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拈著魚食投喂那兩尾心飼養的金鯉,漫不經心道:“是麽?打聽五皇子做什麽?”
魏姑姑躬答話:“高姑娘話頭起得怪,沒頭沒尾的,冷不丁就來了這麽一句。奴才反複思量,也沒琢磨。”
賢妃聽了這話,笑道:“一個六歲的孩子,最是幹淨的年紀,小琉璃人兒似的,別人怎麽教,便怎麽學,沒頭沒尾可不會去在意一個不相幹的人。”
魏姑姑賠笑:“奴才愚笨,請娘娘明示。”
賢妃娘娘道:“老五那孩子世可憐,生下來便親娘的牽累,不得聖心……今年九歲了吧,生辰過得冷冷清清不說,學都上了兩年,可連個名字都沒給取,再不寵也那是位正經皇子,聽說朝臣們已經連著勸幾日了。”
賢妃居後宮,對前朝的事倒是了若指掌。
魏姑姑這下恍然:“原來如此,想必是高姑娘進宮前在哪聽了些閑話,所以才記心裏了罷。”
賢妃喂完了魚,又去逗鳥,悠哉自在:“回去伺候吧,有事再來報,高家那孩子我看著還算懂事,你呀也別老板著臉嚇唬人家。”
魏姑姑應了聲是,無聲息的退下了。
下晌,小憩了一覺,時辰到了,高悅行跟在公主邊,亦步亦趨,去演武場瞧熱鬧。
公主出落的裊裊婷婷,高悅行小蘿蔔頭似的綴在旁側,公主無奈之中又出一嫌棄,這不像帶了個伴讀,而更像哄了個小妹妹玩,往後還指不定誰照顧誰呢!
公主想找點話閑聊:“你家長姐我見過,無論說話行事,都是極好的,可惜……”
高悅行此時卻沒有心思哄,略冷淡敷衍道:“長姐一向很好。”
已經聽到前方傳來熱鬧的靜。
偶爾的幾聲歡呼好,像沸騰的油鍋裏濺起的星子,刺得高悅行心裏發燙。
快要見到了。
心裏越是急迫,腳下就越是恭謹,唯獨眼神中流出的堅忍能約窺得的心焦灼,但也低頭藏的很好。
咻——
啪!
一聲尖銳的哨響之後,有風聲著耳邊過。
高悅行第一腳踏上演武場的紅泥土地上,尚未反應過來,便察覺耳畔火辣辣的疼,腳側不遠落了一支羽箭,擡手一生疼的地方,的珍珠耳環掉了一支,耳垂上滲出珠。
高悅行還沒怎麽著,隨的宮人們卻大驚失。
公主臉也變了。
再如何,高悅行也是朝中重臣之,輕易折辱不得。
而且此番進宮第一天,就傷到了臉……
至于始作俑者。
高悅行抹掉耳垂上的跡,擡頭,迎著,只看見一位穿暗黃雲紋的小皇子騎在高高的馬上,前後左右侍衛簇擁著,架勢囂張得很。
看得出他意氣風發,在這刻板的皇城中,笑得都比宮中的同齡人更燦爛些:“聽說賢娘娘給妹妹邊指了位漂亮姑娘陪讀,怎麽我卻沒有,娘娘偏心啊!”
公主手藏在袍子下,拉了拉高悅行的小手,神冷淡道:“給三皇兄請安。”
高悅行便知道了,面前這位便是當年鄭皇貴妃拼死産下的皇子。
皇三子,李弗逑,今年十歲,與公主同齡。
太真刺眼啊,高悅行合上雙眸。
而十餘年後的史記載中,提及這位皇子的只有一句
——“皇三子,李弗逑,夭亡于十二歲。”
李弗逑等了等,沒有等到高悅行請安,不悅道:“怎麽不說話,莫不是賢娘娘千挑萬選,最後竟然送了個小啞進宮?”
高悅行恍然回神,低眉行禮:“請三殿下安。”
李弗逑一手持弓,一手揚起馬鞭:“好了,免禮,看在你懂事的份上,不為難你了,但是你弄髒了我的箭,你去給我洗幹淨再送來。”
高悅行沒想到,原來在史記載中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皇三子,竟然是這副格。
尊卑有別,高悅行不能回,但公主不是吃素的。
公主招手來李弗逑邊的侍衛,嗓音都拔高了幾分,清脆利落的吩咐道:“你去給本公主把箭撿回來,再回了我母妃,請太醫給高家小姐驗傷!”
李弗逑一瞪眼,周遭侍從跪了一片。
公主一擡下,毫不懼。
李弗逑用馬鞭指:“你就知道告狀。”
他們這邊的熱鬧終于驚了演武場上教習皇子的師父。
衛國候,鄭千業,一品武將。
鄭侯年近六十,歲月帶給他的并非全是傷痛和衰老,還有經年在沙場上歷練出來的強健格,他一輕甲,手提著一桿烏金槍,踱步過來,面上森森寒意人。
三皇子下馬:“外公。”
鄭千葉是鄭皇貴妃的父親,照這層關系,李弗逑是該喚一聲外公。
高悅行再次自己的耳朵,本就是輕傷,現在已經不滲了,只是傷口橫在小孩白的皮上,看著有些刺眼。
鄭千葉看了一眼李弗逑,沒理會他,而是微微彎下,招手喚了高悅行到近前,仔細查看了耳上的傷口,又嘆了口氣:“請太醫為高小姐診治。”
他邊的侍衛這才得了令,轉去傳令。
李弗逑終于收斂了一些,不複之前的張揚,辯駁道:“外公,我不是故意的,演武場上刀劍無眼,這麽小一個團子,還沒有馬高,我怎麽注意得到!”
鄭千葉依舊不吭聲,他走在前面,李弗逑在後面跟著,到了遠一點的地方,他才停下,教訓道:“演武場不是戰場,戰場上與你刀劍相向的是敵人,演武場上陪你玩刀耍槍的是同袍是兄弟,刀劍無眼的話不應用在這裏,你是陛下最看重的皇子……”
高悅行被侍衛引著,走遠一些,便聽不清了。
公主見老不說話,以為心裏難過,便出言安:“你別怕,我那三哥的子從來跋扈,但他最多也就上占占便宜,我有母妃在,你放心,斷不會讓我們委屈。”
公主句句說在理上,句句說的都是實話。
賢妃娘娘就是公主最大的底氣。
宮中的孩子人人都有爹,但卻不是人人都有娘。
三皇子到底也說不清是可憐還是可恨。
高悅行一想到他兩年後將會不明不白的死去,心裏雖然了委屈,卻也很快釋然。
顧不上自己耳上的傷,到了人一些的地方,便開始四下張。
演武場上人多,馬兒也多。
但正經主子沒有幾位,多是侍衛在巡視。
高悅行目掃過,在兵架的角落裏,發現了一位量纖瘦的小男孩。
他不像三皇子那樣,如衆星捧月般張揚,他只帶了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小侍從,也沒什麽人願意陪他,他自己拿著一把未開刃的劍,時而心不在焉的比量幾下,并不用心。
高悅行著他的背影,向前挪了幾步,又克制地停下。
趁公主不注意,小聲問服侍的宮人:“那位是誰?”
宮順著指的方向一瞧,笑了:“那位是五殿下,他和許昭儀向來深居簡出,難怪高小姐不認得。”
高悅行默默點頭。
風拂過鬥篷上的風,茸茸的撓著的脖頸。
高悅行拎出腰間的一方手帕,著風向,瞅準時機,一撒手。
潔白的帕子落到地上,沾了泥土,被風卷著,往五殿下的方向去了。
高悅行提起擺,追著自己的帕子跑。
後宮人烏泱泱跟了一群,還驚了公主,也追了過來。
帕子如願以償地被風送到五殿下的腳邊。
高悅行守禮,在幾步開外就停了下來,幾乎是下意識的擡手了自己的頭發,把幾縷跑的碎發別到了耳後。
五殿下彎撿起手帕,然後轉看到了。
高悅行心裏怦怦直跳,垂眸平息心境,再擡眼一掃,下一刻,竟愣在了原地。
四目相對的一瞬間,那是一張完全陌生的臉。
若問五雷轟頂是什麽覺,高悅行今兒算是切會到了。
腦袋裏轟然一片炸響,手腳冰涼,都冷了。
面前這張臉,五平凡到了極致。
與李弗襄沒有一一毫的相似。
五皇子將的手帕遞給宮人,沖略一點頭,話也不說一句,便轉去幹自己的事了。
他的背微微含著,那是宮中常見的一種謙卑姿態,本不應出現在一個皇子上。
不是他!
他不是李弗襄!
高悅行心裏迷糊了,公主在耳邊說著什麽,可一個字兒也沒聽清。
的五殿下去哪兒了?
離奇的死而複生真的只是回到了從前麽?
會不會……這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夢境。
而在這裏,再也找不到李弗襄的存在了。
高悅行越想越覺得害怕。
最後,氣湧上心頭,閉上眼睛一陣昏厥。
高悅行昏倒在演武場。
消息很快傳遍了後宮。
賢妃娘娘是第一個知道此事的,詢問過公主邊服侍的人,大致了解了事始末,回報的人稍加潤,事實便有頭有尾。
——三殿下在演武場上一箭誤傷了高小姐,以至高小姐驚暈倒。
誤傷,驚,暈倒……
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賢妃斟酌再三,終是選擇將此事報給了皇帝。
當高悅行在賢妃宮裏悠悠轉醒,在榻上怔怔坐著,從門外宮人的閑話中,得知三殿下被罰足三天,是皇帝親自下的旨。
賢妃正坐在廊下,托著一小盤魚食,引曲水池裏的錦鯉爭相奪食,腕上的玉鐲襯得若凝脂,真正的富貴閑人,意興闌珊,別有一番,賢妃餘瞥見高悅行從殿裏出來,默默的靠在門口發呆,便笑了笑 ,道:“還是高小姐面子大啊,老三在宮裏飛揚跋扈這麽些年,皇帝從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還是第一次到懲罰。”
高悅行回過神,停在不遠,說:“陛下如此溺,實則在害他。”
賢妃瞥了一眼:“妄議君上,你膽子大得很。”
高悅行低頭說知罪。
賢妃只是嚇唬一下,并非真的問罪,嘆氣道:“你一個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陛下豈會不知。三殿下的老師——柳太傅,乃三朝元老,一代鴻儒,名滿天下,當今聖上時便是由他啓蒙。其實柳太傅年事已高,幾年前便已告老還鄉,不再過問朝中事。是陛下為了老三,聖駕親臨請他還朝……老三他自己劣難馴,陛下也失得很。”
原來如此。
高悅行垂下眼睛。
賢妃著,總覺得這孩子天心事重重的,眼角眉梢蘊著一抹化不開的郁氣,記得從前的高悅行不是這樣的,有幾次公主的百花宴上,高氏兩姊妹邀參加,長姐溫婉,次妹活潑,高悅行最喜穿素的服,小小一個雪團子,在花裏跑來跑去,滾一花瓣,憨極了。
果然啊……
深宮不是什麽好地方,就連一個孩子的天真都保不住。
賢妃擺了擺手,示意不用作陪了,囑咐宮人好生照看。
高悅行失魂落魄地躺回榻上,從懷中出那塊海棠帕子,用手指絞了一會兒,事越來越撲朔迷離,如一團麻,不在腦海裏細細梳理自己所知有關李弗襄的年事。
賢妃拈著魚食投喂那兩尾心飼養的金鯉,漫不經心道:“是麽?打聽五皇子做什麽?”
魏姑姑躬答話:“高姑娘話頭起得怪,沒頭沒尾的,冷不丁就來了這麽一句。奴才反複思量,也沒琢磨。”
賢妃聽了這話,笑道:“一個六歲的孩子,最是幹淨的年紀,小琉璃人兒似的,別人怎麽教,便怎麽學,沒頭沒尾可不會去在意一個不相幹的人。”
魏姑姑賠笑:“奴才愚笨,請娘娘明示。”
賢妃娘娘道:“老五那孩子世可憐,生下來便親娘的牽累,不得聖心……今年九歲了吧,生辰過得冷冷清清不說,學都上了兩年,可連個名字都沒給取,再不寵也那是位正經皇子,聽說朝臣們已經連著勸幾日了。”
賢妃居後宮,對前朝的事倒是了若指掌。
魏姑姑這下恍然:“原來如此,想必是高姑娘進宮前在哪聽了些閑話,所以才記心裏了罷。”
賢妃喂完了魚,又去逗鳥,悠哉自在:“回去伺候吧,有事再來報,高家那孩子我看著還算懂事,你呀也別老板著臉嚇唬人家。”
魏姑姑應了聲是,無聲息的退下了。
下晌,小憩了一覺,時辰到了,高悅行跟在公主邊,亦步亦趨,去演武場瞧熱鬧。
公主出落的裊裊婷婷,高悅行小蘿蔔頭似的綴在旁側,公主無奈之中又出一嫌棄,這不像帶了個伴讀,而更像哄了個小妹妹玩,往後還指不定誰照顧誰呢!
公主想找點話閑聊:“你家長姐我見過,無論說話行事,都是極好的,可惜……”
高悅行此時卻沒有心思哄,略冷淡敷衍道:“長姐一向很好。”
已經聽到前方傳來熱鬧的靜。
偶爾的幾聲歡呼好,像沸騰的油鍋裏濺起的星子,刺得高悅行心裏發燙。
快要見到了。
心裏越是急迫,腳下就越是恭謹,唯獨眼神中流出的堅忍能約窺得的心焦灼,但也低頭藏的很好。
咻——
啪!
一聲尖銳的哨響之後,有風聲著耳邊過。
高悅行第一腳踏上演武場的紅泥土地上,尚未反應過來,便察覺耳畔火辣辣的疼,腳側不遠落了一支羽箭,擡手一生疼的地方,的珍珠耳環掉了一支,耳垂上滲出珠。
高悅行還沒怎麽著,隨的宮人們卻大驚失。
公主臉也變了。
再如何,高悅行也是朝中重臣之,輕易折辱不得。
而且此番進宮第一天,就傷到了臉……
至于始作俑者。
高悅行抹掉耳垂上的跡,擡頭,迎著,只看見一位穿暗黃雲紋的小皇子騎在高高的馬上,前後左右侍衛簇擁著,架勢囂張得很。
看得出他意氣風發,在這刻板的皇城中,笑得都比宮中的同齡人更燦爛些:“聽說賢娘娘給妹妹邊指了位漂亮姑娘陪讀,怎麽我卻沒有,娘娘偏心啊!”
公主手藏在袍子下,拉了拉高悅行的小手,神冷淡道:“給三皇兄請安。”
高悅行便知道了,面前這位便是當年鄭皇貴妃拼死産下的皇子。
皇三子,李弗逑,今年十歲,與公主同齡。
太真刺眼啊,高悅行合上雙眸。
而十餘年後的史記載中,提及這位皇子的只有一句
——“皇三子,李弗逑,夭亡于十二歲。”
李弗逑等了等,沒有等到高悅行請安,不悅道:“怎麽不說話,莫不是賢娘娘千挑萬選,最後竟然送了個小啞進宮?”
高悅行恍然回神,低眉行禮:“請三殿下安。”
李弗逑一手持弓,一手揚起馬鞭:“好了,免禮,看在你懂事的份上,不為難你了,但是你弄髒了我的箭,你去給我洗幹淨再送來。”
高悅行沒想到,原來在史記載中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皇三子,竟然是這副格。
尊卑有別,高悅行不能回,但公主不是吃素的。
公主招手來李弗逑邊的侍衛,嗓音都拔高了幾分,清脆利落的吩咐道:“你去給本公主把箭撿回來,再回了我母妃,請太醫給高家小姐驗傷!”
李弗逑一瞪眼,周遭侍從跪了一片。
公主一擡下,毫不懼。
李弗逑用馬鞭指:“你就知道告狀。”
他們這邊的熱鬧終于驚了演武場上教習皇子的師父。
衛國候,鄭千業,一品武將。
鄭侯年近六十,歲月帶給他的并非全是傷痛和衰老,還有經年在沙場上歷練出來的強健格,他一輕甲,手提著一桿烏金槍,踱步過來,面上森森寒意人。
三皇子下馬:“外公。”
鄭千葉是鄭皇貴妃的父親,照這層關系,李弗逑是該喚一聲外公。
高悅行再次自己的耳朵,本就是輕傷,現在已經不滲了,只是傷口橫在小孩白的皮上,看著有些刺眼。
鄭千葉看了一眼李弗逑,沒理會他,而是微微彎下,招手喚了高悅行到近前,仔細查看了耳上的傷口,又嘆了口氣:“請太醫為高小姐診治。”
他邊的侍衛這才得了令,轉去傳令。
李弗逑終于收斂了一些,不複之前的張揚,辯駁道:“外公,我不是故意的,演武場上刀劍無眼,這麽小一個團子,還沒有馬高,我怎麽注意得到!”
鄭千葉依舊不吭聲,他走在前面,李弗逑在後面跟著,到了遠一點的地方,他才停下,教訓道:“演武場不是戰場,戰場上與你刀劍相向的是敵人,演武場上陪你玩刀耍槍的是同袍是兄弟,刀劍無眼的話不應用在這裏,你是陛下最看重的皇子……”
高悅行被侍衛引著,走遠一些,便聽不清了。
公主見老不說話,以為心裏難過,便出言安:“你別怕,我那三哥的子從來跋扈,但他最多也就上占占便宜,我有母妃在,你放心,斷不會讓我們委屈。”
公主句句說在理上,句句說的都是實話。
賢妃娘娘就是公主最大的底氣。
宮中的孩子人人都有爹,但卻不是人人都有娘。
三皇子到底也說不清是可憐還是可恨。
高悅行一想到他兩年後將會不明不白的死去,心裏雖然了委屈,卻也很快釋然。
顧不上自己耳上的傷,到了人一些的地方,便開始四下張。
演武場上人多,馬兒也多。
但正經主子沒有幾位,多是侍衛在巡視。
高悅行目掃過,在兵架的角落裏,發現了一位量纖瘦的小男孩。
他不像三皇子那樣,如衆星捧月般張揚,他只帶了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小侍從,也沒什麽人願意陪他,他自己拿著一把未開刃的劍,時而心不在焉的比量幾下,并不用心。
高悅行著他的背影,向前挪了幾步,又克制地停下。
趁公主不注意,小聲問服侍的宮人:“那位是誰?”
宮順著指的方向一瞧,笑了:“那位是五殿下,他和許昭儀向來深居簡出,難怪高小姐不認得。”
高悅行默默點頭。
風拂過鬥篷上的風,茸茸的撓著的脖頸。
高悅行拎出腰間的一方手帕,著風向,瞅準時機,一撒手。
潔白的帕子落到地上,沾了泥土,被風卷著,往五殿下的方向去了。
高悅行提起擺,追著自己的帕子跑。
後宮人烏泱泱跟了一群,還驚了公主,也追了過來。
帕子如願以償地被風送到五殿下的腳邊。
高悅行守禮,在幾步開外就停了下來,幾乎是下意識的擡手了自己的頭發,把幾縷跑的碎發別到了耳後。
五殿下彎撿起手帕,然後轉看到了。
高悅行心裏怦怦直跳,垂眸平息心境,再擡眼一掃,下一刻,竟愣在了原地。
四目相對的一瞬間,那是一張完全陌生的臉。
若問五雷轟頂是什麽覺,高悅行今兒算是切會到了。
腦袋裏轟然一片炸響,手腳冰涼,都冷了。
面前這張臉,五平凡到了極致。
與李弗襄沒有一一毫的相似。
五皇子將的手帕遞給宮人,沖略一點頭,話也不說一句,便轉去幹自己的事了。
他的背微微含著,那是宮中常見的一種謙卑姿態,本不應出現在一個皇子上。
不是他!
他不是李弗襄!
高悅行心裏迷糊了,公主在耳邊說著什麽,可一個字兒也沒聽清。
的五殿下去哪兒了?
離奇的死而複生真的只是回到了從前麽?
會不會……這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夢境。
而在這裏,再也找不到李弗襄的存在了。
高悅行越想越覺得害怕。
最後,氣湧上心頭,閉上眼睛一陣昏厥。
高悅行昏倒在演武場。
消息很快傳遍了後宮。
賢妃娘娘是第一個知道此事的,詢問過公主邊服侍的人,大致了解了事始末,回報的人稍加潤,事實便有頭有尾。
——三殿下在演武場上一箭誤傷了高小姐,以至高小姐驚暈倒。
誤傷,驚,暈倒……
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賢妃斟酌再三,終是選擇將此事報給了皇帝。
當高悅行在賢妃宮裏悠悠轉醒,在榻上怔怔坐著,從門外宮人的閑話中,得知三殿下被罰足三天,是皇帝親自下的旨。
賢妃正坐在廊下,托著一小盤魚食,引曲水池裏的錦鯉爭相奪食,腕上的玉鐲襯得若凝脂,真正的富貴閑人,意興闌珊,別有一番,賢妃餘瞥見高悅行從殿裏出來,默默的靠在門口發呆,便笑了笑 ,道:“還是高小姐面子大啊,老三在宮裏飛揚跋扈這麽些年,皇帝從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還是第一次到懲罰。”
高悅行回過神,停在不遠,說:“陛下如此溺,實則在害他。”
賢妃瞥了一眼:“妄議君上,你膽子大得很。”
高悅行低頭說知罪。
賢妃只是嚇唬一下,并非真的問罪,嘆氣道:“你一個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陛下豈會不知。三殿下的老師——柳太傅,乃三朝元老,一代鴻儒,名滿天下,當今聖上時便是由他啓蒙。其實柳太傅年事已高,幾年前便已告老還鄉,不再過問朝中事。是陛下為了老三,聖駕親臨請他還朝……老三他自己劣難馴,陛下也失得很。”
原來如此。
高悅行垂下眼睛。
賢妃著,總覺得這孩子天心事重重的,眼角眉梢蘊著一抹化不開的郁氣,記得從前的高悅行不是這樣的,有幾次公主的百花宴上,高氏兩姊妹邀參加,長姐溫婉,次妹活潑,高悅行最喜穿素的服,小小一個雪團子,在花裏跑來跑去,滾一花瓣,憨極了。
果然啊……
深宮不是什麽好地方,就連一個孩子的天真都保不住。
賢妃擺了擺手,示意不用作陪了,囑咐宮人好生照看。
高悅行失魂落魄地躺回榻上,從懷中出那塊海棠帕子,用手指絞了一會兒,事越來越撲朔迷離,如一團麻,不在腦海裏細細梳理自己所知有關李弗襄的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