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elexsw.com
巳時將近,天氣漸熱,天心寺所在的玉龍山也近在眼前。
這家佛寺本來無甚名氣,不過鄉間野寺,只是大夏太-祖起兵反抗元朝,途經此地,討了一碗水喝。
其主持一見他,便大驚失,稱其有金龍相隨,將來貴不可言。
一語讖。
而這山便改為玉龍山,寺廟得賜“天心寺”,經過百年改建,香火鼎盛,為與靈、寒山并列的江南名寺。
天心寺的主持法號夢覺,未出家時是出名的才子。三十幾歲突然看破紅塵,辭歸鄉,落發出家,潛心鉆研佛法,又一代高僧。
晏鴻之行走江南,總要前來一晤舊友。
未到山腳,道路兩旁便多了許多支起的茶棚或攤子。小販們售賣自家做的香、護符、平安果,還有人賣自家畫的佛像。
謝玄英按下大帽的帽檐,遮住大半張臉。
晏鴻之看了好笑,故意下馬,說:“騎馬騎得我老骨頭疼,散散。”
老師下馬,學生怎能騎馬,謝玄英只好跟著下來,默默跟隨。
晏鴻之慢悠悠地踱到石階下,問守著幾個木桶的小和尚:“小師傅,寺里何時賣起了水?”
水,即是用植或果實煎泡而的飲料,譬如白豆蔻水。
“這是程施主獻給敝寺的方子,喚做‘楊枝玉’。”小和尚老實說,“近日天熱,上山的人多有中暑,飲一杯能解乏清熱。”
晏鴻之瞧瞧上頭寫的“十文一杯”,爽快道:“確實了,給我盛一杯。”
謝玄英示意小廝付錢。
小廝揣度主子心意,給了六十文,每人一杯。
小和尚收了錢,拿起蓋子,舀出一勺香瓜,一勺冰,再澆上碧綠的水,綠瑩瑩的如竹林余韻,看就覺爽口。
晏鴻之慢飲一刻,品其味:“唔,甘草、銀丹草(薄荷),黎朦(檸檬),還有陳年碧螺春,茶葉略差了一些。這明如冰之是何?”
“小僧不知,這是程施主的方。”小和尚指著山間的圍障,道,“老先生若是想知道,不妨親自一問。”
晏鴻之老花又近視,瞇著眼睛看了半天,才發現那邊有一塊牌子,上書“義診”二字。
又有一塊白布,寫著“婦孺優先,老人其后,不治丁,煩請見諒”。
晏鴻之“咦”了聲,負手前去一探究竟。
謝玄英潑掉茶水,茶葉太劣質了,縱有甘草也難掩其味:“老師?”
“無妨,時候還早。”晏鴻之走近,方才發現草木掩映間支有一草棚,掛了些許茅草遮擋兩面。
居中坐了一大夫,正在給鄉間夫人看病。
“老爺。”晏家的小廝十分機靈,早早打探了來龍去脈,低聲回稟,“這是按察副使陳大人家的親戚,父母雙亡,自習得醫,偶爾來天心寺義診,為貧家婦孺治病,替亡父亡母積攢功德。”
晏鴻之須一笑:“倒是個孝。”
他弄清始末,且見是個年輕子,便失了興趣,轉上山。
謝玄英轉回視線,言又止。
他已經認出了程丹若。
“三郎?”誰想略一駐足,就被老師逮個正著,“瞧什麼呢?”
倉皇之下,謝玄英只好隨便找話應付:“義診自是好事,然貧戶人家,丁才是頂梁支柱,一旦得病,全家無著。”
“怕也是無奈之舉。”晏鴻之笑了笑,再次駐足。以他的年紀,倒也不必避諱什麼,仔細瞅了瞅。
只見那大夫白衫藍,著十分樸素,烏黑的發間只一支桃木釵,耳垂上不過兩朵銀丁香,仿若貧家子。
唯有雪白如霜,絕非終日忙于生計的子,出賣了的份。
他道:“人生在世,圣賢者幾人?一個小娘子,還青春未嫁,總要為自己的名聲考慮。”
說起這個,謝玄英又有話說。
“世風日下。”他道,“我聞揚州一,出行上香,偶然失足為一男子所扶,竟斷臂以證清白。”
他極不贊同:“其禮非正理,長此以往,人人趨利避害,不復真。”
晏鴻之失笑。
“純真學說”提倡的是自然之,何為自然呢?
男子救人,乃是義舉,非為私,合乎人人,應當褒揚。
而子守貞節烈,也非是因為與人相親,便要斷臂以保清白,應當是到暴行不從,悍然赴死,此所謂“貞”,當是丈夫死去,被迫改嫁,寧死而不從,此所謂“烈”。
道學家一口一個“禮”,卻早已不是“天理”。
但理是這個理,事卻未必能這麼做。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晏鴻之指著遠的草棚,“此礙于世俗之見,不治男子,確為私心,也是人。”
“我并無指責之意。一介流,能無償醫治百姓,已殊為不易。只是……”謝玄英抿,沒說下去。
晏鴻之莞爾。
他多能猜到弟子的未盡之言,可時下風氣如此,能有幾人,尤其是子,能夠擺世俗之見呢?
他笑笑,不再多言:“不早了,上山吧。”
二人遂離去。
*
程丹若并不知道,離自己十步之遙,兩個封建士大夫因自己的事,引出了一番關于貞潔的討論,觀點在當下算得上十分先進。
只是一個接一個地接診病人。
為什麼不看年男人?男大防確實是一個考慮因素,但另一點,無論是晏鴻之還是謝玄英,都是意識不到的。
假如給年男人看診,那麼家中的人,就會失去看病的機會。
看病是免費的,藥材卻要他們自己買。
而無錢治病的人家,誰沒有病呢?
窮人還愁沒有病生嗎?
人的病更多一些,無法保持衛生導致的婦科病,多次生育導致的子宮垂,丈夫搞傳染上的花柳病,太多了。
看過最容易治的病,是閉經。
“你兒沒有病,吃得太了,長不大。”程丹若對的母親說,“多給吃點東西吧。”
婦人愁眉苦臉:“哪有錢唷,一個小囡囡,有口飯恰就算好命了。”
孩的胳膊和瘦得和麻桿似的,好像風一吹就會斷。怯生生地問:“大夫弗來塞,吾要嫁人了,能不能給吾吃副藥,流點就好了?”
程丹若搖搖頭。
母倆滿懷憾地走了。
然而更多的時候,連藥方都很難開。
中醫看病,太難了。
不是神醫文的主角,能瞬間辨認出是什麼病癥,大多數時候都很沒信心。
聞問切,是最簡單的:面紅,多是熱證,蒼白多是虛,萎黃就是脾胃虛,晦暗是腎虧,黃疸是熱。再看舌苔,白黃膩黑,都有不同的對應。
切脈就很復雜了。
什麼樣的脈象是浮脈,什麼樣的是沉脈,起來好像差不多,很難辨認。這就必須要多,多分辨,才能捕捉到細微的差別。
可就算準了,中醫里有多是可以借鑒的,有多是巫醫的殘留?
難道藥方里有夜明砂,就真的給人開蝙蝠的便便?
然而,古人認為蝙蝠可夜間飛行,視力出眾,才會名為“夜明”,現代人誰不知道蝙蝠是瞎子。
吃了這個,還能學會聲波探測不?
最好治的是冒、消化不良、扁桃炎、扭傷和蛔蟲病之類的,這都有現的藥方可用,依據病人的況增減藥量即可。
這種治病的方式放到現代,得被老師痛罵“草菅人命”。曾幾何時,本不敢替人看病,生怕弄錯,耽誤一條人命。
但現在……不要慫,直接上,就當自己是赤腳醫生。
人命太賤,有的人不看,一輩子也看不起。
事已經不會更糟了,不是嗎?
再說了,有的病并沒有那麼難治療。
比如今天,雖然大多數時候只能開個聊勝于無的藥方,但也踏踏實實治好了一個患者。
這戶人家就住在天心寺下的小鎮,姓王,家境還過得去,偶爾能吃頓。前幾日,兒子孝順了王大娘一碗,誰知道吃下去后,腹痛不止,惡心嘔吐。
老大娘節省,不肯就醫,一拖再拖。
今日聽聞程丹若在此義診,又是個大夫,兒媳才悄悄把婆婆送來。
婆媳二人是松江人,不會說話,講的都是純粹的吳語。幸而程丹若在上海住過一段時日,聽得懂也會講,流倒也沒有難度。
詢問得知,老婦人吃了豬,程丹若便問:“老人家最近如廁,有沒有看見一片片的小白蟲?”
和大夫說話,遠比和男大夫方便得多。
王大娘窘歸窘,還是答了,且小聲表示-門瘙難耐,問大夫能不能給看一下。
程丹若笑了,這不就是大夫的意義嗎?同意了,戴上用羊腸做的指套,略做檢查,便確定是绦蟲病。
先讓老人家嚼南瓜子二兩,再用檳榔煎水服下,中午看的病,傍晚時分就腹瀉不止,排出了蟲。
程丹若戴上自制的口罩,查看糞便,發現頭節已經排下。
“蟲已經打掉了。”微微彎起角,“以后別再吃沒煮的豬了。”
王大娘大喜,到和人說醫高明,藥到病除。
程丹若先是忍俊不,復又心酸,啊,像這樣的半吊子大夫,居然能得如此贊譽,窮人的生活有多難,由此可見一斑。
m.kelexsw.com
巳時將近,天氣漸熱,天心寺所在的玉龍山也近在眼前。
這家佛寺本來無甚名氣,不過鄉間野寺,只是大夏太-祖起兵反抗元朝,途經此地,討了一碗水喝。
其主持一見他,便大驚失,稱其有金龍相隨,將來貴不可言。
一語讖。
而這山便改為玉龍山,寺廟得賜“天心寺”,經過百年改建,香火鼎盛,為與靈、寒山并列的江南名寺。
天心寺的主持法號夢覺,未出家時是出名的才子。三十幾歲突然看破紅塵,辭歸鄉,落發出家,潛心鉆研佛法,又一代高僧。
晏鴻之行走江南,總要前來一晤舊友。
未到山腳,道路兩旁便多了許多支起的茶棚或攤子。小販們售賣自家做的香、護符、平安果,還有人賣自家畫的佛像。
謝玄英按下大帽的帽檐,遮住大半張臉。
晏鴻之看了好笑,故意下馬,說:“騎馬騎得我老骨頭疼,散散。”
老師下馬,學生怎能騎馬,謝玄英只好跟著下來,默默跟隨。
晏鴻之慢悠悠地踱到石階下,問守著幾個木桶的小和尚:“小師傅,寺里何時賣起了水?”
水,即是用植或果實煎泡而的飲料,譬如白豆蔻水。
“這是程施主獻給敝寺的方子,喚做‘楊枝玉’。”小和尚老實說,“近日天熱,上山的人多有中暑,飲一杯能解乏清熱。”
晏鴻之瞧瞧上頭寫的“十文一杯”,爽快道:“確實了,給我盛一杯。”
謝玄英示意小廝付錢。
小廝揣度主子心意,給了六十文,每人一杯。
小和尚收了錢,拿起蓋子,舀出一勺香瓜,一勺冰,再澆上碧綠的水,綠瑩瑩的如竹林余韻,看就覺爽口。
晏鴻之慢飲一刻,品其味:“唔,甘草、銀丹草(薄荷),黎朦(檸檬),還有陳年碧螺春,茶葉略差了一些。這明如冰之是何?”
“小僧不知,這是程施主的方。”小和尚指著山間的圍障,道,“老先生若是想知道,不妨親自一問。”
晏鴻之老花又近視,瞇著眼睛看了半天,才發現那邊有一塊牌子,上書“義診”二字。
又有一塊白布,寫著“婦孺優先,老人其后,不治丁,煩請見諒”。
晏鴻之“咦”了聲,負手前去一探究竟。
謝玄英潑掉茶水,茶葉太劣質了,縱有甘草也難掩其味:“老師?”
“無妨,時候還早。”晏鴻之走近,方才發現草木掩映間支有一草棚,掛了些許茅草遮擋兩面。
居中坐了一大夫,正在給鄉間夫人看病。
“老爺。”晏家的小廝十分機靈,早早打探了來龍去脈,低聲回稟,“這是按察副使陳大人家的親戚,父母雙亡,自習得醫,偶爾來天心寺義診,為貧家婦孺治病,替亡父亡母積攢功德。”
晏鴻之須一笑:“倒是個孝。”
他弄清始末,且見是個年輕子,便失了興趣,轉上山。
謝玄英轉回視線,言又止。
他已經認出了程丹若。
“三郎?”誰想略一駐足,就被老師逮個正著,“瞧什麼呢?”
倉皇之下,謝玄英只好隨便找話應付:“義診自是好事,然貧戶人家,丁才是頂梁支柱,一旦得病,全家無著。”
“怕也是無奈之舉。”晏鴻之笑了笑,再次駐足。以他的年紀,倒也不必避諱什麼,仔細瞅了瞅。
只見那大夫白衫藍,著十分樸素,烏黑的發間只一支桃木釵,耳垂上不過兩朵銀丁香,仿若貧家子。
唯有雪白如霜,絕非終日忙于生計的子,出賣了的份。
他道:“人生在世,圣賢者幾人?一個小娘子,還青春未嫁,總要為自己的名聲考慮。”
說起這個,謝玄英又有話說。
“世風日下。”他道,“我聞揚州一,出行上香,偶然失足為一男子所扶,竟斷臂以證清白。”
他極不贊同:“其禮非正理,長此以往,人人趨利避害,不復真。”
晏鴻之失笑。
“純真學說”提倡的是自然之,何為自然呢?
男子救人,乃是義舉,非為私,合乎人人,應當褒揚。
而子守貞節烈,也非是因為與人相親,便要斷臂以保清白,應當是到暴行不從,悍然赴死,此所謂“貞”,當是丈夫死去,被迫改嫁,寧死而不從,此所謂“烈”。
道學家一口一個“禮”,卻早已不是“天理”。
但理是這個理,事卻未必能這麼做。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晏鴻之指著遠的草棚,“此礙于世俗之見,不治男子,確為私心,也是人。”
“我并無指責之意。一介流,能無償醫治百姓,已殊為不易。只是……”謝玄英抿,沒說下去。
晏鴻之莞爾。
他多能猜到弟子的未盡之言,可時下風氣如此,能有幾人,尤其是子,能夠擺世俗之見呢?
他笑笑,不再多言:“不早了,上山吧。”
二人遂離去。
*
程丹若并不知道,離自己十步之遙,兩個封建士大夫因自己的事,引出了一番關于貞潔的討論,觀點在當下算得上十分先進。
只是一個接一個地接診病人。
為什麼不看年男人?男大防確實是一個考慮因素,但另一點,無論是晏鴻之還是謝玄英,都是意識不到的。
假如給年男人看診,那麼家中的人,就會失去看病的機會。
看病是免費的,藥材卻要他們自己買。
而無錢治病的人家,誰沒有病呢?
窮人還愁沒有病生嗎?
人的病更多一些,無法保持衛生導致的婦科病,多次生育導致的子宮垂,丈夫搞傳染上的花柳病,太多了。
看過最容易治的病,是閉經。
“你兒沒有病,吃得太了,長不大。”程丹若對的母親說,“多給吃點東西吧。”
婦人愁眉苦臉:“哪有錢唷,一個小囡囡,有口飯恰就算好命了。”
孩的胳膊和瘦得和麻桿似的,好像風一吹就會斷。怯生生地問:“大夫弗來塞,吾要嫁人了,能不能給吾吃副藥,流點就好了?”
程丹若搖搖頭。
母倆滿懷憾地走了。
然而更多的時候,連藥方都很難開。
中醫看病,太難了。
不是神醫文的主角,能瞬間辨認出是什麼病癥,大多數時候都很沒信心。
聞問切,是最簡單的:面紅,多是熱證,蒼白多是虛,萎黃就是脾胃虛,晦暗是腎虧,黃疸是熱。再看舌苔,白黃膩黑,都有不同的對應。
切脈就很復雜了。
什麼樣的脈象是浮脈,什麼樣的是沉脈,起來好像差不多,很難辨認。這就必須要多,多分辨,才能捕捉到細微的差別。
可就算準了,中醫里有多是可以借鑒的,有多是巫醫的殘留?
難道藥方里有夜明砂,就真的給人開蝙蝠的便便?
然而,古人認為蝙蝠可夜間飛行,視力出眾,才會名為“夜明”,現代人誰不知道蝙蝠是瞎子。
吃了這個,還能學會聲波探測不?
最好治的是冒、消化不良、扁桃炎、扭傷和蛔蟲病之類的,這都有現的藥方可用,依據病人的況增減藥量即可。
這種治病的方式放到現代,得被老師痛罵“草菅人命”。曾幾何時,本不敢替人看病,生怕弄錯,耽誤一條人命。
但現在……不要慫,直接上,就當自己是赤腳醫生。
人命太賤,有的人不看,一輩子也看不起。
事已經不會更糟了,不是嗎?
再說了,有的病并沒有那麼難治療。
比如今天,雖然大多數時候只能開個聊勝于無的藥方,但也踏踏實實治好了一個患者。
這戶人家就住在天心寺下的小鎮,姓王,家境還過得去,偶爾能吃頓。前幾日,兒子孝順了王大娘一碗,誰知道吃下去后,腹痛不止,惡心嘔吐。
老大娘節省,不肯就醫,一拖再拖。
今日聽聞程丹若在此義診,又是個大夫,兒媳才悄悄把婆婆送來。
婆媳二人是松江人,不會說話,講的都是純粹的吳語。幸而程丹若在上海住過一段時日,聽得懂也會講,流倒也沒有難度。
詢問得知,老婦人吃了豬,程丹若便問:“老人家最近如廁,有沒有看見一片片的小白蟲?”
和大夫說話,遠比和男大夫方便得多。
王大娘窘歸窘,還是答了,且小聲表示-門瘙難耐,問大夫能不能給看一下。
程丹若笑了,這不就是大夫的意義嗎?同意了,戴上用羊腸做的指套,略做檢查,便確定是绦蟲病。
先讓老人家嚼南瓜子二兩,再用檳榔煎水服下,中午看的病,傍晚時分就腹瀉不止,排出了蟲。
程丹若戴上自制的口罩,查看糞便,發現頭節已經排下。
“蟲已經打掉了。”微微彎起角,“以后別再吃沒煮的豬了。”
王大娘大喜,到和人說醫高明,藥到病除。
程丹若先是忍俊不,復又心酸,啊,像這樣的半吊子大夫,居然能得如此贊譽,窮人的生活有多難,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