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27章

皇帝心中尋思, 高景今日冒雪進宮,想必不僅僅只為回稟這樣一個沒什麽價值的結果,于是他問:“高卿還有別的發現?”

高景頷首:“有。有關梅昭儀的死因, 臣發現了一些疑點。”

皇上:“不是畏罪自盡麽?”

高景反問:“陛下當年見過的死貌嗎?”

皇帝搖頭。

那天晚上,他前腳剛離開小南閣,後腳梅昭儀便自縊于天亮之前,他懶得過問, 全權給了賢妃辦。

聽聞的死狀很是慘烈。

高景說:“當年小南閣的舊人所剩不多, 臣走訪了當年負責給梅昭儀收斂的幾位宮人, 依他們所述, 梅昭儀死時以發覆面,雙目眥裂, 舌頭掉出了足足半尺長……如傳言中的吊死鬼一模一樣。”

皇帝有點嫌惡地皺眉:“有何異常?”

高景答:“死狀異常, 民間關于吊死鬼的奇聞異志流傳太廣, 以至于普通人一直以為, 上吊自殺的人死狀必定可怖,其實不然,真正自縊的人,死因為頸椎位,那其實是非常幹脆的一種死法,痛苦和掙紮都不會延續很久。”

“相比于另一種類似的死法——絞殺、鎖, 令人呼吸困難, 窒息而亡, 人在死前就會痛苦得多, 更甚者, 眼睛會裂, 舌頭整個都會掉在前。”

高景緩緩說出自己的推斷:“據梅昭儀的死狀, 以臣之見,或許不是自縊呢?”

皇上:“有人殺了。”

高景:“可惜太久遠了,臣一時無從查起。”

皇帝叩著桌案,道:“朕并不一定要知道真相,但宮裏細作務必要清理徹底,至于當年事的始末,算了吧,不重要了。”

皇帝倒是想得開。

高景便適時提了一句:“不知皇上在宮中設的局如何了?”

皇帝不多聊,只淡淡應了一句:“一切如常,高卿回去靜候佳音即可。”

高景:“臣之次高悅行進宮已有小半年,子思心切,心郁郁,臣鬥膽想向陛下討個恩典,可否允準子進宮探。”

皇帝自從找回了李弗襄之後,格外能諒為人父母的心,于是應道:“人之常,待此事了結,朕讓賢妃安排。”

丁文甫手裏拿著李弗襄的鬥篷,在書房外焦急地等候。

高景告退時,正好撞上他的狼狽,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可他卻不敢直視高景的目,借著鬢邊散的頭發,略做躲閃。

高景有所多心,但沒多問,他冒雪走出皇城,宮門外避風出停著他的馬車,趕車的仆從正在旁邊茶鋪子裏喝熱湯,一見主子出來,急忙迎了上去。

仆從十幾歲的年紀,還是一張未稚氣的臉,鼻尖和兩頰凍得通紅:“今年的雪真厚,大人也喝碗熱湯暖暖子吧。”

高景皺眉:“不是讓你進車裏暖著?”

仆從傻笑:“車裏炭火不多,大人進宮也不知要多久,我怕把炭燒沒了,反倒讓大人回程的時候挨凍。”

高景由他扶著,蹬上車,仆從跟著鑽進來,準備燒炭取暖,卻在匣子上到了一個小荷包,致小巧,看著像是孩家的用

仆從“咦”了一聲:“大人,這可是您落下的東西?”

高景從仆從手裏接過那個小荷包,只覺得眼,抖開之後,從裏面落下一只酸棗大的東珠,上頭系著七彩繩結。

正如高悅行所說,東珠珍貴,像這種的,十年也難得一個,高景一眼便認出,這是他當年送給次的滿月禮。

怎麽會出現在他的車上。

荷包裏還有東西,綿綿的,高景查看一番,又從裏面出一塊白的綢布,上頭一抹目驚心的跡,還是新鮮的。

高景腳步踉蹌,再次折返回宮裏,才到了書房外,就聽門打砸東西的聲音。

陛下怒了?

高景顧不上那許多,強侍立刻通傳,不一會兒,裏頭的聲響消停了,侍戰戰兢兢為他推開了書房大門。

門口散著茶杯的碎瓷片。

案上的折子掃落了一地。

丁文甫跪在殿中央,伏地叩首,頭也不敢擡。

高景不知皇帝為何忽然怒,明明剛才還好好的。

皇帝面對高景時,還刻意收斂了幾分火氣:“高卿去而複返,有何要事?”

高景盯著皇上的臉,呈上那塊沾的帕子和東珠:“臣尚未走出宮門,便收到了赤//的威脅,請陛下告知,臣的兒此刻還好嗎?”

皇帝盯著那枚東珠,沉默了。

高景何等機敏,皇上的不同往常的神,令他如墜冰窟:“陛下到底有何計劃,為何不能說與臣知曉?”

他的次,今年才剛滿六歲啊,從小養在深閨,未經風雨磋磨,瓷娃娃一般,闔家都捧在手心裏寵著,都唯恐會碎掉。

此時,跪伏在地的丁文甫出聲:“高大人稍安勿躁,陛下將孩子們藏在乾清宮,由下看護……是下看護不利,才出了紕,現在出事的,不只有令一人,就連小殿下也蹤跡全無。”

高景一怔。

皇帝閉了閉眼,臉上暗藏的擔憂幾乎藏不住。

高景心裏忽然搖了,皇帝會拿自己失而複得的兒子冒險嗎?

他是皇帝,沒什麽不能的。

同樣,他也是人,之軀亦有所不能。

唯有丁文甫知道實,卻不能說實話,且想盡辦法,不惜擡出李弗襄,讓高景打消疑心。此事皇帝確實做的不地道,但是關鍵時刻,君臣不能離心。

皇帝拿起那枚東珠,攥在手裏,發狠一字一句道:“細作猖狂,朕必連拔除!”

高景被留在了宮裏等信。

皇帝回乾清宮,見了一個人。

一個侍打扮的人上前伺候皇帝更,他雙抿,在近皇帝側時,用只有他們兩個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在皇帝耳邊,傳了兩個字——“東宮。”

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和異常,侍抱著換下的服,有條不紊地退下。

丁文甫將雪地中撿回的墨玉雙環珮遞給了皇上,輕聲回稟:“臣當時看得清楚,高小姐故意將它解下,留在了原地。”

皇帝嘆息:“聰慧機警,臨危不,高景有個好兒啊。”

此時被困在東宮的高悅行,并不知道自己只是一顆棋子,是真的以為自己爹爹查出了要東西,才惹得這群賊人鋌而走險,于是,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地向外傳遞消息。

那人每隔兩個時辰,都會來問要一樣能證明份的東西。

第二回 ,給的是一串小東珠的手串,上委實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了,于是,那人把視線瞄準了的指甲。

高悅行一哆嗦。

今晨剛修剪圓潤的指甲上,染著仙花,小孩的指甲算是最特別的了,于是,他命人取來了火鉗。

——“乖,我輕輕的,只拔一,不會痛的。”

高悅行若說怕,肯定怕,十指連心的痛楚,尋常人哪裏敢想,眼看著他擎著火鉗,一步一步地靠近,高悅行已經到了牆角,退無可退,終究是逃不過這一劫。

那人抓著的胳膊,生生拔掉了小指上的指甲。

帶著哭腔的慘聲回在牢獄中,拋開生理上的痛楚,高悅行那時心裏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當年,同樣六歲的李弗襄,被拔掉十指甲的時候,到底該有多疼啊,他一個真正的稚子,心裏該是怎樣的絕

高悅行目出決絕的恨意。

那人用紗布給纏好傷口,說:“怪你父親不肯救你吧,他只要肯把手裏查到的東西出來,我即刻將你完璧歸趙。”

高悅行:“你們到底想要什麽?”

那人不答,只是扔下一句:“再過兩個時辰,我會再來。”

高悅行又靜等了兩個時辰,聽見角落裏,有老鼠啃食草席的聲音,那人離開後,總會留下一盞壁燈,壁燈將燃半刻鐘左右,高悅行在這短暫的明裏,去看了看角落裏的大灰耗子。

啊,而且還不怕人,一雙眼睛警惕十足地盯著

石壁上掛著的水珠,行的滾下來,高悅行擡頭頭頂,直覺這可能是在地下,的地方,只有這一個牢籠,外面并非閉的空間。

那人進來的方向是通往外面的門。

而與之相反的另一方向,走勢漸漸變窄,壁燈照不到那裏,看不清是什麽形,高悅行覺得那黑的地方像是一條道。

燈滅了。

高悅行再等了兩個時辰,那人如約前來,手裏拿著火鉗。

高悅行早因水變得蒼白起皮,虛弱道:“別拔指甲了,讓我寫幾個字勸勸我爹爹,好不好?”

本沒抱希,也做好了周旋的準備,但出乎意料,對方這次答應地爽快。

高悅行從懷中了一塊帕子出來,解開手指上的紗布,用還在滲的指尖,盡量端正地寫了一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那人皺眉看了片刻:“寫的什麽玩意兒?”

狐胡小國哪裏懂得他們中原人的浪漫。

高悅行的不屑之在心裏,并未表現在臉上,說:“前人流傳于世的詞作,我期待與父親家人團聚,不想人生抱憾,更不像喪命于此,你把它過去,父親會明白的。”

至此,三樣東西已擺在皇帝和高景的面前。

正中央那枚染的孩指甲目驚心。

高景裏念叨著:“東珠,東珠……”

兩件東珠,一幅詞句。

詞是家喻戶曉的水調歌頭,作詞者是——東坡先生。

東珠

東珠

東坡先生

高景腦中豁然開朗:“東!東邊!陛下!阿行在指給我方位啊!”

作者有話說:

二更會晚,小可們不要等,去睡覺,明天早晨起來就能看到啦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38章

我見殿下少年時

第27章

皇帝心中尋思, 高景今日冒雪進宮,想必不僅僅只為回稟這樣一個沒什麽價值的結果,于是他問:“高卿還有別的發現?”

高景頷首:“有。有關梅昭儀的死因, 臣發現了一些疑點。”

皇上:“不是畏罪自盡麽?”

高景反問:“陛下當年見過的死貌嗎?”

皇帝搖頭。

那天晚上,他前腳剛離開小南閣,後腳梅昭儀便自縊于天亮之前,他懶得過問, 全權給了賢妃辦。

聽聞的死狀很是慘烈。

高景說:“當年小南閣的舊人所剩不多, 臣走訪了當年負責給梅昭儀收斂的幾位宮人, 依他們所述, 梅昭儀死時以發覆面,雙目眥裂, 舌頭掉出了足足半尺長……如傳言中的吊死鬼一模一樣。”

皇帝有點嫌惡地皺眉:“有何異常?”

高景答:“死狀異常, 民間關于吊死鬼的奇聞異志流傳太廣, 以至于普通人一直以為, 上吊自殺的人死狀必定可怖,其實不然,真正自縊的人,死因為頸椎位,那其實是非常幹脆的一種死法,痛苦和掙紮都不會延續很久。”

“相比于另一種類似的死法——絞殺、鎖, 令人呼吸困難, 窒息而亡, 人在死前就會痛苦得多, 更甚者, 眼睛會裂, 舌頭整個都會掉在前。”

高景緩緩說出自己的推斷:“據梅昭儀的死狀, 以臣之見,或許不是自縊呢?”

皇上:“有人殺了。”

高景:“可惜太久遠了,臣一時無從查起。”

皇帝叩著桌案,道:“朕并不一定要知道真相,但宮裏細作務必要清理徹底,至于當年事的始末,算了吧,不重要了。”

皇帝倒是想得開。

高景便適時提了一句:“不知皇上在宮中設的局如何了?”

皇帝不多聊,只淡淡應了一句:“一切如常,高卿回去靜候佳音即可。”

高景:“臣之次高悅行進宮已有小半年,子思心切,心郁郁,臣鬥膽想向陛下討個恩典,可否允準子進宮探。”

皇帝自從找回了李弗襄之後,格外能諒為人父母的心,于是應道:“人之常,待此事了結,朕讓賢妃安排。”

丁文甫手裏拿著李弗襄的鬥篷,在書房外焦急地等候。

高景告退時,正好撞上他的狼狽,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可他卻不敢直視高景的目,借著鬢邊散的頭發,略做躲閃。

高景有所多心,但沒多問,他冒雪走出皇城,宮門外避風出停著他的馬車,趕車的仆從正在旁邊茶鋪子裏喝熱湯,一見主子出來,急忙迎了上去。

仆從十幾歲的年紀,還是一張未稚氣的臉,鼻尖和兩頰凍得通紅:“今年的雪真厚,大人也喝碗熱湯暖暖子吧。”

高景皺眉:“不是讓你進車裏暖著?”

仆從傻笑:“車裏炭火不多,大人進宮也不知要多久,我怕把炭燒沒了,反倒讓大人回程的時候挨凍。”

高景由他扶著,蹬上車,仆從跟著鑽進來,準備燒炭取暖,卻在匣子上到了一個小荷包,致小巧,看著像是孩家的用

仆從“咦”了一聲:“大人,這可是您落下的東西?”

高景從仆從手裏接過那個小荷包,只覺得眼,抖開之後,從裏面落下一只酸棗大的東珠,上頭系著七彩繩結。

正如高悅行所說,東珠珍貴,像這種的,十年也難得一個,高景一眼便認出,這是他當年送給次的滿月禮。

怎麽會出現在他的車上。

荷包裏還有東西,綿綿的,高景查看一番,又從裏面出一塊白的綢布,上頭一抹目驚心的跡,還是新鮮的。

高景腳步踉蹌,再次折返回宮裏,才到了書房外,就聽門打砸東西的聲音。

陛下怒了?

高景顧不上那許多,強侍立刻通傳,不一會兒,裏頭的聲響消停了,侍戰戰兢兢為他推開了書房大門。

門口散著茶杯的碎瓷片。

案上的折子掃落了一地。

丁文甫跪在殿中央,伏地叩首,頭也不敢擡。

高景不知皇帝為何忽然怒,明明剛才還好好的。

皇帝面對高景時,還刻意收斂了幾分火氣:“高卿去而複返,有何要事?”

高景盯著皇上的臉,呈上那塊沾的帕子和東珠:“臣尚未走出宮門,便收到了赤//的威脅,請陛下告知,臣的兒此刻還好嗎?”

皇帝盯著那枚東珠,沉默了。

高景何等機敏,皇上的不同往常的神,令他如墜冰窟:“陛下到底有何計劃,為何不能說與臣知曉?”

他的次,今年才剛滿六歲啊,從小養在深閨,未經風雨磋磨,瓷娃娃一般,闔家都捧在手心裏寵著,都唯恐會碎掉。

此時,跪伏在地的丁文甫出聲:“高大人稍安勿躁,陛下將孩子們藏在乾清宮,由下看護……是下看護不利,才出了紕,現在出事的,不只有令一人,就連小殿下也蹤跡全無。”

高景一怔。

皇帝閉了閉眼,臉上暗藏的擔憂幾乎藏不住。

高景心裏忽然搖了,皇帝會拿自己失而複得的兒子冒險嗎?

他是皇帝,沒什麽不能的。

同樣,他也是人,之軀亦有所不能。

唯有丁文甫知道實,卻不能說實話,且想盡辦法,不惜擡出李弗襄,讓高景打消疑心。此事皇帝確實做的不地道,但是關鍵時刻,君臣不能離心。

皇帝拿起那枚東珠,攥在手裏,發狠一字一句道:“細作猖狂,朕必連拔除!”

高景被留在了宮裏等信。

皇帝回乾清宮,見了一個人。

一個侍打扮的人上前伺候皇帝更,他雙抿,在近皇帝側時,用只有他們兩個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在皇帝耳邊,傳了兩個字——“東宮。”

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和異常,侍抱著換下的服,有條不紊地退下。

丁文甫將雪地中撿回的墨玉雙環珮遞給了皇上,輕聲回稟:“臣當時看得清楚,高小姐故意將它解下,留在了原地。”

皇帝嘆息:“聰慧機警,臨危不,高景有個好兒啊。”

此時被困在東宮的高悅行,并不知道自己只是一顆棋子,是真的以為自己爹爹查出了要東西,才惹得這群賊人鋌而走險,于是,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地向外傳遞消息。

那人每隔兩個時辰,都會來問要一樣能證明份的東西。

第二回 ,給的是一串小東珠的手串,上委實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了,于是,那人把視線瞄準了的指甲。

高悅行一哆嗦。

今晨剛修剪圓潤的指甲上,染著仙花,小孩的指甲算是最特別的了,于是,他命人取來了火鉗。

——“乖,我輕輕的,只拔一,不會痛的。”

高悅行若說怕,肯定怕,十指連心的痛楚,尋常人哪裏敢想,眼看著他擎著火鉗,一步一步地靠近,高悅行已經到了牆角,退無可退,終究是逃不過這一劫。

那人抓著的胳膊,生生拔掉了小指上的指甲。

帶著哭腔的慘聲回在牢獄中,拋開生理上的痛楚,高悅行那時心裏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當年,同樣六歲的李弗襄,被拔掉十指甲的時候,到底該有多疼啊,他一個真正的稚子,心裏該是怎樣的絕

高悅行目出決絕的恨意。

那人用紗布給纏好傷口,說:“怪你父親不肯救你吧,他只要肯把手裏查到的東西出來,我即刻將你完璧歸趙。”

高悅行:“你們到底想要什麽?”

那人不答,只是扔下一句:“再過兩個時辰,我會再來。”

高悅行又靜等了兩個時辰,聽見角落裏,有老鼠啃食草席的聲音,那人離開後,總會留下一盞壁燈,壁燈將燃半刻鐘左右,高悅行在這短暫的明裏,去看了看角落裏的大灰耗子。

啊,而且還不怕人,一雙眼睛警惕十足地盯著

石壁上掛著的水珠,行的滾下來,高悅行擡頭頭頂,直覺這可能是在地下,的地方,只有這一個牢籠,外面并非閉的空間。

那人進來的方向是通往外面的門。

而與之相反的另一方向,走勢漸漸變窄,壁燈照不到那裏,看不清是什麽形,高悅行覺得那黑的地方像是一條道。

燈滅了。

高悅行再等了兩個時辰,那人如約前來,手裏拿著火鉗。

高悅行早因水變得蒼白起皮,虛弱道:“別拔指甲了,讓我寫幾個字勸勸我爹爹,好不好?”

本沒抱希,也做好了周旋的準備,但出乎意料,對方這次答應地爽快。

高悅行從懷中了一塊帕子出來,解開手指上的紗布,用還在滲的指尖,盡量端正地寫了一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那人皺眉看了片刻:“寫的什麽玩意兒?”

狐胡小國哪裏懂得他們中原人的浪漫。

高悅行的不屑之在心裏,并未表現在臉上,說:“前人流傳于世的詞作,我期待與父親家人團聚,不想人生抱憾,更不像喪命于此,你把它過去,父親會明白的。”

至此,三樣東西已擺在皇帝和高景的面前。

正中央那枚染的孩指甲目驚心。

高景裏念叨著:“東珠,東珠……”

兩件東珠,一幅詞句。

詞是家喻戶曉的水調歌頭,作詞者是——東坡先生。

東珠

東珠

東坡先生

高景腦中豁然開朗:“東!東邊!陛下!阿行在指給我方位啊!”

作者有話說:

二更會晚,小可們不要等,去睡覺,明天早晨起來就能看到啦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