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3章

第33章

……要這麽理解, 也不是不行。

皇帝金口玉言,那一番話,當時在場一萬軍都聽在了耳朵裏。

當然他也可以翻臉不認, 如果他豁得出去的話。

明明還只是兩個孩子,怎麽就深義重到撕不開的地步了呢?

高景養的這個兒真是……和父親一脈相承的狡猾。

皇帝在那一瞬間,心中思量了很多,他是疼這個孩子, 希他此後一生順遂, 但為人父母, 終究不可能護孩子一輩子, 尤其他還是皇帝,百年之後, 他駕崩, 皇權更疊, 新帝登基, 可未必能容得下這個占盡了聖恩的兄弟。

他刻意推著李弗襄和鄭家親近,便是在為他的將來打算。

雖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即使顯貴如鄭家,也不可能長盛不衰。但至目前看來,鄭家的幾個後輩, 皆是有志之才, 看在已故鄭皇貴妃的份上, 日後可作為李弗襄的倚仗。

皇帝想得越多, 便恨不得越周全, 逐漸的, 他覺得單一個鄭千業恐怕還不夠, 治國之道,總得講究個對,文武雙全。

武將多半耿直,玩轉朝堂工于心計還是得看文臣。

可文臣才不好糊弄呢。

皇帝現在看高景,就像一直老狐貍瞇著眼在打量獵。皇帝若為了李弗襄的將來打算,早早定下這麽一樁兒親家,他們家其實不虧。

高景心裏當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能一路暢通無阻高升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除卻自的才華,人世故必不可,淌著場裏那深不見底的渾水向上爬,難得還能摘得一幹淨,不結黨不營私。為一道,高景是有些手段的。

高景心裏也愁。

他倒不是對李弗襄有意見,而是對這位親家公太不滿了。

奈何這對小鴛鴦是棒打不開,人拆不散啊。

兩只老狐貍各自心懷鬼胎,最終這件事,不得不看在孩子的份上,各自著鼻子假裝輕描淡寫揭過去。

“聖旨呢,朕想先放一放,畢竟兩個孩子還小呢,一事尤其不容胡來,依朕看,還是等兩個孩子年再做打算吧,高卿意下如何?”

“陛下所言甚是。”高景邦邦地說,他實在是笑不出來。無論他家兒和李弗襄的婚事將來是還是不,在他們徹底定下來之前,高悅行是別想在京城議親了,經此一夜,誰不知道這個孩是皇帝打算留給自己兒子的呢?誰還敢跟皇帝搶呢?

“高卿放心,即使將來此事不,朕也絕不會薄待阿行這孩子,對于朕來說,從小養在跟前的分,和親生兒也沒甚兩樣。”皇帝這是又要把高悅行接回宮裏去。

“皇帝若能念著這份,對我家阿行有幾分回護,臣便激不盡了。”像上次狐胡細作那種事,多來兩回誰能得住,都是爹生娘養的骨至親,高景是在暗示皇帝,再有此類事發生,他不會忍了。

“高卿見外了……”皇帝高深莫測地一笑。高家兒若有什麽閃失,還不是要了皇帝兒子的命,皇帝那兒子與他本來就不親,萬一搞不好還會記恨在心,皇帝就算是為了討兒子歡心,也不能讓高家兒出閃失。

鬧了幾天,好歹今年的春獵沒耽擱。

李弗襄重新住回了山上行宮,順道把高悅行也帶了回去。

高悅行的失而複得,令他眼可見的開心,即便第一次的蓄謀逃跑失敗,他也完全沒有放在心上,鬧了這一通,把娘子找回來了,仿佛是一件很劃算的事

宮裏的那麽多雙眼睛都在暗中盯著,等著看好戲,李弗襄胡鬧過了分,惹得陛下大怒,陛下還能像從前一樣疼他寵他麽?

皇帝理完雜事,踏著夜回行宮,在臺階上,餘忽然瞥到了一抹金,他只是一停腳,小侍有眼地去撿來給他看,是一顆拇指大的金花生。

皇帝忽然想起了剛抓到李弗襄時,他上帶的一布袋幹糧,裏頭全是幹的窩頭。

李弗襄被他抱進天底下最富貴的宮裏養著,吃最細的糧食,穿最的綢緞,撒著最不值錢的黃金,換了尋常人,哪裏舍得下這一的榮華,不消幾個月,僅僅幾天,那幹的窩頭怕是就不了了。

李弗襄的心之堅,初次令他見識到所謂脈的傳承。

那是他和鄭雲鈎的骨

裏流著的是他大旭皇室和鐵鄭家的

可惜了……

皇帝假裝不知道宮裏外那些等著看好戲的眼睛,次日清晨,皇帝帶著李弗襄,離開行宮,下山紮營,親自挑了最溫馴的小紅馬,把李弗襄抱上馬,并派最銳的衛隨護。

前幾日那一場驚天地的追捕,仿佛一場了無痕跡的夢,皇帝揣著明白當糊塗,看樣子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弗襄一沒殺人二沒放火,鬧得再大,說到底,那都是皇帝的家事。皇帝如何理自己的家事,容不得任何外人犯賤多

鄭千業消息閉塞,他回了京城,相當于賦閑在家,從不主過問拿錢七八糟的熱鬧,直到昨夜李弗襄找回來之後,鄭千業才在營帳裏了解了事始末,他揪著鄭雲戟的領子:“你說什麽?陛下的一萬軍三天三夜都沒逮著他?”

鄭雲戟拍了拍自己老爹的手,示意他別太激:“是啊,小崽子還頭,最後是抓了他的小相好——高家那位小姑娘,才把他給引了出來。”

正剝板栗吃的鄭千業眉頭一皺,用板栗殼砸他:“閉著吧,把那些烏七八糟的葷話用在人家清清白白的小姑娘上……”鄭雲戟躲也不敢躲,生生落了一頭的板栗殼。只見鄭千業琢磨片刻,繼而又哈哈一笑:“那小崽子有點意思哈。”

鄭雲戟:“無奈還是英雄難過人關嘛!”

鄭千業笑著笑著,漸漸地笑不了,剛炒出來的清甜板栗嚼在裏也沒了滋味,捶地嘆道:“可惜了啊!”

鄭雲戟最知老爹的心思,應了一句:“可不麽。”

營帳外面的孩子在跑在鬧,歡歌笑語傳進了安靜的帳。鄭千業這回春獵帶了自己的三個孫子來盡興。

長孫年滿十七,去歲已經跟著父親走過邊關了,早磨煉出了大人的子,辦事沉穩。還剩下兩個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三歲,都是調皮搗蛋貓狗嫌的年紀。

鄭千業在心裏算計:“讓鄭繹和鄭彥和弗襄那孩子多親近親近,他們年歲相仿,我那外孫一直被拘在深宮裏,兄弟們沒什麽緣分見面,春獵是個好機會。”

鄭雲戟正道:“父親的意思是?”

鄭千業:“皇帝難道當真想把他當個富貴閑人養一輩子不?”

鄭雲戟:“不然呢,那孩子眼看著

是已經耽誤了啊。”

鄭千業:“能拉扯多,便拉扯多,男子漢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就算不能揚名立萬,也不能庸碌無為一輩子。”

鄭雲戟琢磨著父親的話有道理,出帳就趕著自己的親兒子和大侄子找李弗襄一起玩去。

他親兒子鄭彥一噘:“我不,出門前娘親特意囑咐我的,小表弟不好,需要養病,不許我纏著他胡鬧。”

他的親大侄子鄭繹也跟著點頭:“是啊是啊,我娘親也代了,我爹爹還特意為他跑了一趟藥谷請大夫呢,不好還是養著吧,我看他跑馬都怪擔心的。”

鄭雲戟笨,上去就是一人一腳,把兩個孩子絆了個屁墩:“讓你們去就去,在家聽你們娘的,在外就得聽老子的。”

兩個孩子敢怒不敢言,拍拍屁爬起來,一前一後拔就跑。

鄭千業倚著門,看夠了熱鬧,才說:“你家媳婦上不說,其實心裏也早就惦記著見見那孩子。”

鄭雲戟看著自家兩個孩子跑去了馬廄,幹淨利落地翻上馬,往遠奔去,嘆氣說:“可不嘛,當年咱們一家在襄城,多自在啊,我和二弟好不容易討上媳婦,妹妹也剛及笄,一門心思想招個上門婿,誰知道……”

鄭千業忽地沉下臉:“慎言!”

鄭雲戟把後半句話吞進肚子裏,嘟囔道:“我沒別的意思,我就是在想,倘若妹妹還活著,還在家裏,還在襄城,我們一家人該多快活。”

鄭千業低聲斥了兩句:“誰不想?就你想!一天到晚上沒個把門的,趕滾,盯著孩子們去!”

李弗襄騎得小紅馬和高悅行那匹是一對兒,高悅行馭馬剛過來,兩匹馬就親親熱熱湊到一起,互相蹭著蹄子。

侍衛知趣地沒有跟得太近。

李弗襄忽然開口:“高悅行。”

高悅行清脆地哎了一聲,眉眼笑著,毫不知道:“你怎不我娘子了?”

李弗襄就是不,也不說為什麽。

高悅行一揚眉:“算了,不就不吧,畢竟還小呢,再那麽也不合適。”

今天穿了一裁剪的黑勁裝,襯出了眉目間那一縷淺淡的英氣,春獵場上,許多人的目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尤其策馬揮鞭時的作,仿佛完全去了孩的稚氣,一副落落大方的巾幗姿態。

鄭家的兩個孩子就在這時候湊了過來。

高悅行不認得他們,一雙清亮的眼睛好奇打量著,鄭家二子卻是自來子,鄭繹直接就奔李弗襄去了:“小表弟,你好呀,我爹爹是你娘親的兄弟,我是你表哥。”

高悅行恍然,一陣馬蹄聲,見了隨而來的鄭雲戟。

鄭雲戟馭馬蹭到李弗襄的面前,擰出一個吃小孩般的笑容:“小殿下,喜歡吃烤兔子嗎?”

幾乎所有人對待李弗襄,都拿足了謹慎和小心,像是在呵護一尊名貴的瓷,而鄭雲戟本就是個人,他強裝出來的輕言細語,簡直是畫虎不反類犬,瞧著不倫不類。

李弗襄退了幾步。

鄭繹喊道:“大伯啊,你那表活像要把小表弟給烤了!”

——“呸,你個小兔崽子,我現在就烤了你信不信!”鄭雲戟掉頭就揮著馬鞭去逮人,鄭繹一夾馬腹,咯咯笑著,嫻地竄了出去。

鄭彥年紀大一歲,稍微能沉穩一點,他對李弗襄說:“你和我們一起玩吧。”

李弗襄點點頭。

鄭彥覺得這個表弟甚是乖巧,于是刻意近親道:“我家裏放著你娘親的一幅畫,你和長得一模一樣,你是不是還沒去過將軍府?改天我帶你回家玩可好?”

李弗襄再點頭,他仍舊不大開口說話。

鄭彥抿了抿,似乎覺得沒趣兒了。

高悅行只好適時解圍:“鄭伯伯方才說要烤兔子吃,哪裏弄兔子去?鄭公子你帶我們去好不好?”

鄭彥心瞬間轉好,笑開了:“好啊,我帶你們追我爹去,打到了兔子,我們就地便烤來吃!”

李弗襄默默地看了一眼,見高悅行催促的目掃過來,才不不願的催馬跟了上去。

他那表極有深意,高悅行卻沒有多想,就這麽和鄭家的兩個孩子一起廝混了好幾天,高悅行終于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哪裏不對勁。

都快和鄭家二子混到稱兄道弟了,可李弗襄依然還是一副淡淡的模樣,既不親近,也不疏遠。

他難道不開心?

高悅行沒有聲張,也沒有問,而是繼續暗暗觀察了兩天。

他們殺兔子的時候,李弗襄在一旁安靜等吃。

他們玩彈弓的時候,李弗襄躺在草上休息。

他們練騎的時候,李弗襄拎著一把不足三石的小弓,撥著弦,興致缺缺的樣子。

可是,一旦提起打道回府,李弗襄來的比誰都神,恨不能長了翅膀立刻飛回營帳似的。

……

比起在外面和夥伴們一起跑跑鬧鬧,他似乎更喜歡去鄭千業面前討板栗吃。

高悅行看了,他只是單純的懶而已。

鄭千業也看了,老人家更無奈,于是隨後的幾天,鄭家公子不再去喊他出來玩,他天天蹲在帳裏,守著烤火的爐子看書。

山上行宮有一藏書閣。

李弗襄手邊能看的書都翻了個遍,便去求了皇帝的允準,帶著高悅行,到行宮的藏書閣裏玩。這回到高悅行犯瞌睡了。

進了藏書閣,就歪在窗下的裏。

藏書閣向來不設火盆取暖,而初春的寒意仍流連不去,山頂尤甚,每日只有午間這一小段時候,能躺在下舒舒服服打個盹,太一西斜,高悅行打個盹便醒了。

安穩睡了半天,迷迷糊糊睜眼時,正好見李弗襄的側臉沐浴在和的霞裏。

高悅行屏住呼吸盯著他看了半天。

李弗襄倏地扭過頭來。

兩人甫一對視,高悅行心頭輕輕地蒙上一層溫。李弗襄面前有一張紙,上頭墨跡未幹,高悅行爬起來看,李弗襄用他那一手不大漂亮的字,很是隨意地謄寫了幾句書上的話——“上兵伐謀,其次伐,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作者有話說:

皇帝每日一狗就get√

晚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38章

我見殿下少年時

第33章

第33章

……要這麽理解, 也不是不行。

皇帝金口玉言,那一番話,當時在場一萬軍都聽在了耳朵裏。

當然他也可以翻臉不認, 如果他豁得出去的話。

明明還只是兩個孩子,怎麽就深義重到撕不開的地步了呢?

高景養的這個兒真是……和父親一脈相承的狡猾。

皇帝在那一瞬間,心中思量了很多,他是疼這個孩子, 希他此後一生順遂, 但為人父母, 終究不可能護孩子一輩子, 尤其他還是皇帝,百年之後, 他駕崩, 皇權更疊, 新帝登基, 可未必能容得下這個占盡了聖恩的兄弟。

他刻意推著李弗襄和鄭家親近,便是在為他的將來打算。

雖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即使顯貴如鄭家,也不可能長盛不衰。但至目前看來,鄭家的幾個後輩, 皆是有志之才, 看在已故鄭皇貴妃的份上, 日後可作為李弗襄的倚仗。

皇帝想得越多, 便恨不得越周全, 逐漸的, 他覺得單一個鄭千業恐怕還不夠, 治國之道,總得講究個對,文武雙全。

武將多半耿直,玩轉朝堂工于心計還是得看文臣。

可文臣才不好糊弄呢。

皇帝現在看高景,就像一直老狐貍瞇著眼在打量獵。皇帝若為了李弗襄的將來打算,早早定下這麽一樁兒親家,他們家其實不虧。

高景心裏當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能一路暢通無阻高升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除卻自的才華,人世故必不可,淌著場裏那深不見底的渾水向上爬,難得還能摘得一幹淨,不結黨不營私。為一道,高景是有些手段的。

高景心裏也愁。

他倒不是對李弗襄有意見,而是對這位親家公太不滿了。

奈何這對小鴛鴦是棒打不開,人拆不散啊。

兩只老狐貍各自心懷鬼胎,最終這件事,不得不看在孩子的份上,各自著鼻子假裝輕描淡寫揭過去。

“聖旨呢,朕想先放一放,畢竟兩個孩子還小呢,一事尤其不容胡來,依朕看,還是等兩個孩子年再做打算吧,高卿意下如何?”

“陛下所言甚是。”高景邦邦地說,他實在是笑不出來。無論他家兒和李弗襄的婚事將來是還是不,在他們徹底定下來之前,高悅行是別想在京城議親了,經此一夜,誰不知道這個孩是皇帝打算留給自己兒子的呢?誰還敢跟皇帝搶呢?

“高卿放心,即使將來此事不,朕也絕不會薄待阿行這孩子,對于朕來說,從小養在跟前的分,和親生兒也沒甚兩樣。”皇帝這是又要把高悅行接回宮裏去。

“皇帝若能念著這份,對我家阿行有幾分回護,臣便激不盡了。”像上次狐胡細作那種事,多來兩回誰能得住,都是爹生娘養的骨至親,高景是在暗示皇帝,再有此類事發生,他不會忍了。

“高卿見外了……”皇帝高深莫測地一笑。高家兒若有什麽閃失,還不是要了皇帝兒子的命,皇帝那兒子與他本來就不親,萬一搞不好還會記恨在心,皇帝就算是為了討兒子歡心,也不能讓高家兒出閃失。

鬧了幾天,好歹今年的春獵沒耽擱。

李弗襄重新住回了山上行宮,順道把高悅行也帶了回去。

高悅行的失而複得,令他眼可見的開心,即便第一次的蓄謀逃跑失敗,他也完全沒有放在心上,鬧了這一通,把娘子找回來了,仿佛是一件很劃算的事

宮裏的那麽多雙眼睛都在暗中盯著,等著看好戲,李弗襄胡鬧過了分,惹得陛下大怒,陛下還能像從前一樣疼他寵他麽?

皇帝理完雜事,踏著夜回行宮,在臺階上,餘忽然瞥到了一抹金,他只是一停腳,小侍有眼地去撿來給他看,是一顆拇指大的金花生。

皇帝忽然想起了剛抓到李弗襄時,他上帶的一布袋幹糧,裏頭全是幹的窩頭。

李弗襄被他抱進天底下最富貴的宮裏養著,吃最細的糧食,穿最的綢緞,撒著最不值錢的黃金,換了尋常人,哪裏舍得下這一的榮華,不消幾個月,僅僅幾天,那幹的窩頭怕是就不了了。

李弗襄的心之堅,初次令他見識到所謂脈的傳承。

那是他和鄭雲鈎的骨

裏流著的是他大旭皇室和鐵鄭家的

可惜了……

皇帝假裝不知道宮裏外那些等著看好戲的眼睛,次日清晨,皇帝帶著李弗襄,離開行宮,下山紮營,親自挑了最溫馴的小紅馬,把李弗襄抱上馬,并派最銳的衛隨護。

前幾日那一場驚天地的追捕,仿佛一場了無痕跡的夢,皇帝揣著明白當糊塗,看樣子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弗襄一沒殺人二沒放火,鬧得再大,說到底,那都是皇帝的家事。皇帝如何理自己的家事,容不得任何外人犯賤多

鄭千業消息閉塞,他回了京城,相當于賦閑在家,從不主過問拿錢七八糟的熱鬧,直到昨夜李弗襄找回來之後,鄭千業才在營帳裏了解了事始末,他揪著鄭雲戟的領子:“你說什麽?陛下的一萬軍三天三夜都沒逮著他?”

鄭雲戟拍了拍自己老爹的手,示意他別太激:“是啊,小崽子還頭,最後是抓了他的小相好——高家那位小姑娘,才把他給引了出來。”

正剝板栗吃的鄭千業眉頭一皺,用板栗殼砸他:“閉著吧,把那些烏七八糟的葷話用在人家清清白白的小姑娘上……”鄭雲戟躲也不敢躲,生生落了一頭的板栗殼。只見鄭千業琢磨片刻,繼而又哈哈一笑:“那小崽子有點意思哈。”

鄭雲戟:“無奈還是英雄難過人關嘛!”

鄭千業笑著笑著,漸漸地笑不了,剛炒出來的清甜板栗嚼在裏也沒了滋味,捶地嘆道:“可惜了啊!”

鄭雲戟最知老爹的心思,應了一句:“可不麽。”

營帳外面的孩子在跑在鬧,歡歌笑語傳進了安靜的帳。鄭千業這回春獵帶了自己的三個孫子來盡興。

長孫年滿十七,去歲已經跟著父親走過邊關了,早磨煉出了大人的子,辦事沉穩。還剩下兩個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三歲,都是調皮搗蛋貓狗嫌的年紀。

鄭千業在心裏算計:“讓鄭繹和鄭彥和弗襄那孩子多親近親近,他們年歲相仿,我那外孫一直被拘在深宮裏,兄弟們沒什麽緣分見面,春獵是個好機會。”

鄭雲戟正道:“父親的意思是?”

鄭千業:“皇帝難道當真想把他當個富貴閑人養一輩子不?”

鄭雲戟:“不然呢,那孩子眼看著

是已經耽誤了啊。”

鄭千業:“能拉扯多,便拉扯多,男子漢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就算不能揚名立萬,也不能庸碌無為一輩子。”

鄭雲戟琢磨著父親的話有道理,出帳就趕著自己的親兒子和大侄子找李弗襄一起玩去。

他親兒子鄭彥一噘:“我不,出門前娘親特意囑咐我的,小表弟不好,需要養病,不許我纏著他胡鬧。”

他的親大侄子鄭繹也跟著點頭:“是啊是啊,我娘親也代了,我爹爹還特意為他跑了一趟藥谷請大夫呢,不好還是養著吧,我看他跑馬都怪擔心的。”

鄭雲戟笨,上去就是一人一腳,把兩個孩子絆了個屁墩:“讓你們去就去,在家聽你們娘的,在外就得聽老子的。”

兩個孩子敢怒不敢言,拍拍屁爬起來,一前一後拔就跑。

鄭千業倚著門,看夠了熱鬧,才說:“你家媳婦上不說,其實心裏也早就惦記著見見那孩子。”

鄭雲戟看著自家兩個孩子跑去了馬廄,幹淨利落地翻上馬,往遠奔去,嘆氣說:“可不嘛,當年咱們一家在襄城,多自在啊,我和二弟好不容易討上媳婦,妹妹也剛及笄,一門心思想招個上門婿,誰知道……”

鄭千業忽地沉下臉:“慎言!”

鄭雲戟把後半句話吞進肚子裏,嘟囔道:“我沒別的意思,我就是在想,倘若妹妹還活著,還在家裏,還在襄城,我們一家人該多快活。”

鄭千業低聲斥了兩句:“誰不想?就你想!一天到晚上沒個把門的,趕滾,盯著孩子們去!”

李弗襄騎得小紅馬和高悅行那匹是一對兒,高悅行馭馬剛過來,兩匹馬就親親熱熱湊到一起,互相蹭著蹄子。

侍衛知趣地沒有跟得太近。

李弗襄忽然開口:“高悅行。”

高悅行清脆地哎了一聲,眉眼笑著,毫不知道:“你怎不我娘子了?”

李弗襄就是不,也不說為什麽。

高悅行一揚眉:“算了,不就不吧,畢竟還小呢,再那麽也不合適。”

今天穿了一裁剪的黑勁裝,襯出了眉目間那一縷淺淡的英氣,春獵場上,許多人的目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尤其策馬揮鞭時的作,仿佛完全去了孩的稚氣,一副落落大方的巾幗姿態。

鄭家的兩個孩子就在這時候湊了過來。

高悅行不認得他們,一雙清亮的眼睛好奇打量著,鄭家二子卻是自來子,鄭繹直接就奔李弗襄去了:“小表弟,你好呀,我爹爹是你娘親的兄弟,我是你表哥。”

高悅行恍然,一陣馬蹄聲,見了隨而來的鄭雲戟。

鄭雲戟馭馬蹭到李弗襄的面前,擰出一個吃小孩般的笑容:“小殿下,喜歡吃烤兔子嗎?”

幾乎所有人對待李弗襄,都拿足了謹慎和小心,像是在呵護一尊名貴的瓷,而鄭雲戟本就是個人,他強裝出來的輕言細語,簡直是畫虎不反類犬,瞧著不倫不類。

李弗襄退了幾步。

鄭繹喊道:“大伯啊,你那表活像要把小表弟給烤了!”

——“呸,你個小兔崽子,我現在就烤了你信不信!”鄭雲戟掉頭就揮著馬鞭去逮人,鄭繹一夾馬腹,咯咯笑著,嫻地竄了出去。

鄭彥年紀大一歲,稍微能沉穩一點,他對李弗襄說:“你和我們一起玩吧。”

李弗襄點點頭。

鄭彥覺得這個表弟甚是乖巧,于是刻意近親道:“我家裏放著你娘親的一幅畫,你和長得一模一樣,你是不是還沒去過將軍府?改天我帶你回家玩可好?”

李弗襄再點頭,他仍舊不大開口說話。

鄭彥抿了抿,似乎覺得沒趣兒了。

高悅行只好適時解圍:“鄭伯伯方才說要烤兔子吃,哪裏弄兔子去?鄭公子你帶我們去好不好?”

鄭彥心瞬間轉好,笑開了:“好啊,我帶你們追我爹去,打到了兔子,我們就地便烤來吃!”

李弗襄默默地看了一眼,見高悅行催促的目掃過來,才不不願的催馬跟了上去。

他那表極有深意,高悅行卻沒有多想,就這麽和鄭家的兩個孩子一起廝混了好幾天,高悅行終于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哪裏不對勁。

都快和鄭家二子混到稱兄道弟了,可李弗襄依然還是一副淡淡的模樣,既不親近,也不疏遠。

他難道不開心?

高悅行沒有聲張,也沒有問,而是繼續暗暗觀察了兩天。

他們殺兔子的時候,李弗襄在一旁安靜等吃。

他們玩彈弓的時候,李弗襄躺在草上休息。

他們練騎的時候,李弗襄拎著一把不足三石的小弓,撥著弦,興致缺缺的樣子。

可是,一旦提起打道回府,李弗襄來的比誰都神,恨不能長了翅膀立刻飛回營帳似的。

……

比起在外面和夥伴們一起跑跑鬧鬧,他似乎更喜歡去鄭千業面前討板栗吃。

高悅行看了,他只是單純的懶而已。

鄭千業也看了,老人家更無奈,于是隨後的幾天,鄭家公子不再去喊他出來玩,他天天蹲在帳裏,守著烤火的爐子看書。

山上行宮有一藏書閣。

李弗襄手邊能看的書都翻了個遍,便去求了皇帝的允準,帶著高悅行,到行宮的藏書閣裏玩。這回到高悅行犯瞌睡了。

進了藏書閣,就歪在窗下的裏。

藏書閣向來不設火盆取暖,而初春的寒意仍流連不去,山頂尤甚,每日只有午間這一小段時候,能躺在下舒舒服服打個盹,太一西斜,高悅行打個盹便醒了。

安穩睡了半天,迷迷糊糊睜眼時,正好見李弗襄的側臉沐浴在和的霞裏。

高悅行屏住呼吸盯著他看了半天。

李弗襄倏地扭過頭來。

兩人甫一對視,高悅行心頭輕輕地蒙上一層溫。李弗襄面前有一張紙,上頭墨跡未幹,高悅行爬起來看,李弗襄用他那一手不大漂亮的字,很是隨意地謄寫了幾句書上的話——“上兵伐謀,其次伐,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作者有話說:

皇帝每日一狗就get√

晚安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