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的大腦像是一個眼很大的篩子, 那些公式和數字熙熙攘攘落進來, 毫無保留地被篩出去。
老師們自然喜歡理解能力強的學生,這是人之常。
但顯然顧嘉年并不在此類。
還記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拿著習題集鼓起勇氣去問數學老師。
數學老師說完解題過程, 思考過后依舊難以理解。
問到第三遍的時候,數學老師沒說話,只是皺著眉抬頭看了一眼。
那眼神就好像是什麼外星生。
“腦子吧, 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顧嘉年的沖上臉皮,從此再也不敢去問問題。
在這樣的狀態下,期中考試排名出來了。
的數學和理績排在全班倒數,總績也只是下游。
灰心又難過,捧著績回到家想要得到爸媽的安,卻在他們臉上看到了比更甚的不安與焦慮,以及憤怒。
他們不停地拿著試卷質問原因,說這樣下去會完蛋,考不上好高中,也考不上好大學。
仿佛不是期中考試沒考好,而是墜了一個黑暗、恐怖、深不見底的。
之后的每一次考試之后。
顧嘉年看著爸媽一次次走進房間,因為的績而爭吵。
起初還會關上門,后來連虛掩都懶得,仿佛就是故意吵給聽。
他們彼此埋怨對方的教育方法、激地指責對方不上心,甚至到最后開始辱罵對方的基因。
“我從小數學就很好,肯定都是因為你,要不然會這麼蠢?數學老師說,怎麼學都學不明白!”
“我從云陌一步步考到北霖上大學,我蠢?我看你兒就是像你,沒腦子,一筋!”
顧嘉年躲在門后無聲地哭泣。
想要推開門走進去,想要辯解說自己不蠢。
想向他們保證,會好好努力的。
就這樣,初一下學期到來。
顧嘉年拼盡全力地學著。
把所有的雜書鎖進書柜,咬著牙刷題。
既然腦子笨,那就多練習。
做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習題集,每天晚上在爸媽睡著后繼續爬起來預習、復習,一直學到半夜一兩點。
那段時間雖然辛苦,可心里還有期待。
還記著小升初考試之后爸媽臉上的驕傲,為了證明自己仍是他們口中的“天才”,寧愿拼上一切。
顧嘉年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效。
初一年末的期末考試,顧嘉年的數學和理績有了大幅提升,再加上一直還算不錯的語文、英語,總績從中下游慢慢爬進全班前五。
爸媽十分驚喜,焦慮的臉上第一次出了從前那種適然的驕傲。
他們松開的眉頭和贊許的眼神讓顧嘉年到心滿意足,暗自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似乎到了一點學習的節奏——為了在爸媽面前維持所謂的“天賦”,為了跟上大家,愿付出加倍的時間和努力。
可惜沒過多久,爸媽的驕傲像泡在氣發酵瓶里的酸菜,飛速變質。
初二學家長會上,班主任找爸媽談話,稱贊顧嘉年是一個可造之材,是個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好苗子,理應更進一步。
直言顧嘉年的理科績雖然有進步,但依舊不夠穩定,語重心長地希父母能好好督促進步,絕對不能懈怠。
那天,爸媽從學校回來之后,仿佛被打了。
他們不再滿足于班級前五,而是開始關注年級排名、片區聯考排名。
他們侃侃而談,他們壯志凌云,北霖大學、晝山大學、南漓大學……這些赫赫有名的頂尖學府仿佛是他們的囊中之,唾手可得。
他們激昂地描繪著他們所希冀的、屬于顧嘉年的好前程。
于是,從初二上學期開始,爸媽為請了數理化的家教。各個科目每周額外上三次課,每次兩個小時,幾乎占據了所有的課余時間。
顧嘉年剛找到的節奏被切割得支離破碎。
爸媽急切地想要得到結果,每個家教幾乎只試一兩個月,期間如果顧嘉年的績沒有提升,就立刻換人。
顧嘉年格慢熱,很難與人快速親近,往往還沒磨合好就已經換了個家教。
那段時間,顧嘉年覺得自己像是養在池塘里的貝類,被生生塞一個又一個糲的石子。
忍著疼痛努力地想把那些石子變珍珠,可還沒功,舊的石子便被淋淋地掏出,新的、堅的石子又塞進來,永遠沒有痊愈的一天。
又如同一座破舊的旅店,接待著來來往往、面目模糊的旅人。
他們大多只住一到兩宿,沒人有時間真正停下腳步了解、修繕。
就這樣,的績不進反退。
從班級前五,到前十,到前十五,再退回到中游。
爸媽的失與謾罵像是一把把尖刀,一次一次扎進的皮,開始知道,原來罵人的詞匯量可以這麼富。
原來在他們眼里,竟然比這世界上最不堪的事更為不堪。
他們不甘心地掰著手指頭,控訴家里為請家教而花的錢,和為了提高的績付出的力與時間。
一筆一筆,通通是疊加在上的罪孽。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覺得自己的大腦像是一個眼很大的篩子, 那些公式和數字熙熙攘攘落進來, 毫無保留地被篩出去。
老師們自然喜歡理解能力強的學生,這是人之常。
但顯然顧嘉年并不在此類。
還記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拿著習題集鼓起勇氣去問數學老師。
數學老師說完解題過程, 思考過后依舊難以理解。
問到第三遍的時候,數學老師沒說話,只是皺著眉抬頭看了一眼。
那眼神就好像是什麼外星生。
“腦子吧, 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顧嘉年的沖上臉皮,從此再也不敢去問問題。
在這樣的狀態下,期中考試排名出來了。
的數學和理績排在全班倒數,總績也只是下游。
灰心又難過,捧著績回到家想要得到爸媽的安,卻在他們臉上看到了比更甚的不安與焦慮,以及憤怒。
他們不停地拿著試卷質問原因,說這樣下去會完蛋,考不上好高中,也考不上好大學。
仿佛不是期中考試沒考好,而是墜了一個黑暗、恐怖、深不見底的。
之后的每一次考試之后。
顧嘉年看著爸媽一次次走進房間,因為的績而爭吵。
起初還會關上門,后來連虛掩都懶得,仿佛就是故意吵給聽。
他們彼此埋怨對方的教育方法、激地指責對方不上心,甚至到最后開始辱罵對方的基因。
“我從小數學就很好,肯定都是因為你,要不然會這麼蠢?數學老師說,怎麼學都學不明白!”
“我從云陌一步步考到北霖上大學,我蠢?我看你兒就是像你,沒腦子,一筋!”
顧嘉年躲在門后無聲地哭泣。
想要推開門走進去,想要辯解說自己不蠢。
想向他們保證,會好好努力的。
就這樣,初一下學期到來。
顧嘉年拼盡全力地學著。
把所有的雜書鎖進書柜,咬著牙刷題。
既然腦子笨,那就多練習。
做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習題集,每天晚上在爸媽睡著后繼續爬起來預習、復習,一直學到半夜一兩點。
那段時間雖然辛苦,可心里還有期待。
還記著小升初考試之后爸媽臉上的驕傲,為了證明自己仍是他們口中的“天才”,寧愿拼上一切。
顧嘉年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效。
初一年末的期末考試,顧嘉年的數學和理績有了大幅提升,再加上一直還算不錯的語文、英語,總績從中下游慢慢爬進全班前五。
爸媽十分驚喜,焦慮的臉上第一次出了從前那種適然的驕傲。
他們松開的眉頭和贊許的眼神讓顧嘉年到心滿意足,暗自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似乎到了一點學習的節奏——為了在爸媽面前維持所謂的“天賦”,為了跟上大家,愿付出加倍的時間和努力。
可惜沒過多久,爸媽的驕傲像泡在氣發酵瓶里的酸菜,飛速變質。
初二學家長會上,班主任找爸媽談話,稱贊顧嘉年是一個可造之材,是個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好苗子,理應更進一步。
直言顧嘉年的理科績雖然有進步,但依舊不夠穩定,語重心長地希父母能好好督促進步,絕對不能懈怠。
那天,爸媽從學校回來之后,仿佛被打了。
他們不再滿足于班級前五,而是開始關注年級排名、片區聯考排名。
他們侃侃而談,他們壯志凌云,北霖大學、晝山大學、南漓大學……這些赫赫有名的頂尖學府仿佛是他們的囊中之,唾手可得。
他們激昂地描繪著他們所希冀的、屬于顧嘉年的好前程。
于是,從初二上學期開始,爸媽為請了數理化的家教。各個科目每周額外上三次課,每次兩個小時,幾乎占據了所有的課余時間。
顧嘉年剛找到的節奏被切割得支離破碎。
爸媽急切地想要得到結果,每個家教幾乎只試一兩個月,期間如果顧嘉年的績沒有提升,就立刻換人。
顧嘉年格慢熱,很難與人快速親近,往往還沒磨合好就已經換了個家教。
那段時間,顧嘉年覺得自己像是養在池塘里的貝類,被生生塞一個又一個糲的石子。
忍著疼痛努力地想把那些石子變珍珠,可還沒功,舊的石子便被淋淋地掏出,新的、堅的石子又塞進來,永遠沒有痊愈的一天。
又如同一座破舊的旅店,接待著來來往往、面目模糊的旅人。
他們大多只住一到兩宿,沒人有時間真正停下腳步了解、修繕。
就這樣,的績不進反退。
從班級前五,到前十,到前十五,再退回到中游。
爸媽的失與謾罵像是一把把尖刀,一次一次扎進的皮,開始知道,原來罵人的詞匯量可以這麼富。
原來在他們眼里,竟然比這世界上最不堪的事更為不堪。
他們不甘心地掰著手指頭,控訴家里為請家教而花的錢,和為了提高的績付出的力與時間。
一筆一筆,通通是疊加在上的罪孽。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