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7章 忌小人 過往好事,緣盡則無。……

第7章 忌小人 過往好事,緣盡則無。……

清晨,一輛馬車停在了木蘭酒樓外。

穆蘭與父母兄弟們一一話別,又看了一眼尚未開業的蘇氏書肆,才背著包袱上了馬車。

片刻後,馬車拐過巷尾的十字路,離開了朱鷺巷,穆家人也紛紛回了酒樓。

蘇氏書肆的店門才被從推開,蘇安安打著哈欠站在門口,回頭看了一眼暗的蘇妙漪,“姑姑,穆蘭姐姐走了。”

蘇妙漪心事重重地倚靠著牆壁,沉默半晌才看了蘇安安一眼,“說了多次,別姐姐。”

蘇安安:“……哦。”

徹亮,朱鷺巷從沉睡中蘇醒,隨著煙火氣升騰,人聲也逐漸嘈雜。

對于朱鷺巷來說,無論了哪個人,似乎都無足輕重。

失憶傷的落難公子,揮金如土的紈绔子弟,還有咋咋呼呼的酒樓東家……這些人一個接著一個離開婁縣,可卻對朱鷺巷沒有毫影響,對這條街上其他人也沒有影響。

唯獨被影響的,好像只有蘇妙漪一人。

春去夏至,轉眼過了一月。

說來也奇怪,蘇妙漪的生活分明沒有變化,可卻忽然對現狀生出了從未有過的厭煩和惘然。

「就算你從前事事勝我一籌又如何,不過是在這朱鷺巷裏風一時罷了。」

穆蘭臨走前說的話,就好似給蘇妙漪下了什麽咒語,不舒坦。

蘇積玉最初還沒有察覺出什麽,直到蘇妙漪連每日的小報都不願意出,也不願意去書肆,蘇積玉才覺得勢不妙。

“妙漪,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我去請個大夫……你,你抄這些佛經做什麽?”

蘇積玉目瞪口呆。

蘇妙漪一幅勘破紅塵的頹唐模樣,懶懶地翻看著一本佛經,“婁縣太小,看來看去也就那些人,寫來寫去也就那些新聞,沒意思……”

蘇積玉大驚失

衛玠離開也沒見這幅模樣,怎麽穆蘭一婚一離開婁縣,就開始抄佛經了?

蘇積玉又忍不住犯愁,對著蘇安安試探,“你姑姑會不會……其實心裏喜歡的是……”

蘇安安手裏著一封信,“姑姑喜歡銅板啊。三叔公,你怎麽又忘了。”

蘇積玉:“……”

蘇積玉:“你手裏拿的什麽?”

“穆蘭姐姐的家書,他們讓我轉給姑姑。”

蘇積玉又是一驚,“穆蘭的家書,給你姑姑做什麽?!”

“那應該是穆蘭姐姐有要事要告訴姑姑吧。”

蘇積玉心糾結了半晌,才從蘇安安手裏奪過那封家書,低聲音道,“我先替你姑姑看一眼。”

不等蘇安安反應,蘇積玉已經展開那薄薄的一張紙,上頭只有兩行字。

一眼掃完那兩行字,蘇積玉的表頓時變得有些彩紛呈,只覺得手裏這張紙猶如燙手山芋,恨不能當即丟了、燒了……

一只纖細玉白的手過來,在他將心中念頭付諸行前拿走了那封信。

蘇妙漪垂眼將信拆開,信上的那幾行字簡單直白,就好像穆蘭叉著腰站在面前說話似的。

「蘇妙漪,猜猜我在臨安見了誰?衛玠,那個你瞎了眼才瞧上的男人。我只是同你說一聲,別給我回信,我沒工夫幫你打聽他的份」

“……”

蘇妙漪眸輕閃。

蘇積玉不放心地打量著的神變化,“這穆蘭也是,事都過去了,怎麽還要特意來給你傳話……”

蘇妙漪眼眸低垂,將那信紙重新折了幾折,攥在手心,“誰說這事過去了?”

蘇積玉訥訥半晌,才嘆了口氣,“我早就知道,你這個子,沒那麽容易放下……去一趟臨安,當面說清也能你徹底死了心,省得剪不斷理還……”

蘇妙漪擡眼看向蘇積玉,“爹,你隨我一同去吧。自我五歲那年,我們從臨安遷來婁縣,也已經有十多年不曾回去過了……”

蘇積玉臉頓時變得有些暗沉,猶豫片刻,才擺手道,“臨安那個地方,我不願回去”

像是生怕蘇妙漪再勸,他丟下一句“你若真要去臨安,便帶上蘇安安一起”,就轉回了自己的屋子。

蘇妙漪目送蘇積玉有些倉皇落拓的背影,眉心微蹙。

“姑姑,原來你和三叔公從前在臨安住過,怎麽從來沒有聽你們說起過呢?”

蘇安安雙眼都在放,“臨安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臨安的蒸餅是不是也與婁縣不一樣?”

蘇妙漪含糊不清地應了一聲,“唔……記不清了。”

“那我們何時出發去臨安?”

蘇安安才不管蘇妙漪去臨安做什麽,只要一想到臨安府有各種見都沒見過的食,便已有些迫不及待。

蘇妙漪看了一眼,想了想,“再過些時日吧。”

“就我跟你,我們兩個人嗎?”

蘇妙漪轉頭,向蘇積玉離開的方向,“不,我們一家人。”

***

蘇積玉本以為憑借蘇妙漪的果斷,今日早晨收了信,下午就會啓程去臨安。

可出乎意料的是,蘇妙漪竟一反常態,說從佛經裏悟出什麽急事緩做的道理,竟是將去臨安的日子一再往後推延,至于拖到什麽,除了自己,沒人知道。

此後幾日,蘇妙漪回到了書肆。

書肆裏那些學子很快發現了的變化,竟是不再坐在院中,也不再記錄他們談論的市井剽聞,而是在東側間臨窗而坐,研究著佛經。

“妙漪姑娘怎麽突然對佛法興趣了?”

衆人圍在了窗邊,看蘇妙漪焚香讀經。

蘇妙漪翻看著經書,邊噙著一笑,“只是近來翻看佛經,頗有悟,覺得佛經能人平心靜氣,實在是該人手一本、日日揣的寶貝。”

學子中也有對佛經興趣的,聽了這話立刻連聲附和。只是他們瞧了一眼蘇妙漪手裏的佛經,又面惋惜。

“如今婁縣的佛經基本都出自東街,不僅收錄的不全,刻工和寫工也總是出錯。妙漪姑娘若想抄經,我那裏有從臨安府特意帶回來的……”

蘇妙漪的眼神亮了起來,“那太好了。我之後想勸爹爹刻印些佛經,可我家書肆之前只做詩集,若能有臨安那邊書肆的佛經刻本做參考,想必能更得心應手。”

“蘇氏書肆若出佛經,我定讓母親那些信佛的夫人們都來買上一套。”

學子們一傳十,十傳百,蘇氏書肆打算刻印佛經的消息便在集賢書院不脛而走,沒過幾日,竟還有人特意找上了門。

那人是個生面孔,從未在朱鷺巷裏見過,不過張口又是地道的婁縣鄉音。

“都說你們這裏也要賣佛經了?是不是真的?”

書肆前頭的賬房愣了愣,“我們家東家是有這個想法,不過東家還沒發話……”

賬房的話剛說了一半,恰好蘇妙漪進來,打量了那人一番,立刻走過來接話道,“其實基本已經有著落了。您是想買佛經嗎?不如在我們這兒留下您府上的地址,等我們書肆的佛經刻印出來後,我會派人第一時間送到您的府上……”

那人皺眉,擺擺手,“那得等到什麽時候?有那個功夫,我不如去東街,那都有現的佛經賣,何必來你們這兒?”

蘇妙漪笑了笑,“婁縣人人皆知東街賣佛經,可也知道他們的佛經陋草率。從前大家顧那裏,不過是沒得選,往後等我家書肆的佛經一出,兩相比較,他們那裏怕是就要門可羅雀了。”

那人臉忽地變得十分難看,“妙漪姑娘的口氣倒是不小。”

語畢,他冷笑一聲,轉頭就走。

賬房聽得有些不安,“姑娘,東街不是好惹的,您可別在人前說那種話了……”

蘇妙漪卻不屑一顧,挑挑眉,“怎麽,就許他們做佛經,不許我做?我若真做了,他們還能放火將我這鋪子燒了不?”

是夜,恰逢蘇氏書肆的工人們完了刻印好的詩集。

蘇妙漪便提議請所有人去木蘭酒樓,既是犒勞大家這段時日的辛苦,也是為了慶功。

二樓的雅間裏,衆人圍聚在桌邊,說說笑笑格外熱鬧。

酒過三巡,蘇安安都吃撐著了,放下了碗筷,小口小口地嗑起了瓜子。

蘇妙漪喝了幾杯酒,面頰微紅地靠在一旁的圈椅中,低眉斂目,不知是清醒還是醉了。

蘇積玉正要過去看,卻被一喝大的刻工攔住,“蘇老板,我們接下來是不是真的要刻佛經?”

蘇積玉也有些醉了,迷迷糊糊地問,“什麽佛經?”

刻工自顧自地說道,“真要刻佛經的話,怕是得小心東街啊……”

話音未落,窗外忽然傳來一聲驚接著便是混而嘈雜的喧嚷聲——

雅間,酒意正酣的衆人反應遲鈍,都未曾想去窗口看一眼。

唯有沒喝酒的蘇安安嗅到了一焦灼的氣味,嚇得一下跳起來,“走,走水了?!”

倏然一靜,隨即便是嘲弄蘇安安的笑聲。

“走水,哪裏走水了?這不都好好的嗎?”

“砰——”

雅間的門猛地被推開,穆老板滿臉著急地站在外頭,“蘇老板,你家鋪子都燒了,你還在這兒喝酒?!!”

蘇積玉一愣,驀地轉撲到了窗前,一把推開了窗。

熱風撲面,醉意霎時清醒。

蘇積玉定眼一看,目竟就是“蘇氏書鋪”的招牌在火海中搖搖墜!

他神驟變,轉頭就往樓下沖去,雅間的其他人也都被那火嚇得清醒過來。

“怎麽,怎麽會這樣?這是誰幹的?”

“現在還問這些?下去幫著救火啊!”

衆人紛紛跟著蘇積玉往樓下沖去,蘇安安想起自己存在東側間的那些吃的,也慌慌張張地跟著跑了。

轉眼間,雅間只剩下緩緩走到窗邊的蘇妙漪。

低頭著樓下的盛況——

衙役們來回奔走、忙著滅火,蘇積玉和刻印工人們被死死攔在書肆外,吵嚷著要進去救書肆裏的財和那些剛刻印好的書,圍聚而來的人越來越多。

不知混了多久,火勢終于被控制住不再蔓延,整座蘇氏書肆卻被燒得焦煙彌漫、黑枯一片。

幾個衙役從書肆後頭將縱火者押了出來,那人一看便是個一窮二白的流民,嚇得不停討饒,說自己本只想些財,是不小心打翻了燭臺,這才釀大禍。

蘇積玉呆呆地坐在書肆外,臉灰敗。

刻工們咬牙切齒地說道,“蘇老板,沒那麽簡單!那定是東街派來的人!他們聽說你要出佛經,分他們的一杯羹,所以就坐不住了……”

“是啊,他們還特意找個流民!這流民無分文,就算要他一條命,咱們書肆的損失也無人能賠!”

蘇積玉頭暈目眩,喃喃道,“沒了,什麽都沒了……”

“佛曰,過往好事,皆是宿因所,緣盡則無。”

蘇妙漪輕的聲音自他後傳來,配上那無悲無喜的口吻,竟真的多了幾分神

蘇積玉一怔,擡眼看

蘇妙漪無奈一笑,“爹爹,看來我們同婁縣的緣分,已經盡了……”

蘇積玉嗓音沙啞,“那我們還能去哪兒?”

蘇妙漪轉頭向餘火未盡的蘇氏書肆,桃花眼裏映著竄不息的火,將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消沉頹唐付之一炬。

“回臨安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21章

階上春漪

第7章 忌小人 過往好事,緣盡則無。……

第7章 忌小人 過往好事,緣盡則無。……

清晨,一輛馬車停在了木蘭酒樓外。

穆蘭與父母兄弟們一一話別,又看了一眼尚未開業的蘇氏書肆,才背著包袱上了馬車。

片刻後,馬車拐過巷尾的十字路,離開了朱鷺巷,穆家人也紛紛回了酒樓。

蘇氏書肆的店門才被從推開,蘇安安打著哈欠站在門口,回頭看了一眼暗的蘇妙漪,“姑姑,穆蘭姐姐走了。”

蘇妙漪心事重重地倚靠著牆壁,沉默半晌才看了蘇安安一眼,“說了多次,別姐姐。”

蘇安安:“……哦。”

徹亮,朱鷺巷從沉睡中蘇醒,隨著煙火氣升騰,人聲也逐漸嘈雜。

對于朱鷺巷來說,無論了哪個人,似乎都無足輕重。

失憶傷的落難公子,揮金如土的紈绔子弟,還有咋咋呼呼的酒樓東家……這些人一個接著一個離開婁縣,可卻對朱鷺巷沒有毫影響,對這條街上其他人也沒有影響。

唯獨被影響的,好像只有蘇妙漪一人。

春去夏至,轉眼過了一月。

說來也奇怪,蘇妙漪的生活分明沒有變化,可卻忽然對現狀生出了從未有過的厭煩和惘然。

「就算你從前事事勝我一籌又如何,不過是在這朱鷺巷裏風一時罷了。」

穆蘭臨走前說的話,就好似給蘇妙漪下了什麽咒語,不舒坦。

蘇積玉最初還沒有察覺出什麽,直到蘇妙漪連每日的小報都不願意出,也不願意去書肆,蘇積玉才覺得勢不妙。

“妙漪,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我去請個大夫……你,你抄這些佛經做什麽?”

蘇積玉目瞪口呆。

蘇妙漪一幅勘破紅塵的頹唐模樣,懶懶地翻看著一本佛經,“婁縣太小,看來看去也就那些人,寫來寫去也就那些新聞,沒意思……”

蘇積玉大驚失

衛玠離開也沒見這幅模樣,怎麽穆蘭一婚一離開婁縣,就開始抄佛經了?

蘇積玉又忍不住犯愁,對著蘇安安試探,“你姑姑會不會……其實心裏喜歡的是……”

蘇安安手裏著一封信,“姑姑喜歡銅板啊。三叔公,你怎麽又忘了。”

蘇積玉:“……”

蘇積玉:“你手裏拿的什麽?”

“穆蘭姐姐的家書,他們讓我轉給姑姑。”

蘇積玉又是一驚,“穆蘭的家書,給你姑姑做什麽?!”

“那應該是穆蘭姐姐有要事要告訴姑姑吧。”

蘇積玉心糾結了半晌,才從蘇安安手裏奪過那封家書,低聲音道,“我先替你姑姑看一眼。”

不等蘇安安反應,蘇積玉已經展開那薄薄的一張紙,上頭只有兩行字。

一眼掃完那兩行字,蘇積玉的表頓時變得有些彩紛呈,只覺得手裏這張紙猶如燙手山芋,恨不能當即丟了、燒了……

一只纖細玉白的手過來,在他將心中念頭付諸行前拿走了那封信。

蘇妙漪垂眼將信拆開,信上的那幾行字簡單直白,就好像穆蘭叉著腰站在面前說話似的。

「蘇妙漪,猜猜我在臨安見了誰?衛玠,那個你瞎了眼才瞧上的男人。我只是同你說一聲,別給我回信,我沒工夫幫你打聽他的份」

“……”

蘇妙漪眸輕閃。

蘇積玉不放心地打量著的神變化,“這穆蘭也是,事都過去了,怎麽還要特意來給你傳話……”

蘇妙漪眼眸低垂,將那信紙重新折了幾折,攥在手心,“誰說這事過去了?”

蘇積玉訥訥半晌,才嘆了口氣,“我早就知道,你這個子,沒那麽容易放下……去一趟臨安,當面說清也能你徹底死了心,省得剪不斷理還……”

蘇妙漪擡眼看向蘇積玉,“爹,你隨我一同去吧。自我五歲那年,我們從臨安遷來婁縣,也已經有十多年不曾回去過了……”

蘇積玉臉頓時變得有些暗沉,猶豫片刻,才擺手道,“臨安那個地方,我不願回去”

像是生怕蘇妙漪再勸,他丟下一句“你若真要去臨安,便帶上蘇安安一起”,就轉回了自己的屋子。

蘇妙漪目送蘇積玉有些倉皇落拓的背影,眉心微蹙。

“姑姑,原來你和三叔公從前在臨安住過,怎麽從來沒有聽你們說起過呢?”

蘇安安雙眼都在放,“臨安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臨安的蒸餅是不是也與婁縣不一樣?”

蘇妙漪含糊不清地應了一聲,“唔……記不清了。”

“那我們何時出發去臨安?”

蘇安安才不管蘇妙漪去臨安做什麽,只要一想到臨安府有各種見都沒見過的食,便已有些迫不及待。

蘇妙漪看了一眼,想了想,“再過些時日吧。”

“就我跟你,我們兩個人嗎?”

蘇妙漪轉頭,向蘇積玉離開的方向,“不,我們一家人。”

***

蘇積玉本以為憑借蘇妙漪的果斷,今日早晨收了信,下午就會啓程去臨安。

可出乎意料的是,蘇妙漪竟一反常態,說從佛經裏悟出什麽急事緩做的道理,竟是將去臨安的日子一再往後推延,至于拖到什麽,除了自己,沒人知道。

此後幾日,蘇妙漪回到了書肆。

書肆裏那些學子很快發現了的變化,竟是不再坐在院中,也不再記錄他們談論的市井剽聞,而是在東側間臨窗而坐,研究著佛經。

“妙漪姑娘怎麽突然對佛法興趣了?”

衆人圍在了窗邊,看蘇妙漪焚香讀經。

蘇妙漪翻看著經書,邊噙著一笑,“只是近來翻看佛經,頗有悟,覺得佛經能人平心靜氣,實在是該人手一本、日日揣的寶貝。”

學子中也有對佛經興趣的,聽了這話立刻連聲附和。只是他們瞧了一眼蘇妙漪手裏的佛經,又面惋惜。

“如今婁縣的佛經基本都出自東街,不僅收錄的不全,刻工和寫工也總是出錯。妙漪姑娘若想抄經,我那裏有從臨安府特意帶回來的……”

蘇妙漪的眼神亮了起來,“那太好了。我之後想勸爹爹刻印些佛經,可我家書肆之前只做詩集,若能有臨安那邊書肆的佛經刻本做參考,想必能更得心應手。”

“蘇氏書肆若出佛經,我定讓母親那些信佛的夫人們都來買上一套。”

學子們一傳十,十傳百,蘇氏書肆打算刻印佛經的消息便在集賢書院不脛而走,沒過幾日,竟還有人特意找上了門。

那人是個生面孔,從未在朱鷺巷裏見過,不過張口又是地道的婁縣鄉音。

“都說你們這裏也要賣佛經了?是不是真的?”

書肆前頭的賬房愣了愣,“我們家東家是有這個想法,不過東家還沒發話……”

賬房的話剛說了一半,恰好蘇妙漪進來,打量了那人一番,立刻走過來接話道,“其實基本已經有著落了。您是想買佛經嗎?不如在我們這兒留下您府上的地址,等我們書肆的佛經刻印出來後,我會派人第一時間送到您的府上……”

那人皺眉,擺擺手,“那得等到什麽時候?有那個功夫,我不如去東街,那都有現的佛經賣,何必來你們這兒?”

蘇妙漪笑了笑,“婁縣人人皆知東街賣佛經,可也知道他們的佛經陋草率。從前大家顧那裏,不過是沒得選,往後等我家書肆的佛經一出,兩相比較,他們那裏怕是就要門可羅雀了。”

那人臉忽地變得十分難看,“妙漪姑娘的口氣倒是不小。”

語畢,他冷笑一聲,轉頭就走。

賬房聽得有些不安,“姑娘,東街不是好惹的,您可別在人前說那種話了……”

蘇妙漪卻不屑一顧,挑挑眉,“怎麽,就許他們做佛經,不許我做?我若真做了,他們還能放火將我這鋪子燒了不?”

是夜,恰逢蘇氏書肆的工人們完了刻印好的詩集。

蘇妙漪便提議請所有人去木蘭酒樓,既是犒勞大家這段時日的辛苦,也是為了慶功。

二樓的雅間裏,衆人圍聚在桌邊,說說笑笑格外熱鬧。

酒過三巡,蘇安安都吃撐著了,放下了碗筷,小口小口地嗑起了瓜子。

蘇妙漪喝了幾杯酒,面頰微紅地靠在一旁的圈椅中,低眉斂目,不知是清醒還是醉了。

蘇積玉正要過去看,卻被一喝大的刻工攔住,“蘇老板,我們接下來是不是真的要刻佛經?”

蘇積玉也有些醉了,迷迷糊糊地問,“什麽佛經?”

刻工自顧自地說道,“真要刻佛經的話,怕是得小心東街啊……”

話音未落,窗外忽然傳來一聲驚接著便是混而嘈雜的喧嚷聲——

雅間,酒意正酣的衆人反應遲鈍,都未曾想去窗口看一眼。

唯有沒喝酒的蘇安安嗅到了一焦灼的氣味,嚇得一下跳起來,“走,走水了?!”

倏然一靜,隨即便是嘲弄蘇安安的笑聲。

“走水,哪裏走水了?這不都好好的嗎?”

“砰——”

雅間的門猛地被推開,穆老板滿臉著急地站在外頭,“蘇老板,你家鋪子都燒了,你還在這兒喝酒?!!”

蘇積玉一愣,驀地轉撲到了窗前,一把推開了窗。

熱風撲面,醉意霎時清醒。

蘇積玉定眼一看,目竟就是“蘇氏書鋪”的招牌在火海中搖搖墜!

他神驟變,轉頭就往樓下沖去,雅間的其他人也都被那火嚇得清醒過來。

“怎麽,怎麽會這樣?這是誰幹的?”

“現在還問這些?下去幫著救火啊!”

衆人紛紛跟著蘇積玉往樓下沖去,蘇安安想起自己存在東側間的那些吃的,也慌慌張張地跟著跑了。

轉眼間,雅間只剩下緩緩走到窗邊的蘇妙漪。

低頭著樓下的盛況——

衙役們來回奔走、忙著滅火,蘇積玉和刻印工人們被死死攔在書肆外,吵嚷著要進去救書肆裏的財和那些剛刻印好的書,圍聚而來的人越來越多。

不知混了多久,火勢終于被控制住不再蔓延,整座蘇氏書肆卻被燒得焦煙彌漫、黑枯一片。

幾個衙役從書肆後頭將縱火者押了出來,那人一看便是個一窮二白的流民,嚇得不停討饒,說自己本只想些財,是不小心打翻了燭臺,這才釀大禍。

蘇積玉呆呆地坐在書肆外,臉灰敗。

刻工們咬牙切齒地說道,“蘇老板,沒那麽簡單!那定是東街派來的人!他們聽說你要出佛經,分他們的一杯羹,所以就坐不住了……”

“是啊,他們還特意找個流民!這流民無分文,就算要他一條命,咱們書肆的損失也無人能賠!”

蘇積玉頭暈目眩,喃喃道,“沒了,什麽都沒了……”

“佛曰,過往好事,皆是宿因所,緣盡則無。”

蘇妙漪輕的聲音自他後傳來,配上那無悲無喜的口吻,竟真的多了幾分神

蘇積玉一怔,擡眼看

蘇妙漪無奈一笑,“爹爹,看來我們同婁縣的緣分,已經盡了……”

蘇積玉嗓音沙啞,“那我們還能去哪兒?”

蘇妙漪轉頭向餘火未盡的蘇氏書肆,桃花眼裏映著竄不息的火,將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消沉頹唐付之一炬。

“回臨安啊。”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