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1章

第1章

五更時分,四下還是黑一片,定國公府各卻已點滿了燈。秦老太太在方氏和沈氏的攙扶下走出室,于堂中主位上緩緩坐下。

六房人皆已恭立多時,烏泱泱的,把碧霞閣得滿滿當當,卻無一雜音,偶有個咳嗽的,也把得極低。秦老太太面帶微笑,擡頭時最先看到著緋袍的長子定國侯宋津和他側後方穿一襲青袍朝服的嫡孫宋硯。年未至弱冠,個頭卻已趕上了他的父親,立在幢幢燈影中更顯姿如鶴。

秦老太太的目在他前繡著鷺鷥的團紋補子上定了片刻,臉微沉。這孩子,放著中軍都督府正四品的都督僉事不做,非要去刑部領那什麽六品的主事當,早知道他考進士為的是這個,幾月前就該把他捆牢了關起來。離了都督府,進了六部,往後就是他父親,也再難事事管著他了……偏偏這還是吏部稟了聖上欽定的,他是鐵了心要跟這一大家子分心。

“老太太,您用茶。”二夫人方氏彎將茶奉上,秦老太太接過,聽底下的小輩們一一請過安,才著人伺候他們座。

擱下茶,秦老太太朝宋硯招招手,宋硯恭順上前,行禮後在婢搬來的錦杌上坐下。一舉一皆有章程,連落座時袍的力道與幅度也掌控得宜,秦老太太滿意地點點頭。

拿了他的手放在掌心裏拍了拍,于燈下細瞧他的眉眼。年的長相大半隨了他的父親,劍眉英,鼻正薄,不論在哪,總是人群裏最顯眼的那一個。但與宋津的健談不同的是,他總習慣沉默,不語時眸也微斂著,氣質裏便了武的淩厲獷,多了幾分文質彬彬。尤其是此刻一襲青袍角帶在,樣子乖巧幹淨,讓人難以回想起他十四歲時就一舉中了武舉魁首的過往。

秦老太太想到這兒又要嘆氣,眼中結了愁怨,苦口婆心道:“阿墨,今日是你頭回進刑部辦差,那可不比你父親和幾個叔叔所在的都督府、都指揮使司和兵馬司,真有什麽事,沒人能擋在你前頭護著!想想這些年,你在我膝下長大,喜歡什麽、害怕什麽,我比你自己還清楚。那些個文玩的勾心鬥角,你不卷進去就罷,一旦了局,憑你這連掉到腳邊的鳥兒都不忍心踩一下的子,玩得過哪個?”

宋硯點頭,卻不言語。

秦老太太抿,語氣了許多:“你現在不覺得有什麽,辦幾次差就知道了!”

坐在左下首的宋津瞥了眼外頭的天,笑道:“母親,讓他歷練歷練,也是好事。”

其他幾房的人跟著附和,三夫人沈氏玩笑著寬心。

宋硯仍不說話,眨眼時睫影跟著,看著還和小時候一樣乖得令人不忍心苛責。秦老太太問了方氏時辰,得知已經寅時五刻了,便命各房散去,又沈氏安排布菜,拉了宋津宋硯與一起用飯。

照理說其實滿府上下只有幾個兒子孫子需要每日卯時前趕到午門參與朝會,不必所有人早起,秦老太太卻自有一套治家的法子,說只要不分家,除非太年或生了病的,不論是哪房哪個,都得跟著起來請安,這是傳了幾十年的家規,不得違抗。定國公府禮教規矩森嚴,秦老太太治家有方,這些年來滿府六房人竟無一人有怨言,每日風雨無阻,必會齊聚碧霞閣,聽訓話叮嚀。

“別揀眼前的吃。來,把這鹽餅吃了。”秦老太太親自夾了塊放到宋硯碗裏,宋硯看了一眼,乖順地一口一口吃下。秦老太太角微揚,知道他素來不這鹹幹口的吃食,但只要開口,他沒有不依的。

席上再無話,待宋硯漱了口,秦老太太又勸他幾句,囑咐他若做不習慣刑部的差事,不必多等,直接寫了折子遞上去請辭回都督府都使得,咱們定國公府在聖上面前還是有幾分臉面在的。

宋硯只在起離開前臉上出個淺淡的笑,說句“阿墨知曉了”便先宋津一步出了碧霞閣。

秦老太太看著他漸漸消失于微白天中的背影,長嘆一聲,似在自言自語:“……他是膽子愈發大了,脾也越來越大。我們宋家累代功勳,哪用得著他又是武舉又是科舉地往上爬!”

“母親不必憂心,刑部侍郎孟博瀚那我已打過招呼了,阿墨這回擔的是刑部湖廣清吏司主事一職,免不得要見點。”宋津起理了理襟口袖口,輕笑道,“等撞了南牆,他自然會知道回頭。”

想到宋硯打小那病,秦老太太眉頭松開了:“也別把他嚇得太狠。行了,你也快些去吧,辦完差晚間莫要隨人在外逗留,早些歸家。”

“好,兒子謹記。”

仲夏時節,道旁草木上都淋了水。宋硯坐上馬車,靠在窗旁輕輕閉上眼。跟在馬車旁邊的馮策等馬車駛出永安巷後才低聲道:“世子爺,今早莊子上的人傳回來話,說侯夫人況好轉許多,肯吃藥了。”

宋硯睜眸,“嗯”了聲。

“只怕老夫人和侯爺察覺出什麽……這麽些年了,他們還看您看得這麽,您要調去刑部的消息一出,咱院裏就多了好幾個眼生的面孔。可要找什麽借口送回去?”

“殺了吧。收拾得幹淨些。”

良久馮策才有些遲疑地問:“那要是被問起來……”

“既是眼生的,必然圖謀不軌,殺便殺了。”

“是。”

馮策折招來一護衛吩咐,忽地前頭一陣吹打鼓噪,馬夫一拉韁繩,馬車在路口急停下來。

馬夫回稟道:“世子爺,崇北坊那拐來一隊送葬的,路給堵了。往紫城去就這條路最近,要是左拐穿西街巷,得繞至……”

“廢什麽話,先避讓開,等人家過了再走就是。”馮策說著上去拉了韁繩,將馬車牽進西街巷一僻靜

馬夫想說爺頭天去刑部上值就遇上白事,還吉利,見棺升嘛,可是見馮策這黑臉煞神的兇冷模樣就不敢多言語了,立即把話咽了回去。

宋硯拿折扇挑了簾子,于一片靜默中目送盛大肅穆的送葬隊伍穿過,黃白紙錢紛飛,黑棺在後徐行,披麻戴孝的人哭嚎不已,聲音卻都被嗩吶聲得死死的。

出殯的隊伍走遠了好一會兒,那高抑的吹打聲還猶在耳畔。

正要命人重新調轉車頭,西街巷那頭的晨霧裏卻傳來了渺遠的賣花聲:“賣——榴花哩,豔豔的石榴花喲——”

宋硯移目去,看到那擔上一簇簇烈火般的榴花在青白的霧裏一顛一,越來越近,連帶著街旁鍋竈上、蒸籠上升騰的煙氣水汽,行人混雜不清的說笑聲、商販的賣聲,一并朝他湧來,和車前那才灑滿了紙錢的街道仿若兩個世界。

賣花聲停了,那榴花跟著停在了一攤子前,攤後的鋪子裏走出一個手持細口花瓶的裹著一煙青的衫,一頭烏發松松挽起,臉上帶著笑,捧過榴花同花農說著什麽。魚肚白的天際瀉出點點曦,把這條擁的巷子照得明豔。

花農重新挑起擔子走了,宋硯的視線仍停在發間的榴花上,心尖好似湧起了一抹熱烈的

耳邊傳來窸窸窣窣的碎語——

“瞧見沒?天天買花,誰曉得哪來這樣多的閑錢。”

“人家生意可好著呢,賣個豆腐腦,比你起早貪黑包子、搟面皮賣幾樣吃食掙得都多!”

“嘁,得了吧!儒哥兒他娘一家子賣的是真真切切的白面饅頭,麽,賣的是白臉皮子還是白花子,俺們就不清楚啰。”

接著是一陣不加掩飾的譏笑。

馮策提醒道:“爺,咱能過去了。”

宋硯向擱下了花瓶,一勺一勺盛又一碗一碗送豆腐腦的掩在繚繞著的煙氣之後,有些瞧不真切。宋硯放下簾子,卻聽見方才窩在早食鋪裏的幾個婦人又起了話頭。

“我說曾婆,你就省些功夫同俺們玩笑吧,你家安哥兒這倆月沒往柳娘子那跑喲!”

“是喲,昨兒還送去了一塊豬後蹄吧?對我說是賣完了,轉頭給提人家鋪子上了,殷勤著呢。”

曾婆臉上難看起來,兩手一拍大站起,咬牙切齒道:“我說怎麽賬都對不上了,輕狂蹄子,勾引男人勾到我孫兒上來了,看我怎麽收拾!”

形臃腫的老婦人風風火火地朝那一頭莽去,宋硯皺眉,攔下了要下令調轉馬車的馮策。

馮策詫異地順著他的目看向不遠的柳氏水豆腐鋪,便見那老婦人在攤前坐下,點了碗豆腐腦,自己打翻碗後撒潑似的喊起來,說自己被柳娘子故意燙傷了。

攤上的客人都端碗起圍著瞧熱鬧,宋硯看不見那頭簪榴花的是何神

柳箏見曾婆在衆目睽睽之下拍著大哭喊,不給人留一點話解釋,幹脆也不解釋了,朝隔壁蔡家面館的小虎使了個眼後就站在一旁跟人群一起看哭。這已不是第一回 有人來的攤子前鬧事兒了,別說搬來京城的這兩三個月間,就是從前在蘇州府的時候和姥姥都沒遇見,心裏清楚這種人最怕什麽。

曾婆幹嚎了足有半刻鐘,沒人遞口水來喝不說,連個勸架的也無,氣得嗓子眼裏能噴出火來。趁連咽口水的時機,柳箏笑盈盈地開口道:“婆婆,您哭得委屈,我也冤得委屈。碗是我好端端擱在桌上的,您自己翻了,怨天怨地都行,怨到我頭上卻是沒一點道理。千句話萬句言都扯不清楚,不如隨我見去,如何?”

“你,你把我老婆子燙壞了,還敢我去見?!街坊鄰居們,你們評評理啊!”

曾婆哭得如喪考妣,終于引得先前與閑話的陳嫂幫忙說話了:“柳娘子啊,不是我說,你也老人家,年紀大了,哪能說是都像你這般手腳伶俐牙尖利的?你自個兒家裏也有老人,難道就不怕在外頭也這般辱?”

陳嫂是對門陳家早食鋪的,柳箏和姥姥搬來之前,在西街巷上他們生意最好。不同于曾婆惹人嫌的名聲,陳嫂人緣一向很好,和誰都能說上兩句,是以一開口,人便都覺得曾婆占了三分理,開始有應和的了。

柳箏仍是笑:“我只提了句去見,嫂嫂就趕忙扣了個欺辱老人的罪名來,真人承不起。難道在嫂嫂眼裏,爺們都是只會逮著老人欺負的糊塗蛋嗎?”

“誰說爺糊塗了我是說你——”陳嫂驚覺自己被的話繞進去了,天子腳下多大的膽敢說爺們的不是?立刻改口,“再怎麽說,人是在你攤子上出的事,你就這麽眼睜睜看著五六十歲的老婆子趴在地上哭?虧得人家孫兒又是給你送豬蹄,又是給你送羊的,再沒心肝的人也做不出為著一碗豆腐腦為難人家親的事兒吧?”

想到曾安送出去的那些東西,曾婆頓時覺得自己真了天大的委屈,嗚咽起來,人群看向柳箏的眼神就多了幾分微妙。

一個十六七歲的弱質子,邊只一個年邁病弱的姥姥,幾月前租下了這條街上位置最好的鋪子不說,還整天拋頭面地賣豆腐,對什麽男的都擺笑臉,誰知道賣的是哪門子豆腐?

一個個明裏暗裏地譴責起柳箏來。

馮策嗤笑:“市井閑人便是如此,沒一點分辨是非的能力。世子爺,咱們走吧。”

“事經過,你都看見了?是旁人燙的,還是自己燙的自己?”

“爺,屬下看得清清楚楚,沒被燙著!反倒摔爛了人家的好碗。”

宋硯點頭:“那就不能眼看無辜之人屈。”

馮策沒想到世子爺要管這點閑事,不過并不多言,點頭應下後立刻朝人群走去,打算幫忙斷斷案。

這時卻有一孩子先他一步拉著一個材高壯的青年了過去,瞧見來人,曾婆的哭聲更大了,卻更顯得柳箏嗓音清冷:“曾安,我幾次從你這買,有哪一回了給你的銀錢嗎?”

曾安黝黑的臉騰地紅了,他擡手用力一拉,是把躺地上不肯起來的曾婆拽起來了,先低斥了一句“你還嫌不夠丟人”,又憨笑著對柳箏賠罪:“沒有,我倒希你柳娘子能甭那麽客氣,承承我的意。”

柳箏似笑非笑地看著灰頭土臉,一聲都不敢多辯的曾婆:“這我哪承得起。曾大哥,你鋪上要忙生意,我這的客人也等著用早食,就不留你和婆婆喝茶了,別又被好端端放穩了在桌上的茶水燙著。”

曾安更加窘,瞪了一眼在自己面前老實得跟鵪鶉似的曾婆,扯著離開了。

見這茬事兒就要這麽不鹹不淡地揭過去了,陳嫂不甘心地想添把火:“曾大郎,你了委屈,你怎麽還幫著外人說話吶?”

“是啊是啊!胳膊肘盡往外拐了!”

曾安頭也不回:“閉上你們的吧,長舌婦!”

陳嫂一噎,惱怒地跺腳:“不識好人心的驢羔子!”

接著瞥了眼收拾碗碟繼續招呼客人的柳箏,咕噥著罵:“不知檢點的狐貍!”

馮策見沒自己什麽事了,便往攤上隨便找個位置大喇喇地坐下,準備點兩碗豆腐腦嘗嘗,卻聽見柳箏對衆人道:“今天的都賣完了,各位明日再來吧。”

柳箏朝馮策歉意地笑了笑。馮策心念一,不由自主地沖微笑點頭。

攤上大半都是住在附近的坊民,男人居多,見柳箏一桌挨一桌地收拾起來,他們目流著涎,盯著細白的手腕笑道:“怎麽每回就賣這麽點?夠你租這鋪子的嗎?爺爺們有的是錢,多吃幾碗也使得。”

“兩文錢一碗的東西就別說得跟買金子似的了吧,充什麽胖子!”小虎劈手奪過那人手裏的空碗,嫻地替柳箏摞起來。

“小虎!回來!”隔壁蔡嫂咬著牙低斥一聲,小虎回頭扮個鬼臉,還要繼續幫忙。

見柳箏不應話,攤上還不知什麽時候坐了個瞧著兇神惡煞的家夥,餘下幾人自覺沒趣,擱下幾文錢走了。

柳箏接過小虎手裏的碗,一一放進熱水裏泡著,轉拿出一包芝麻花生糖裝進他的荷包裏,小虎流著口水連連拒絕:“不要不要,我長大了,我不吃糖!”

“都是姥姥親手做的,帶回去和妹妹一起吃。姐姐謝謝你今天又幫了我個大忙,一會兒我去洗裳,還要勞煩你幫忙照看照看鋪子,姥姥在樓上睡覺呢。”

小虎這才勉強收下糖,拍著脯保證:“一定給你看得好好的!誰來搗我打誰!放心吧!”

柳箏提桶上樓拿了髒服,帶上皂莢搗杵,鎖上門一徑往兩條街後的清溪河去了。

馮策已回到了路口,把方才的所見所聞告訴給宋硯知道。宋硯始終過車窗往巷默默看著,猝不及防看見青提著東西朝這個方向走來了,發上的榴花在還沒完全亮的天下豔得像誤落硯中的一滴朱砂。

視線就快要彙的那一刻,他不地收回目,輕輕放下簾子,直到清淺的腳步聲靠近又漸遠。馮策不明所以地問怎麽了,宋硯只擡手讓他調車離開。

後突然響起一陣轆轆馬車聲,柳箏側頭看了一眼,才發現這角落裏竟不知何時停了輛青帷掛綢的華貴馬車。馬車旁還跟著方才那位瞧著就很不好惹的軍爺。

立刻停步往道旁避讓,馬車路過,微風卷起車簾一角,柳箏低垂的視線裏一瞬間閃過車一只紅的耳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67章

世子他為何如此黏人/世子清冷但纏人

第1章

第1章

五更時分,四下還是黑一片,定國公府各卻已點滿了燈。秦老太太在方氏和沈氏的攙扶下走出室,于堂中主位上緩緩坐下。

六房人皆已恭立多時,烏泱泱的,把碧霞閣得滿滿當當,卻無一雜音,偶有個咳嗽的,也把得極低。秦老太太面帶微笑,擡頭時最先看到著緋袍的長子定國侯宋津和他側後方穿一襲青袍朝服的嫡孫宋硯。年未至弱冠,個頭卻已趕上了他的父親,立在幢幢燈影中更顯姿如鶴。

秦老太太的目在他前繡著鷺鷥的團紋補子上定了片刻,臉微沉。這孩子,放著中軍都督府正四品的都督僉事不做,非要去刑部領那什麽六品的主事當,早知道他考進士為的是這個,幾月前就該把他捆牢了關起來。離了都督府,進了六部,往後就是他父親,也再難事事管著他了……偏偏這還是吏部稟了聖上欽定的,他是鐵了心要跟這一大家子分心。

“老太太,您用茶。”二夫人方氏彎將茶奉上,秦老太太接過,聽底下的小輩們一一請過安,才著人伺候他們座。

擱下茶,秦老太太朝宋硯招招手,宋硯恭順上前,行禮後在婢搬來的錦杌上坐下。一舉一皆有章程,連落座時袍的力道與幅度也掌控得宜,秦老太太滿意地點點頭。

拿了他的手放在掌心裏拍了拍,于燈下細瞧他的眉眼。年的長相大半隨了他的父親,劍眉英,鼻正薄,不論在哪,總是人群裏最顯眼的那一個。但與宋津的健談不同的是,他總習慣沉默,不語時眸也微斂著,氣質裏便了武的淩厲獷,多了幾分文質彬彬。尤其是此刻一襲青袍角帶在,樣子乖巧幹淨,讓人難以回想起他十四歲時就一舉中了武舉魁首的過往。

秦老太太想到這兒又要嘆氣,眼中結了愁怨,苦口婆心道:“阿墨,今日是你頭回進刑部辦差,那可不比你父親和幾個叔叔所在的都督府、都指揮使司和兵馬司,真有什麽事,沒人能擋在你前頭護著!想想這些年,你在我膝下長大,喜歡什麽、害怕什麽,我比你自己還清楚。那些個文玩的勾心鬥角,你不卷進去就罷,一旦了局,憑你這連掉到腳邊的鳥兒都不忍心踩一下的子,玩得過哪個?”

宋硯點頭,卻不言語。

秦老太太抿,語氣了許多:“你現在不覺得有什麽,辦幾次差就知道了!”

坐在左下首的宋津瞥了眼外頭的天,笑道:“母親,讓他歷練歷練,也是好事。”

其他幾房的人跟著附和,三夫人沈氏玩笑著寬心。

宋硯仍不說話,眨眼時睫影跟著,看著還和小時候一樣乖得令人不忍心苛責。秦老太太問了方氏時辰,得知已經寅時五刻了,便命各房散去,又沈氏安排布菜,拉了宋津宋硯與一起用飯。

照理說其實滿府上下只有幾個兒子孫子需要每日卯時前趕到午門參與朝會,不必所有人早起,秦老太太卻自有一套治家的法子,說只要不分家,除非太年或生了病的,不論是哪房哪個,都得跟著起來請安,這是傳了幾十年的家規,不得違抗。定國公府禮教規矩森嚴,秦老太太治家有方,這些年來滿府六房人竟無一人有怨言,每日風雨無阻,必會齊聚碧霞閣,聽訓話叮嚀。

“別揀眼前的吃。來,把這鹽餅吃了。”秦老太太親自夾了塊放到宋硯碗裏,宋硯看了一眼,乖順地一口一口吃下。秦老太太角微揚,知道他素來不這鹹幹口的吃食,但只要開口,他沒有不依的。

席上再無話,待宋硯漱了口,秦老太太又勸他幾句,囑咐他若做不習慣刑部的差事,不必多等,直接寫了折子遞上去請辭回都督府都使得,咱們定國公府在聖上面前還是有幾分臉面在的。

宋硯只在起離開前臉上出個淺淡的笑,說句“阿墨知曉了”便先宋津一步出了碧霞閣。

秦老太太看著他漸漸消失于微白天中的背影,長嘆一聲,似在自言自語:“……他是膽子愈發大了,脾也越來越大。我們宋家累代功勳,哪用得著他又是武舉又是科舉地往上爬!”

“母親不必憂心,刑部侍郎孟博瀚那我已打過招呼了,阿墨這回擔的是刑部湖廣清吏司主事一職,免不得要見點。”宋津起理了理襟口袖口,輕笑道,“等撞了南牆,他自然會知道回頭。”

想到宋硯打小那病,秦老太太眉頭松開了:“也別把他嚇得太狠。行了,你也快些去吧,辦完差晚間莫要隨人在外逗留,早些歸家。”

“好,兒子謹記。”

仲夏時節,道旁草木上都淋了水。宋硯坐上馬車,靠在窗旁輕輕閉上眼。跟在馬車旁邊的馮策等馬車駛出永安巷後才低聲道:“世子爺,今早莊子上的人傳回來話,說侯夫人況好轉許多,肯吃藥了。”

宋硯睜眸,“嗯”了聲。

“只怕老夫人和侯爺察覺出什麽……這麽些年了,他們還看您看得這麽,您要調去刑部的消息一出,咱院裏就多了好幾個眼生的面孔。可要找什麽借口送回去?”

“殺了吧。收拾得幹淨些。”

良久馮策才有些遲疑地問:“那要是被問起來……”

“既是眼生的,必然圖謀不軌,殺便殺了。”

“是。”

馮策折招來一護衛吩咐,忽地前頭一陣吹打鼓噪,馬夫一拉韁繩,馬車在路口急停下來。

馬夫回稟道:“世子爺,崇北坊那拐來一隊送葬的,路給堵了。往紫城去就這條路最近,要是左拐穿西街巷,得繞至……”

“廢什麽話,先避讓開,等人家過了再走就是。”馮策說著上去拉了韁繩,將馬車牽進西街巷一僻靜

馬夫想說爺頭天去刑部上值就遇上白事,還吉利,見棺升嘛,可是見馮策這黑臉煞神的兇冷模樣就不敢多言語了,立即把話咽了回去。

宋硯拿折扇挑了簾子,于一片靜默中目送盛大肅穆的送葬隊伍穿過,黃白紙錢紛飛,黑棺在後徐行,披麻戴孝的人哭嚎不已,聲音卻都被嗩吶聲得死死的。

出殯的隊伍走遠了好一會兒,那高抑的吹打聲還猶在耳畔。

正要命人重新調轉車頭,西街巷那頭的晨霧裏卻傳來了渺遠的賣花聲:“賣——榴花哩,豔豔的石榴花喲——”

宋硯移目去,看到那擔上一簇簇烈火般的榴花在青白的霧裏一顛一,越來越近,連帶著街旁鍋竈上、蒸籠上升騰的煙氣水汽,行人混雜不清的說笑聲、商販的賣聲,一并朝他湧來,和車前那才灑滿了紙錢的街道仿若兩個世界。

賣花聲停了,那榴花跟著停在了一攤子前,攤後的鋪子裏走出一個手持細口花瓶的裹著一煙青的衫,一頭烏發松松挽起,臉上帶著笑,捧過榴花同花農說著什麽。魚肚白的天際瀉出點點曦,把這條擁的巷子照得明豔。

花農重新挑起擔子走了,宋硯的視線仍停在發間的榴花上,心尖好似湧起了一抹熱烈的

耳邊傳來窸窸窣窣的碎語——

“瞧見沒?天天買花,誰曉得哪來這樣多的閑錢。”

“人家生意可好著呢,賣個豆腐腦,比你起早貪黑包子、搟面皮賣幾樣吃食掙得都多!”

“嘁,得了吧!儒哥兒他娘一家子賣的是真真切切的白面饅頭,麽,賣的是白臉皮子還是白花子,俺們就不清楚啰。”

接著是一陣不加掩飾的譏笑。

馮策提醒道:“爺,咱能過去了。”

宋硯向擱下了花瓶,一勺一勺盛又一碗一碗送豆腐腦的掩在繚繞著的煙氣之後,有些瞧不真切。宋硯放下簾子,卻聽見方才窩在早食鋪裏的幾個婦人又起了話頭。

“我說曾婆,你就省些功夫同俺們玩笑吧,你家安哥兒這倆月沒往柳娘子那跑喲!”

“是喲,昨兒還送去了一塊豬後蹄吧?對我說是賣完了,轉頭給提人家鋪子上了,殷勤著呢。”

曾婆臉上難看起來,兩手一拍大站起,咬牙切齒道:“我說怎麽賬都對不上了,輕狂蹄子,勾引男人勾到我孫兒上來了,看我怎麽收拾!”

形臃腫的老婦人風風火火地朝那一頭莽去,宋硯皺眉,攔下了要下令調轉馬車的馮策。

馮策詫異地順著他的目看向不遠的柳氏水豆腐鋪,便見那老婦人在攤前坐下,點了碗豆腐腦,自己打翻碗後撒潑似的喊起來,說自己被柳娘子故意燙傷了。

攤上的客人都端碗起圍著瞧熱鬧,宋硯看不見那頭簪榴花的是何神

柳箏見曾婆在衆目睽睽之下拍著大哭喊,不給人留一點話解釋,幹脆也不解釋了,朝隔壁蔡家面館的小虎使了個眼後就站在一旁跟人群一起看哭。這已不是第一回 有人來的攤子前鬧事兒了,別說搬來京城的這兩三個月間,就是從前在蘇州府的時候和姥姥都沒遇見,心裏清楚這種人最怕什麽。

曾婆幹嚎了足有半刻鐘,沒人遞口水來喝不說,連個勸架的也無,氣得嗓子眼裏能噴出火來。趁連咽口水的時機,柳箏笑盈盈地開口道:“婆婆,您哭得委屈,我也冤得委屈。碗是我好端端擱在桌上的,您自己翻了,怨天怨地都行,怨到我頭上卻是沒一點道理。千句話萬句言都扯不清楚,不如隨我見去,如何?”

“你,你把我老婆子燙壞了,還敢我去見?!街坊鄰居們,你們評評理啊!”

曾婆哭得如喪考妣,終于引得先前與閑話的陳嫂幫忙說話了:“柳娘子啊,不是我說,你也老人家,年紀大了,哪能說是都像你這般手腳伶俐牙尖利的?你自個兒家裏也有老人,難道就不怕在外頭也這般辱?”

陳嫂是對門陳家早食鋪的,柳箏和姥姥搬來之前,在西街巷上他們生意最好。不同于曾婆惹人嫌的名聲,陳嫂人緣一向很好,和誰都能說上兩句,是以一開口,人便都覺得曾婆占了三分理,開始有應和的了。

柳箏仍是笑:“我只提了句去見,嫂嫂就趕忙扣了個欺辱老人的罪名來,真人承不起。難道在嫂嫂眼裏,爺們都是只會逮著老人欺負的糊塗蛋嗎?”

“誰說爺糊塗了我是說你——”陳嫂驚覺自己被的話繞進去了,天子腳下多大的膽敢說爺們的不是?立刻改口,“再怎麽說,人是在你攤子上出的事,你就這麽眼睜睜看著五六十歲的老婆子趴在地上哭?虧得人家孫兒又是給你送豬蹄,又是給你送羊的,再沒心肝的人也做不出為著一碗豆腐腦為難人家親的事兒吧?”

想到曾安送出去的那些東西,曾婆頓時覺得自己真了天大的委屈,嗚咽起來,人群看向柳箏的眼神就多了幾分微妙。

一個十六七歲的弱質子,邊只一個年邁病弱的姥姥,幾月前租下了這條街上位置最好的鋪子不說,還整天拋頭面地賣豆腐,對什麽男的都擺笑臉,誰知道賣的是哪門子豆腐?

一個個明裏暗裏地譴責起柳箏來。

馮策嗤笑:“市井閑人便是如此,沒一點分辨是非的能力。世子爺,咱們走吧。”

“事經過,你都看見了?是旁人燙的,還是自己燙的自己?”

“爺,屬下看得清清楚楚,沒被燙著!反倒摔爛了人家的好碗。”

宋硯點頭:“那就不能眼看無辜之人屈。”

馮策沒想到世子爺要管這點閑事,不過并不多言,點頭應下後立刻朝人群走去,打算幫忙斷斷案。

這時卻有一孩子先他一步拉著一個材高壯的青年了過去,瞧見來人,曾婆的哭聲更大了,卻更顯得柳箏嗓音清冷:“曾安,我幾次從你這買,有哪一回了給你的銀錢嗎?”

曾安黝黑的臉騰地紅了,他擡手用力一拉,是把躺地上不肯起來的曾婆拽起來了,先低斥了一句“你還嫌不夠丟人”,又憨笑著對柳箏賠罪:“沒有,我倒希你柳娘子能甭那麽客氣,承承我的意。”

柳箏似笑非笑地看著灰頭土臉,一聲都不敢多辯的曾婆:“這我哪承得起。曾大哥,你鋪上要忙生意,我這的客人也等著用早食,就不留你和婆婆喝茶了,別又被好端端放穩了在桌上的茶水燙著。”

曾安更加窘,瞪了一眼在自己面前老實得跟鵪鶉似的曾婆,扯著離開了。

見這茬事兒就要這麽不鹹不淡地揭過去了,陳嫂不甘心地想添把火:“曾大郎,你了委屈,你怎麽還幫著外人說話吶?”

“是啊是啊!胳膊肘盡往外拐了!”

曾安頭也不回:“閉上你們的吧,長舌婦!”

陳嫂一噎,惱怒地跺腳:“不識好人心的驢羔子!”

接著瞥了眼收拾碗碟繼續招呼客人的柳箏,咕噥著罵:“不知檢點的狐貍!”

馮策見沒自己什麽事了,便往攤上隨便找個位置大喇喇地坐下,準備點兩碗豆腐腦嘗嘗,卻聽見柳箏對衆人道:“今天的都賣完了,各位明日再來吧。”

柳箏朝馮策歉意地笑了笑。馮策心念一,不由自主地沖微笑點頭。

攤上大半都是住在附近的坊民,男人居多,見柳箏一桌挨一桌地收拾起來,他們目流著涎,盯著細白的手腕笑道:“怎麽每回就賣這麽點?夠你租這鋪子的嗎?爺爺們有的是錢,多吃幾碗也使得。”

“兩文錢一碗的東西就別說得跟買金子似的了吧,充什麽胖子!”小虎劈手奪過那人手裏的空碗,嫻地替柳箏摞起來。

“小虎!回來!”隔壁蔡嫂咬著牙低斥一聲,小虎回頭扮個鬼臉,還要繼續幫忙。

見柳箏不應話,攤上還不知什麽時候坐了個瞧著兇神惡煞的家夥,餘下幾人自覺沒趣,擱下幾文錢走了。

柳箏接過小虎手裏的碗,一一放進熱水裏泡著,轉拿出一包芝麻花生糖裝進他的荷包裏,小虎流著口水連連拒絕:“不要不要,我長大了,我不吃糖!”

“都是姥姥親手做的,帶回去和妹妹一起吃。姐姐謝謝你今天又幫了我個大忙,一會兒我去洗裳,還要勞煩你幫忙照看照看鋪子,姥姥在樓上睡覺呢。”

小虎這才勉強收下糖,拍著脯保證:“一定給你看得好好的!誰來搗我打誰!放心吧!”

柳箏提桶上樓拿了髒服,帶上皂莢搗杵,鎖上門一徑往兩條街後的清溪河去了。

馮策已回到了路口,把方才的所見所聞告訴給宋硯知道。宋硯始終過車窗往巷默默看著,猝不及防看見青提著東西朝這個方向走來了,發上的榴花在還沒完全亮的天下豔得像誤落硯中的一滴朱砂。

視線就快要彙的那一刻,他不地收回目,輕輕放下簾子,直到清淺的腳步聲靠近又漸遠。馮策不明所以地問怎麽了,宋硯只擡手讓他調車離開。

後突然響起一陣轆轆馬車聲,柳箏側頭看了一眼,才發現這角落裏竟不知何時停了輛青帷掛綢的華貴馬車。馬車旁還跟著方才那位瞧著就很不好惹的軍爺。

立刻停步往道旁避讓,馬車路過,微風卷起車簾一角,柳箏低垂的視線裏一瞬間閃過車一只紅的耳朵。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