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謝晏聽話地去換朝服了,秦知宜上有他給披上的的衫,以及他的外袍,只了顆腦袋在外面。
微瞇著眼,醺然飄忽,揚著毫無意義的傻笑圓弧。
自嫁後,因怕冷,棲遲居正房的火炕時時都燒著,今夜自晌午到夜裏,主子們在其它,正房這炕也持續是熱的。
因此在這炕上進行,反而比在床上還合適。
方才在這裏倒下,謝晏便沒有了換地方的意願,反正婢們都在門外候著。
謝晏的朝服擺在書房的架,他換裳,掀簾自屋裏走出來。
玉堯立即迎上去:“世子爺?”
謝晏從宮中回來的時候,周紹已經在書房等他,一見到他來就半是玩笑半是抱怨道:“你可真是個大忙人,我這等了你將近一個時辰,全茂茶都給我換了兩壺,你才回來。”
謝晏無視他的抱怨,徑直問道:“你今天過來有事?”
去年一年都沒見他上門一趟,怎麽這會兒來得這樣突然。
“李家伯母打算年後搬到京城來住,我方才去李家那邊坐了坐,順道過來看看你。”周紹道,“還有一事,我昨兒接了阿遙來信。說前幾日尊夫人逛街之時,把人家鋪子裏的墨錠和詩箋全買下來了。”
“全買了下來?”謝老夫人率先注意到了走進來的知宜,看臉實在有些難看,便開口關懷道:“臉怎麽這樣不好?可是上又有什麽不適?”
知宜定了定神,順著老夫人的話扯道:“大概子還是有些不,方才聽得二爺來了,走得有些急了,頭裏就有些昏沉……”
“剛才還跟二郎說起,若你子大晏了,就讓你跟著他一并北上京城,如今看來,你這子怕是還要將養一段時日。”
謝老夫人心中一嘆。
秦氏到底還是子太弱,福氣不夠,年前怕是跟著去不了,如此這般,也只能先養好子再做打算了。
知宜松了口氣,放下心來。
此時的正全神貫注地盯著老夫人的反應,尚且沒分出注意力給邊之人,再不想從進門那一刻起,謝晏的目就定格在了的上。
見經歷了驚訝,錯愕,再到放松三個階段的神,卻沒有毫失和不甘,謝晏就知道其實也不想隨他去往京中。
如今的京中皇子爭位,形勢複雜,他都不能保證可以保全自,帶過去難免有所分心和顧慮,并不是最好時機。
他的確也沒有想要帶同去京城的打算。
這樣也好。很快,謝老夫人也聽說了家裏的這些傳言。
一向自詡謝家門風清白,家風優良,也對兒孫有諸多此類要求,在看來,這次的事還是謝晏置不當。
謝老夫人怕知宜因為此事心煩悶,在家憋出病來,便派人傳話道,左右家中無事,趁著這會兒還沒冬,天氣暖和,不妨出門散散心。
于是,知宜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出門逛街的權利。
知宜最近研究不相關的律法條文,就本朝和離條款來看,老夫人給的禮是贈予,如果夫妻二人和離,雙方協商同意可以帶走,一般來說作為私産歸屬方。
這年頭和離的判決權都在知府手上,所以很多電視劇中人才會不上堂就喊,青天大老爺給小民做主。
至于那一萬兩銀子……畢竟數額太大,不知道會不會被認定以婚姻為基礎的贈予,但知宜覺得,如果謝晏鐵了心要拿出來,大概是能要回去的。
不過好在現在使用權是的,可以先用來置辦一些産業,等盈利之後再補上也一樣。
就算和離的時候還有虧空,大不了打個欠條就是了。
這年頭來錢最快又不用腦子的營生就是搞點民間借貸,只是賺這種錢難免名聲不好,謝晏要做,謝崢要科考,都需要清清白白的好名聲,這兩位又都是惹不起的主兒,所以這事還是能不做就不做。
知宜迅速確定了兩條路線,可以買個鋪子做點生意,或者買幾個鋪子收租子。
更傾向于前者。知宜回去之後見時間還早,又歇了個午覺,等再睜開眼睛已是日頭偏西。
素月看主子醒了,上前服侍知宜起床,并小聲報道,“鐘嬤嬤來了。”
自家姑娘生辰宴上發生了這樣的事,兩人心裏都不痛快,臉上也難免帶了出來,年紀更小的緋月尤其明顯。
而在這個書中所的古代世界裏,大多數人會把下人的態度當做主人的態度,甚至是主子授意而表現出來的態度。
老夫人在這宅當中有絕對權威,得罪了邊的嬤嬤對素月緋月這樣的年輕婢而言絕非好事,甚至就連府中輿論也不會偏向們這邊。
知宜輕輕了緋月的臉頰,“不是說今天是我的好日子嗎?別不高興了,幫我更見客吧。”
知宜簡單挽了頭發,披了件外衫出來,對著坐在那裏等待的鐘嬤嬤問道:“都這個時辰了,嬤嬤怎麽來了?”
鐘嬤嬤聽得知宜聲音,立時站起來回話:“夫人這次生辰雖然不是整壽,但也是來到謝家的第一個生辰,老夫人昨兒就特意命奴婢開了庫房,找出了這柄如意出來。”
邊說邊邊將桌上最顯眼的紅木匣子打開:“這還是從前老爺在京中時置辦的件,七寶齋裏手藝湛的師傅拿上好的和田玉雕制而,用來晏枕最好。”
“餘下這幾樣是大夫人、二姑娘和兩位姨娘送來的禮,也一并帶來了。”
說罷,鐘嬤嬤又打開盒子給知宜一一做了展示。
知宜宜笑點頭:“多謝老夫人,嫂嫂們也有心了。”
鐘嬤嬤又小心地看了一眼知宜,見面如常,不見有什麽臉,原本提著的心又放松了幾分下來。
“原本老夫人是想著要給夫人好好做生日的,再不想周家夫人昨兒得了誥命。咱們跟周家原就是世,家中大公子又在周家學堂念書,不得是要過去賀喜的。老夫人原以為賀喜過後就能回府,誰知周家老夫人又了留飯,誤了夫人的生辰……老夫人心中也過意不去,特讓奴婢過來將前因後果告知于您。”
謝老夫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大家長,尤其這些年兒子兒媳過逝之後,一手掌控家中大小事務,積威甚重,不可能跟一個小輩低頭賠不是,鐘嬤嬤這樣過來解釋幾句,把事給圓過去,就算是致歉了。
知宜穿越過來也有段時間了,更兼繼承了原主的記憶,對這個世界的規則大致也了解。
像周家夫人得了誥命這樣的況,可以去親自道賀也可以派人只送賀禮,可以選擇帶同去也可以選擇不帶,主家留飯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尤其在這個時候,青州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去道賀,不止單單對著謝家一家,如果老夫人說家中有事要走,周家絕不會不悅,也不會強留。
說到底還是覺得秦家是小門小戶,對這個無奈娶進來的孫媳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權衡利弊之下一步步選擇,才會有這樣的最終結果。
鐘嬤嬤今日一直賠笑,態度也比之前更是謙遜幾分,大概也是怕生氣。
知宜心中倒是沒什麽波瀾。
早早就存了要走的心思,也沒把他們真心當什麽家人,甚至不是鐘嬤嬤提醒,都忘記了今日是生辰,更沒想做什麽大肆慶祝,所以不曾失什麽。
這會兒有力跟他們置氣,還不如把今日買來的律法書目多看看,研究一下老夫人送的禮算不算私産,和離之後能不能帶走更實在一些。
想到這裏,知宜對著鐘嬤嬤笑笑:“這些突發事件,誰都不能提前預知……老夫人想給我做生日的心,我都是知道的。”
鐘嬤嬤點了點頭,又陪知宜閑聊幾句後,回寧壽堂跟老夫人複命。
老夫人這會兒剛剛禮佛完畢,看到鐘嬤嬤回來便對問道:“如何?”
鐘嬤嬤道,“奴婢瞧著倒是個心寬的,送去的禮都笑著接了,還說您給慶生的心,都是知道的,這樣的曲讓您別放在心上。”
趙嬤嬤還記著謝晏給秦家送的三萬兩銀子,一聽這話撇道,“一家米養不出兩樣人,秦家又是那樣的人家,從小耳濡目染,怎就會是個不計較的?”
鐘嬤嬤也知道和大夫人走得近,在老夫人跟前對著二夫人沒什麽好話,也皮笑不笑道,“這還真瞧不出來。”
和知宜相了這些日子,謝老夫人對這個孫媳的子多有了一些了解。
秦氏看著有些溫吞,凡事不往心裏擱,要麽是真的心寬通,要麽就是自在家不重視,不爭慣了,沒什麽掐尖要強的心。
不論如何都是好事。
大郎媳婦王氏是個爭強好勝的,若是再來個事事要強的弟妹反而不妥,如此一來,妯娌兩個才能好好相。
生辰宴的曲過去之後,老夫人就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府上不日又恢複了之前的平靜。
知宜也終于知道古代子為什麽總需要做針線打葉子牌消磨時間,在這個沒有電子通訊工的現代,日日宅在家中實打實的無趣,不出門不聚會的時候,總要找點事來做。
還好那次跟著謝崢出門,買了好些話本回來。
知宜的閱讀習慣原和古人不同,努力適應了幾日便沒了障礙,也作為了一個不錯的消遣。
這天下午正好,也是降溫之後難得的暖和天氣。
知宜午睡醒來出門散心,正巧遇到了從宜秋院出來的常姨娘。
知宜來到謝家後,也見過了常姨娘幾次,每次見面都穿得不是一般的素淨,連襖的鑲邊和香囊等裝飾都沒有任何鮮亮的,似乎還在孝期一般。
知宜和常姨娘沒什麽話說,打過招呼之後就準備離開,哪知對方卻跟上來。
“二姑娘打絡子的手藝一向不錯,老夫人和各家夫人見了都是誇的。前幾日二姑娘新打了幾條,看著極好,想要給夫人送去,又怕夫人打擾夫人靜養……”
說著說著突然沒了聲音,顯然是在等著對方接話。
“這有什麽打擾的?”知宜也是這會兒才想起來,二姑娘謝琳瑯正是常姨娘所生,隨之客氣道,“我正好悶在房中也無聊,如若妹妹不嫌,就過去找我說話。”
“夫人說哪裏話?”常姨娘笑道,“二姑娘最是向著夫人,平日極在長輩面前主說話,夫人生辰那日卻在長輩面前力爭,要帶您一同去周家道賀呢。”
知宜記得謝小妹在原文當中也是一個背景板樣的人,男主靦腆文靜的庶出姑姑,論戲份遠不如嫁往京城的謝大姑娘謝清沅更多一些。
再沒想到還有這麽一節。
常姨娘見知宜沒說話,先自顧自開口埋怨自己道:“瞧我,事都過去多久了,又說這個。既然二夫人子好些了,我就告訴琳瑯,讓得空去夫人房中坐坐,陪夫人說說話。”
畢竟再過三年五年可能就要被和離了,這年頭青州府的房價也不便宜,湊錢還賬難度太大。
知宜去街上一連逛了幾日,發現的確有幾個鋪子正在招租,但是地理位置和戶型都算不得好,價格比預想中又貴太多,最終無功而返。
這日傍晚回府後,知宜發現桌上多了一個看起來有些眼的紅木盒子,卻一時想不起從何得來。
素月對著知宜解釋道:“這是夫人月前帶回來的盒,隨手放在了書櫃的格子裏。奴婢昨兒打掃的時候看它一直放在哪裏,夫人沒打開也沒歸置,不知道裏面是不是什麽重要的件,所以取下來請夫人看看。”
知宜這會兒看著盒子終于想了起來,這是謝崢送自己的生日禮。
那天兩人逛街回來後,覺得有些累就歇下了,他送的禮也隨手放在了那裏,一直未曾打開。
知宜懷著好奇的心打開盒子,見裏面是一個黃水晶擺件,看著像個發財樹的樣子。
前世聽嫂子說過,黃水晶招財,有些銀行客戶喜歡佩戴,而這下面的玉雕是聚寶盆的形象,不用多說就知道是招財的擺件。
沒想到看起來不食人間煙火的謝崢也能送這樣的禮。
這個小說世界的男主角是謝崢,想來也是氣運之子,他既然送給這樣的一個擺件,想來冥冥之中是在暗示,日後的財運不會太差。即便短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鋪子,也不用氣餒,日後一定會有合適的鋪面出現。
知宜瞬間又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謝崢送的擺件看起來也不便宜,而且是真正屬于的。
知宜支走侍,小心翼翼的從書櫃頂層取出上了鎖的琺瑯彩嵌八寶錦盒,在和離書的財産分割條目上又添了一筆,而後吩咐小廚房做了牛糕、榛子等幾樣小點心,提了食盒給謝崢送去,算是先還他一個人。
如今府上傳言不有說謝晏不喜歡,還有說很賢惠,在謝崢去學堂前陪著養子用膳雲雲。
但知宜很快意識到,傳言就是傳言。
現在大家都說關心謝崢,但其實對他的關心也只有力所能及的一點點。
比如在進到謝崢所居的小院之時才發現,自己雖然已經當了謝崢兩個月的嫡母,卻是第一次過來。
書房外的庭院裏種了竹子和松柏,圖得是氣質也是寓意。
知宜沿著青石板小路一路走進房中,發現房屋布置得清新雅致,并不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書房一般古板嚴肅,有著符合年人的明朗和朝氣。
知宜記得原文當中曾經提到過,謝崢的書房是謝晏閑暇時候幫他布置的,看來這位兄臺不字寫得不錯,審也非常在線。
謝崢正在半趴在書案上寫著什麽,見到知宜進來臉上閃過一驚訝,大概是奇怪為什麽這時候過來。
知宜將食盒提過來:“之前送生辰禮的事還沒來得及謝你,也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麽,就隨意做了幾樣點心送來。”
謝崢起接過:“多謝。”
知宜看他臉有些蒼白,額發被冷汗打了一片,起時子不自覺地有一些搖晃,不由蹙眉,“怎麽了?可是脾胃又不舒服?”
謝崢右手撐住桌子定了定神,緩緩道:“出門時走得急,穿了件外衫,許是吹了風,回來上有些發涼。”
“請大夫了麽?”知宜問道。
“已經拿姜湯喝下了,想來沒什麽大礙。”
知宜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只比謝崢大幾歲的名義上的長輩,在對方眼裏大概也就是個外人,看他一臉倔強不麻煩的樣子,強行請大夫沒準會起反作用。
想了想,道:“若是明日一早起來還不舒服,就去請大夫,再讓你的書到學堂幫你告個假。”
謝崢應了下來。
說話之間,謝簡走了進來,對著謝晏道:“黃添說,衛老爺前送了好些帖子過來,大人可要過府一敘?”
衛老爺算是五皇子在江南生意的總代理人,這幾日終歸要見一次。
謝晏聽祖母說起,知宜因為沒有收到家書的事被家中人議論,覺得有必要彌補一下。
他想了想,對謝簡道:“先回了吧,過兩日再去也是一樣。”
反正七八天的時日,應酬可以改日再去,第一天回來先陪陪。
謝晏話音剛落,就見得鐘嬤嬤捧著幾本經書走進來,便知道祖母禮佛的時間大概到了。
謝晏起:“不打擾祖母禮佛了。”
“去吧。”謝老夫人點頭道:“你們也許久未見,回去了好好說說話。”
老太太都發話了,知宜也只能起告退,一路跟著謝晏回了正院。
王姒路過寧壽堂前,看到兩個悉的影經過,站在原地分辨了好一會兒才對侍巧珍道:“我是不是眼花了?怎麽看著好像是二弟回來了?”
巧珍也道:“好像就是二爺呢。”
王姒遠遠看著兩人一前一後走著,男子英高大,子窈窕清麗,看著倒是也配。
只是明明是許久不見的夫妻,走起路來一前一後不說,當中還隔開了好大的距離。
王姒也聽老夫人邊的趙嬤嬤說,謝晏離家多日,秦氏竟連一封信都從未往京中寄過。
王姒心中慨。
這子生得再好有什麽,抓不住郎君的心,遲早一敗塗地。
“是啊。”周紹笑了笑,將蘇謠所寫的事經過一五一十的告知了謝晏。
“這是終歸是崔家夫人挑釁在先,阿遙也道,弟妹行事雖然有些沖,然婚之後保持著閨中子率真可,卻也難得。說起來,阿遙從上次見面就很喜歡弟妹,總時時跟我說起……”
見謝晏低頭不語,周紹無奈道:“算了,你們兩個的事我也不管了,你年紀也不小了,好自為之吧。”
祖母怕他在京中憂心,來信只會說家裏都好,很著重點出某一個人。
這還是謝晏自上次離開青州之後,第一次聽到知宜的消息。
茶室的桌案旁,有一套謝崢送來的大阿福娃娃擺件,其中黃娃娃五神態都能依稀看得出知宜的影子。
謝晏拿起黃娃娃,手指無意識的在上面輕輕挲,思緒回到了七歲那年。
他第一次見到這鼎鼎大名的謝公箋,還是在宮裏做伴讀的時候。
太子聽聞京城進了一批詩箋,在世家子弟中很是流行,便也讓廷司采買了回來一批,給皇子公主們取用,卻不後來因著分配不均,三皇子和六皇子又別了苗頭,最後鬧到了皇帝跟前。
直到事塵埃落地後,五皇子才將帶回來的謝公箋分了他兩沓。
皇宮不像外面,只要有了銀子就什麽都能買到,宮裏雖然富庶,但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有定數,且只供給在權力頂端的那些人。所以即便文房四寶這樣最基礎不過的東西,他都要等別人挑完了才能要。
而謝崢卻有一個可以為他買下整間鋪子所有紙墨的母親。
黃娃娃晏靜躺在掌心,鍍上他的溫而逐漸變得溫暖,有著和記憶中人相似的眉眼。
謝晏突然覺得周紹夫妻評價知宜的話有些道理。
雖然有幾分年輕氣盛,但也的確可。
謝盈做不出來這樣的事,總覺得,要像秦知宜這樣刻意把擂臺往臺面上擺,更會想得多。
不是怕弄巧拙,讓別人更有話說。就是怕自己的行為太刻意,顯得心眼狹窄,耿耿于懷。
只適合雲淡風輕,當作一切都沒發生,不去管它,隨著時間流逝,再了不得的事也會淡了痕跡。
此時聽秦知宜說著的打算,謝盈不由心中一。
聽起來很有趣,也有點期盼那一天了,想看看那些搬弄是非的人的臉,在被嫂嫂打回去後,會有多難看。
這麽一說,謝盈的心好了不,端詳著長兄送嫂嫂的兩樣寶貝,想象不出秦知宜穿戴上這一套,是多傾國傾城。
“嫂嫂,快了,不日就有寶林寺的賞梅會,屆時人多,合適打扮得鮮亮奪目。”
第38章
謝晏聽話地去換朝服了,秦知宜上有他給披上的的衫,以及他的外袍,只了顆腦袋在外面。
微瞇著眼,醺然飄忽,揚著毫無意義的傻笑圓弧。
自嫁後,因怕冷,棲遲居正房的火炕時時都燒著,今夜自晌午到夜裏,主子們在其它,正房這炕也持續是熱的。
因此在這炕上進行,反而比在床上還合適。
方才在這裏倒下,謝晏便沒有了換地方的意願,反正婢們都在門外候著。
謝晏的朝服擺在書房的架,他換裳,掀簾自屋裏走出來。
玉堯立即迎上去:“世子爺?”
謝晏從宮中回來的時候,周紹已經在書房等他,一見到他來就半是玩笑半是抱怨道:“你可真是個大忙人,我這等了你將近一個時辰,全茂茶都給我換了兩壺,你才回來。”
謝晏無視他的抱怨,徑直問道:“你今天過來有事?”
去年一年都沒見他上門一趟,怎麽這會兒來得這樣突然。
“李家伯母打算年後搬到京城來住,我方才去李家那邊坐了坐,順道過來看看你。”周紹道,“還有一事,我昨兒接了阿遙來信。說前幾日尊夫人逛街之時,把人家鋪子裏的墨錠和詩箋全買下來了。”
“全買了下來?”謝老夫人率先注意到了走進來的知宜,看臉實在有些難看,便開口關懷道:“臉怎麽這樣不好?可是上又有什麽不適?”
知宜定了定神,順著老夫人的話扯道:“大概子還是有些不,方才聽得二爺來了,走得有些急了,頭裏就有些昏沉……”
“剛才還跟二郎說起,若你子大晏了,就讓你跟著他一并北上京城,如今看來,你這子怕是還要將養一段時日。”
謝老夫人心中一嘆。
秦氏到底還是子太弱,福氣不夠,年前怕是跟著去不了,如此這般,也只能先養好子再做打算了。
知宜松了口氣,放下心來。
此時的正全神貫注地盯著老夫人的反應,尚且沒分出注意力給邊之人,再不想從進門那一刻起,謝晏的目就定格在了的上。
見經歷了驚訝,錯愕,再到放松三個階段的神,卻沒有毫失和不甘,謝晏就知道其實也不想隨他去往京中。
如今的京中皇子爭位,形勢複雜,他都不能保證可以保全自,帶過去難免有所分心和顧慮,并不是最好時機。
他的確也沒有想要帶同去京城的打算。
這樣也好。很快,謝老夫人也聽說了家裏的這些傳言。
一向自詡謝家門風清白,家風優良,也對兒孫有諸多此類要求,在看來,這次的事還是謝晏置不當。
謝老夫人怕知宜因為此事心煩悶,在家憋出病來,便派人傳話道,左右家中無事,趁著這會兒還沒冬,天氣暖和,不妨出門散散心。
于是,知宜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出門逛街的權利。
知宜最近研究不相關的律法條文,就本朝和離條款來看,老夫人給的禮是贈予,如果夫妻二人和離,雙方協商同意可以帶走,一般來說作為私産歸屬方。
這年頭和離的判決權都在知府手上,所以很多電視劇中人才會不上堂就喊,青天大老爺給小民做主。
至于那一萬兩銀子……畢竟數額太大,不知道會不會被認定以婚姻為基礎的贈予,但知宜覺得,如果謝晏鐵了心要拿出來,大概是能要回去的。
不過好在現在使用權是的,可以先用來置辦一些産業,等盈利之後再補上也一樣。
就算和離的時候還有虧空,大不了打個欠條就是了。
這年頭來錢最快又不用腦子的營生就是搞點民間借貸,只是賺這種錢難免名聲不好,謝晏要做,謝崢要科考,都需要清清白白的好名聲,這兩位又都是惹不起的主兒,所以這事還是能不做就不做。
知宜迅速確定了兩條路線,可以買個鋪子做點生意,或者買幾個鋪子收租子。
更傾向于前者。知宜回去之後見時間還早,又歇了個午覺,等再睜開眼睛已是日頭偏西。
素月看主子醒了,上前服侍知宜起床,并小聲報道,“鐘嬤嬤來了。”
自家姑娘生辰宴上發生了這樣的事,兩人心裏都不痛快,臉上也難免帶了出來,年紀更小的緋月尤其明顯。
而在這個書中所的古代世界裏,大多數人會把下人的態度當做主人的態度,甚至是主子授意而表現出來的態度。
老夫人在這宅當中有絕對權威,得罪了邊的嬤嬤對素月緋月這樣的年輕婢而言絕非好事,甚至就連府中輿論也不會偏向們這邊。
知宜輕輕了緋月的臉頰,“不是說今天是我的好日子嗎?別不高興了,幫我更見客吧。”
知宜簡單挽了頭發,披了件外衫出來,對著坐在那裏等待的鐘嬤嬤問道:“都這個時辰了,嬤嬤怎麽來了?”
鐘嬤嬤聽得知宜聲音,立時站起來回話:“夫人這次生辰雖然不是整壽,但也是來到謝家的第一個生辰,老夫人昨兒就特意命奴婢開了庫房,找出了這柄如意出來。”
邊說邊邊將桌上最顯眼的紅木匣子打開:“這還是從前老爺在京中時置辦的件,七寶齋裏手藝湛的師傅拿上好的和田玉雕制而,用來晏枕最好。”
“餘下這幾樣是大夫人、二姑娘和兩位姨娘送來的禮,也一并帶來了。”
說罷,鐘嬤嬤又打開盒子給知宜一一做了展示。
知宜宜笑點頭:“多謝老夫人,嫂嫂們也有心了。”
鐘嬤嬤又小心地看了一眼知宜,見面如常,不見有什麽臉,原本提著的心又放松了幾分下來。
“原本老夫人是想著要給夫人好好做生日的,再不想周家夫人昨兒得了誥命。咱們跟周家原就是世,家中大公子又在周家學堂念書,不得是要過去賀喜的。老夫人原以為賀喜過後就能回府,誰知周家老夫人又了留飯,誤了夫人的生辰……老夫人心中也過意不去,特讓奴婢過來將前因後果告知于您。”
謝老夫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大家長,尤其這些年兒子兒媳過逝之後,一手掌控家中大小事務,積威甚重,不可能跟一個小輩低頭賠不是,鐘嬤嬤這樣過來解釋幾句,把事給圓過去,就算是致歉了。
知宜穿越過來也有段時間了,更兼繼承了原主的記憶,對這個世界的規則大致也了解。
像周家夫人得了誥命這樣的況,可以去親自道賀也可以派人只送賀禮,可以選擇帶同去也可以選擇不帶,主家留飯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尤其在這個時候,青州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去道賀,不止單單對著謝家一家,如果老夫人說家中有事要走,周家絕不會不悅,也不會強留。
說到底還是覺得秦家是小門小戶,對這個無奈娶進來的孫媳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權衡利弊之下一步步選擇,才會有這樣的最終結果。
鐘嬤嬤今日一直賠笑,態度也比之前更是謙遜幾分,大概也是怕生氣。
知宜心中倒是沒什麽波瀾。
早早就存了要走的心思,也沒把他們真心當什麽家人,甚至不是鐘嬤嬤提醒,都忘記了今日是生辰,更沒想做什麽大肆慶祝,所以不曾失什麽。
這會兒有力跟他們置氣,還不如把今日買來的律法書目多看看,研究一下老夫人送的禮算不算私産,和離之後能不能帶走更實在一些。
想到這裏,知宜對著鐘嬤嬤笑笑:“這些突發事件,誰都不能提前預知……老夫人想給我做生日的心,我都是知道的。”
鐘嬤嬤點了點頭,又陪知宜閑聊幾句後,回寧壽堂跟老夫人複命。
老夫人這會兒剛剛禮佛完畢,看到鐘嬤嬤回來便對問道:“如何?”
鐘嬤嬤道,“奴婢瞧著倒是個心寬的,送去的禮都笑著接了,還說您給慶生的心,都是知道的,這樣的曲讓您別放在心上。”
趙嬤嬤還記著謝晏給秦家送的三萬兩銀子,一聽這話撇道,“一家米養不出兩樣人,秦家又是那樣的人家,從小耳濡目染,怎就會是個不計較的?”
鐘嬤嬤也知道和大夫人走得近,在老夫人跟前對著二夫人沒什麽好話,也皮笑不笑道,“這還真瞧不出來。”
和知宜相了這些日子,謝老夫人對這個孫媳的子多有了一些了解。
秦氏看著有些溫吞,凡事不往心裏擱,要麽是真的心寬通,要麽就是自在家不重視,不爭慣了,沒什麽掐尖要強的心。
不論如何都是好事。
大郎媳婦王氏是個爭強好勝的,若是再來個事事要強的弟妹反而不妥,如此一來,妯娌兩個才能好好相。
生辰宴的曲過去之後,老夫人就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府上不日又恢複了之前的平靜。
知宜也終于知道古代子為什麽總需要做針線打葉子牌消磨時間,在這個沒有電子通訊工的現代,日日宅在家中實打實的無趣,不出門不聚會的時候,總要找點事來做。
還好那次跟著謝崢出門,買了好些話本回來。
知宜的閱讀習慣原和古人不同,努力適應了幾日便沒了障礙,也作為了一個不錯的消遣。
這天下午正好,也是降溫之後難得的暖和天氣。
知宜午睡醒來出門散心,正巧遇到了從宜秋院出來的常姨娘。
知宜來到謝家後,也見過了常姨娘幾次,每次見面都穿得不是一般的素淨,連襖的鑲邊和香囊等裝飾都沒有任何鮮亮的,似乎還在孝期一般。
知宜和常姨娘沒什麽話說,打過招呼之後就準備離開,哪知對方卻跟上來。
“二姑娘打絡子的手藝一向不錯,老夫人和各家夫人見了都是誇的。前幾日二姑娘新打了幾條,看著極好,想要給夫人送去,又怕夫人打擾夫人靜養……”
說著說著突然沒了聲音,顯然是在等著對方接話。
“這有什麽打擾的?”知宜也是這會兒才想起來,二姑娘謝琳瑯正是常姨娘所生,隨之客氣道,“我正好悶在房中也無聊,如若妹妹不嫌,就過去找我說話。”
“夫人說哪裏話?”常姨娘笑道,“二姑娘最是向著夫人,平日極在長輩面前主說話,夫人生辰那日卻在長輩面前力爭,要帶您一同去周家道賀呢。”
知宜記得謝小妹在原文當中也是一個背景板樣的人,男主靦腆文靜的庶出姑姑,論戲份遠不如嫁往京城的謝大姑娘謝清沅更多一些。
再沒想到還有這麽一節。
常姨娘見知宜沒說話,先自顧自開口埋怨自己道:“瞧我,事都過去多久了,又說這個。既然二夫人子好些了,我就告訴琳瑯,讓得空去夫人房中坐坐,陪夫人說說話。”
畢竟再過三年五年可能就要被和離了,這年頭青州府的房價也不便宜,湊錢還賬難度太大。
知宜去街上一連逛了幾日,發現的確有幾個鋪子正在招租,但是地理位置和戶型都算不得好,價格比預想中又貴太多,最終無功而返。
這日傍晚回府後,知宜發現桌上多了一個看起來有些眼的紅木盒子,卻一時想不起從何得來。
素月對著知宜解釋道:“這是夫人月前帶回來的盒,隨手放在了書櫃的格子裏。奴婢昨兒打掃的時候看它一直放在哪裏,夫人沒打開也沒歸置,不知道裏面是不是什麽重要的件,所以取下來請夫人看看。”
知宜這會兒看著盒子終于想了起來,這是謝崢送自己的生日禮。
那天兩人逛街回來後,覺得有些累就歇下了,他送的禮也隨手放在了那裏,一直未曾打開。
知宜懷著好奇的心打開盒子,見裏面是一個黃水晶擺件,看著像個發財樹的樣子。
前世聽嫂子說過,黃水晶招財,有些銀行客戶喜歡佩戴,而這下面的玉雕是聚寶盆的形象,不用多說就知道是招財的擺件。
沒想到看起來不食人間煙火的謝崢也能送這樣的禮。
這個小說世界的男主角是謝崢,想來也是氣運之子,他既然送給這樣的一個擺件,想來冥冥之中是在暗示,日後的財運不會太差。即便短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鋪子,也不用氣餒,日後一定會有合適的鋪面出現。
知宜瞬間又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謝崢送的擺件看起來也不便宜,而且是真正屬于的。
知宜支走侍,小心翼翼的從書櫃頂層取出上了鎖的琺瑯彩嵌八寶錦盒,在和離書的財産分割條目上又添了一筆,而後吩咐小廚房做了牛糕、榛子等幾樣小點心,提了食盒給謝崢送去,算是先還他一個人。
如今府上傳言不有說謝晏不喜歡,還有說很賢惠,在謝崢去學堂前陪著養子用膳雲雲。
但知宜很快意識到,傳言就是傳言。
現在大家都說關心謝崢,但其實對他的關心也只有力所能及的一點點。
比如在進到謝崢所居的小院之時才發現,自己雖然已經當了謝崢兩個月的嫡母,卻是第一次過來。
書房外的庭院裏種了竹子和松柏,圖得是氣質也是寓意。
知宜沿著青石板小路一路走進房中,發現房屋布置得清新雅致,并不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書房一般古板嚴肅,有著符合年人的明朗和朝氣。
知宜記得原文當中曾經提到過,謝崢的書房是謝晏閑暇時候幫他布置的,看來這位兄臺不字寫得不錯,審也非常在線。
謝崢正在半趴在書案上寫著什麽,見到知宜進來臉上閃過一驚訝,大概是奇怪為什麽這時候過來。
知宜將食盒提過來:“之前送生辰禮的事還沒來得及謝你,也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麽,就隨意做了幾樣點心送來。”
謝崢起接過:“多謝。”
知宜看他臉有些蒼白,額發被冷汗打了一片,起時子不自覺地有一些搖晃,不由蹙眉,“怎麽了?可是脾胃又不舒服?”
謝崢右手撐住桌子定了定神,緩緩道:“出門時走得急,穿了件外衫,許是吹了風,回來上有些發涼。”
“請大夫了麽?”知宜問道。
“已經拿姜湯喝下了,想來沒什麽大礙。”
知宜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只比謝崢大幾歲的名義上的長輩,在對方眼裏大概也就是個外人,看他一臉倔強不麻煩的樣子,強行請大夫沒準會起反作用。
想了想,道:“若是明日一早起來還不舒服,就去請大夫,再讓你的書到學堂幫你告個假。”
謝崢應了下來。
說話之間,謝簡走了進來,對著謝晏道:“黃添說,衛老爺前送了好些帖子過來,大人可要過府一敘?”
衛老爺算是五皇子在江南生意的總代理人,這幾日終歸要見一次。
謝晏聽祖母說起,知宜因為沒有收到家書的事被家中人議論,覺得有必要彌補一下。
他想了想,對謝簡道:“先回了吧,過兩日再去也是一樣。”
反正七八天的時日,應酬可以改日再去,第一天回來先陪陪。
謝晏話音剛落,就見得鐘嬤嬤捧著幾本經書走進來,便知道祖母禮佛的時間大概到了。
謝晏起:“不打擾祖母禮佛了。”
“去吧。”謝老夫人點頭道:“你們也許久未見,回去了好好說說話。”
老太太都發話了,知宜也只能起告退,一路跟著謝晏回了正院。
王姒路過寧壽堂前,看到兩個悉的影經過,站在原地分辨了好一會兒才對侍巧珍道:“我是不是眼花了?怎麽看著好像是二弟回來了?”
巧珍也道:“好像就是二爺呢。”
王姒遠遠看著兩人一前一後走著,男子英高大,子窈窕清麗,看著倒是也配。
只是明明是許久不見的夫妻,走起路來一前一後不說,當中還隔開了好大的距離。
王姒也聽老夫人邊的趙嬤嬤說,謝晏離家多日,秦氏竟連一封信都從未往京中寄過。
王姒心中慨。
這子生得再好有什麽,抓不住郎君的心,遲早一敗塗地。
“是啊。”周紹笑了笑,將蘇謠所寫的事經過一五一十的告知了謝晏。
“這是終歸是崔家夫人挑釁在先,阿遙也道,弟妹行事雖然有些沖,然婚之後保持著閨中子率真可,卻也難得。說起來,阿遙從上次見面就很喜歡弟妹,總時時跟我說起……”
見謝晏低頭不語,周紹無奈道:“算了,你們兩個的事我也不管了,你年紀也不小了,好自為之吧。”
祖母怕他在京中憂心,來信只會說家裏都好,很著重點出某一個人。
這還是謝晏自上次離開青州之後,第一次聽到知宜的消息。
茶室的桌案旁,有一套謝崢送來的大阿福娃娃擺件,其中黃娃娃五神態都能依稀看得出知宜的影子。
謝晏拿起黃娃娃,手指無意識的在上面輕輕挲,思緒回到了七歲那年。
他第一次見到這鼎鼎大名的謝公箋,還是在宮裏做伴讀的時候。
太子聽聞京城進了一批詩箋,在世家子弟中很是流行,便也讓廷司采買了回來一批,給皇子公主們取用,卻不後來因著分配不均,三皇子和六皇子又別了苗頭,最後鬧到了皇帝跟前。
直到事塵埃落地後,五皇子才將帶回來的謝公箋分了他兩沓。
皇宮不像外面,只要有了銀子就什麽都能買到,宮裏雖然富庶,但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有定數,且只供給在權力頂端的那些人。所以即便文房四寶這樣最基礎不過的東西,他都要等別人挑完了才能要。
而謝崢卻有一個可以為他買下整間鋪子所有紙墨的母親。
黃娃娃晏靜躺在掌心,鍍上他的溫而逐漸變得溫暖,有著和記憶中人相似的眉眼。
謝晏突然覺得周紹夫妻評價知宜的話有些道理。
雖然有幾分年輕氣盛,但也的確可。
謝盈做不出來這樣的事,總覺得,要像秦知宜這樣刻意把擂臺往臺面上擺,更會想得多。
不是怕弄巧拙,讓別人更有話說。就是怕自己的行為太刻意,顯得心眼狹窄,耿耿于懷。
只適合雲淡風輕,當作一切都沒發生,不去管它,隨著時間流逝,再了不得的事也會淡了痕跡。
此時聽秦知宜說著的打算,謝盈不由心中一。
聽起來很有趣,也有點期盼那一天了,想看看那些搬弄是非的人的臉,在被嫂嫂打回去後,會有多難看。
這麽一說,謝盈的心好了不,端詳著長兄送嫂嫂的兩樣寶貝,想象不出秦知宜穿戴上這一套,是多傾國傾城。
“嫂嫂,快了,不日就有寶林寺的賞梅會,屆時人多,合適打扮得鮮亮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