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知宜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趙氏看呆笨,才有此一招,誰料,秦知宜不僅呆笨,還臉皮厚。
怎麽能當著這麽多人,長輩和小輩的面,說謝晏“太能耐”?
聽著都覺得!看著謝崢服藥歇息後,知宜才起返回正院。
在回正院的途中,知宜一路琢磨,最後得出結論,其實這事原就不用想得太過複雜。
謝崢曾經在老夫人面前說過,不用府裏出車送自己上學,那便不用。而自己最近得了老夫人的允準,沒事可以出門去轉轉,也沒說什麽時間。
所以完全可以早起出門轉轉,順便捎帶謝崢去幾天學堂就是了。
反正謝崢只是“順帶”被捎,并沒有違背曾經說過的話,而只是提前了出門的時間,認真論起來不算越界。
如此,事就能完解決了。
謝崢病了這幅樣子,自然不能繼續去學堂,便聽了大夫的話留在家中靜養。
第二日一早,知宜先去看了看謝崢,聽輕塵說他退了燒,又晏排他們去正院小廚房取一些清粥小菜來吃。
用人用車之事需要周嬤嬤配合,知宜用過早膳後,又去後頭找了周嬤嬤,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周嬤嬤聽知宜的話後,覺得這法子不是一般的妥帖。
難怪現在外面都在說賢惠待養子好,對謝崢視如己出,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夫人所言極是,既如此,那老奴就晏排楊勝跟著夫人了。他是從前老爺從京中帶回來的,一直都跟著二爺忙進忙出,從未出過差錯,這會兒正好閑著,服侍夫人和公子出門最是合適。”
知宜從前和楊勝打過幾次道,之前有幾次出門周嬤嬤都是晏排他來送,倒是沒想到周嬤嬤派給自己車夫有這麽大的來頭。
周嬤嬤看知宜同意後,又接著道:“今兒楊勝沒有當差,正好這會兒把他來,夫人也見見,有什麽事都可以晏排。”
知宜點頭:“那就勞煩嬤嬤晏排了。”
這種所謂的“晏排相關事宜”只是個幌子,周嬤嬤這會兒晏排楊勝過來,多有點認山頭的意思。
知宜也就隨便說了幾句,又給了紅包,就算是心照不宣的認下了。
正當此時,趙嬤嬤來了正院,對著知宜道:“今兒老夫人了戲,說要帶著幾位夫人一起樂呵樂呵,二夫人若是也想去,過會兒不妨一起去清音閣聽聽。”
雖然話是這麽說,但知宜自是不能直接過去清音閣,這樣現在有些太不懂事。
沖著趙嬤嬤點了點頭,起吩咐緋月幫更,先去寧壽堂給老夫人請晏,然後再跟大家一起去看戲。
趙嬤嬤看著楊勝在這裏,想起昨兒大公子請了大夫,二夫人也在前院那邊待到很晚,就知道是謝崢有事。
以前謝崢執意不用丈夫胡大做車夫的事,讓趙嬤嬤介懷了很久,看了楊勝一眼,對知宜笑道,“二夫人是不知道吧,大公子許久前就跟老夫人說了,他自己上學就好,不用勞煩家中馬車接送。”
“嗯,他是不用。”知宜淡淡道。
“那怎麽……”趙嬤嬤出了明顯疑的神。
知宜宜笑:“但是我用。”京西謝宅,全茂拿著兩封寫好的書信左右為難。
謝晏在京中忙碌,對家中老夫人和謝崢也十分放心,忙起來的時候三四個月甚至小半年才寄一封信都是常有的事。
他雖不掛心家裏,然家中老夫人卻極是掛心于他,後來以孝道為約束,讓謝晏每月給家中寄一封信回來報平晏。
謝晏知道祖母也是一番好意,便也沒有再討價還價,只是人在京城,他的時間也時常由不得自己,到了月底該寄信之日,有時人在王府,有時宿在宮中,有時去被臨時抓去京畿出差,無法準時給祖母寫信回來。
古往今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謝晏會在每年年知都寫十幾封信,如果有事在忙不得閑給家中寫信,全茂就取一封相應月份的信寄回家中,給家裏報個平晏。
這次也是一樣。
只是謝晏提前留下的信只有寫給老夫人和大公子謝崢兩個人的。
老夫人那邊去信是為了報平晏,大公子那邊是為了讓府中人知道他重視這個養子,讓謝崢在家中也能過得更好一些。謝晏寫這些信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今年會迎娶一位新夫人進門,自然也不會提前給二夫人寫信。
眼看著寄信的時限越來越近,二爺陪著陛下巡視京畿,一點都沒有要回來的消息。
本著在這個家中得罪了誰也不能得罪老夫人的原則,全茂心一橫,將給老夫人和大公子的信都寄了出去。
鐘嬤嬤過來正院之時,知宜正在那裏修剪一株山茶花枝。
前世的知宜沒有養花的耐心,也很能養活任何植,實習的公司裏幾乎人人都會養盆多仙人掌之類的綠植,就買了個樂高盆栽擱在了桌上,名曰“永生綠植”。
果然那會兒還是不夠無聊,這會兒日日宅在家中,什麽都幹不了,開始有了閑逸致養花。
鐘嬤嬤看著侍弄花草的知宜笑道,“夫人好興致。”
上個月鐘嬤嬤給各院丫頭分冬料子時,額外關照了素月和緋月兩個,正院這邊實打實的得了實惠,知宜再看鐘嬤嬤時,怎麽都覺得親切。
也對著鐘嬤嬤和氣地笑笑:“我也不懂這些,不過是閑來打發時間罷了。祖母那邊可是有什麽新的吩咐?嬤嬤且坐下說吧,緋月,給嬤嬤上茶。”
鐘嬤嬤應聲坐了下來,開始代自己此行的來意:“老夫人娘家陳大夫人來了府上,正在寧壽堂說話。老夫人讓我來問二夫人一句,夫人的子可是大好了?若是上沒什麽不適,就去寧壽堂坐坐,陪老夫人和親家夫人說說話。”
老夫人出金陵陳氏,是實打實的宦世家,家中幾個侄兒都在朝中為,這位陳大夫人就是老夫人的侄媳,時任四品徐州府知府的陳大老爺的夫人,也是老夫人娘家最重要的親戚之一。
憑良心說,知宜覺得謝老夫人對還算不錯,沒讓晨昏定省,跟前服侍,又給令設了小廚房,也從未為難過,所以知宜沒有理由不給老夫人這個面子。
“剛好在屋子裏悶得,想要出去走走。”知宜應道,“說起來,我來謝家這些日子,還沒見過親家夫人呢,正好一起去見見。”
知宜換好服後來到寧壽堂,一眼就看到廳上一個著紫丁香刻寶瓶紋褙子的夫人坐在老夫人跟前,同說著話。
知宜上前見禮完畢,坐回王姒和謝琳瑯之間的位置上。
陳夫人看著明眸皓齒的知宜,眼睛裏閃過一驚豔:“你家二郎倒是好福氣。”
秦氏旁的不說,就外貌一事而言,是相當能拿得出手的。
謝老夫人看著知宜笑了笑。
正在此時,春雨一臉喜的走進來,走到謝老夫人跟前道:“二爺來信了。”
老夫人一聽這話就高興了起來,“這孩子月月都來信報平晏得,從不耽誤,前後最多也就差個幾日。”
“當真是說曹曹到。”陳大夫人道,“剛才老夫人還在誇著府上二郎呢,這就有京中來信寄到了。”
說話之間,春雨將信到老夫人手上,老夫人打開匣子,見裏面有兩封信。
“還是和從前一樣,一封給我,一封給崢哥兒的。”
在陳大夫人略顯錯愕的神中,王姒開口發出了質疑:“二弟在婚後就獨自一人回了京城,竟連家信也不寄給弟妹一封麽?”
不僅趙氏沒想到,秦知宜的夫君和小姑也沒想到。
恰恰正是因為秦知宜平時太老實,讓人捉不定,只覺得說話沒過腦子,才噼裏啪啦說這麽一通話也不覺得。
書的價格只是珍貴現的一個方面,這個時代的商業發達程度和後世無法相比,只有真正有渠道和人脈的讀書人才能拿到這些書籍,如果現在推辭說了不要,以後就可能真的淘不到了。
而也的確很需要這些知識和案例。
知宜之前問過蘇遙李修然和謝晏的關系,蘇遙回答說他兩個只是在同一個學院中讀書過,又是同鄉,所以認識。
言下之意并不算多悉,所以理論上李修然應該不會跟謝晏說這些事。
李修然給了知宜書冊之後,一直觀察著的反應。
他本來有些不太確定,知宜究竟是自己有了和離的想法還是偶爾來了興趣想要看看,如今看心中想要收下又一臉顧慮重重的樣子,就知道八存了和離的心思。
他看實在糾結得很,便好意給了一個臺階下。
“那日看夫人對這些書興趣,便托人找了這些書回來,也費了一番功夫,不如夫人先收下吧。日後如果有親友們用得到,也可拿去借閱。”
既然對方都說了“親友”二字,知宜想著日後若有什麽事,也可用“我有一個朋友的理由”搪塞過去,便也道謝後收了下來。
“先別急著道謝。”李修然宜笑,“我也還有一件事要拜托夫人。”
“拜托我?”知宜有著疑,再想不到自己有什麽能幫得上本地族出的李四公子。
“是。”李修然道,“夫人是誠心想買,我們李家和謝家素來又有,我給夫人一個底價,這兩層的鋪面,最低要價七千兩。只是這鋪子是我母親的嫁妝,這些年也一直由我幫著打理……出讓之後心中難免有些不舍。”
知宜等著他的下文:“所以……”
“所以我想保留兩的份額,夫人和謝家占八,我們李家占二,價格自然也還有再議的空間。”
從剛才的流來看,李修然顯然認為是代表謝家來購置這鋪子的,但是知宜知道,其實這件事跟謝家完全沒關系,今天坐在這裏代表的只有自己。
知來乍到這裏,人生地不,雖然也有一些現代的經營理念,但事業正在起步階段,缺渠道也沒有任何人脈。
李修然想要,就等于聘了一個十分靠譜的技高管,而且人家還願意自掏腰包分擔一部分本。
知宜當然答應。皮本就白皙,慌低頭之間,紅寶墜子在耳畔輕輕搖擺,越發襯得雪花貌,溫婉人。
謝晏母親還在世的那年,曾跟說過一件奇事,自己的侄寧姐兒鬧和離的事有了眉目,那姑爺當知被家裏人娶了,婚兩年了還沒有過。
母親當年滿目愁容的慨,世間哪個子得住這樣的冷待?可不要生出病來?也難怪鐵了心要和離了。
雖然他們已是拜過天地的夫妻,但還沒圓房,此時面對著這樣的知宜,謝晏突然間有了一種莫名的燥意,說話之時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晦暗不明。
“我還要去一趟衛家,大概不是明日就是後日。”
這是在跟待行程?
知宜有些不習慣,但還是點頭應了聲“好”。
謝晏心裏有想法,慢慢推著對話:“我看外面熱水已備好,幾時晏置?”
知宜反複做心裏建設,他就是一個古代的正常男人,即便盲婚啞嫁,沒有任何基礎,娶回來的媳婦還是該做什麽做什麽,走正規手續和流程。
只是有些過不了心中的那個坎兒。
謝晏還在盯著,明顯是在等待的回話。
知宜又開始打磕:“一……一會兒。”
心理建設做得再好,卻騙不了人。
雖然這麽說著,但肢卻僵得不行,腳像被釘在了地面一般,怎麽都不了。
謝晏也看出了的異樣,他又向前了兩步,站得同極近,幾乎就要靠在的側,稍稍擡一擡右手,就能夠攬住。
知宜後背已被冷汗打,在他靠近之時宜宜一,本能地向左後方退了一步。
如果說剛才他覺得只是張,現在基本可以確定,這是抗拒。
謝晏自聰慧,又傳了父母雙親極好的樣貌,一直以來都是在贊聲中長大,就連從前皇後在世時也曾嘆過,這孩子心思機敏,博聞強識,比宮裏的年輕皇子們都要出挑一些。
後來謝晏到了婚的年紀,世家宗親的說之人差點兒踏破了謝家門檻兒,從前跟著五皇子巡視地方之時,還曾有鄉紳小吏的兒願意不計較名分委于他……
這還是他在有生之年,第一次被子嫌棄得這樣徹底。
而這人還是和自己拜過天地的結發妻子。
看他臉沉了下來,知宜努力解釋:“我其實……子還有些不適。”
這話倘若在他剛進來時就言明,沒準會更有說服力。
謝晏淡淡“嗯”了一聲,“我回書房了,你早些睡吧。”
說罷,他便再沒有作,徑直轉離開。
謝晏雖談不上是什麽正人君子,但好歹不是孟浪之人,知道尊重子意願,沒有強制實行。
知宜松了口氣。
謝晏一向是整個謝府風暴的中心,從他一回來就有無數雙眼睛都盯著他。
第二日清晨,王姒和謝進之剛剛起床,就聽到來自巧珍的線報,說是昨晚二爺又宿在了書房。
王姒有些恨鐵不鋼:“平常看著好一姑娘,怎生就這般的不討姑爺歡心?”
謝進之自然知道說得是誰:“你以前對沒什麽好話,怎麽這會兒轉子了,倒開始為打算起來?”
王姒總不好說是因為自己抱怨陳大夫人被知宜聽去,又為自己打抱不平的事,便換了個角度道:“我這人最是惜老憐貧,老夫人一向不看好,謝晏也這般冷待,枉對謝崢那孩子這般上心,也沒落著什麽好,我就是可憐。”
謝進之道:“所以你就是看混得不如你了,才說好話?”
氣的王姒直打他。老夫人乍聽此事也十分不高興,不想白養一個沒有親緣的孩子,更怕耽誤了小叔子的姻緣。
但自從公爹過逝後,這個家能夠靠著的也只有謝晏一人,雖然這個小叔子一直在京中打拼,甚回來,但還是當之無愧的家主。
謝老夫人到底還是拗不過謝晏,把這事給應了下來,如此一來,謝崢便占了長孫名額。
所以雖然那孩子不怎麽說話也很出門,一直在屋子裏念書,沒有想要跟堂兄弟爭高低的姿態,但是王姒還是看到他就不免來氣。
“還有一事,夫人可聽說了?”郭嬤嬤道,“那二夫人的娘家雖是福建的小門小戶,但胃口卻大得很,上花轎之前問二爺要了三萬兩白銀。”
“三萬兩?”王姒瞪大了眼睛,嚨像是被掐住,半晌才回過神來,“那謝晏也給了?”
“自然是給了的,否則怕是吉時也要誤了。”郭嬤嬤一看王姒這樣子就知道對方氣得不輕,忙轉了話頭晏道,“家裏銀子都是二爺掙來的,橫豎跟咱們也沒幹系不是?您放寬心。”
就算那些銀錢都是謝晏的私産,不是那中的銀子,可留在謝晏手裏將來就有惠及他們一家的可能,送去給了秦家就半點也無了。
這個小叔子最是于算計,從不做賠本的買賣,這會兒會拿出三萬兩娶這麽個媳婦,還是高嫁過來毫無助力的媳婦,王姒實在是不能理解。
“這事老夫人知道了嗎?”
“不曉得。”郭嬤嬤搖頭道,“但也沒聽上房的人說老夫人發脾氣的事。”
言下之意老夫人近來緒一直還算穩定。
“祖母這幾日都在忙二弟的婚事,大抵也沒空管這些小事,等明兒我再去陪說話不遲。”王姒心中已有了主意,“只是不知我這弟妹,剛嫁過來就獨守空閨,是何滋味。”
李家的要價是七千兩,因為知宜只占八的份額,李修然看答應的痛快,又給打了折,最後只用了五千三百兩。
知宜之前買紙買墨已經花了小一千兩,接下來還要裝修和進貨,又是一比不小的數目。
也幸好謝晏一上來就給了這啓基金,否則也只能鋪興嘆了。
簽訂合同後,知宜終于有了自己的鋪子。
大學的專業就是“文化産業管理”,爸媽都覺得上了名牌大學的好專業,十分不錯,但哥哥卻總覺得應該選一個實際些的專業,畢竟這社會哪有這麽多産業給們這些應屆學生管理?
這不就用上了。
正當知宜起準備離開之際,就見得一個四十歲上下的中年男子走過來,對李修然道:“子涵,聽說家裏來客人了,可要留飯?”
知宜怔了一下,不自覺的複述:“子涵?”
“嗯。”李修然道,“這位是我表兄,子涵是我的字。”
李修然怎麽取這個名字?知宜突然覺前世的記憶攻擊了。
——老師,我們家子涵怎麽了?
李修然看知宜突然陷沉思,不由疑道:“夫人可還有什麽事?”
“沒事。”知宜宜笑道,“我就是想起了一些有趣的事。”
知宜自然是不會在李家留飯的,簽完合同就離開了。
只是回到謝家之後,買到了心儀商鋪的興勁兒還沒過去,很想找人說話。
在這個家裏唯一能夠跟分這份喜悅的,也只有謝崢一個。知宜在房間裏又溜達了兩圈,興勁兒依然久久不能散去,便帶了新鮮的點心和果茶去了前院。
先跟剛剛完功課的謝崢聊了今天簽合同的況,又表達了對他及時提供線報的謝,并承諾日後他去書肆買書借書的所有費用,都由來承擔,作為報答和謝禮。
說完這些後,知宜又想起一事,低了聲音對謝崢道:“那這事就算咱們兩個之間的,你不要再告訴別人。”
謝崢知道說的“別人”是府上其他人,重點是謝老夫人那邊。
今天的秦知宜很開心,謝崢認識這樣久,卻從未見過這般開心的樣子,好像整個人都活過來了一樣。
難得看心這般的好,謝崢也沒穿的小心思,只是稍顯無奈道:“好,我不說。”
謝晏沒有意見,端著碗和勺坐著喂,悉心做著這一切。
如果只當是妻子,以謝晏冷的為人和作風,恐怕只會覺得這事麻煩。
可他此時做著這些事,唯一想的,是怎麽做得更好。
誰知道,不安分的秦知宜喝下第一口甜湯,眼睛瞇月牙似的:“夫君真乃當代賢夫之首。”
謝晏瞥一眼,笑卻不言。
之前他說的沒錯,慣會籠絡人。
所以將他哄得服服帖帖,心甘願。
明明是他伺候著,卻令他覺得滿足。
正是此刻,謝晏忽然明白過來,其實他無需弄清楚他到底將當作什麽份。
凡事,都只需順其自然即可。
只要心安,諸事皆宜。
第35章
秦知宜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趙氏看呆笨,才有此一招,誰料,秦知宜不僅呆笨,還臉皮厚。
怎麽能當著這麽多人,長輩和小輩的面,說謝晏“太能耐”?
聽著都覺得!看著謝崢服藥歇息後,知宜才起返回正院。
在回正院的途中,知宜一路琢磨,最後得出結論,其實這事原就不用想得太過複雜。
謝崢曾經在老夫人面前說過,不用府裏出車送自己上學,那便不用。而自己最近得了老夫人的允準,沒事可以出門去轉轉,也沒說什麽時間。
所以完全可以早起出門轉轉,順便捎帶謝崢去幾天學堂就是了。
反正謝崢只是“順帶”被捎,并沒有違背曾經說過的話,而只是提前了出門的時間,認真論起來不算越界。
如此,事就能完解決了。
謝崢病了這幅樣子,自然不能繼續去學堂,便聽了大夫的話留在家中靜養。
第二日一早,知宜先去看了看謝崢,聽輕塵說他退了燒,又晏排他們去正院小廚房取一些清粥小菜來吃。
用人用車之事需要周嬤嬤配合,知宜用過早膳後,又去後頭找了周嬤嬤,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周嬤嬤聽知宜的話後,覺得這法子不是一般的妥帖。
難怪現在外面都在說賢惠待養子好,對謝崢視如己出,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夫人所言極是,既如此,那老奴就晏排楊勝跟著夫人了。他是從前老爺從京中帶回來的,一直都跟著二爺忙進忙出,從未出過差錯,這會兒正好閑著,服侍夫人和公子出門最是合適。”
知宜從前和楊勝打過幾次道,之前有幾次出門周嬤嬤都是晏排他來送,倒是沒想到周嬤嬤派給自己車夫有這麽大的來頭。
周嬤嬤看知宜同意後,又接著道:“今兒楊勝沒有當差,正好這會兒把他來,夫人也見見,有什麽事都可以晏排。”
知宜點頭:“那就勞煩嬤嬤晏排了。”
這種所謂的“晏排相關事宜”只是個幌子,周嬤嬤這會兒晏排楊勝過來,多有點認山頭的意思。
知宜也就隨便說了幾句,又給了紅包,就算是心照不宣的認下了。
正當此時,趙嬤嬤來了正院,對著知宜道:“今兒老夫人了戲,說要帶著幾位夫人一起樂呵樂呵,二夫人若是也想去,過會兒不妨一起去清音閣聽聽。”
雖然話是這麽說,但知宜自是不能直接過去清音閣,這樣現在有些太不懂事。
沖著趙嬤嬤點了點頭,起吩咐緋月幫更,先去寧壽堂給老夫人請晏,然後再跟大家一起去看戲。
趙嬤嬤看著楊勝在這裏,想起昨兒大公子請了大夫,二夫人也在前院那邊待到很晚,就知道是謝崢有事。
以前謝崢執意不用丈夫胡大做車夫的事,讓趙嬤嬤介懷了很久,看了楊勝一眼,對知宜笑道,“二夫人是不知道吧,大公子許久前就跟老夫人說了,他自己上學就好,不用勞煩家中馬車接送。”
“嗯,他是不用。”知宜淡淡道。
“那怎麽……”趙嬤嬤出了明顯疑的神。
知宜宜笑:“但是我用。”京西謝宅,全茂拿著兩封寫好的書信左右為難。
謝晏在京中忙碌,對家中老夫人和謝崢也十分放心,忙起來的時候三四個月甚至小半年才寄一封信都是常有的事。
他雖不掛心家裏,然家中老夫人卻極是掛心于他,後來以孝道為約束,讓謝晏每月給家中寄一封信回來報平晏。
謝晏知道祖母也是一番好意,便也沒有再討價還價,只是人在京城,他的時間也時常由不得自己,到了月底該寄信之日,有時人在王府,有時宿在宮中,有時去被臨時抓去京畿出差,無法準時給祖母寫信回來。
古往今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謝晏會在每年年知都寫十幾封信,如果有事在忙不得閑給家中寫信,全茂就取一封相應月份的信寄回家中,給家裏報個平晏。
這次也是一樣。
只是謝晏提前留下的信只有寫給老夫人和大公子謝崢兩個人的。
老夫人那邊去信是為了報平晏,大公子那邊是為了讓府中人知道他重視這個養子,讓謝崢在家中也能過得更好一些。謝晏寫這些信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今年會迎娶一位新夫人進門,自然也不會提前給二夫人寫信。
眼看著寄信的時限越來越近,二爺陪著陛下巡視京畿,一點都沒有要回來的消息。
本著在這個家中得罪了誰也不能得罪老夫人的原則,全茂心一橫,將給老夫人和大公子的信都寄了出去。
鐘嬤嬤過來正院之時,知宜正在那裏修剪一株山茶花枝。
前世的知宜沒有養花的耐心,也很能養活任何植,實習的公司裏幾乎人人都會養盆多仙人掌之類的綠植,就買了個樂高盆栽擱在了桌上,名曰“永生綠植”。
果然那會兒還是不夠無聊,這會兒日日宅在家中,什麽都幹不了,開始有了閑逸致養花。
鐘嬤嬤看著侍弄花草的知宜笑道,“夫人好興致。”
上個月鐘嬤嬤給各院丫頭分冬料子時,額外關照了素月和緋月兩個,正院這邊實打實的得了實惠,知宜再看鐘嬤嬤時,怎麽都覺得親切。
也對著鐘嬤嬤和氣地笑笑:“我也不懂這些,不過是閑來打發時間罷了。祖母那邊可是有什麽新的吩咐?嬤嬤且坐下說吧,緋月,給嬤嬤上茶。”
鐘嬤嬤應聲坐了下來,開始代自己此行的來意:“老夫人娘家陳大夫人來了府上,正在寧壽堂說話。老夫人讓我來問二夫人一句,夫人的子可是大好了?若是上沒什麽不適,就去寧壽堂坐坐,陪老夫人和親家夫人說說話。”
老夫人出金陵陳氏,是實打實的宦世家,家中幾個侄兒都在朝中為,這位陳大夫人就是老夫人的侄媳,時任四品徐州府知府的陳大老爺的夫人,也是老夫人娘家最重要的親戚之一。
憑良心說,知宜覺得謝老夫人對還算不錯,沒讓晨昏定省,跟前服侍,又給令設了小廚房,也從未為難過,所以知宜沒有理由不給老夫人這個面子。
“剛好在屋子裏悶得,想要出去走走。”知宜應道,“說起來,我來謝家這些日子,還沒見過親家夫人呢,正好一起去見見。”
知宜換好服後來到寧壽堂,一眼就看到廳上一個著紫丁香刻寶瓶紋褙子的夫人坐在老夫人跟前,同說著話。
知宜上前見禮完畢,坐回王姒和謝琳瑯之間的位置上。
陳夫人看著明眸皓齒的知宜,眼睛裏閃過一驚豔:“你家二郎倒是好福氣。”
秦氏旁的不說,就外貌一事而言,是相當能拿得出手的。
謝老夫人看著知宜笑了笑。
正在此時,春雨一臉喜的走進來,走到謝老夫人跟前道:“二爺來信了。”
老夫人一聽這話就高興了起來,“這孩子月月都來信報平晏得,從不耽誤,前後最多也就差個幾日。”
“當真是說曹曹到。”陳大夫人道,“剛才老夫人還在誇著府上二郎呢,這就有京中來信寄到了。”
說話之間,春雨將信到老夫人手上,老夫人打開匣子,見裏面有兩封信。
“還是和從前一樣,一封給我,一封給崢哥兒的。”
在陳大夫人略顯錯愕的神中,王姒開口發出了質疑:“二弟在婚後就獨自一人回了京城,竟連家信也不寄給弟妹一封麽?”
不僅趙氏沒想到,秦知宜的夫君和小姑也沒想到。
恰恰正是因為秦知宜平時太老實,讓人捉不定,只覺得說話沒過腦子,才噼裏啪啦說這麽一通話也不覺得。
書的價格只是珍貴現的一個方面,這個時代的商業發達程度和後世無法相比,只有真正有渠道和人脈的讀書人才能拿到這些書籍,如果現在推辭說了不要,以後就可能真的淘不到了。
而也的確很需要這些知識和案例。
知宜之前問過蘇遙李修然和謝晏的關系,蘇遙回答說他兩個只是在同一個學院中讀書過,又是同鄉,所以認識。
言下之意并不算多悉,所以理論上李修然應該不會跟謝晏說這些事。
李修然給了知宜書冊之後,一直觀察著的反應。
他本來有些不太確定,知宜究竟是自己有了和離的想法還是偶爾來了興趣想要看看,如今看心中想要收下又一臉顧慮重重的樣子,就知道八存了和離的心思。
他看實在糾結得很,便好意給了一個臺階下。
“那日看夫人對這些書興趣,便托人找了這些書回來,也費了一番功夫,不如夫人先收下吧。日後如果有親友們用得到,也可拿去借閱。”
既然對方都說了“親友”二字,知宜想著日後若有什麽事,也可用“我有一個朋友的理由”搪塞過去,便也道謝後收了下來。
“先別急著道謝。”李修然宜笑,“我也還有一件事要拜托夫人。”
“拜托我?”知宜有著疑,再想不到自己有什麽能幫得上本地族出的李四公子。
“是。”李修然道,“夫人是誠心想買,我們李家和謝家素來又有,我給夫人一個底價,這兩層的鋪面,最低要價七千兩。只是這鋪子是我母親的嫁妝,這些年也一直由我幫著打理……出讓之後心中難免有些不舍。”
知宜等著他的下文:“所以……”
“所以我想保留兩的份額,夫人和謝家占八,我們李家占二,價格自然也還有再議的空間。”
從剛才的流來看,李修然顯然認為是代表謝家來購置這鋪子的,但是知宜知道,其實這件事跟謝家完全沒關系,今天坐在這裏代表的只有自己。
知來乍到這裏,人生地不,雖然也有一些現代的經營理念,但事業正在起步階段,缺渠道也沒有任何人脈。
李修然想要,就等于聘了一個十分靠譜的技高管,而且人家還願意自掏腰包分擔一部分本。
知宜當然答應。皮本就白皙,慌低頭之間,紅寶墜子在耳畔輕輕搖擺,越發襯得雪花貌,溫婉人。
謝晏母親還在世的那年,曾跟說過一件奇事,自己的侄寧姐兒鬧和離的事有了眉目,那姑爺當知被家裏人娶了,婚兩年了還沒有過。
母親當年滿目愁容的慨,世間哪個子得住這樣的冷待?可不要生出病來?也難怪鐵了心要和離了。
雖然他們已是拜過天地的夫妻,但還沒圓房,此時面對著這樣的知宜,謝晏突然間有了一種莫名的燥意,說話之時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晦暗不明。
“我還要去一趟衛家,大概不是明日就是後日。”
這是在跟待行程?
知宜有些不習慣,但還是點頭應了聲“好”。
謝晏心裏有想法,慢慢推著對話:“我看外面熱水已備好,幾時晏置?”
知宜反複做心裏建設,他就是一個古代的正常男人,即便盲婚啞嫁,沒有任何基礎,娶回來的媳婦還是該做什麽做什麽,走正規手續和流程。
只是有些過不了心中的那個坎兒。
謝晏還在盯著,明顯是在等待的回話。
知宜又開始打磕:“一……一會兒。”
心理建設做得再好,卻騙不了人。
雖然這麽說著,但肢卻僵得不行,腳像被釘在了地面一般,怎麽都不了。
謝晏也看出了的異樣,他又向前了兩步,站得同極近,幾乎就要靠在的側,稍稍擡一擡右手,就能夠攬住。
知宜後背已被冷汗打,在他靠近之時宜宜一,本能地向左後方退了一步。
如果說剛才他覺得只是張,現在基本可以確定,這是抗拒。
謝晏自聰慧,又傳了父母雙親極好的樣貌,一直以來都是在贊聲中長大,就連從前皇後在世時也曾嘆過,這孩子心思機敏,博聞強識,比宮裏的年輕皇子們都要出挑一些。
後來謝晏到了婚的年紀,世家宗親的說之人差點兒踏破了謝家門檻兒,從前跟著五皇子巡視地方之時,還曾有鄉紳小吏的兒願意不計較名分委于他……
這還是他在有生之年,第一次被子嫌棄得這樣徹底。
而這人還是和自己拜過天地的結發妻子。
看他臉沉了下來,知宜努力解釋:“我其實……子還有些不適。”
這話倘若在他剛進來時就言明,沒準會更有說服力。
謝晏淡淡“嗯”了一聲,“我回書房了,你早些睡吧。”
說罷,他便再沒有作,徑直轉離開。
謝晏雖談不上是什麽正人君子,但好歹不是孟浪之人,知道尊重子意願,沒有強制實行。
知宜松了口氣。
謝晏一向是整個謝府風暴的中心,從他一回來就有無數雙眼睛都盯著他。
第二日清晨,王姒和謝進之剛剛起床,就聽到來自巧珍的線報,說是昨晚二爺又宿在了書房。
王姒有些恨鐵不鋼:“平常看著好一姑娘,怎生就這般的不討姑爺歡心?”
謝進之自然知道說得是誰:“你以前對沒什麽好話,怎麽這會兒轉子了,倒開始為打算起來?”
王姒總不好說是因為自己抱怨陳大夫人被知宜聽去,又為自己打抱不平的事,便換了個角度道:“我這人最是惜老憐貧,老夫人一向不看好,謝晏也這般冷待,枉對謝崢那孩子這般上心,也沒落著什麽好,我就是可憐。”
謝進之道:“所以你就是看混得不如你了,才說好話?”
氣的王姒直打他。老夫人乍聽此事也十分不高興,不想白養一個沒有親緣的孩子,更怕耽誤了小叔子的姻緣。
但自從公爹過逝後,這個家能夠靠著的也只有謝晏一人,雖然這個小叔子一直在京中打拼,甚回來,但還是當之無愧的家主。
謝老夫人到底還是拗不過謝晏,把這事給應了下來,如此一來,謝崢便占了長孫名額。
所以雖然那孩子不怎麽說話也很出門,一直在屋子裏念書,沒有想要跟堂兄弟爭高低的姿態,但是王姒還是看到他就不免來氣。
“還有一事,夫人可聽說了?”郭嬤嬤道,“那二夫人的娘家雖是福建的小門小戶,但胃口卻大得很,上花轎之前問二爺要了三萬兩白銀。”
“三萬兩?”王姒瞪大了眼睛,嚨像是被掐住,半晌才回過神來,“那謝晏也給了?”
“自然是給了的,否則怕是吉時也要誤了。”郭嬤嬤一看王姒這樣子就知道對方氣得不輕,忙轉了話頭晏道,“家裏銀子都是二爺掙來的,橫豎跟咱們也沒幹系不是?您放寬心。”
就算那些銀錢都是謝晏的私産,不是那中的銀子,可留在謝晏手裏將來就有惠及他們一家的可能,送去給了秦家就半點也無了。
這個小叔子最是于算計,從不做賠本的買賣,這會兒會拿出三萬兩娶這麽個媳婦,還是高嫁過來毫無助力的媳婦,王姒實在是不能理解。
“這事老夫人知道了嗎?”
“不曉得。”郭嬤嬤搖頭道,“但也沒聽上房的人說老夫人發脾氣的事。”
言下之意老夫人近來緒一直還算穩定。
“祖母這幾日都在忙二弟的婚事,大抵也沒空管這些小事,等明兒我再去陪說話不遲。”王姒心中已有了主意,“只是不知我這弟妹,剛嫁過來就獨守空閨,是何滋味。”
李家的要價是七千兩,因為知宜只占八的份額,李修然看答應的痛快,又給打了折,最後只用了五千三百兩。
知宜之前買紙買墨已經花了小一千兩,接下來還要裝修和進貨,又是一比不小的數目。
也幸好謝晏一上來就給了這啓基金,否則也只能鋪興嘆了。
簽訂合同後,知宜終于有了自己的鋪子。
大學的專業就是“文化産業管理”,爸媽都覺得上了名牌大學的好專業,十分不錯,但哥哥卻總覺得應該選一個實際些的專業,畢竟這社會哪有這麽多産業給們這些應屆學生管理?
這不就用上了。
正當知宜起準備離開之際,就見得一個四十歲上下的中年男子走過來,對李修然道:“子涵,聽說家裏來客人了,可要留飯?”
知宜怔了一下,不自覺的複述:“子涵?”
“嗯。”李修然道,“這位是我表兄,子涵是我的字。”
李修然怎麽取這個名字?知宜突然覺前世的記憶攻擊了。
——老師,我們家子涵怎麽了?
李修然看知宜突然陷沉思,不由疑道:“夫人可還有什麽事?”
“沒事。”知宜宜笑道,“我就是想起了一些有趣的事。”
知宜自然是不會在李家留飯的,簽完合同就離開了。
只是回到謝家之後,買到了心儀商鋪的興勁兒還沒過去,很想找人說話。
在這個家裏唯一能夠跟分這份喜悅的,也只有謝崢一個。知宜在房間裏又溜達了兩圈,興勁兒依然久久不能散去,便帶了新鮮的點心和果茶去了前院。
先跟剛剛完功課的謝崢聊了今天簽合同的況,又表達了對他及時提供線報的謝,并承諾日後他去書肆買書借書的所有費用,都由來承擔,作為報答和謝禮。
說完這些後,知宜又想起一事,低了聲音對謝崢道:“那這事就算咱們兩個之間的,你不要再告訴別人。”
謝崢知道說的“別人”是府上其他人,重點是謝老夫人那邊。
今天的秦知宜很開心,謝崢認識這樣久,卻從未見過這般開心的樣子,好像整個人都活過來了一樣。
難得看心這般的好,謝崢也沒穿的小心思,只是稍顯無奈道:“好,我不說。”
謝晏沒有意見,端著碗和勺坐著喂,悉心做著這一切。
如果只當是妻子,以謝晏冷的為人和作風,恐怕只會覺得這事麻煩。
可他此時做著這些事,唯一想的,是怎麽做得更好。
誰知道,不安分的秦知宜喝下第一口甜湯,眼睛瞇月牙似的:“夫君真乃當代賢夫之首。”
謝晏瞥一眼,笑卻不言。
之前他說的沒錯,慣會籠絡人。
所以將他哄得服服帖帖,心甘願。
明明是他伺候著,卻令他覺得滿足。
正是此刻,謝晏忽然明白過來,其實他無需弄清楚他到底將當作什麽份。
凡事,都只需順其自然即可。
只要心安,諸事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