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李弗襄的時間算得很準, 他剛走沒多久,高悅行走出那條偏巷,迎面便見鄭千業一臉嚴肅的堵在外面。
高悅行停了下來。
鄭千業:“見到他了。”
瞞不過鄭千業, 在他面前撒謊也沒有必要,于是高悅行欣然回答:“見到了。”
鄭千業問:“他人呢?”
高悅行輕輕巧巧地回答:“走了。”
狼毒和夏天無一臉關切地把拉到邊:“沒事吧?”
高悅行搖頭。
只聽鄭千業又問:“他和你說了什麽?”
高悅行:“他說啊,讓我在京城等他回去娶我。”
正往這邊跑的鄭彥聽了這話,差點跌一跟頭, 鄭千業更是一言難盡, 掃了一眼周圍, 低聲音皺眉道:“小丫頭, 這麽多人呢!”
高悅行知道人多,不在乎了。
鄭千業快氣死了, 他攆著李弗襄這一路, 和攆兔子似的, 還沒逮著。鄭千業忽然間, 十分能諒當初在蕭山,皇帝用高悅行做餌,抓李弗襄回宮的離譜行為了。說句實在話,他現在也有種效法皇帝的沖。
于是,他把高悅行調到了自己邊放著。
鄭千業從馬商的口中打聽到,李弗襄那群人在此棄了馬, 卸下了盔甲, 全部換作了商隊的打扮, 幾日裏, 已經分批再次深胡茶海了。
而且, 薊維和詹吉肯定是最先離開的那一批, 假若他們還在城中, 鄭千業在此,他們不會避而不見。
鄭千業展開地圖:“順著這條路,我或許能猜到他想幹什麽了……”
高悅行問:“您要撤回京城嗎?”
鄭千業著,說:“我不能撤,但是如果你想回去,我一定派人將你安全無虞的送回你父親邊。”
高悅行:“我也不想回。”
許多上輩子至死未曾見到的奇景,今生有幸都一一見過了,想循著李弗襄的足跡,繼續向前,心知掙樊籠不易,天大地大,好歹要再飛得高一些。
鄭千業折騰了一晚上,意料之中沒有任何收獲。
李弗襄早溜了。
此日清晨,鄭千業也命人喬裝打扮,卸去了戰甲,扮商隊的模樣。他們不再深胡茶海,而是正經走商道,往狐胡的方向去,畢竟他們人,低調點總能昏過去的。
京城。
比戰報更先一步傳到皇帝手中的,是由錦衛帶回的那封書。
正在陪皇帝用膳的賢妃有幸再見到了龍震怒的場景。
皇帝手裏攥著書,桌案上的其他東西全部掃到了地上:“胡茶海?蹤跡全無?他活生生一個人!鄭家軍三千驍騎!怎麽能說失蹤就失蹤?!去找了沒有啊?”
錦衛頭磕在地上:“回陛下,鄭帥已親自帶人深胡茶海,預計不日便有消息傳回。”
賢妃命人收拾了地上的殘局,又呈上解火的涼茶,勸道:“陛下須冷靜,現在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咱們小殿下後福無量自由天佑,更何況有鄭帥親自去尋,不會有事的。”
皇帝早年走過西境,他知道胡茶海是個什麽地方,若非退無可退,他怎麽會往胡茶海裏走呢?
皇帝揮手遣退左右,只餘下賢妃守在邊,他小心拖著那封書,鋪在桌案上:“……他明明那麽膽小,朕還非要把他往軍營裏塞。”
賢妃:“陛下也是盼著他能才,再說,也不想,有鄭帥坐鎮,竟然能讓他出了閃失。”
皇帝眼神一凜,賢妃心裏咯噔一下,後知後覺自己說錯話了,他們這位皇帝骨子裏尚武,比起文臣,他更偏武將。
賢妃剛剛的那番話,無心也好,有心也罷,都難逃影鄭千業的嫌疑。
皇上沒有與計較,話卻不留面:“鄭千業是一軍之主帥,不是朕一家之私衛,朕失子,是朕之哀,鄭帥得勝而歸,是國之幸。鄭帥三守西境,功在社稷,彪炳千秋。大軍不日還朝,朕要親迎。”
大旭朝與狐胡幾十年的糾纏,始終是橫在他心裏的一刺。
狐胡簡直就像那除不盡的野草,割了一茬又一茬,非得連拔起才能消停。
不當皇帝不知道,百年難遇一將星。相較而言,進士一年五十人,倒顯得沒那麽寶貴了。
先帝爺重文輕武,鄭千業這一批老將在邊關啃了近二十年的沙,直到當今登基,才給了他們應有的殊榮。
鄭千業一行人走商道,唯一的弊端是在人煙稀的戈壁上,常有劫道的沙匪出沒。沙匪遠比他們更悉大漠深。鄭千業此行低調,并不想橫生事端,引起狐胡的警惕。
狐胡與大旭之間隔著胡茶海這道天塹,狐胡的侵犯卻一次比一次猛烈,究其原因,和這些劫道的沙匪不開幹系。
高悅行呆在鄭千業的邊,經常見他謀算至深夜,神凝重,且行進的速度一日慢過一日。
此時,距離和李弗襄上次一別,已經半月有餘了。
晚上,他們的就地紮營休息,高悅行在火上烹了一杯藥茶,鑽進鄭千業的帳裏。
鄭千業把燭臺在地圖上,借著昏黃的,看了高悅行一眼,忽然間,百集。
高悅行敏地察覺到他目有異,問道:“鄭帥?怎麽了?”
鄭千業挪開目,說道:“一晃將近二十年啦,我兒若是投回,現在應該比你還要大幾歲。”
李弗襄今年十七歲。
鄭雲鈎死去便有十七年。
鄭千業忽然在這個夜裏,去回首那段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楚,他比量了一下,說:“我家雲鈎在你這麽大的時候,也跟著我在西境吃沙,夜深人靜,也心地給我送茶送餅子……”
為將門子,最終卻死在了深宮的算計中,鄭千業一度難以釋懷。
當年的李弗襄第一次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才從哪雙似曾顯示的眉眼中,恍惚覺到——他兒生命其實仍在延續。
鄭千業指著地圖,對高悅行道:“你看到狐胡的王庭了嗎?”
高悅行說:“看到了,但看不懂。”
外面鄭千業的手下今夜不見消停,一直在走來走去。
高悅行在進帳之前,看到營地外埋下了鐵蒺藜。高悅行知道,風雨將至了。
鄭千業問:“怕不怕?”
高悅行搖頭,回答:“我跟著您。”
鄭千業憐地了的頭,轉收起了地圖,閉目養神。
他們一行人的帳篷在一馬平川的沙地上,遠像一座座小墳包似的,更像是靜息的活靶子。
他們大多數人撤了出去,只剩下鄭千業穩坐中帳,燭火燃到最後,發出不甘心的噼啪聲,出一朵朵燭花。
高悅行輕聲說:“燈燭快燃盡了。”
鄭千業沒有睜眼,只“嗯”了一聲。
高悅行:“填燈嗎?”
鄭千業:“不必。”
在燭燈最後熄滅的那一瞬間,鄭千業睜開了眼睛,暗夜裏,他的目銳利似蓄勢待發的鷹。
高悅行猛地向外面。
馬蹄聲!
腳下的土地都在震。
沙匪橫沖直撞直搗中帳。
殺聲四起的那一剎那,鄭千業猛地將撈起在懷中。高悅行閉上眼,捂住耳朵。
那一夜的廝殺直到天明,鄭千業第一次和沙匪上,互相試探了底。
這也是高悅行第一次直面馬革裹的戰場,雖然他們自己人并沒有死亡,可是橫的沙匪下的土地混上了粘稠的,令人心裏抑沉悶。
然而,令人覺得可怖的是,這竟然只是個開始。
他們雖然已經很靠近狐胡的國界了,但是鄭千業再也沒有下令前進一步,他們好像和沙匪結了仇,鄭千業帶著自己的兵,在胡茶海的邊緣,和沙匪互相撕咬著。
經常高悅行晚上在帳子裏睡著,半夜卻被顛醒,一睜眼已經在馬上了。鄭千業持刀,一邊挑下一個沙匪的頭顱,一邊從懷中掏出兩個風幹的板栗,兩手指開堅的板栗殼,把黃澄澄的仁放進高悅行的小手裏。
很,很涼,但也很甜。
整整三個月,高悅行就靠著口中這一抹餘味綿長的甜,撐到了援兵到。
詹吉。
隨李弗襄一同深進胡茶海的人。他帶來了很多鄭千業的舊部。
高悅行從前沒見過他,不知道他以前是什麽樣子。
但是聽鄭千業說他瘦了,也憔悴了,差點認不出。
高悅行心裏便想,連他都瘦了憔悴了,李弗襄豈不是已經沒眼看了。
但是他的眼睛很亮,裏面是藏不住的激和興。
他有事要想鄭千業回稟,是軍,鄭千業讓出去自己玩。
已經小半年了。
高悅行經歷過的那一世裏,不知西境荒漠裏究竟埋著怎樣的忠魂,也不知這一百多個日夜,對于那些賠上命堵一個未蔔結局的兒郎們,是怎樣的度日如年。
在那繁華迷人眼的盛京中,只記住了來自史書上用淚記載的一句話——景樂十八年,七月初六,襄王平狐胡,以三千攻王城,狐胡歸順。
我馬上就要見到他了。
高悅行心中有強烈的預,已經有很多天沒見過荒漠上的落日了。
一紅日安靜地垂在天幕上。
比還要紅,溫又殘忍。
第47章
李弗襄的時間算得很準, 他剛走沒多久,高悅行走出那條偏巷,迎面便見鄭千業一臉嚴肅的堵在外面。
高悅行停了下來。
鄭千業:“見到他了。”
瞞不過鄭千業, 在他面前撒謊也沒有必要,于是高悅行欣然回答:“見到了。”
鄭千業問:“他人呢?”
高悅行輕輕巧巧地回答:“走了。”
狼毒和夏天無一臉關切地把拉到邊:“沒事吧?”
高悅行搖頭。
只聽鄭千業又問:“他和你說了什麽?”
高悅行:“他說啊,讓我在京城等他回去娶我。”
正往這邊跑的鄭彥聽了這話,差點跌一跟頭, 鄭千業更是一言難盡, 掃了一眼周圍, 低聲音皺眉道:“小丫頭, 這麽多人呢!”
高悅行知道人多,不在乎了。
鄭千業快氣死了, 他攆著李弗襄這一路, 和攆兔子似的, 還沒逮著。鄭千業忽然間, 十分能諒當初在蕭山,皇帝用高悅行做餌,抓李弗襄回宮的離譜行為了。說句實在話,他現在也有種效法皇帝的沖。
于是,他把高悅行調到了自己邊放著。
鄭千業從馬商的口中打聽到,李弗襄那群人在此棄了馬, 卸下了盔甲, 全部換作了商隊的打扮, 幾日裏, 已經分批再次深胡茶海了。
而且, 薊維和詹吉肯定是最先離開的那一批, 假若他們還在城中, 鄭千業在此,他們不會避而不見。
鄭千業展開地圖:“順著這條路,我或許能猜到他想幹什麽了……”
高悅行問:“您要撤回京城嗎?”
鄭千業著,說:“我不能撤,但是如果你想回去,我一定派人將你安全無虞的送回你父親邊。”
高悅行:“我也不想回。”
許多上輩子至死未曾見到的奇景,今生有幸都一一見過了,想循著李弗襄的足跡,繼續向前,心知掙樊籠不易,天大地大,好歹要再飛得高一些。
鄭千業折騰了一晚上,意料之中沒有任何收獲。
李弗襄早溜了。
此日清晨,鄭千業也命人喬裝打扮,卸去了戰甲,扮商隊的模樣。他們不再深胡茶海,而是正經走商道,往狐胡的方向去,畢竟他們人,低調點總能昏過去的。
京城。
比戰報更先一步傳到皇帝手中的,是由錦衛帶回的那封書。
正在陪皇帝用膳的賢妃有幸再見到了龍震怒的場景。
皇帝手裏攥著書,桌案上的其他東西全部掃到了地上:“胡茶海?蹤跡全無?他活生生一個人!鄭家軍三千驍騎!怎麽能說失蹤就失蹤?!去找了沒有啊?”
錦衛頭磕在地上:“回陛下,鄭帥已親自帶人深胡茶海,預計不日便有消息傳回。”
賢妃命人收拾了地上的殘局,又呈上解火的涼茶,勸道:“陛下須冷靜,現在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咱們小殿下後福無量自由天佑,更何況有鄭帥親自去尋,不會有事的。”
皇帝早年走過西境,他知道胡茶海是個什麽地方,若非退無可退,他怎麽會往胡茶海裏走呢?
皇帝揮手遣退左右,只餘下賢妃守在邊,他小心拖著那封書,鋪在桌案上:“……他明明那麽膽小,朕還非要把他往軍營裏塞。”
賢妃:“陛下也是盼著他能才,再說,也不想,有鄭帥坐鎮,竟然能讓他出了閃失。”
皇帝眼神一凜,賢妃心裏咯噔一下,後知後覺自己說錯話了,他們這位皇帝骨子裏尚武,比起文臣,他更偏武將。
賢妃剛剛的那番話,無心也好,有心也罷,都難逃影鄭千業的嫌疑。
皇上沒有與計較,話卻不留面:“鄭千業是一軍之主帥,不是朕一家之私衛,朕失子,是朕之哀,鄭帥得勝而歸,是國之幸。鄭帥三守西境,功在社稷,彪炳千秋。大軍不日還朝,朕要親迎。”
大旭朝與狐胡幾十年的糾纏,始終是橫在他心裏的一刺。
狐胡簡直就像那除不盡的野草,割了一茬又一茬,非得連拔起才能消停。
不當皇帝不知道,百年難遇一將星。相較而言,進士一年五十人,倒顯得沒那麽寶貴了。
先帝爺重文輕武,鄭千業這一批老將在邊關啃了近二十年的沙,直到當今登基,才給了他們應有的殊榮。
鄭千業一行人走商道,唯一的弊端是在人煙稀的戈壁上,常有劫道的沙匪出沒。沙匪遠比他們更悉大漠深。鄭千業此行低調,并不想橫生事端,引起狐胡的警惕。
狐胡與大旭之間隔著胡茶海這道天塹,狐胡的侵犯卻一次比一次猛烈,究其原因,和這些劫道的沙匪不開幹系。
高悅行呆在鄭千業的邊,經常見他謀算至深夜,神凝重,且行進的速度一日慢過一日。
此時,距離和李弗襄上次一別,已經半月有餘了。
晚上,他們的就地紮營休息,高悅行在火上烹了一杯藥茶,鑽進鄭千業的帳裏。
鄭千業把燭臺在地圖上,借著昏黃的,看了高悅行一眼,忽然間,百集。
高悅行敏地察覺到他目有異,問道:“鄭帥?怎麽了?”
鄭千業挪開目,說道:“一晃將近二十年啦,我兒若是投回,現在應該比你還要大幾歲。”
李弗襄今年十七歲。
鄭雲鈎死去便有十七年。
鄭千業忽然在這個夜裏,去回首那段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楚,他比量了一下,說:“我家雲鈎在你這麽大的時候,也跟著我在西境吃沙,夜深人靜,也心地給我送茶送餅子……”
為將門子,最終卻死在了深宮的算計中,鄭千業一度難以釋懷。
當年的李弗襄第一次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才從哪雙似曾顯示的眉眼中,恍惚覺到——他兒生命其實仍在延續。
鄭千業指著地圖,對高悅行道:“你看到狐胡的王庭了嗎?”
高悅行說:“看到了,但看不懂。”
外面鄭千業的手下今夜不見消停,一直在走來走去。
高悅行在進帳之前,看到營地外埋下了鐵蒺藜。高悅行知道,風雨將至了。
鄭千業問:“怕不怕?”
高悅行搖頭,回答:“我跟著您。”
鄭千業憐地了的頭,轉收起了地圖,閉目養神。
他們一行人的帳篷在一馬平川的沙地上,遠像一座座小墳包似的,更像是靜息的活靶子。
他們大多數人撤了出去,只剩下鄭千業穩坐中帳,燭火燃到最後,發出不甘心的噼啪聲,出一朵朵燭花。
高悅行輕聲說:“燈燭快燃盡了。”
鄭千業沒有睜眼,只“嗯”了一聲。
高悅行:“填燈嗎?”
鄭千業:“不必。”
在燭燈最後熄滅的那一瞬間,鄭千業睜開了眼睛,暗夜裏,他的目銳利似蓄勢待發的鷹。
高悅行猛地向外面。
馬蹄聲!
腳下的土地都在震。
沙匪橫沖直撞直搗中帳。
殺聲四起的那一剎那,鄭千業猛地將撈起在懷中。高悅行閉上眼,捂住耳朵。
那一夜的廝殺直到天明,鄭千業第一次和沙匪上,互相試探了底。
這也是高悅行第一次直面馬革裹的戰場,雖然他們自己人并沒有死亡,可是橫的沙匪下的土地混上了粘稠的,令人心裏抑沉悶。
然而,令人覺得可怖的是,這竟然只是個開始。
他們雖然已經很靠近狐胡的國界了,但是鄭千業再也沒有下令前進一步,他們好像和沙匪結了仇,鄭千業帶著自己的兵,在胡茶海的邊緣,和沙匪互相撕咬著。
經常高悅行晚上在帳子裏睡著,半夜卻被顛醒,一睜眼已經在馬上了。鄭千業持刀,一邊挑下一個沙匪的頭顱,一邊從懷中掏出兩個風幹的板栗,兩手指開堅的板栗殼,把黃澄澄的仁放進高悅行的小手裏。
很,很涼,但也很甜。
整整三個月,高悅行就靠著口中這一抹餘味綿長的甜,撐到了援兵到。
詹吉。
隨李弗襄一同深進胡茶海的人。他帶來了很多鄭千業的舊部。
高悅行從前沒見過他,不知道他以前是什麽樣子。
但是聽鄭千業說他瘦了,也憔悴了,差點認不出。
高悅行心裏便想,連他都瘦了憔悴了,李弗襄豈不是已經沒眼看了。
但是他的眼睛很亮,裏面是藏不住的激和興。
他有事要想鄭千業回稟,是軍,鄭千業讓出去自己玩。
已經小半年了。
高悅行經歷過的那一世裏,不知西境荒漠裏究竟埋著怎樣的忠魂,也不知這一百多個日夜,對于那些賠上命堵一個未蔔結局的兒郎們,是怎樣的度日如年。
在那繁華迷人眼的盛京中,只記住了來自史書上用淚記載的一句話——景樂十八年,七月初六,襄王平狐胡,以三千攻王城,狐胡歸順。
我馬上就要見到他了。
高悅行心中有強烈的預,已經有很多天沒見過荒漠上的落日了。
一紅日安靜地垂在天幕上。
比還要紅,溫又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