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4章,使團疑云

葛莊主還待要勸他先回去,有事明日再說,卻聽李邕道:“如亮罷了,就讓這位日本井郎問吧。”他回頭對江朔說:“你先將包袱收在懷中,我晚些再和你講。”

江朔聞言將小包袱納懷中,包袱不大就八寸見方,揣在懷中也不覺得沉重。

李邕看著江朔收好,回轉頭來對井真道:“井郎,你問吧,今日邕一定知無不言。”

井真又是一躬,才道:“真之阿爺,乃日本國正六位上朝臣井上忌寸麻呂,家父有幸,被選為第八次遣唐使之正使于慶云二年,哦,也就是大唐神龍二年來到大唐。家父并非留學生,朝拜唐皇之后只需在大唐逗留一年,領略大唐風土人、采買本國所需資貨、書籍,第二年便應返回日本國向敝國天皇復命,然而翌年家父并未歸來,非但家父未歸,整個使團四百余人更是無一人回來,日本國到大唐需坐船穿越茫茫大海,風高浪急兇險異常,舟楫翻覆也是常有之事,如此過了幾年家父都渺無音信,家人只道他沒于海上了,可憐家父持節遣唐之時,真才只七歲小兒……”

程昂不耐煩道:“井郎,天這般晚了,我們可沒這閑工夫聽你家的心酸史。”

程昂出言甚是無禮,南霽云忙勸道:“程兄勿要如此,井郎也是個苦命人。”南霽云自也死了父親,自覺與井真同病相憐,不由得多了一分同

井真向程昂一躬道:“程郎見諒,非是真啰嗦博君同,只是要問李使君之事,非得要說明這些前因后果不可,諸位且聽吾說完便知。”

程昂道:“好,便聽聽你講,若是故弄玄虛我定不饒你。”言畢他一盤坐在地上了,眾人除了井真都對老程知之甚深,都是一笑,也不管他,只聽井真說下去。

井真對程昂又是一躬,續道:“國人都道父親是死在海上了,真卻不信,要說理由麼,此前遣唐使也有遇到海難的,卻總有人得以生還回到日本,像這樣不見一人,連船只殘骸碎木都不曾見到一片的事是從未有過的。許是父親耽于大唐的繁華不肯歸去,又許是父親有什麼奇遇未能回去,因此真自小便立志要來大唐尋找父親,然而日本和大唐遠隔重洋,要來大唐只能通過遣唐使船隊,船隊則三五年,多則十數年才能行,這一次直到大唐開元五年,也就是家父出使十一年后,天皇才再次派出使團……”

眾人聽他從神龍年間說到開元初年,那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想來這個故事很長,都就近找地方坐下來了,南霽云挨著程昂坐下,程昂悄聲問南霽云道:“南八,這天皇是哪路神仙?玉皇天帝麼?”

南霽云輕輕啐了一口道:“東夷倭人不知天高地厚,彼酋自稱‘天皇’,當不得真的。”

程昂呵呵笑道:“蕞爾小國之君,竟然自稱‘天皇’,好笑,好笑。”他也不知日本國方圓多,心想既是海上島國自然是蕞爾小國了。

井真卻未聽到他二人說笑,見眾人都坐下了,他也老實不客氣,盤坐在地上道:“開元五年之時吾已十八九歲,本已到了可以辭親遠游的年紀,然而敝國遴選遣唐使甚是嚴格,真未能選中,好在這次的使團第二年如期歸國了,吾趕去拜訪正使多治比縣守,問他前一使團的下落,豈知一問之下大吃一驚,大唐接待四夷使臣的四方館只記載了大足元年粟田朝臣真人的第七次使團,其后便是本次開元五年多治比縣守使團,本沒有神龍二年家父使團的記錄……”

程昂道:“這也沒什麼奇怪的,興許你阿爺坐船在來大唐的路上就遇難了,并未到大唐,那自然就沒有記錄啦。”

井真搖頭道:“遣唐使可不是每次只有一艘船,最兩艘多則四艘,為避免一齊遇險各船都是先后間隔幾天出發的,大使、副使也分乘兩船以防不測。家父使團便是四艘船,前后間隔半月出發的,斷無四艘船一齊沉沒之可能。”

程昂聽得不以為然,大搖其頭,道:“世上湊巧的事多了,說不定四艘船先后遇難也是有可能的。”

井真此刻已知程昂混,也不搭理他,續道:“如此一來真更堅信此中有古怪,非親來大唐一探究竟不可,自此吾刻苦研修漢學,不出五年已有小,然而卻一直等不到天皇征召遣唐使,直到天平勝寶四年,哦,就是大唐開元二十一年,天皇才又派出遣唐使,彼時吾三十有四,已是遠近聞名的漢學專家,因此順利被征召進使團,任準判。”

;程昂道:“開元二十一年……距今有八九個年頭了吧?”

南霽云道:“整整十載了,開元共是二十九年,如今已是天寶二年了,距開元二十一年整是十載。”

井真點點頭道:“一晃十年倏然而逝,當年渡海仿佛還在眼前一般,真與多治比廣大使同船于開元二十一年春從難波出發,在海上顛簸了四個多月到達明州,再由通濟渠北上雒,原是要到長安拜見大唐圣天子,然而當年秋天長安發了荒,圣人率百至東都雒就食,我等便未去長安,在雒四方館等候圣人宣召,直至來年開元二十二年春方才在雒朝貢。然而就是這次在雒的耽擱,讓吾得以發現家父使團的蛛馬跡。”

程昂此刻好奇心已經被井真吊了起來,瞪大了眼睛道:“是何蛛馬跡?快說!快說!”

井真道:“在雒四方館有神龍二年日本使者來訪的記錄,原來武周時以雒為都城,雖然皇已在神龍元年駕崩,但第二年重新即位的唐皇也是在雒的,家父所到的是雒四方館而非長安四方館,因此多治比縣守在長安并未查到父親到訪的記錄。”

程昂問道:“那你說第七次遣唐使那個什麼真人……”

井真道:“粟田朝臣真人。”

程昂道:“對,對,就是這個什麼真人,他是何時到的大唐?”

井真道:“大足元年。”

南霽云道:“那就不對了,大足元年是則天皇后的年號,這位‘真人’到的應該也是雒四方館,何以那位‘縣守’能查到‘真人’到訪,卻無你阿爺的記錄呢?”

井真道:“吾亦想到這一節,并就此詢問了雒四方館的通事舍人,才知道在鴻臚寺,兩京外國使團朝貢記錄是互相轉錄的,也就是說無論在長安還是雒,只要是天子接見的使團均有詳細記錄。”

南霽云道:“那可就說不通啦……”

井真道:“吾也是想了很久,后來終于想明白了,鴻臚寺所轉錄的只是天子在兩京接見朝貢的記錄,而非鴻臚寺下屬的兩京四方館的使團住記錄。”

程昂道:“我可越聽越糊涂了,南八你聽明白了嗎?”

南霽云道:“看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井郎阿爺的使團到了雒,卻未朝拜唐皇。”

井真道:“確如南八所言,真與四方館和鴻臚寺都做了確認,果然是四方館有住記錄,鴻臚寺無朝貢記錄。想來是家父到了雒卻未朝拜。”

程昂道:“這可真是咄咄怪事,使團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而來不就是為了朝拜天子麼?”

井真道:“當年真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實就是如此,四方館接待住宿均有記載,但卻無朝貢記錄,此后更如憑空消失了一般,再無他們行蹤的記錄,因大唐繁華,歷次遣唐使隨員留連天朝,不回日本也是有的,然而父親使團四百多號人一齊失蹤,卻是聞所未聞之事。真還待細查,奈何吾非留學生或學問僧,只能在大唐逗留一年便要隨大使回國,眼看歸國之日迫近,吾不得已只能詐死,假裝害了急病,幾天后以閉氣之法假死,眾人信以為真,大唐更是追封尚,正五品呢,可是不小了…”

程昂瞠目道:“還有這樣的功夫?那你裝死就不怕被活埋麼?”

井真道:“吾國一門做‘志能便’的功夫,其中有息假寐的法門,吾便以此法騙過了所有人,至于活埋麼倒是不用擔心,我在棺材上做了手腳,下葬前就從棺材底下溜走了。此后真姓埋名,乃以‘志能便’中遁之法暗中尋訪父親的下落。”

程昂道:“這‘志能便’功夫有意思啊,怎麼都是行些見不得的事?”

井真道:“程郎取笑了,‘志能便’乃本國前朝圣德太子所創,本就是為皇家暗中收集報之用,因此都是些形匿蹤、短打刺殺的功夫。”

眾人聽他說“短打刺殺”,又看看他懷中抱著的長刀,不好笑,井真并未察覺,自顧說下去:“吾以‘志能便’之暗中探訪了從明州到雒所有使團可能經過的館驛,大唐文書記載詳實確實令人佩服之至,然而真越查越糊涂,父親的使團去雒路上的行蹤均有跡可查,卻全無回程記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連載中 • 共750章

大唐山海行

第34章,使團疑云

葛莊主還待要勸他先回去,有事明日再說,卻聽李邕道:“如亮罷了,就讓這位日本井郎問吧。”他回頭對江朔說:“你先將包袱收在懷中,我晚些再和你講。”

江朔聞言將小包袱納懷中,包袱不大就八寸見方,揣在懷中也不覺得沉重。

李邕看著江朔收好,回轉頭來對井真道:“井郎,你問吧,今日邕一定知無不言。”

井真又是一躬,才道:“真之阿爺,乃日本國正六位上朝臣井上忌寸麻呂,家父有幸,被選為第八次遣唐使之正使于慶云二年,哦,也就是大唐神龍二年來到大唐。家父并非留學生,朝拜唐皇之后只需在大唐逗留一年,領略大唐風土人、采買本國所需資貨、書籍,第二年便應返回日本國向敝國天皇復命,然而翌年家父并未歸來,非但家父未歸,整個使團四百余人更是無一人回來,日本國到大唐需坐船穿越茫茫大海,風高浪急兇險異常,舟楫翻覆也是常有之事,如此過了幾年家父都渺無音信,家人只道他沒于海上了,可憐家父持節遣唐之時,真才只七歲小兒……”

程昂不耐煩道:“井郎,天這般晚了,我們可沒這閑工夫聽你家的心酸史。”

程昂出言甚是無禮,南霽云忙勸道:“程兄勿要如此,井郎也是個苦命人。”南霽云自也死了父親,自覺與井真同病相憐,不由得多了一分同

井真向程昂一躬道:“程郎見諒,非是真啰嗦博君同,只是要問李使君之事,非得要說明這些前因后果不可,諸位且聽吾說完便知。”

程昂道:“好,便聽聽你講,若是故弄玄虛我定不饒你。”言畢他一盤坐在地上了,眾人除了井真都對老程知之甚深,都是一笑,也不管他,只聽井真說下去。

井真對程昂又是一躬,續道:“國人都道父親是死在海上了,真卻不信,要說理由麼,此前遣唐使也有遇到海難的,卻總有人得以生還回到日本,像這樣不見一人,連船只殘骸碎木都不曾見到一片的事是從未有過的。許是父親耽于大唐的繁華不肯歸去,又許是父親有什麼奇遇未能回去,因此真自小便立志要來大唐尋找父親,然而日本和大唐遠隔重洋,要來大唐只能通過遣唐使船隊,船隊則三五年,多則十數年才能行,這一次直到大唐開元五年,也就是家父出使十一年后,天皇才再次派出使團……”

眾人聽他從神龍年間說到開元初年,那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想來這個故事很長,都就近找地方坐下來了,南霽云挨著程昂坐下,程昂悄聲問南霽云道:“南八,這天皇是哪路神仙?玉皇天帝麼?”

南霽云輕輕啐了一口道:“東夷倭人不知天高地厚,彼酋自稱‘天皇’,當不得真的。”

程昂呵呵笑道:“蕞爾小國之君,竟然自稱‘天皇’,好笑,好笑。”他也不知日本國方圓多,心想既是海上島國自然是蕞爾小國了。

井真卻未聽到他二人說笑,見眾人都坐下了,他也老實不客氣,盤坐在地上道:“開元五年之時吾已十八九歲,本已到了可以辭親遠游的年紀,然而敝國遴選遣唐使甚是嚴格,真未能選中,好在這次的使團第二年如期歸國了,吾趕去拜訪正使多治比縣守,問他前一使團的下落,豈知一問之下大吃一驚,大唐接待四夷使臣的四方館只記載了大足元年粟田朝臣真人的第七次使團,其后便是本次開元五年多治比縣守使團,本沒有神龍二年家父使團的記錄……”

程昂道:“這也沒什麼奇怪的,興許你阿爺坐船在來大唐的路上就遇難了,并未到大唐,那自然就沒有記錄啦。”

井真搖頭道:“遣唐使可不是每次只有一艘船,最兩艘多則四艘,為避免一齊遇險各船都是先后間隔幾天出發的,大使、副使也分乘兩船以防不測。家父使團便是四艘船,前后間隔半月出發的,斷無四艘船一齊沉沒之可能。”

程昂聽得不以為然,大搖其頭,道:“世上湊巧的事多了,說不定四艘船先后遇難也是有可能的。”

井真此刻已知程昂混,也不搭理他,續道:“如此一來真更堅信此中有古怪,非親來大唐一探究竟不可,自此吾刻苦研修漢學,不出五年已有小,然而卻一直等不到天皇征召遣唐使,直到天平勝寶四年,哦,就是大唐開元二十一年,天皇才又派出遣唐使,彼時吾三十有四,已是遠近聞名的漢學專家,因此順利被征召進使團,任準判。”

;程昂道:“開元二十一年……距今有八九個年頭了吧?”

南霽云道:“整整十載了,開元共是二十九年,如今已是天寶二年了,距開元二十一年整是十載。”

井真點點頭道:“一晃十年倏然而逝,當年渡海仿佛還在眼前一般,真與多治比廣大使同船于開元二十一年春從難波出發,在海上顛簸了四個多月到達明州,再由通濟渠北上雒,原是要到長安拜見大唐圣天子,然而當年秋天長安發了荒,圣人率百至東都雒就食,我等便未去長安,在雒四方館等候圣人宣召,直至來年開元二十二年春方才在雒朝貢。然而就是這次在雒的耽擱,讓吾得以發現家父使團的蛛馬跡。”

程昂此刻好奇心已經被井真吊了起來,瞪大了眼睛道:“是何蛛馬跡?快說!快說!”

井真道:“在雒四方館有神龍二年日本使者來訪的記錄,原來武周時以雒為都城,雖然皇已在神龍元年駕崩,但第二年重新即位的唐皇也是在雒的,家父所到的是雒四方館而非長安四方館,因此多治比縣守在長安并未查到父親到訪的記錄。”

程昂問道:“那你說第七次遣唐使那個什麼真人……”

井真道:“粟田朝臣真人。”

程昂道:“對,對,就是這個什麼真人,他是何時到的大唐?”

井真道:“大足元年。”

南霽云道:“那就不對了,大足元年是則天皇后的年號,這位‘真人’到的應該也是雒四方館,何以那位‘縣守’能查到‘真人’到訪,卻無你阿爺的記錄呢?”

井真道:“吾亦想到這一節,并就此詢問了雒四方館的通事舍人,才知道在鴻臚寺,兩京外國使團朝貢記錄是互相轉錄的,也就是說無論在長安還是雒,只要是天子接見的使團均有詳細記錄。”

南霽云道:“那可就說不通啦……”

井真道:“吾也是想了很久,后來終于想明白了,鴻臚寺所轉錄的只是天子在兩京接見朝貢的記錄,而非鴻臚寺下屬的兩京四方館的使團住記錄。”

程昂道:“我可越聽越糊涂了,南八你聽明白了嗎?”

南霽云道:“看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井郎阿爺的使團到了雒,卻未朝拜唐皇。”

井真道:“確如南八所言,真與四方館和鴻臚寺都做了確認,果然是四方館有住記錄,鴻臚寺無朝貢記錄。想來是家父到了雒卻未朝拜。”

程昂道:“這可真是咄咄怪事,使團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而來不就是為了朝拜天子麼?”

井真道:“當年真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實就是如此,四方館接待住宿均有記載,但卻無朝貢記錄,此后更如憑空消失了一般,再無他們行蹤的記錄,因大唐繁華,歷次遣唐使隨員留連天朝,不回日本也是有的,然而父親使團四百多號人一齊失蹤,卻是聞所未聞之事。真還待細查,奈何吾非留學生或學問僧,只能在大唐逗留一年便要隨大使回國,眼看歸國之日迫近,吾不得已只能詐死,假裝害了急病,幾天后以閉氣之法假死,眾人信以為真,大唐更是追封尚,正五品呢,可是不小了…”

程昂瞠目道:“還有這樣的功夫?那你裝死就不怕被活埋麼?”

井真道:“吾國一門做‘志能便’的功夫,其中有息假寐的法門,吾便以此法騙過了所有人,至于活埋麼倒是不用擔心,我在棺材上做了手腳,下葬前就從棺材底下溜走了。此后真姓埋名,乃以‘志能便’中遁之法暗中尋訪父親的下落。”

程昂道:“這‘志能便’功夫有意思啊,怎麼都是行些見不得的事?”

井真道:“程郎取笑了,‘志能便’乃本國前朝圣德太子所創,本就是為皇家暗中收集報之用,因此都是些形匿蹤、短打刺殺的功夫。”

眾人聽他說“短打刺殺”,又看看他懷中抱著的長刀,不好笑,井真并未察覺,自顧說下去:“吾以‘志能便’之暗中探訪了從明州到雒所有使團可能經過的館驛,大唐文書記載詳實確實令人佩服之至,然而真越查越糊涂,父親的使團去雒路上的行蹤均有跡可查,卻全無回程記錄。”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