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殿下可睡下了嗎……”◎
亭面對湖面, 有兩把寬大的椅子。
二人一人坐在一邊,著湖面就發起了呆。
裴宜還時不時的朝著沈瑛那邊一,趙恂見狀問道:“你擔心?”
裴宜點點頭:“沈瑛子向,不知在顧公子面前能不能說清楚。”
趙恂:“顧靜水也是寡言之人, 難不這二人正在亭中靜坐?”
裴宜笑了笑:“那可就真是有趣了, 這一面見了還不如不見。”遙遠亭中, 沈瑛似乎點頭輕笑, 心裏便踏實了些。
“殿下不也是寡言之人, 在我面前說得卻也不。”
趙恂著湖面靜靜道:“唯在你面前而已。”
裴宜想起自己剛宮那天, 忽而笑了,見趙恂扭頭眼神似在詢問, 便說道:“當日徐嬤嬤引著我去東宮,一路上直叮囑我切勿惹了太子殿下生氣,還說太子殿下惜字如金, 讓我不要害怕。”
趙恂也想起那日的場景,不由得輕笑了一下。
裴宜故作生氣問道:“你笑什麽?”
趙恂著湖面聲道:“早在你進宮前,皇後特意叮囑我,說你在宮外張狂的很,讓我盡量約束著。”
他扭頭看著裴宜, 繼續道:“結果你進了書房,臉煞白,低著頭看著分外惹人憐惜,我還沒走進,你便驚恐行禮,我想著初宮闈, 你或許是嚇到了, 便沒敢在上前, 只讓你趕走了。”
裴宜笑了:“我那日不適,才不是怕你。”
趙恂笑了笑便沒再說話。
兜兜轉轉,二人又說回顧靜水和沈瑛。
裴宜:“我看顧靜水是個可托付的,能教育出這樣的孩子,顧大人也定是個明事理的人,想來是不會在意娣庶的。”
趙恂點點頭,認可的說法。
裴宜看看遠,又看看旁的趙恂,不由得問道:“殿下……咱們倆……會有結果嗎?”
不是個悲觀的人,東宮裏過的順遂,太子護,宮人照顧,若說最大的煩惱,那便是不知自己與趙恂以後會如何。
太子妃的位置像是離自己很遠,每每想到此,裴宜都會有些迷茫。
趙恂冷靜道:“太子妃是日後國母,出,品都要由家皇後乃至諫院文反複審查,馬虎不得。”
趙恂越說這些,裴宜越覺得這不是自己。
“你早知道這些,為何還要……”埋怨的話還沒說完,便聽趙恂說道:“當務之急是齊國公遷回京城,人在京中,做起什麽都方便些,國公爺一直在朝中掛著虛職,若是能真做出些為國效力的大事,風評便可大大扭轉。”
趙恂笑了笑,對著裴宜說道:“到時你作為功臣之,自然做得了太子妃。”
這話裴宜就只是聽聽,那個爹爹,若論起吃喝玩樂定是舉國上下無出其右者。
趙恂說得什麽為國效力之類的言論,若是說句不孝敬的話……總之這輩子的國公爺是沒機會了。
裴宜撇撇,低下頭有些悶悶不樂,這話說起來容易,真作起來那是比登天還難。
“你整日裏竟說些好聽的糊弄我。”
趙恂站起上,走到面前輕輕拍了拍的頭:“秧秧不必擔心,我為你謀算。”
裴宜咬咬,從凳子上跳下:“我們回去吧,一會宗學就要上課了。”
二人順著原路往沈瑛所在的亭子那走,趙恂趁機向說了自己下個月便要去太學就讀一事,以後每日出宮闈回來的時間都要晚些。
裴宜點頭知悉。
回到最開始的亭子接上沈瑛,裴宜先帶著往東宮走,趙恂和顧靜水則是過一會再出來。
沈瑛神有些愉悅,還沒等裴宜問起,自己就說了:“他說那次偶遇,他便對我念念不忘,因不知我是什麽態度,也怕唐突了我,所以便也沒說起提親的事,今日我們確定了心意,他便會去告知父母,籌備著去忠毅候府提親了。”
沈瑛的表是裴宜從未見過的喜悅和釋然,裴宜有些紅了眼眶。
沈瑛拉了拉的手,有些哽咽道:“秧秧,他說他心悅于我,定能說服他的父親。秧秧這是第一次,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有人這麽在意我,有人會這麽毫不猶豫的選擇我。”
裴宜懂說的意思,沈瑛是庶,又沒了小娘,在侯府裏討生活,凡是什麽東西都只能撿著別人剩的,凡有什麽壞事定是第一個找上,凡有什麽好事定是最後一個到。
裴宜回握住的手:“瑛瑛我真的為你高興,真的。”
沈瑛的婚事了,那天在亭中說過話之後,三日後顧家就上門提了親。
顧靜水的父親顧海是朝中最尊貴的武將,二品大員,戰功赫赫。
侯爵夫人連著問了三遍人,才確定人家求取的是庶沈瑛而不是嫡沈瑜。
有了這樁婚事,沈瑛在家裏終于是有了幾分地位。
待嫁家中,就不能再去宗學了,最後一日上學的時候,沈瑛給裴宜送了一對鐲子。
“我哪有什麽好東西,這是嫡母給我添的嫁妝,我悄悄帶出來一副給你,你也莫要嫌棄。”
裴宜就這一個好朋友,沈瑛嫁了人便也不好再拋頭面,進了顧家門,而裴宜還要在宮裏住上兩年多,下次見面不知是何時。
而且裴宜知道,沈瑛算是高嫁,原本侯爵府裏該多準備些嫁妝,以免兒去了夫家氣,但是沈瑛沒人撐腰,嫁妝都是侯爵夫人給添置的,本就沒多東西。
裴宜推拒了一下:“嫁妝奩産都有名目,了一件回去你不好代,且這是你出嫁,我收你的禮做什麽?”
扭,從金兒手中接過一個錦盒。
“這是對釵子我沒帶過,你收下,算是我給你的賀禮。”
裴宜打開錦盒,是一對梯形金累鑲寶石簪子,沈瑛趕將盒子合上:“秧秧,這太貴重了,你若真要送賀禮,不如就送我你繡的帕子什麽的。”
裴宜笑笑:“這算不得貴重,等你生了孩子,我送你更好的,這是我一份心意,你若是不收我心裏實在難。”
裴宜再三堅持,沈瑛只能收下。
回府的路上,沈瑛和侍一起坐在馬車裏。
邊的這個侍還是近幾日侯爵夫人給指派來的,是侯府的家生子對侯爵夫人忠心耿耿。
裴宜給的禮盒沈瑛一路上都是自己抱著,那侍想問問裏面是什麽東西,沈瑛也只說是吃的。
晚上回了房,等侍都睡了,沈瑛才把那簪子拿出來看了看,確實是好看,沈瑛了上面的寶石,心裏記掛著裴宜的恩,想著日後若有機會,自己定要加倍的對好。
待到把簪子放回盒裏的時候,沈瑛發覺手有些不對,把錦盒下面的襯板拿開,裏面是一張紙條。
沈瑛打開看了看,裴宜擔心嫁妝太,嫁過去被人瞧不起,于是塞了張銀票給。沈瑛含淚取出錦盒下面的銀票,整整兩萬兩,趕上侯府的嫁妝了。
眼淚,又哭又笑,這個秧秧,真是把銀子當紙一般。
八月沈瑛出嫁,十月的時候太子就在準備去的事了。
裴宜鬧著要跟,但是賑災是公事,加上災年常有流寇作,若是在邊,趙恂難免分心。
其實裴宜要不要跟著的事,皇後還特意找趙恂說過。
記著士說得擋災言論,擔心太子這一路上有意外發生,便提議讓裴宜做侍打扮,跟在他邊。
這提議剛說出口,皇後便被太子義正詞嚴的教育了一番。
裴宜怎麽說也是高門貴,哪有扮侍的道理,而且賑災艱苦,怎可白白讓跟著罪。
看著太子怒,皇後也不敢言語。
等出了坤寧殿,趙恂囑咐姜都知,今日皇後的提議千萬別讓裴宜聽見,否則知道還有這辦法跟著,定是鬧的更狠了。
十月初,汴京天氣轉涼,太子啓程的時候也要到了。
離他出發的日子越近,裴宜就越是低落,這幾日趙恂忙得很,每天在福寧殿議事很晚才回來,裴宜想和他說幾句話都說不上。
連著三五天,裴宜就只見過他一面,每天趙恂回到東宮的時候,都已經睡下了,但等醒來時,趙恂又已經出門去了。
這中間趙恂讓姜都知去宮外給買過吃食,也捎過話,唯一見面那次,還是趙恂推了公務趕著中午回來陪吃了一頓午飯。
就短短一陣飯的功夫,也有翰林院的侍過來催促。
這天深夜,裴宜躺在床上也睡不著,梆子響了三聲,裴宜才聽見太子的鑾駕在門口停下,裴宜掰著手指算著時辰,趙恂頂多還能睡兩個時辰。
但是……實在是想念的。
趙恂這邊進了院子,見配殿已經熄了燈,他站在院裏愣了會神,這才擡步回了正殿。
他洗漱好,又坐在桌前看起公文,姜都知思量再三,提醒道:“殿下早些休息吧,天都快亮了。”
趙恂皺眉細細看著,隨意點了點頭,過了片刻,他從公文上收起視線:“今日聽翰林院的一位學士說京中開了家點心鋪子,頗有名氣,你現在吩咐人去排著隊去,早上給添在早膳裏,若是吃,就接連買上幾天。”
姜都知聽見吩咐,起去辦,扭看見太子又埋頭在書案上,心想自己勸不,于是嘆了口氣,搖搖頭走了。
他走到門口,剛打開門,就見裴宜披了個鬥篷正站在廊下。
見有人出來,裴宜擡眼去,眼神猶如一汪秋水,波粼粼。
輕咬下,裴宜猶豫道:“都知,殿下可睡下了嗎……”
◎“都知,殿下可睡下了嗎……”◎
亭面對湖面, 有兩把寬大的椅子。
二人一人坐在一邊,著湖面就發起了呆。
裴宜還時不時的朝著沈瑛那邊一,趙恂見狀問道:“你擔心?”
裴宜點點頭:“沈瑛子向,不知在顧公子面前能不能說清楚。”
趙恂:“顧靜水也是寡言之人, 難不這二人正在亭中靜坐?”
裴宜笑了笑:“那可就真是有趣了, 這一面見了還不如不見。”遙遠亭中, 沈瑛似乎點頭輕笑, 心裏便踏實了些。
“殿下不也是寡言之人, 在我面前說得卻也不。”
趙恂著湖面靜靜道:“唯在你面前而已。”
裴宜想起自己剛宮那天, 忽而笑了,見趙恂扭頭眼神似在詢問, 便說道:“當日徐嬤嬤引著我去東宮,一路上直叮囑我切勿惹了太子殿下生氣,還說太子殿下惜字如金, 讓我不要害怕。”
趙恂也想起那日的場景,不由得輕笑了一下。
裴宜故作生氣問道:“你笑什麽?”
趙恂著湖面聲道:“早在你進宮前,皇後特意叮囑我,說你在宮外張狂的很,讓我盡量約束著。”
他扭頭看著裴宜, 繼續道:“結果你進了書房,臉煞白,低著頭看著分外惹人憐惜,我還沒走進,你便驚恐行禮,我想著初宮闈, 你或許是嚇到了, 便沒敢在上前, 只讓你趕走了。”
裴宜笑了:“我那日不適,才不是怕你。”
趙恂笑了笑便沒再說話。
兜兜轉轉,二人又說回顧靜水和沈瑛。
裴宜:“我看顧靜水是個可托付的,能教育出這樣的孩子,顧大人也定是個明事理的人,想來是不會在意娣庶的。”
趙恂點點頭,認可的說法。
裴宜看看遠,又看看旁的趙恂,不由得問道:“殿下……咱們倆……會有結果嗎?”
不是個悲觀的人,東宮裏過的順遂,太子護,宮人照顧,若說最大的煩惱,那便是不知自己與趙恂以後會如何。
太子妃的位置像是離自己很遠,每每想到此,裴宜都會有些迷茫。
趙恂冷靜道:“太子妃是日後國母,出,品都要由家皇後乃至諫院文反複審查,馬虎不得。”
趙恂越說這些,裴宜越覺得這不是自己。
“你早知道這些,為何還要……”埋怨的話還沒說完,便聽趙恂說道:“當務之急是齊國公遷回京城,人在京中,做起什麽都方便些,國公爺一直在朝中掛著虛職,若是能真做出些為國效力的大事,風評便可大大扭轉。”
趙恂笑了笑,對著裴宜說道:“到時你作為功臣之,自然做得了太子妃。”
這話裴宜就只是聽聽,那個爹爹,若論起吃喝玩樂定是舉國上下無出其右者。
趙恂說得什麽為國效力之類的言論,若是說句不孝敬的話……總之這輩子的國公爺是沒機會了。
裴宜撇撇,低下頭有些悶悶不樂,這話說起來容易,真作起來那是比登天還難。
“你整日裏竟說些好聽的糊弄我。”
趙恂站起上,走到面前輕輕拍了拍的頭:“秧秧不必擔心,我為你謀算。”
裴宜咬咬,從凳子上跳下:“我們回去吧,一會宗學就要上課了。”
二人順著原路往沈瑛所在的亭子那走,趙恂趁機向說了自己下個月便要去太學就讀一事,以後每日出宮闈回來的時間都要晚些。
裴宜點頭知悉。
回到最開始的亭子接上沈瑛,裴宜先帶著往東宮走,趙恂和顧靜水則是過一會再出來。
沈瑛神有些愉悅,還沒等裴宜問起,自己就說了:“他說那次偶遇,他便對我念念不忘,因不知我是什麽態度,也怕唐突了我,所以便也沒說起提親的事,今日我們確定了心意,他便會去告知父母,籌備著去忠毅候府提親了。”
沈瑛的表是裴宜從未見過的喜悅和釋然,裴宜有些紅了眼眶。
沈瑛拉了拉的手,有些哽咽道:“秧秧,他說他心悅于我,定能說服他的父親。秧秧這是第一次,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有人這麽在意我,有人會這麽毫不猶豫的選擇我。”
裴宜懂說的意思,沈瑛是庶,又沒了小娘,在侯府裏討生活,凡是什麽東西都只能撿著別人剩的,凡有什麽壞事定是第一個找上,凡有什麽好事定是最後一個到。
裴宜回握住的手:“瑛瑛我真的為你高興,真的。”
沈瑛的婚事了,那天在亭中說過話之後,三日後顧家就上門提了親。
顧靜水的父親顧海是朝中最尊貴的武將,二品大員,戰功赫赫。
侯爵夫人連著問了三遍人,才確定人家求取的是庶沈瑛而不是嫡沈瑜。
有了這樁婚事,沈瑛在家裏終于是有了幾分地位。
待嫁家中,就不能再去宗學了,最後一日上學的時候,沈瑛給裴宜送了一對鐲子。
“我哪有什麽好東西,這是嫡母給我添的嫁妝,我悄悄帶出來一副給你,你也莫要嫌棄。”
裴宜就這一個好朋友,沈瑛嫁了人便也不好再拋頭面,進了顧家門,而裴宜還要在宮裏住上兩年多,下次見面不知是何時。
而且裴宜知道,沈瑛算是高嫁,原本侯爵府裏該多準備些嫁妝,以免兒去了夫家氣,但是沈瑛沒人撐腰,嫁妝都是侯爵夫人給添置的,本就沒多東西。
裴宜推拒了一下:“嫁妝奩産都有名目,了一件回去你不好代,且這是你出嫁,我收你的禮做什麽?”
扭,從金兒手中接過一個錦盒。
“這是對釵子我沒帶過,你收下,算是我給你的賀禮。”
裴宜打開錦盒,是一對梯形金累鑲寶石簪子,沈瑛趕將盒子合上:“秧秧,這太貴重了,你若真要送賀禮,不如就送我你繡的帕子什麽的。”
裴宜笑笑:“這算不得貴重,等你生了孩子,我送你更好的,這是我一份心意,你若是不收我心裏實在難。”
裴宜再三堅持,沈瑛只能收下。
回府的路上,沈瑛和侍一起坐在馬車裏。
邊的這個侍還是近幾日侯爵夫人給指派來的,是侯府的家生子對侯爵夫人忠心耿耿。
裴宜給的禮盒沈瑛一路上都是自己抱著,那侍想問問裏面是什麽東西,沈瑛也只說是吃的。
晚上回了房,等侍都睡了,沈瑛才把那簪子拿出來看了看,確實是好看,沈瑛了上面的寶石,心裏記掛著裴宜的恩,想著日後若有機會,自己定要加倍的對好。
待到把簪子放回盒裏的時候,沈瑛發覺手有些不對,把錦盒下面的襯板拿開,裏面是一張紙條。
沈瑛打開看了看,裴宜擔心嫁妝太,嫁過去被人瞧不起,于是塞了張銀票給。沈瑛含淚取出錦盒下面的銀票,整整兩萬兩,趕上侯府的嫁妝了。
眼淚,又哭又笑,這個秧秧,真是把銀子當紙一般。
八月沈瑛出嫁,十月的時候太子就在準備去的事了。
裴宜鬧著要跟,但是賑災是公事,加上災年常有流寇作,若是在邊,趙恂難免分心。
其實裴宜要不要跟著的事,皇後還特意找趙恂說過。
記著士說得擋災言論,擔心太子這一路上有意外發生,便提議讓裴宜做侍打扮,跟在他邊。
這提議剛說出口,皇後便被太子義正詞嚴的教育了一番。
裴宜怎麽說也是高門貴,哪有扮侍的道理,而且賑災艱苦,怎可白白讓跟著罪。
看著太子怒,皇後也不敢言語。
等出了坤寧殿,趙恂囑咐姜都知,今日皇後的提議千萬別讓裴宜聽見,否則知道還有這辦法跟著,定是鬧的更狠了。
十月初,汴京天氣轉涼,太子啓程的時候也要到了。
離他出發的日子越近,裴宜就越是低落,這幾日趙恂忙得很,每天在福寧殿議事很晚才回來,裴宜想和他說幾句話都說不上。
連著三五天,裴宜就只見過他一面,每天趙恂回到東宮的時候,都已經睡下了,但等醒來時,趙恂又已經出門去了。
這中間趙恂讓姜都知去宮外給買過吃食,也捎過話,唯一見面那次,還是趙恂推了公務趕著中午回來陪吃了一頓午飯。
就短短一陣飯的功夫,也有翰林院的侍過來催促。
這天深夜,裴宜躺在床上也睡不著,梆子響了三聲,裴宜才聽見太子的鑾駕在門口停下,裴宜掰著手指算著時辰,趙恂頂多還能睡兩個時辰。
但是……實在是想念的。
趙恂這邊進了院子,見配殿已經熄了燈,他站在院裏愣了會神,這才擡步回了正殿。
他洗漱好,又坐在桌前看起公文,姜都知思量再三,提醒道:“殿下早些休息吧,天都快亮了。”
趙恂皺眉細細看著,隨意點了點頭,過了片刻,他從公文上收起視線:“今日聽翰林院的一位學士說京中開了家點心鋪子,頗有名氣,你現在吩咐人去排著隊去,早上給添在早膳裏,若是吃,就接連買上幾天。”
姜都知聽見吩咐,起去辦,扭看見太子又埋頭在書案上,心想自己勸不,于是嘆了口氣,搖搖頭走了。
他走到門口,剛打開門,就見裴宜披了個鬥篷正站在廊下。
見有人出來,裴宜擡眼去,眼神猶如一汪秋水,波粼粼。
輕咬下,裴宜猶豫道:“都知,殿下可睡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