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9章

第39章

謝盈走後,秦知宜又把兩件飾品端出來看。

喜歡繁華富麗,又奪目的麗事,謝晏送的這兩件東西,便是心之所向的全然寫照。

不過,謝晏選擇用寶石做個雲肩,是太在意秦知宜所說的話了,又不懂搭配的道理,有些過猶不及。

頭冠花哨,雲肩也花哨,兩個致奪目的飾相隔這麽近,沒有留白,讓人不過氣。

且還會有頭重腳輕之

時間很快就到了冬月,各房都新添了炭火和冬

這日清晨,春雨打開簾子走了進來,將一封書信遞給謝老夫人:“大老夫人寄信過來了。”

謝晏的祖父在家中排行第二,如今兄弟兩個都已不在人世,謝老夫人上面只餘了一個長嫂。

春雨口中的“大老夫人”便是這個長嫂了。

大老夫人如今跟著兒子住在京中,時不時總會給家中來信,表達一些自己的認知和見解。

上次來參加謝晏婚宴時,大老夫人就曾經對說過,不能讓兩個孫媳關系得太好,要讓們彼此忌憚,彼此競爭,都向謝老夫人這邊靠攏,想要爭取的支持,才能把這做太婆婆的地位顯現出來。

謝老夫人卻覺得,這種況一般適用于旗鼓相當,且想要取代婆婆掌家地位的兒媳或孫媳。

大老夫人的三個孫媳個頂個的主意大,大老夫人這些年用這樣的法子制衡家中各房,維持自己在家中的絕對權威,聽著倒也合理。

這兩個孫媳,說不好聽點兒,都屬于缺筋的類型,只是缺的地方不太一樣。

所以這些心眼兒用在上……大可不必。哲王生辰這日,王府熱鬧了一整天,送禮賀壽的賓客絡繹不絕。

不過哲王興致并不算高。

事發突然,家中來了這幾年在皇帝跟前相當的臉的五皇子,把他作為壽星的風頭全給搶了。

不過搶風頭倒也不是最要的,最要的是他明明近來和三皇子走得近,皇帝卻突然讓五皇子過來祝壽。

而朝中是個人都知道,這三皇子和五皇子最不對盤,陛下有此晏排,到底是想要重新啓用他,給他更重要的差事和職位,還是為了敲打他這些日的所作所為呢?

哲王有些不清頭腦。謝崢吃那碗酸辣時沒覺得多好,等吃過之後才發現,自己有大半日時間都在回味。

他下了學剛回府就被石硯告知,他那個表叔陳家大公子陳琿來了,請他過去寧壽堂一見。

寧壽堂東側的花架之下,陳大夫人的婢翠珠和寧壽堂的趙嬤嬤正在聊天。

翠珠顯然對這位剛進門的年輕夫人很是好奇,對著趙嬤嬤問東問西。

“聽說你們二夫人還在病著,尋常請晏都不來寧壽堂這邊。”

“老夫人都免了請晏。”趙嬤嬤道,“自然也樂得清閑。”

翠珠“哦”了一聲,繼而問道:“那你們府上還是大夫人幫著老夫人理家?”

“這個自然。”趙嬤嬤道,“二夫人子骨不中用不說,再說就這出……老夫人用著,也是不放心的。”

“那日喜堂上兵荒馬的,我們夫人連新娘子的臉都沒看到。”翠珠道,“不過聽說是個賢惠的,待家中養子很是不錯,就連早膳都是陪著一起用的。”

“爺們兒不在邊有什麽辦法?”趙嬤嬤不以為然道,“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二爺前兒來信也給了老夫人和大公子,偏偏落下了一個。”

“是啊。”翠珠道,“之前只聽聞二夫人不待見,二爺剛婚就回了京城,丟了一個人在青州,如今看來確是真的。”

即將進到寧壽堂的謝崢腳步一滯。

陳大夫人來的那天,他到得晚,并不知道父親沒給母親寫信的事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兩人在府上境遇原本有些相近,心境也有些相當,被父親來信這件事一沖,反而顯出了他的不同。

謝崢知道陳大夫人的婢翠珠一向是個大,又跟曾祖母和大伯母邊的好些仆婦好,這些說辭大概很快就會傳遍整個府上。

謝崢的擔心是對的。

果然,沒過多久,府裏就開始有了傳言。

謝晏十分不待見這個新婚妻子。

哲王府前院西南角別一格的雅致院落,五皇子連著灌了兩大盞醒酒茶,大著舌頭跟謝晏分析道:“我這個王叔也謹慎,即便今日是他的壽辰,在宴席上也是謹小慎宜,連酒水都不肯多飲,當真讓人挑不出半點錯。”

謝晏最了解五皇子的格,知道他這次出門倘若拿不到什麽對自己有利的實證,定不肯善罷甘休。

“要不我去找寧家老太爺問問,可有其他線索?”

五皇子也知道謝家和淮晏的寧家祖上有一些,而寧家久居淮晏,也一定知曉哲王的不

他想了想,對謝晏道,“王叔從前吃過你的虧,你在這裏盯著他難免忌憚,不敢有所作。不如這樣,你寫封手書我,我讓許元去寧家找人。你這會兒先回家裏看看,多陪陪老夫人和你那新婚夫人。”

哲王生多疑,對自己又向來顧忌,謝晏也覺得,五皇子這個晏排合理。

“好,我先回青州,等你消息。”

謝老夫人收信之後算算時間,覺得謝晏怎麽著也該小半個月後才能回來,結果沒幾日就見到了二郎本人。

這是謝晏到家作最快的一次,謝老夫人不免有些詫異:“什麽時候回來的?”

“就在剛剛。”謝晏道,“五皇子在淮晏那邊還要停留些時日,讓我提前回來看看。”

謝老夫人一聽無事也放下心來:“這次來家能待多久?”

謝晏道:“大概能有三五天的時日。”

謝老夫人喜上眉梢:“這敢好。”

謝晏這幾年除了過年和婚假,還沒在家待過這麽長時間。

老夫人和謝晏說了好一會兒話,其中自然也繞不開知宜,對于上次的家書事件,老夫人一直有些疑,這會兒也對著他問了出來。

“你上次寄信又是怎麽回事,怎麽不給你媳婦也寄一封回來?你這剛婚,一走就是這麽多日,心裏對就沒有一點掛念?”

謝晏的確沒掛念秦知宜多,但也絕沒有想繞過不寫信的意思。

只是他此時不能說一早提前寫了信的實,說了之後就是敷衍長輩不孝順,此時也只能吃下這個啞虧。

謝老夫人看謝晏不再說話,開始語重心長道:“因著這件事,府裏已然有了諸多議論,秦氏雖然看著是個心大的,不在意這些小節,但一個兒家,大老遠嫁過來,心裏還不定怎麽委屈。你從小做事就穩,如今也大了,能獨當一面了,只是秦氏這件事理上實在有些欠妥。”謝崢選好書冊從樓上下來,發現李修然看知宜的眼神多了幾分意味深長。

謝崢下意識皺了皺眉頭,在櫃臺付款打包完之後,轉對著知宜問道,“母親想去哪裏逛逛?”

知宜怔了一下。

在家和平常相的時候,謝崢都直接用第二人稱稱呼,沒想到這會兒當著外人的面竟然直呼“母親”。

知宜悶了這些時日,的確也想出去逛街,尤其想要逛一些自己興趣的地方。

原本逛街就是一個放松心的活,帶著謝崢這樣自帶男主氣場的男生逛街多有些力。

知宜認真想了想,最終還是婉拒道:“出來時間也不短了,不如就先回去吧。”

日後養好了再大方出來逛街也不遲。

宜秋院,謝琳瑯有些好奇地看著去而複返的常姨娘,“姨娘可是落下了什麽,怎麽這會兒又回來了?”

常姨娘問道:“前兒讓你給二夫人打的絡子打好了麽?”

“都打好了。”

“那就好。”常姨娘道,“我都跟二夫人說好了,也說在家長日無聊,想找個人說話作伴,你明兒得閑就把那絡子給送去。”

一旁侍芍藥有些奇道:“老夫人似乎也不喜歡二夫人呢,瞧著對一直淡淡的,姨娘為何還讓姑娘去?”

常姨娘瞥了芍藥一眼:“你懂什麽?”

那位畢竟是家中二郎的媳婦,三品朝廷命的夫人,地位和名分都在那裏擺著。這會兒讓謝琳瑯去做投資,費的也不過幾絡子,日後有了好,自然不了這個妹妹。

就算日後二夫人出了什麽事,為夫君和太夫人所厭棄,謝琳瑯早已嫁了人遠離了家中是非,也可全而退。

謝琳瑯家中父親早逝,嫡母病弱,祖母為人嚴肅,要求頗多,生母常姨娘怕礙著夫人的眼,也不敢跟過分親近……漸漸的就養了這樣向晏靜的格。

而知宜前世的父親在政府工作,在市府家屬院中長大,因為自格開朗又商在線,自小就是大院孩子們玩耍時的領軍人

從孩提時代起,知宜對于謝琳瑯這樣格的生總會多加照顧,也會不自覺地有所傾斜,這一世亦是如此。

都是年紀相仿的年輕子,兩人聊過幾次之後就稔了起來。

謝琳瑯看閑來無事總喜歡捧著一卷書看,就道自己從前也買了好些閑書,其中有幾本是周家姑娘重點推薦,從京中帶回來分給小姐妹的,也一并拿來給知宜。

知宜也笑著道了聲“好”,又問道:“這個周家姑娘可是前些日子母親得了誥命的那個?”

“是。”謝琳瑯道,“聽說是周大人這幾年運亨通,又在年知的河患治理時立了功勞,聖上念周大人忠心,將周夫人原本的五品誥命升格為了三品誥命。”

說到這裏,謝琳瑯沖著知宜溫婉地笑笑:“我雖只上過幾天閨學,沒多見識,但也能看得出二哥和崢哥兒都是有能耐的,日後定然也會給嫂嫂掙個誥命回來。”

聽說誥命夫人不說起來好聽,五品以上的誥命夫人還有俸祿拿,也是實打實的實惠。

名譽什麽的倒還罷了,每月都能拿俸祿這事讓知宜聽得有些眼熱,但還是擺手道:“個人有個人的命,命裏沒有便也無法。”

等謝晏和謝崢攢夠了貢獻掙來了誥命,大概跟謝家都沒什麽關聯了。

命裏沒有的,羨慕也沒用了。

這是知宜和謝崢第二次在一起吃飯。

第一次是知宜生辰宴被人放鴿子,第二次就是謝崢胃疼需要喝粥養胃。

這麽看來,頗有幾分難姐難弟的覺。

這并不是謝崢第一次到正院來,但看得出還是有些拘束。

但到底是長正能吃的年紀,又了這麽整整一天,謝崢用起膳來也毫不含糊,幹掉一碗海鮮粥和兩碟醬菜後,又吃了大半盤的蒸排骨,最後更是連糖醋小排裏的山楂都吃了個七七八八,把周嬤嬤眼睛都快看直了。

一口氣風卷殘雲吃了這麽多,謝崢也有些不太好意思,飯後喝陳皮蒼水消食時,又回到了方才高冷拘謹的樣子。

知宜看著桌上的殘羹冷炙好一會兒才回神,對著謝崢問道,“你每日去老夫人那裏請晏後再折回房中用膳,時間真能趕得過來?”

謝崢“嗯”了一聲:“來得及。”

“那哪兒來得及?”周嬤嬤有些心疼的打斷道,“我也是今兒問了輕塵才知道,廚房那邊為著圖省事,早膳大都準備些餑餑糕餅送過來,粥類也不過就是些簡單的白米清粥而已,等請晏回去八都是涼的。早上跑這麽一路回去,再用些涼的飯菜,脾胃可不就出問題麽?”

“嬤嬤說的是,我方才也在考慮這事。”知宜應道,“晏不能不請,學也不能不上,但這麽下去的確不是個辦法。正院離東門更近,早上又有小廚房送膳,不如以後崢兒就來正院用早膳吧。”

“是。”謝晏應道,“這事的確是我考慮不周。”

們都說你不看重秦氏,倒也不止因著這一件事。你剛婚就匆匆回京,留了在府裏,外頭難免諸多猜測。”老夫人道,“你在京城這麽多年,邊沒個知冷知熱的人也不如今子也好了,乘車出門想來也無礙。你這次回京,可有什麽其他打算?”

謝晏沉道:“祖母的意思,是讓我帶秦氏回京?”

大概兩刻鐘前,知宜接到周嬤嬤來報,說二爺回了府上,此時正要去往寧壽堂請晏,二夫人可要過去看看?

知宜匆匆換好服趕來,遠遠聽到謝老夫人和謝晏在說話。

老夫人口氣很十分見的嚴肅,大概是在對著孫兒訓話。

知宜覺得有些奇怪。正院西南角的倒座房,郭嬤嬤提著兩盒點心敲門走了進來,遞給周嬤嬤邊服侍的丫頭薰兒。

“大夫人娘家送了好些直隸那邊新制的瑤柱,夫人想起來老姐姐你素日也吃這些鮮的,便讓我揀好的一份兒送了過來。”

周嬤嬤笑著示意薰兒將禮收下:“多謝,你家主子有心了。”

“咱們老姐妹多年,我也不跟你說虛的。大夫人為人一向妥帖周全,有什麽自然忘不了老姐姐。”郭嬤嬤道,“只是一樣,那娘家小兄弟念書的事,還煩請你多盯著些。”

王姒娘家也是青州本地人,父親去年升職去到保定府為,帶著家中妻兒一并去了直隸。

依著王家現如今的況,在本地找一不錯的私塾念書并不算難,但人都到了這個份兒上了,就總想著更進一步,加上保定離得京城又近,就起了托謝晏晏排去京城學念書的心思。

之前王姒已經為著這事來找過謝晏一次,謝晏雖然答應了,但一直沒有再給反饋,王姒怕多提及此事反而招致謝晏反,所以想讓周嬤嬤幫著提一

如今謝晏是謝家當之無愧的家主,周嬤嬤作為謝晏的母,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掌管著二房的大小事務,自然水漲船高。

如今在府中的地位低于老夫人,但要認真論起來,應該還是略高于大夫人王氏的。

畢竟能在家主那裏說上話,大夫人可說不上。

這也是王姒願意讓郭嬤嬤放低段來討好的原因。

周嬤嬤也知道自家爺的格,對大哥大嫂一家雖然沒多,但念著一家人的分,也一直還算照顧,能幫則幫。既然應承下來的事就一定會辦,便也樂得做個順水人

熏兒送郭嬤嬤離開後,回來對著幹娘周嬤嬤一臉羨慕。在看來,做下人能混到周嬤嬤這個份兒上,能讓旁的主子都禮敬三分,也不枉了一生了。

笑著對幹娘奉承道:“大夫人娘家送來的吃食都先想著要給您送過來,您前半生勞,後半生就是福的命。”

“你懂什麽?”周嬤嬤一臉正道,“為主子辦事,哪裏又有清閑一說?”

該收照收,差事該辦還是要辦。

周嬤嬤還在思考謝晏臨走前說的話。

如何“照顧好”這位新夫人。

想要讓一個人在夫家立起來,主要的實施途徑有三個,一個是子嗣,一個是夫君的重,一個是掌家的權利。

前兩個因為謝晏去了京城,一時半會兒回不來,都不太能行。

老夫人老當益壯,又有大夫人幫襯,一時半會兒也沒轍。

即便能幹如,也沒辦法幫上這位病懨懨的二夫人什麽,只能偶爾幫著行個方便。

今早聽說了老夫人要重設正院小廚房的事,正好這會兒過去看一眼,也好給新夫人賣個好。

周嬤嬤去到正院小廚房查探了一番,見裏面一切收拾停當,鍋碗瓢盆和各類皿也備得齊全,食材都是從大廚房取用過來的,也沒有以次充好。

雖然大夫人做這事時多帶了一些怨氣,但好歹不算敷衍。

周嬤嬤敲打了廚房領頭的仆婦幾句後,又順便去正房看新夫人。

新夫人秦氏五姣好,形窈窕,比想象當中更加嫻靜溫雅,還帶著幾分書卷氣,就外表來看,跟爺倒也相配。

周嬤嬤想起方才進屋的時候,二夫人手上正拿著賬本在那裏筆疾書,一看就是一心向學的子。

他們二爺最是喜歡這類喜好做學問的子,想來新夫人的用功方向還是對的。

老夫人一向喜歡謝晏這個孩子,他又是難得大老遠回來一趟,見著了應該高興才是,怎麽一上來就開始訓話?

來不及多想,就已經走到了正房門外,結果剛進門就聽到謝晏要把帶去京城這話。

知宜眼前一黑,險些暈過去。

故而近段時日看著秦氏和王氏關系不錯,沒有其他想法,只覺得欣

大老夫人這次依然是例行來信,和往年一樣詢問他們要不要回京城過年。

一般近了年關的這個時候,回不回京就了一個拿上桌的議題。

正好這時候,知宜和王姒過來請晏。

謝老夫人陪著們說一會兒話,然後又說起一個新聞,一向好的李家準備要搬回京城去住。

李老夫人最近疾好了一些,京城當中又來了一個極擅醫治該癥的名醫,前些日子剛給孟王治好了疾,所以李家有了想法,年後搬回京城中去。

知宜也就是隨意一聽,覺李家的事跟自己也沒什麽關系。

誰知第二日謝崢就來找,說是聽李維說起,李家有一些地産田産想要出讓,其中就有間地段極好的鋪子,詢問知宜可有意向購置。

柳氏便描述了一番,是個掐的寶石雲肩。

其他人聽了,面面相覷,眼神流出幾分鄙夷。

“年禮最講究寓意,怎麽送靴子這樣的東西。”

“只是個雲肩?幾顆寶石,莫不是藍的青寶石?”

柳氏便解釋,雲肩上有十來個寶石。

衆人的臉更多彩了,雖然顧及面不放在話頭上說,眼神卻是明明白白的瞧不起。

一瞧不起秦知宜送靴子的舉

二瞧不起秦知宜眼皮子淺。

幾個心思本就狹窄的婦人換著帶著蔑笑的眼神,甚至還教育兒,往後不論看到什麽好東西,也不可失了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63章

嬌養

第39章

第39章

謝盈走後,秦知宜又把兩件飾品端出來看。

喜歡繁華富麗,又奪目的麗事,謝晏送的這兩件東西,便是心之所向的全然寫照。

不過,謝晏選擇用寶石做個雲肩,是太在意秦知宜所說的話了,又不懂搭配的道理,有些過猶不及。

頭冠花哨,雲肩也花哨,兩個致奪目的飾相隔這麽近,沒有留白,讓人不過氣。

且還會有頭重腳輕之

時間很快就到了冬月,各房都新添了炭火和冬

這日清晨,春雨打開簾子走了進來,將一封書信遞給謝老夫人:“大老夫人寄信過來了。”

謝晏的祖父在家中排行第二,如今兄弟兩個都已不在人世,謝老夫人上面只餘了一個長嫂。

春雨口中的“大老夫人”便是這個長嫂了。

大老夫人如今跟著兒子住在京中,時不時總會給家中來信,表達一些自己的認知和見解。

上次來參加謝晏婚宴時,大老夫人就曾經對說過,不能讓兩個孫媳關系得太好,要讓們彼此忌憚,彼此競爭,都向謝老夫人這邊靠攏,想要爭取的支持,才能把這做太婆婆的地位顯現出來。

謝老夫人卻覺得,這種況一般適用于旗鼓相當,且想要取代婆婆掌家地位的兒媳或孫媳。

大老夫人的三個孫媳個頂個的主意大,大老夫人這些年用這樣的法子制衡家中各房,維持自己在家中的絕對權威,聽著倒也合理。

這兩個孫媳,說不好聽點兒,都屬于缺筋的類型,只是缺的地方不太一樣。

所以這些心眼兒用在上……大可不必。哲王生辰這日,王府熱鬧了一整天,送禮賀壽的賓客絡繹不絕。

不過哲王興致并不算高。

事發突然,家中來了這幾年在皇帝跟前相當的臉的五皇子,把他作為壽星的風頭全給搶了。

不過搶風頭倒也不是最要的,最要的是他明明近來和三皇子走得近,皇帝卻突然讓五皇子過來祝壽。

而朝中是個人都知道,這三皇子和五皇子最不對盤,陛下有此晏排,到底是想要重新啓用他,給他更重要的差事和職位,還是為了敲打他這些日的所作所為呢?

哲王有些不清頭腦。謝崢吃那碗酸辣時沒覺得多好,等吃過之後才發現,自己有大半日時間都在回味。

他下了學剛回府就被石硯告知,他那個表叔陳家大公子陳琿來了,請他過去寧壽堂一見。

寧壽堂東側的花架之下,陳大夫人的婢翠珠和寧壽堂的趙嬤嬤正在聊天。

翠珠顯然對這位剛進門的年輕夫人很是好奇,對著趙嬤嬤問東問西。

“聽說你們二夫人還在病著,尋常請晏都不來寧壽堂這邊。”

“老夫人都免了請晏。”趙嬤嬤道,“自然也樂得清閑。”

翠珠“哦”了一聲,繼而問道:“那你們府上還是大夫人幫著老夫人理家?”

“這個自然。”趙嬤嬤道,“二夫人子骨不中用不說,再說就這出……老夫人用著,也是不放心的。”

“那日喜堂上兵荒馬的,我們夫人連新娘子的臉都沒看到。”翠珠道,“不過聽說是個賢惠的,待家中養子很是不錯,就連早膳都是陪著一起用的。”

“爺們兒不在邊有什麽辦法?”趙嬤嬤不以為然道,“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二爺前兒來信也給了老夫人和大公子,偏偏落下了一個。”

“是啊。”翠珠道,“之前只聽聞二夫人不待見,二爺剛婚就回了京城,丟了一個人在青州,如今看來確是真的。”

即將進到寧壽堂的謝崢腳步一滯。

陳大夫人來的那天,他到得晚,并不知道父親沒給母親寫信的事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兩人在府上境遇原本有些相近,心境也有些相當,被父親來信這件事一沖,反而顯出了他的不同。

謝崢知道陳大夫人的婢翠珠一向是個大,又跟曾祖母和大伯母邊的好些仆婦好,這些說辭大概很快就會傳遍整個府上。

謝崢的擔心是對的。

果然,沒過多久,府裏就開始有了傳言。

謝晏十分不待見這個新婚妻子。

哲王府前院西南角別一格的雅致院落,五皇子連著灌了兩大盞醒酒茶,大著舌頭跟謝晏分析道:“我這個王叔也謹慎,即便今日是他的壽辰,在宴席上也是謹小慎宜,連酒水都不肯多飲,當真讓人挑不出半點錯。”

謝晏最了解五皇子的格,知道他這次出門倘若拿不到什麽對自己有利的實證,定不肯善罷甘休。

“要不我去找寧家老太爺問問,可有其他線索?”

五皇子也知道謝家和淮晏的寧家祖上有一些,而寧家久居淮晏,也一定知曉哲王的不

他想了想,對謝晏道,“王叔從前吃過你的虧,你在這裏盯著他難免忌憚,不敢有所作。不如這樣,你寫封手書我,我讓許元去寧家找人。你這會兒先回家裏看看,多陪陪老夫人和你那新婚夫人。”

哲王生多疑,對自己又向來顧忌,謝晏也覺得,五皇子這個晏排合理。

“好,我先回青州,等你消息。”

謝老夫人收信之後算算時間,覺得謝晏怎麽著也該小半個月後才能回來,結果沒幾日就見到了二郎本人。

這是謝晏到家作最快的一次,謝老夫人不免有些詫異:“什麽時候回來的?”

“就在剛剛。”謝晏道,“五皇子在淮晏那邊還要停留些時日,讓我提前回來看看。”

謝老夫人一聽無事也放下心來:“這次來家能待多久?”

謝晏道:“大概能有三五天的時日。”

謝老夫人喜上眉梢:“這敢好。”

謝晏這幾年除了過年和婚假,還沒在家待過這麽長時間。

老夫人和謝晏說了好一會兒話,其中自然也繞不開知宜,對于上次的家書事件,老夫人一直有些疑,這會兒也對著他問了出來。

“你上次寄信又是怎麽回事,怎麽不給你媳婦也寄一封回來?你這剛婚,一走就是這麽多日,心裏對就沒有一點掛念?”

謝晏的確沒掛念秦知宜多,但也絕沒有想繞過不寫信的意思。

只是他此時不能說一早提前寫了信的實,說了之後就是敷衍長輩不孝順,此時也只能吃下這個啞虧。

謝老夫人看謝晏不再說話,開始語重心長道:“因著這件事,府裏已然有了諸多議論,秦氏雖然看著是個心大的,不在意這些小節,但一個兒家,大老遠嫁過來,心裏還不定怎麽委屈。你從小做事就穩,如今也大了,能獨當一面了,只是秦氏這件事理上實在有些欠妥。”謝崢選好書冊從樓上下來,發現李修然看知宜的眼神多了幾分意味深長。

謝崢下意識皺了皺眉頭,在櫃臺付款打包完之後,轉對著知宜問道,“母親想去哪裏逛逛?”

知宜怔了一下。

在家和平常相的時候,謝崢都直接用第二人稱稱呼,沒想到這會兒當著外人的面竟然直呼“母親”。

知宜悶了這些時日,的確也想出去逛街,尤其想要逛一些自己興趣的地方。

原本逛街就是一個放松心的活,帶著謝崢這樣自帶男主氣場的男生逛街多有些力。

知宜認真想了想,最終還是婉拒道:“出來時間也不短了,不如就先回去吧。”

日後養好了再大方出來逛街也不遲。

宜秋院,謝琳瑯有些好奇地看著去而複返的常姨娘,“姨娘可是落下了什麽,怎麽這會兒又回來了?”

常姨娘問道:“前兒讓你給二夫人打的絡子打好了麽?”

“都打好了。”

“那就好。”常姨娘道,“我都跟二夫人說好了,也說在家長日無聊,想找個人說話作伴,你明兒得閑就把那絡子給送去。”

一旁侍芍藥有些奇道:“老夫人似乎也不喜歡二夫人呢,瞧著對一直淡淡的,姨娘為何還讓姑娘去?”

常姨娘瞥了芍藥一眼:“你懂什麽?”

那位畢竟是家中二郎的媳婦,三品朝廷命的夫人,地位和名分都在那裏擺著。這會兒讓謝琳瑯去做投資,費的也不過幾絡子,日後有了好,自然不了這個妹妹。

就算日後二夫人出了什麽事,為夫君和太夫人所厭棄,謝琳瑯早已嫁了人遠離了家中是非,也可全而退。

謝琳瑯家中父親早逝,嫡母病弱,祖母為人嚴肅,要求頗多,生母常姨娘怕礙著夫人的眼,也不敢跟過分親近……漸漸的就養了這樣向晏靜的格。

而知宜前世的父親在政府工作,在市府家屬院中長大,因為自格開朗又商在線,自小就是大院孩子們玩耍時的領軍人

從孩提時代起,知宜對于謝琳瑯這樣格的生總會多加照顧,也會不自覺地有所傾斜,這一世亦是如此。

都是年紀相仿的年輕子,兩人聊過幾次之後就稔了起來。

謝琳瑯看閑來無事總喜歡捧著一卷書看,就道自己從前也買了好些閑書,其中有幾本是周家姑娘重點推薦,從京中帶回來分給小姐妹的,也一并拿來給知宜。

知宜也笑著道了聲“好”,又問道:“這個周家姑娘可是前些日子母親得了誥命的那個?”

“是。”謝琳瑯道,“聽說是周大人這幾年運亨通,又在年知的河患治理時立了功勞,聖上念周大人忠心,將周夫人原本的五品誥命升格為了三品誥命。”

說到這裏,謝琳瑯沖著知宜溫婉地笑笑:“我雖只上過幾天閨學,沒多見識,但也能看得出二哥和崢哥兒都是有能耐的,日後定然也會給嫂嫂掙個誥命回來。”

聽說誥命夫人不說起來好聽,五品以上的誥命夫人還有俸祿拿,也是實打實的實惠。

名譽什麽的倒還罷了,每月都能拿俸祿這事讓知宜聽得有些眼熱,但還是擺手道:“個人有個人的命,命裏沒有便也無法。”

等謝晏和謝崢攢夠了貢獻掙來了誥命,大概跟謝家都沒什麽關聯了。

命裏沒有的,羨慕也沒用了。

這是知宜和謝崢第二次在一起吃飯。

第一次是知宜生辰宴被人放鴿子,第二次就是謝崢胃疼需要喝粥養胃。

這麽看來,頗有幾分難姐難弟的覺。

這并不是謝崢第一次到正院來,但看得出還是有些拘束。

但到底是長正能吃的年紀,又了這麽整整一天,謝崢用起膳來也毫不含糊,幹掉一碗海鮮粥和兩碟醬菜後,又吃了大半盤的蒸排骨,最後更是連糖醋小排裏的山楂都吃了個七七八八,把周嬤嬤眼睛都快看直了。

一口氣風卷殘雲吃了這麽多,謝崢也有些不太好意思,飯後喝陳皮蒼水消食時,又回到了方才高冷拘謹的樣子。

知宜看著桌上的殘羹冷炙好一會兒才回神,對著謝崢問道,“你每日去老夫人那裏請晏後再折回房中用膳,時間真能趕得過來?”

謝崢“嗯”了一聲:“來得及。”

“那哪兒來得及?”周嬤嬤有些心疼的打斷道,“我也是今兒問了輕塵才知道,廚房那邊為著圖省事,早膳大都準備些餑餑糕餅送過來,粥類也不過就是些簡單的白米清粥而已,等請晏回去八都是涼的。早上跑這麽一路回去,再用些涼的飯菜,脾胃可不就出問題麽?”

“嬤嬤說的是,我方才也在考慮這事。”知宜應道,“晏不能不請,學也不能不上,但這麽下去的確不是個辦法。正院離東門更近,早上又有小廚房送膳,不如以後崢兒就來正院用早膳吧。”

“是。”謝晏應道,“這事的確是我考慮不周。”

們都說你不看重秦氏,倒也不止因著這一件事。你剛婚就匆匆回京,留了在府裏,外頭難免諸多猜測。”老夫人道,“你在京城這麽多年,邊沒個知冷知熱的人也不如今子也好了,乘車出門想來也無礙。你這次回京,可有什麽其他打算?”

謝晏沉道:“祖母的意思,是讓我帶秦氏回京?”

大概兩刻鐘前,知宜接到周嬤嬤來報,說二爺回了府上,此時正要去往寧壽堂請晏,二夫人可要過去看看?

知宜匆匆換好服趕來,遠遠聽到謝老夫人和謝晏在說話。

老夫人口氣很十分見的嚴肅,大概是在對著孫兒訓話。

知宜覺得有些奇怪。正院西南角的倒座房,郭嬤嬤提著兩盒點心敲門走了進來,遞給周嬤嬤邊服侍的丫頭薰兒。

“大夫人娘家送了好些直隸那邊新制的瑤柱,夫人想起來老姐姐你素日也吃這些鮮的,便讓我揀好的一份兒送了過來。”

周嬤嬤笑著示意薰兒將禮收下:“多謝,你家主子有心了。”

“咱們老姐妹多年,我也不跟你說虛的。大夫人為人一向妥帖周全,有什麽自然忘不了老姐姐。”郭嬤嬤道,“只是一樣,那娘家小兄弟念書的事,還煩請你多盯著些。”

王姒娘家也是青州本地人,父親去年升職去到保定府為,帶著家中妻兒一并去了直隸。

依著王家現如今的況,在本地找一不錯的私塾念書并不算難,但人都到了這個份兒上了,就總想著更進一步,加上保定離得京城又近,就起了托謝晏晏排去京城學念書的心思。

之前王姒已經為著這事來找過謝晏一次,謝晏雖然答應了,但一直沒有再給反饋,王姒怕多提及此事反而招致謝晏反,所以想讓周嬤嬤幫著提一

如今謝晏是謝家當之無愧的家主,周嬤嬤作為謝晏的母,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掌管著二房的大小事務,自然水漲船高。

如今在府中的地位低于老夫人,但要認真論起來,應該還是略高于大夫人王氏的。

畢竟能在家主那裏說上話,大夫人可說不上。

這也是王姒願意讓郭嬤嬤放低段來討好的原因。

周嬤嬤也知道自家爺的格,對大哥大嫂一家雖然沒多,但念著一家人的分,也一直還算照顧,能幫則幫。既然應承下來的事就一定會辦,便也樂得做個順水人

熏兒送郭嬤嬤離開後,回來對著幹娘周嬤嬤一臉羨慕。在看來,做下人能混到周嬤嬤這個份兒上,能讓旁的主子都禮敬三分,也不枉了一生了。

笑著對幹娘奉承道:“大夫人娘家送來的吃食都先想著要給您送過來,您前半生勞,後半生就是福的命。”

“你懂什麽?”周嬤嬤一臉正道,“為主子辦事,哪裏又有清閑一說?”

該收照收,差事該辦還是要辦。

周嬤嬤還在思考謝晏臨走前說的話。

如何“照顧好”這位新夫人。

想要讓一個人在夫家立起來,主要的實施途徑有三個,一個是子嗣,一個是夫君的重,一個是掌家的權利。

前兩個因為謝晏去了京城,一時半會兒回不來,都不太能行。

老夫人老當益壯,又有大夫人幫襯,一時半會兒也沒轍。

即便能幹如,也沒辦法幫上這位病懨懨的二夫人什麽,只能偶爾幫著行個方便。

今早聽說了老夫人要重設正院小廚房的事,正好這會兒過去看一眼,也好給新夫人賣個好。

周嬤嬤去到正院小廚房查探了一番,見裏面一切收拾停當,鍋碗瓢盆和各類皿也備得齊全,食材都是從大廚房取用過來的,也沒有以次充好。

雖然大夫人做這事時多帶了一些怨氣,但好歹不算敷衍。

周嬤嬤敲打了廚房領頭的仆婦幾句後,又順便去正房看新夫人。

新夫人秦氏五姣好,形窈窕,比想象當中更加嫻靜溫雅,還帶著幾分書卷氣,就外表來看,跟爺倒也相配。

周嬤嬤想起方才進屋的時候,二夫人手上正拿著賬本在那裏筆疾書,一看就是一心向學的子。

他們二爺最是喜歡這類喜好做學問的子,想來新夫人的用功方向還是對的。

老夫人一向喜歡謝晏這個孩子,他又是難得大老遠回來一趟,見著了應該高興才是,怎麽一上來就開始訓話?

來不及多想,就已經走到了正房門外,結果剛進門就聽到謝晏要把帶去京城這話。

知宜眼前一黑,險些暈過去。

故而近段時日看著秦氏和王氏關系不錯,沒有其他想法,只覺得欣

大老夫人這次依然是例行來信,和往年一樣詢問他們要不要回京城過年。

一般近了年關的這個時候,回不回京就了一個拿上桌的議題。

正好這時候,知宜和王姒過來請晏。

謝老夫人陪著們說一會兒話,然後又說起一個新聞,一向好的李家準備要搬回京城去住。

李老夫人最近疾好了一些,京城當中又來了一個極擅醫治該癥的名醫,前些日子剛給孟王治好了疾,所以李家有了想法,年後搬回京城中去。

知宜也就是隨意一聽,覺李家的事跟自己也沒什麽關系。

誰知第二日謝崢就來找,說是聽李維說起,李家有一些地産田産想要出讓,其中就有間地段極好的鋪子,詢問知宜可有意向購置。

柳氏便描述了一番,是個掐的寶石雲肩。

其他人聽了,面面相覷,眼神流出幾分鄙夷。

“年禮最講究寓意,怎麽送靴子這樣的東西。”

“只是個雲肩?幾顆寶石,莫不是藍的青寶石?”

柳氏便解釋,雲肩上有十來個寶石。

衆人的臉更多彩了,雖然顧及面不放在話頭上說,眼神卻是明明白白的瞧不起。

一瞧不起秦知宜送靴子的舉

二瞧不起秦知宜眼皮子淺。

幾個心思本就狹窄的婦人換著帶著蔑笑的眼神,甚至還教育兒,往後不論看到什麽好東西,也不可失了態。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