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宮◎
天階夜涼如水,深冬夜裏,寒氣人。
月明亮,坤寧殿外燭火通明,抖的火苗把靛藍繡鞋下面的影子分了許多份,延向四面八方。
裴宜形本就纖細,個子也是尋常十三歲孩的個子,此時在寬闊的坤寧殿下站著,更顯得像是這宮裏無關要的人。
鼻間呼出的氣化一團氤氳的霧籠罩著,裴宜又深吸一口氣,淩冽的寒氣充滿腔,一方面讓的心裏不那麽忐忑,另一方面也下了胃部湧起的不適。
裴宜的馬車是在黃昏時分到達宣德門的。
到了廷,換了裳,連氣都沒有好好上兩口,就馬上來坤寧殿給皇後請安了,清早上的馬車,除了中午吃了一塊點心之外,滴水未進。
眼下彎月高掛,站在坤寧殿外已經將近半個多時辰了,想到這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自己什麽時候過這種委屈。
但忍了忍,面上什麽也沒表出來,裴宜心裏明白,就算再不高興,也要分清楚場合,眼下自己份特殊,更不能由著子胡來。
曹都知從坤寧殿出來,見裴宜還乖乖低頭站著,心裏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齊國公府獨裴宜的名號在汴梁城中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生怕這位小姐在門口等的久了心氣不順大鬧起來。
曹都知兩三步上前,在裴宜邊輕聲道:
“姑娘,眼下快到年節了,李貴妃在和皇後娘娘商量大慶事宜,稍微耽擱些功夫,勞煩您再等一會。”
曹都知話說完,卻沒等來什麽反應,裴宜只低頭盯著自己的鞋尖,兩只小手在袖裏握著,不發一言。
曹都知尷尬笑笑,低頭輕瞟著裴宜的臉。
纖長的睫在白瓷似的臉蛋上投出一塊小小的影,上微微上翹,下隨著低頭的作而沒在脖頸間的狐皮圍脖裏。
真是個人,像個致的瓷娃娃,怪不得齊國公能把放在心尖上寵著。
這樣的寶貝兒實在不像是人間俗,曹都知不嘆,這要是長大了,不知又能引得多公子側目。
正想著,一雙琥珀的杏眼便直沖沖撞進曹都知的眼裏,細眉微簇,一雙瞳孔在燭火下仿佛閃著璀璨的,圓溜溜的眼中又似乎帶著三兩分怒意。
“放肆!不許盯著我!”
裴宜低聲呵斥道,不適,心裏本就有些怨氣,此刻哪怕知道這曹都知是家和皇後邊的紅人,也還是忍不住要發火。
這樣俏的一張臉,發起火來也是有幾分貴氣威嚴,曹都知趕請罪,紅著臉低下頭去。
好在裴宜并沒有過多的刁難他,一炷香的功夫之後,坤寧殿門開了,一位著華貴的婦人緩緩而出,路過裴宜時還特意側目看了一眼,隨後才離開。
還沒走出多遠,議論的聲音便順著冷風傳到裴宜的耳中。
“這就是皇後給太子找的擋災之人?”
“回娘娘,正是呢……”
“呵呵……無稽之言,皇後真是糊塗。”
後面細碎的笑聲被風吹散,裴宜低頭悄悄翻了個白眼。
人漂亮,眼睛也漂亮,翻起白眼的樣子都顯得俏。
坤寧殿傳來宮走的聲音,又過了一會門打開,曹都知走進去不一會就出來了,朝著裴宜做了個指引的手勢:“姑娘,請吧。”
裴宜輕輕活了下凍的有些發僵的雙腳,深呼吸一口氣,輕擡步邁進了坤寧宮。
宮燭火明亮,高屋大殿氣派的很,但卻了些金銀裝飾,雖威嚴卻不奢華。
屋放著大炭盆,裴宜遠遠看見一個婦人的影子坐在炭盆後面的椅子上,想來就是皇後了。
“臣裴宜,給皇後娘娘請安。”
裴宜這些年出宮廷次數也不,禮數自然不會差。
皇後擺了擺手,略顯慵懶的聲音說道:“起來吧,離近點,我看看你。”
裴宜起,稍微上前兩步,繞過炭盆,站到了皇後面前。臉朝前,但眼睛還是盯著地面,看上去乖順的很。
皇後邊的宮端來一盞燭火,就放在裴宜臉邊,烤的裴宜有些發燙,但也忍住了沒說什麽。
皇後細細的端詳了一陣子,末了才開口:“長得是很漂亮,很像你的母親。”
裴宜微微頷首,施禮道:“多謝皇後娘娘誇獎。”
“坐下說話吧。”
裴宜退了幾步,在殿椅子上坐下,皇後接著開口道:
“你長得像你母親是好事,但是格卻不可像你母親那般不守規矩,你父親犯錯本該重罰,若不是你願意進宮,你裴家的爵位是萬萬保不住的……饒是如此你母親還是千阻萬攔的,實在是……”
皇後搖了搖頭,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裴宜心裏有些不悅,母親格再不好,那也是自己的母親,即便是位高如皇後,這樣子議論自己的母親也讓有些不高興。
低頭輕辯解道:“母親并不是有意阻攔,而是臣年紀尚輕,母親實在是擔心與臣分開。”
皇後放下茶碗,斜睨著輕聲道:“伶牙俐齒,到是像你父親幾分。你父母糊塗,難得你是個機靈孩子。宮裏與宮外不同,這裏到底是沒有宮外那麽自由,我聽人說你在宮外的做派有些乖戾,現在進了宮我免不了要提醒你幾句。”
皇後的話說得實在婉轉,裴宜在宮外的名聲,實在是乖戾二字難以概括的。
齊國公裴匡的獨裴宜,在京城惡名遠播,京中貴沒有沒招惹過的。
不是今兒搶了這家小姐的首飾,就是明兒當衆把那家的小姐氣哭,在被家中牽連住進破廟裏等候發落的時候,不知多貴找關系花銀子,就想等著被變賣為奴後,將買回家中辱。
眼下這些貴們的願都要落空了。
太子年下病重,遍尋名醫也沒見好,皇後娘娘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參知政事見針給皇後娘娘推薦了一位士,病急投醫,皇後娘娘只能一試,結果這人關起門來不知弄了些什麽,太子的病還真就好了。
原本病好了就算完了,但事後士撚須一算,說太子三年命中有大劫難,若是想平安度過,需得有人幫他擋了這災。
這人雖是個士,但他能醫好太醫院不能醫治的頑疾,眼下他的話,皇後也不得不信,算來算去,八字相合的擋災之人正是裴宜。
彼時裴宜還因為家中的事在破廟裏住著,說起齊國公裴家,也是三言兩語解釋不清。
近些年京中的一些大戶人家流行在城郊蓋園子,弄一些南方奇石放在園子中賞玩。
國公爺裴匡是京中出了名的財大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個彰顯財力的機會,于是就在城南,從幾戶農民手裏買了地,籌備著建園子。
一直到了十月份,園子正建著呢,出事了。
有一戶人家從外地做工回來,說國公爺占了他家的地,卻沒給他錢。
國公爺家裏管事的馬上就翻出地契,一番核實下來發現這人就是個無賴,地是他爹娘的地,國公爺是給了錢的,但是他從外地做工回來之後嫌給的錢,于是就過來鬧事了。
按理說有理有據的,也沒什麽好說的,但是無賴就是無賴,這人三天兩頭的往正在建的園子裏跑,終于有一天大頭朝下掉進正在修建的湖裏,淹死了。
這人活著的時候來鬧事,他爹娘不管他,人一死,爹娘提淚漣漣的敲登聞鼓告到了皇上面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說人是被國公爺打死的。
民間以訛傳訛,漸漸變了齊國公強占百姓田地,還把要張正義的人活活打死了。
正趕上這時候國公爺在南方定的奇石也出了事,買石頭的中間人為了把好石頭給國公爺,直接去別人家家裏搶去了,把人家的牆砸了,池子也挖了,把那奇石從別人家的園子裏挖了出來。
一邊鬧出了人命,一邊拆了人家良民的家,皇上實在不能坐視不理,兩罪并罰就把國公爺關了起來,連帶著和家中眷一起都住在城外破廟等候發落。
裴宜了八字相合的擋災之人後,算是給齊國公一家來了轉機,曹都知去破廟接裴宜進宮的時候,被伶牙俐齒的談了一堆條件。
一來是免除了對國公爺家裏的罰。
算是保住了爵位,罰了他一大筆銀子之後,讓國公爺全家遷居江南,非詔不得京。
二來國公爺家中并無嫡子。
裴宜作為家中獨,待三年期滿出宮之時,皇後會親自請命,封一個郡主之位。
三來就是裴宜的婚配。
為了報答為太子擋災的恩,皇後會親自為指婚。
有罰有賞,這責罰落在齊國公上也是不痛不,但他最心痛的當屬是自己的寶貝兒必須要在宮裏住上三年。
今日就是進宮的初日,皇後總要親自看一看,囑咐的話說了不,總結起來的意思就是讓在宮裏安靜度日,不要生事,也不要給太子惹麻煩。
皇後端起茶杯,輕吹了幾下:“日後你就住在東宮配殿,那士說你和太子接要多些,以後每天晚膳前,你都要去太子書房與他同坐一個時辰。切記……”
皇後放下茶杯嚴肅道:“太子不信士之言,讓你住進東宮已經是我著太子同意的,你千萬不要惹了太子厭煩,其他的事徐嬤嬤會教你,你好生學著,牢牢記住。”
皇後語畢,從後走出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嬤嬤,朝著裴宜施禮。
裴宜朝老嬤嬤點點頭,隨後起告退。
去東宮的路上,裴宜的腸胃不舒服,心裏也是不高興的。
這太子面還沒見著,規矩就講了許多,麻煩死了。要是在宮外遇見這麽個難相的人,自己對他一定是話都懶得說一句
正想著,到了東宮,嬤嬤卻沒將帶去配殿,而是直接帶去了東宮書房。
“太子殿下就在房,姑娘先進去打個招呼吧,太子殿下面冷心熱,言寡語,姑娘見了莫怕,畢竟日後要長久的相,咱們太子喜歡禮數周全之人。”
裴宜點點頭,面沉靜,裝出來的乖順看著也讓人舒心。
徐嬤嬤上前敲了敲門,朗聲道:“殿下,齊國公家的宜姑娘來給你請安了。”
太子邊的姜都知應了下來,隨後徐嬤嬤打開房門,讓裴宜進去了,并示意站在門口等著太子吩咐。
書房,東側擺放著一盞屏風,屏風後依稀能看出一個人影。
那人一直低頭寫著什麽,裴宜也不好出聲打擾,便垂著手乖乖站在門口,想起進宮之後的種種見聞,忍不住撇了撇。
忽然屏風後傳來一陣細碎聲音,裴宜趕收起表站好。
太子繞過屏風,緩步走出,一水藍長衫的擺漸漸走裴宜的視線。
太子趙恂今年十八歲,比裴宜大了五歲,形也高出不。
不知為何,一進這間屋子,就張的很,聞見這屋裏的熏香,心裏就直打鼓,胃裏也是一陣翻湧,不用照鏡子都知道,自己臉肯定是煞白沒有。
此時聽見腳步聲漸近,更是沒來由的心慌 ,趕施禮道:
“給太子殿下請安。”
太子趙恂腳步一滯,遠遠的站定,沒在往前走了,過了一會,清冷的聲音傳來:“現下見過,你回屋吧。”
裴宜松了一口氣,心想這太子殿下果真惜字如金,隨即轉開門離開。
回到配殿之後拿桌子上的點心墊了墊,隨後便洗漱睡覺了。
初來乍到,有些抹不開面子,也不好意思說自己還著,年下皇後忙碌,吃沒吃飯這件事,也沒人顧得上。
躺在床榻上,有些睡不著,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
從小到大這是第一次離家居住,以後還要在這個地方住上三年,一想到這些就莫名湧上一難過的覺,還有些孤單。
往常在家裏,母親要是知道自己著,定會人煲了濃濃的鮑魚粥給自己吃,哪像今日剛剛進宮,就要著肚子。
裴宜翻了個,覺得今日實在不像是自己平時的子。
按理說自己來給太子擋災,那是家和皇後有求于自己,別說是沒吃飯了,就算是饞想吃宵夜,也該有人麻利的去給自己做才是。
想到這,裴宜心裏寬不,今日是剛進宮,不好生事就先忍一忍,以後可不能委屈了自己。
心平複後又看起這宮裏的裝飾,屋子大到是夠大,但比起家裏臥房中華貴的裝飾,這東宮配殿看著也有些過于簡樸。
方才去書房時也沒覺得有多氣派,裴宜了被面,覺這面料都沒家裏的好,這宮裏難道還不如宮外?
又想起方才看見太子的形,也不知為何,明明都沒看見臉,卻怕的很。
就像自己之前在家中上學時,害怕教書先生的那種怕,想來真是怪得很,難不真是因為自己要給他擋災,所以莫名心生畏懼?
困意上湧,裴宜了眼睛,長嘆了一口氣,準備睡去。
既來之則安之,是最天不怕地不怕的格,進了宮總比在破廟裏住著強,翻了個,就踏踏實實的睡了過去。
作者有話說:
開新文啦!宜和趙恂的故事今天就正是開始啦,希大家多多支持~
◎進宮◎
天階夜涼如水,深冬夜裏,寒氣人。
月明亮,坤寧殿外燭火通明,抖的火苗把靛藍繡鞋下面的影子分了許多份,延向四面八方。
裴宜形本就纖細,個子也是尋常十三歲孩的個子,此時在寬闊的坤寧殿下站著,更顯得像是這宮裏無關要的人。
鼻間呼出的氣化一團氤氳的霧籠罩著,裴宜又深吸一口氣,淩冽的寒氣充滿腔,一方面讓的心裏不那麽忐忑,另一方面也下了胃部湧起的不適。
裴宜的馬車是在黃昏時分到達宣德門的。
到了廷,換了裳,連氣都沒有好好上兩口,就馬上來坤寧殿給皇後請安了,清早上的馬車,除了中午吃了一塊點心之外,滴水未進。
眼下彎月高掛,站在坤寧殿外已經將近半個多時辰了,想到這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自己什麽時候過這種委屈。
但忍了忍,面上什麽也沒表出來,裴宜心裏明白,就算再不高興,也要分清楚場合,眼下自己份特殊,更不能由著子胡來。
曹都知從坤寧殿出來,見裴宜還乖乖低頭站著,心裏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齊國公府獨裴宜的名號在汴梁城中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生怕這位小姐在門口等的久了心氣不順大鬧起來。
曹都知兩三步上前,在裴宜邊輕聲道:
“姑娘,眼下快到年節了,李貴妃在和皇後娘娘商量大慶事宜,稍微耽擱些功夫,勞煩您再等一會。”
曹都知話說完,卻沒等來什麽反應,裴宜只低頭盯著自己的鞋尖,兩只小手在袖裏握著,不發一言。
曹都知尷尬笑笑,低頭輕瞟著裴宜的臉。
纖長的睫在白瓷似的臉蛋上投出一塊小小的影,上微微上翹,下隨著低頭的作而沒在脖頸間的狐皮圍脖裏。
真是個人,像個致的瓷娃娃,怪不得齊國公能把放在心尖上寵著。
這樣的寶貝兒實在不像是人間俗,曹都知不嘆,這要是長大了,不知又能引得多公子側目。
正想著,一雙琥珀的杏眼便直沖沖撞進曹都知的眼裏,細眉微簇,一雙瞳孔在燭火下仿佛閃著璀璨的,圓溜溜的眼中又似乎帶著三兩分怒意。
“放肆!不許盯著我!”
裴宜低聲呵斥道,不適,心裏本就有些怨氣,此刻哪怕知道這曹都知是家和皇後邊的紅人,也還是忍不住要發火。
這樣俏的一張臉,發起火來也是有幾分貴氣威嚴,曹都知趕請罪,紅著臉低下頭去。
好在裴宜并沒有過多的刁難他,一炷香的功夫之後,坤寧殿門開了,一位著華貴的婦人緩緩而出,路過裴宜時還特意側目看了一眼,隨後才離開。
還沒走出多遠,議論的聲音便順著冷風傳到裴宜的耳中。
“這就是皇後給太子找的擋災之人?”
“回娘娘,正是呢……”
“呵呵……無稽之言,皇後真是糊塗。”
後面細碎的笑聲被風吹散,裴宜低頭悄悄翻了個白眼。
人漂亮,眼睛也漂亮,翻起白眼的樣子都顯得俏。
坤寧殿傳來宮走的聲音,又過了一會門打開,曹都知走進去不一會就出來了,朝著裴宜做了個指引的手勢:“姑娘,請吧。”
裴宜輕輕活了下凍的有些發僵的雙腳,深呼吸一口氣,輕擡步邁進了坤寧宮。
宮燭火明亮,高屋大殿氣派的很,但卻了些金銀裝飾,雖威嚴卻不奢華。
屋放著大炭盆,裴宜遠遠看見一個婦人的影子坐在炭盆後面的椅子上,想來就是皇後了。
“臣裴宜,給皇後娘娘請安。”
裴宜這些年出宮廷次數也不,禮數自然不會差。
皇後擺了擺手,略顯慵懶的聲音說道:“起來吧,離近點,我看看你。”
裴宜起,稍微上前兩步,繞過炭盆,站到了皇後面前。臉朝前,但眼睛還是盯著地面,看上去乖順的很。
皇後邊的宮端來一盞燭火,就放在裴宜臉邊,烤的裴宜有些發燙,但也忍住了沒說什麽。
皇後細細的端詳了一陣子,末了才開口:“長得是很漂亮,很像你的母親。”
裴宜微微頷首,施禮道:“多謝皇後娘娘誇獎。”
“坐下說話吧。”
裴宜退了幾步,在殿椅子上坐下,皇後接著開口道:
“你長得像你母親是好事,但是格卻不可像你母親那般不守規矩,你父親犯錯本該重罰,若不是你願意進宮,你裴家的爵位是萬萬保不住的……饒是如此你母親還是千阻萬攔的,實在是……”
皇後搖了搖頭,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裴宜心裏有些不悅,母親格再不好,那也是自己的母親,即便是位高如皇後,這樣子議論自己的母親也讓有些不高興。
低頭輕辯解道:“母親并不是有意阻攔,而是臣年紀尚輕,母親實在是擔心與臣分開。”
皇後放下茶碗,斜睨著輕聲道:“伶牙俐齒,到是像你父親幾分。你父母糊塗,難得你是個機靈孩子。宮裏與宮外不同,這裏到底是沒有宮外那麽自由,我聽人說你在宮外的做派有些乖戾,現在進了宮我免不了要提醒你幾句。”
皇後的話說得實在婉轉,裴宜在宮外的名聲,實在是乖戾二字難以概括的。
齊國公裴匡的獨裴宜,在京城惡名遠播,京中貴沒有沒招惹過的。
不是今兒搶了這家小姐的首飾,就是明兒當衆把那家的小姐氣哭,在被家中牽連住進破廟裏等候發落的時候,不知多貴找關系花銀子,就想等著被變賣為奴後,將買回家中辱。
眼下這些貴們的願都要落空了。
太子年下病重,遍尋名醫也沒見好,皇後娘娘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參知政事見針給皇後娘娘推薦了一位士,病急投醫,皇後娘娘只能一試,結果這人關起門來不知弄了些什麽,太子的病還真就好了。
原本病好了就算完了,但事後士撚須一算,說太子三年命中有大劫難,若是想平安度過,需得有人幫他擋了這災。
這人雖是個士,但他能醫好太醫院不能醫治的頑疾,眼下他的話,皇後也不得不信,算來算去,八字相合的擋災之人正是裴宜。
彼時裴宜還因為家中的事在破廟裏住著,說起齊國公裴家,也是三言兩語解釋不清。
近些年京中的一些大戶人家流行在城郊蓋園子,弄一些南方奇石放在園子中賞玩。
國公爺裴匡是京中出了名的財大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個彰顯財力的機會,于是就在城南,從幾戶農民手裏買了地,籌備著建園子。
一直到了十月份,園子正建著呢,出事了。
有一戶人家從外地做工回來,說國公爺占了他家的地,卻沒給他錢。
國公爺家裏管事的馬上就翻出地契,一番核實下來發現這人就是個無賴,地是他爹娘的地,國公爺是給了錢的,但是他從外地做工回來之後嫌給的錢,于是就過來鬧事了。
按理說有理有據的,也沒什麽好說的,但是無賴就是無賴,這人三天兩頭的往正在建的園子裏跑,終于有一天大頭朝下掉進正在修建的湖裏,淹死了。
這人活著的時候來鬧事,他爹娘不管他,人一死,爹娘提淚漣漣的敲登聞鼓告到了皇上面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說人是被國公爺打死的。
民間以訛傳訛,漸漸變了齊國公強占百姓田地,還把要張正義的人活活打死了。
正趕上這時候國公爺在南方定的奇石也出了事,買石頭的中間人為了把好石頭給國公爺,直接去別人家家裏搶去了,把人家的牆砸了,池子也挖了,把那奇石從別人家的園子裏挖了出來。
一邊鬧出了人命,一邊拆了人家良民的家,皇上實在不能坐視不理,兩罪并罰就把國公爺關了起來,連帶著和家中眷一起都住在城外破廟等候發落。
裴宜了八字相合的擋災之人後,算是給齊國公一家來了轉機,曹都知去破廟接裴宜進宮的時候,被伶牙俐齒的談了一堆條件。
一來是免除了對國公爺家裏的罰。
算是保住了爵位,罰了他一大筆銀子之後,讓國公爺全家遷居江南,非詔不得京。
二來國公爺家中并無嫡子。
裴宜作為家中獨,待三年期滿出宮之時,皇後會親自請命,封一個郡主之位。
三來就是裴宜的婚配。
為了報答為太子擋災的恩,皇後會親自為指婚。
有罰有賞,這責罰落在齊國公上也是不痛不,但他最心痛的當屬是自己的寶貝兒必須要在宮裏住上三年。
今日就是進宮的初日,皇後總要親自看一看,囑咐的話說了不,總結起來的意思就是讓在宮裏安靜度日,不要生事,也不要給太子惹麻煩。
皇後端起茶杯,輕吹了幾下:“日後你就住在東宮配殿,那士說你和太子接要多些,以後每天晚膳前,你都要去太子書房與他同坐一個時辰。切記……”
皇後放下茶杯嚴肅道:“太子不信士之言,讓你住進東宮已經是我著太子同意的,你千萬不要惹了太子厭煩,其他的事徐嬤嬤會教你,你好生學著,牢牢記住。”
皇後語畢,從後走出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嬤嬤,朝著裴宜施禮。
裴宜朝老嬤嬤點點頭,隨後起告退。
去東宮的路上,裴宜的腸胃不舒服,心裏也是不高興的。
這太子面還沒見著,規矩就講了許多,麻煩死了。要是在宮外遇見這麽個難相的人,自己對他一定是話都懶得說一句
正想著,到了東宮,嬤嬤卻沒將帶去配殿,而是直接帶去了東宮書房。
“太子殿下就在房,姑娘先進去打個招呼吧,太子殿下面冷心熱,言寡語,姑娘見了莫怕,畢竟日後要長久的相,咱們太子喜歡禮數周全之人。”
裴宜點點頭,面沉靜,裝出來的乖順看著也讓人舒心。
徐嬤嬤上前敲了敲門,朗聲道:“殿下,齊國公家的宜姑娘來給你請安了。”
太子邊的姜都知應了下來,隨後徐嬤嬤打開房門,讓裴宜進去了,并示意站在門口等著太子吩咐。
書房,東側擺放著一盞屏風,屏風後依稀能看出一個人影。
那人一直低頭寫著什麽,裴宜也不好出聲打擾,便垂著手乖乖站在門口,想起進宮之後的種種見聞,忍不住撇了撇。
忽然屏風後傳來一陣細碎聲音,裴宜趕收起表站好。
太子繞過屏風,緩步走出,一水藍長衫的擺漸漸走裴宜的視線。
太子趙恂今年十八歲,比裴宜大了五歲,形也高出不。
不知為何,一進這間屋子,就張的很,聞見這屋裏的熏香,心裏就直打鼓,胃裏也是一陣翻湧,不用照鏡子都知道,自己臉肯定是煞白沒有。
此時聽見腳步聲漸近,更是沒來由的心慌 ,趕施禮道:
“給太子殿下請安。”
太子趙恂腳步一滯,遠遠的站定,沒在往前走了,過了一會,清冷的聲音傳來:“現下見過,你回屋吧。”
裴宜松了一口氣,心想這太子殿下果真惜字如金,隨即轉開門離開。
回到配殿之後拿桌子上的點心墊了墊,隨後便洗漱睡覺了。
初來乍到,有些抹不開面子,也不好意思說自己還著,年下皇後忙碌,吃沒吃飯這件事,也沒人顧得上。
躺在床榻上,有些睡不著,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
從小到大這是第一次離家居住,以後還要在這個地方住上三年,一想到這些就莫名湧上一難過的覺,還有些孤單。
往常在家裏,母親要是知道自己著,定會人煲了濃濃的鮑魚粥給自己吃,哪像今日剛剛進宮,就要著肚子。
裴宜翻了個,覺得今日實在不像是自己平時的子。
按理說自己來給太子擋災,那是家和皇後有求于自己,別說是沒吃飯了,就算是饞想吃宵夜,也該有人麻利的去給自己做才是。
想到這,裴宜心裏寬不,今日是剛進宮,不好生事就先忍一忍,以後可不能委屈了自己。
心平複後又看起這宮裏的裝飾,屋子大到是夠大,但比起家裏臥房中華貴的裝飾,這東宮配殿看著也有些過于簡樸。
方才去書房時也沒覺得有多氣派,裴宜了被面,覺這面料都沒家裏的好,這宮裏難道還不如宮外?
又想起方才看見太子的形,也不知為何,明明都沒看見臉,卻怕的很。
就像自己之前在家中上學時,害怕教書先生的那種怕,想來真是怪得很,難不真是因為自己要給他擋災,所以莫名心生畏懼?
困意上湧,裴宜了眼睛,長嘆了一口氣,準備睡去。
既來之則安之,是最天不怕地不怕的格,進了宮總比在破廟裏住著強,翻了個,就踏踏實實的睡了過去。
作者有話說:
開新文啦!宜和趙恂的故事今天就正是開始啦,希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