們家過得困難時候,都賣了,沒了。”
秋寒才不信呢,笑著看著汪氏:“如果我沒看錯,祖母現在手上的銀鐲子就是我親祖母的嫁妝吧?還有二嬸的耳墜子,三嬸的戒指,我親祖母的嫁妝,唯獨我們家一樣沒有。”
汪氏還能說啥,只能把鐲子擼下來:“我還把你爹養這麼大呢,這就算是辛苦費也不虧了你們,行,你們不孝順,不是我生的,我不求你們孝順,這些都給你們,給你們。”
說完,對著門口進來倒茶的李氏道:“把你那耳墜子,給人家吧?可別讓人編排咱們了。”然后又看了秋廣千邊上的張氏一眼:“給人家吧。”
秋寒不客氣地把幾樣東西拿過來道:“有些事不是祖母歪曲事實,別人就會信的,人在做天在看。”說完,把首飾給了鄭氏:“娘收好,咱們的東西,該拿回來。”
然后又問汪氏:“房場的事,祖母也沒意見吧?”
汪氏也是不想給的,一直留著這房場,也是想著以后有錢再蓋房子的。
所以道:“那房場給你們也沒用,你們也沒錢蓋房子,要不這西廂房歸你們,你們也省的再蓋了。”
秋寒直接拒絕道:“那個房場是我親祖母在的時候買的,所以我爹希能把房子蓋在這,就算是以后沒錢,我們弄個窩棚,我們也愿意。祖母放心,西廂房我們絕不住超過一年,之后我們能住在什麼地方,那是我們自己的事。”
族長接著開口道:“這房場的事我覺得不用爭論,就按寒這丫頭說的,你們不虧。但是蓋房子也不是一兩天的事,給他們一年時間太了,我做個主,三年,三年之,這西廂房算是廣萬他們家的,三年后,不管他們有沒有錢蓋房子,都要搬出去。”
秋寒發現了,人多有些勢力的,蕭臨淵的人來了之后,大家都是向著這邊一些,心對蕭臨淵又多了幾分謝。
汪氏沒辦法,族長都開口了,只能點頭應下了。
接下來是分錢,汪氏說家里一共就二兩銀子,這個秋寒沒辦法查證,但是汪氏說的也不太假,因為雖然這就是個農戶,但是汪氏要面子,而五叔秋廣敗家,所以家里確實存不上多錢,滿打滿算的有七八兩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秋寒對著汪氏道:“祖母,你說就二兩也沒人信,我們也不貪,就要一兩銀子,我相信這些對你來說不虧。”
是按照給老人留了棺材本算的,很公平了。
汪氏承認,秋寒聰明,一切都好像看了一般,只能點頭。
接下來的田地分得更痛快了,村里人都知道多,分起來也簡單,最后秋寒他們家分了一畝水田,兩畝旱田,今年的秋收已經完事了,所以也分了一份糧食,足夠到來年秋的了。
養老錢,村里大概就是一年三百文到六百文的標準,所以里正給他們定了最低的,三百文一年養老錢。
這邊都談好了,秋漢隸被二郎秋瑞康扶著回來了,路上秋瑞康跟他說了分家的事。
這一進屋,他奔著汪氏就過去了,一掌打在汪氏的臉上:“你這個毒婦啊,好好的家啊,終究是讓你弄分了。”
秋寒現在不想讓他們鬧下來,現在只要快點寫文書,所以趕拉住了秋漢隸:“祖父,事出了,你讓我們分出去,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幫助了,我們都談妥了,現在就簽文書吧。”
孫哲看向了秋瑞康道:“瑞康,你那有筆墨吧,麻煩借用一下。”
他們年紀相仿,小時候在一起上過私塾,小時候秋瑞康學習好的,也想過科考的,但是上有病,考上了也不能當,所以后來也就放棄了,要不然他比孫哲學得好,所以秋瑞康的心也是越來越不平衡,脾氣也暴躁,平時也不什麼朋友,人比較獨。
秋瑞康點了下頭,也沒說話,去拿筆墨了。
他出去之后,屋子里瞬間的安靜了,因為都有些不知道說什麼。
秋寒一時的也不知道說什麼了。
正好這時候秋小雪回來了,今天心好,回來跟汪氏說事了。
汪氏高興說以后把自己的銀鐲子給當嫁妝,算是補償的耳墜子,這個買賣穩賺不賠,所以剛才去朋友家顯擺了。
此時看見屋里這麼多人,有點張,當目掃到秋寒的時候,嚇得差點蹦起來:“秋寒,你怎麼回來了?”
這話跟汪氏之前說的一樣。
秋寒笑了:“你以為你把我騙到二叔那,我被二叔賣了,再也回不來了?”
那邊秋廣千嚇得趕跑過去,捂住秋小雪的:“你這個傻孩子,你被你二伯騙了,他要賣了寒,這事跟你沒關系,趕出去。”
秋小雪也知道事不對了,趕道:“都是二伯騙我的,我什麼都不知道。”然后撒丫子就跑出去了。
此時屋里這些人還能看不懂?只是有些事沒有確鑿證據,也都還想給他們家留點臉。
很快,秋瑞康拿著紙墨筆硯回來了。
秋寒見蕭忠出去,讓大家都坐下,然后道:“那咱們開始說分家的事吧。”
里正點點頭:“好,你有什麼想法?”
因為知道秋寒跟蕭臨淵認識,本就同他們家的里正,也更偏向這邊了,畢竟能攀上蕭臨淵的人,以后前途不會差了。
當然,不里正,別人也是一樣,都開始有的沒的地偏向了秋寒,都讓秋寒說想怎麼分。
秋寒也不耽誤時間,直接開了口:“首先把我親祖母的嫁妝還我們,不是錢不錢的事,而是一個念想。其次,房子我們要東邊的空房場,但是馬上上凍了,沒辦法施工,所以暫時我們還要在西廂房住一年。最后,錢糧食田地該怎麼分就怎麼分,我們不多要,也別糊弄我們。當然,以后我們也會按照村里的標準,給祖父祖母養老錢。”
汪氏聽著秋寒說秋漢隸前妻嫁妝的事,心里就著急了,那些自己可不舍得還給他們。
所以后邊也沒太聽清,趕道:“你祖母的嫁妝,這些年咱們家過得困難時候,都賣了,沒了。”
秋寒才不信呢,笑著看著汪氏:“如果我沒看錯,祖母現在手上的銀鐲子就是我親祖母的嫁妝吧?還有二嬸的耳墜子,三嬸的戒指,我親祖母的嫁妝,唯獨我們家一樣沒有。”
汪氏還能說啥,只能把鐲子擼下來:“我還把你爹養這麼大呢,這就算是辛苦費也不虧了你們,行,你們不孝順,不是我生的,我不求你們孝順,這些都給你們,給你們。”
說完,對著門口進來倒茶的李氏道:“把你那耳墜子,給人家吧?可別讓人編排咱們了。”然后又看了秋廣千邊上的張氏一眼:“給人家吧。”
秋寒不客氣地把幾樣東西拿過來道:“有些事不是祖母歪曲事實,別人就會信的,人在做天在看。”說完,把首飾給了鄭氏:“娘收好,咱們的東西,該拿回來。”
然后又問汪氏:“房場的事,祖母也沒意見吧?”
汪氏也是不想給的,一直留著這房場,也是想著以后有錢再蓋房子的。
所以道:“那房場給你們也沒用,你們也沒錢蓋房子,要不這西廂房歸你們,你們也省的再蓋了。”
秋寒直接拒絕道:“那個房場是我親祖母在的時候買的,所以我爹希能把房子蓋在這,就算是以后沒錢,我們弄個窩棚,我們也愿意。祖母放心,西廂房我們絕不住超過一年,之后我們能住在什麼地方,那是我們自己的事。”
族長接著開口道:“這房場的事我覺得不用爭論,就按寒這丫頭說的,你們不虧。但是蓋房子也不是一兩天的事,給他們一年時間太了,我做個主,三年,三年之,這西廂房算是廣萬他們家的,三年后,不管他們有沒有錢蓋房子,都要搬出去。”
秋寒發現了,人多有些勢力的,蕭臨淵的人來了之后,大家都是向著這邊一些,心對蕭臨淵又多了幾分謝。
汪氏沒辦法,族長都開口了,只能點頭應下了。
接下來是分錢,汪氏說家里一共就二兩銀子,這個秋寒沒辦法查證,但是汪氏說的也不太假,因為雖然這就是個農戶,但是汪氏要面子,而五叔秋廣敗家,所以家里確實存不上多錢,滿打滿算的有七八兩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秋寒對著汪氏道:“祖母,你說就二兩也沒人信,我們也不貪,就要一兩銀子,我相信這些對你來說不虧。”
是按照給老人留了棺材本算的,很公平了。
汪氏承認,秋寒聰明,一切都好像看了一般,只能點頭。
接下來的田地分得更痛快了,村里人都知道多,分起來也簡單,最后秋寒他們家分了一畝水田,兩畝旱田,今年的秋收已經完事了,所以也分了一份糧食,足夠到來年秋的了。
養老錢,村里大概就是一年三百文到六百文的標準,所以里正給他們定了最低的,三百文一年養老錢。
這邊都談好了,秋漢隸被二郎秋瑞康扶著回來了,路上秋瑞康跟他說了分家的事。
這一進屋,他奔著汪氏就過去了,一掌打在汪氏的臉上:“你這個毒婦啊,好好的家啊,終究是讓你弄分了。”
秋寒現在不想讓他們鬧下來,現在只要快點寫文書,所以趕拉住了秋漢隸:“祖父,事出了,你讓我們分出去,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幫助了,我們都談妥了,現在就簽文書吧。”
孫哲看向了秋瑞康道:“瑞康,你那有筆墨吧,麻煩借用一下。”
他們年紀相仿,小時候在一起上過私塾,小時候秋瑞康學習好的,也想過科考的,但是上有病,考上了也不能當,所以后來也就放棄了,要不然他比孫哲學得好,所以秋瑞康的心也是越來越不平衡,脾氣也暴躁,平時也不什麼朋友,人比較獨。
秋瑞康點了下頭,也沒說話,去拿筆墨了。
他出去之后,屋子里瞬間的安靜了,因為都有些不知道說什麼。
秋寒一時的也不知道說什麼了。
正好這時候秋小雪回來了,今天心好,回來跟汪氏說事了。
汪氏高興說以后把自己的銀鐲子給當嫁妝,算是補償的耳墜子,這個買賣穩賺不賠,所以剛才去朋友家顯擺了。
此時看見屋里這麼多人,有點張,當目掃到秋寒的時候,嚇得差點蹦起來:“秋寒,你怎麼回來了?”
這話跟汪氏之前說的一樣。
秋寒笑了:“你以為你把我騙到二叔那,我被二叔賣了,再也回不來了?”
那邊秋廣千嚇得趕跑過去,捂住秋小雪的:“你這個傻孩子,你被你二伯騙了,他要賣了寒,這事跟你沒關系,趕出去。”
秋小雪也知道事不對了,趕道:“都是二伯騙我的,我什麼都不知道。”然后撒丫子就跑出去了。
此時屋里這些人還能看不懂?只是有些事沒有確鑿證據,也都還想給他們家留點臉。
很快,秋瑞康拿著紙墨筆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