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04章 三湯沸千鈞
對於斐蓁這樣年齡的半大小子來說,理解什麼是百姓,什麼是民眾,什麼是階級,什麼是剝削,確實是比較難。
因為有很多事,並不一定就能表現得非常明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黑白來。
就像是開飯莊的,或許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讓吃飯的,做飯的,獲得了各自的需求,但是很快,蓋房子的,租地皮的就過來了,然後就會從吃飯的,做飯的裡面摳錢,笑呵呵的走了。
之後的矛盾,就是吃飯的和做飯的了,至於蓋房子和租地皮的,就了。
一些不明白事理的拍著桌子罵廚子,即便是有些火星子濺到了蓋房子和租地皮的那邊去,也會有一些狗子立刻衝上去表示蓋房子和租地皮的也不容易,要多諒,多理解……
但是產生這些源的需求是什麼?;
是選擇。
是方向。
而最為可怕的,卻是那些一本正經的,卻只說半句實話的傢伙。
比如賈詡。
斐蓁的理解,只能卡在將領兵卒的層面上,畢竟年齡在那邊,斐潛要求斐蓁能夠理解什麼是百姓民眾的力量,顯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驗積累,但是賈詡你個濃眉大眼的……
哦,三角眼山羊鬍的,也來玩這套?
龐統挪到了前線,關中留守的是荀攸,但是關中的事太多了,荀攸一個人忙不過來,斐潛便是拖拽了賈詡來補位。
只不過這甲魚麼……
斐潛找賈詡來,一方面是詢問了解這一段時間來在隴右,以及西域的一些況,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要問問賈詡對於接下來這一段時間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山東投降吏,士族,鄉紳的理意見,解決方案等等。;
可以預見,在驃騎軍進河,甚至更遠一些的山東中原地區之後,會有大量的地方吏,鄉紳等等立刻換上了驃騎的旗幟,然後表示他們可能從太興元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就已經是心向驃騎,只是因為曹氏的迫害,夏侯的威脅等等原因,才無奈的在曹營,卻一直盼著明云云。
對於這些人來說,改換門庭只不過換件袍,改個旗幟的事,但是斐潛並不願意如此。因為簡單的接這些人投降,而不做出相對的改變,那麼就幾乎是失去了斐潛在關中推改制的意義,而如果說將關中的制度直接搬過去,又會立刻陷山東的陷阱當中。因為山東之中有太多的人已經被灌輸得不喜歡腦子,也懶得去明白什麼事理,人云亦云的有很多。
斐潛雖然和龐統商議過在實施制度變化的過程當中大上的步驟和方案,但是從設想到落地,是需要人員去執行的,而對於人人心的把握,斐潛覺得當下三國之中,如果賈詡稱第二,怕是沒幾個人敢自稱第一的。;
暮漸沉,晚風將驃騎府衙周邊懸掛的旗幟吹拂高高飄揚。
賈詡沉默著,盯著旗幟看了片刻,裡嘀咕著『三』什麼的字眼,便是緩緩的走了進去。
堂下的護衛高聲唱名。
斐潛從廳堂之中快步而出,拉著賈詡就往堂走,順便吩咐侍從去端茶來。
談事麼,喝茶最好。
談利益,說生死,才是喝酒。
這是華夏傳統,要不然為何要流傳『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賈詡拱拱手,謝過了斐潛,然後坐在廳堂之,端端正正,看這外表,就是一副老實人的模樣,只不過偶然眼眸裡面跳過的,略微可以現出其心的某些端倪。
『文和。』斐潛的聲音不不慢,『先喝茶。』;
賈詡苦笑了一下,『主公,還是先說事吧……』
斐潛笑道,『這是為何?』
賈詡低頭說道:『臣聽聞如今有聞司請人,便是說喝茶……』
『哈哈哈哈……』斐潛大笑,『文和自污,卻是為何?莫非文和以為某是不可容人之輩?』
賈詡捋了捋鬍子,『主公自然是不需如此……不過……山東之,若無把柄,怎能順從?』
斐潛收了笑,將茶碗給賈詡推過去,『文和知某憂慮,便是出此下策?』
有聞司上報,賈詡在隴右期間,收了羌人頭目一些東西,牛羊皮什麼的,數目不算多,也不算,然後在隴右開了個賈式的草場,招了些人手在飼養。
這事,很是微妙。
一方面麼,賈詡沒給羌人錢,算是白拿了羌人的財貨,另外一方面麼,羌人卻也沒有說什麼,甚至在草場裡面幫著飼養牛羊的,也同樣大多數是羌人。;
斐潛看到這個信息的時候,幾乎第一時間就判斷是賈詡自污之舉了。
因為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剛剛好卡在紅線邊上,也只有賈詡這樣的傢伙能做得出來。
進一步,就是貪污賄,可是這個貪污賄的數額又不大。退一步,那是先拿貨後給錢,只不過錢款的時間略有些長,但是羌人都沒意見,旁人又能說什麼?
至於侵占草場什麼的,說起來好像很嚴重,但是實際上不算是什麼事,因為隴右的人口度遠遠低於後世,而因為北宮事件,導致在這一段時間,羌人的數量也下降了很多,很多草場都是空著的。
雖然說『莫非王土』,可是在漢代城鎮之外的絕大多數荒地,都沒有特意去標識出來。普通百姓偶爾去搞點東西,採集野果獵殺點野改善生活,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說大張旗鼓開始要以某個無主的荒山荒地作為謀生或是賺錢之的時候,吏就聞著味道來了……;
所以如果說賈詡侵占土地,那麼也可以,但是又是無主的草場,就算是論價,也談不上什麼。
『臣如今老邁昏花……』賈詡似乎還想要矇混過關。
『文和……』斐潛沒等賈詡說完,便是出聲打斷了他的話,神略微嚴肅。
廳堂的青銅博山爐里騰起裊裊青煙。
賈詡的手指在案幾上輕輕叩擊,片刻之後嘆息一聲,『也罷。臣有聞,昔者范蠡泛舟五湖,非畏勾踐劍利,乃知「飛鳥盡,良弓藏」……』
賈詡手示意,表示斐潛不需要解釋和打斷,『臣自然知曉,主公雄才大略,心開闊,絕非勾踐鼠目之輩,然……他人信否?』
『嗯。』斐潛微微皺眉。
賈詡著盤旋上升的煙氣,聲音像隴右戈壁的碎石相互,『文種見西施吳,猶信「君子之約」……可這世間,多有勾踐之愚,難有主公之智啊!』;
斐潛端著茶碗,看著茶碗的茶湯微微盪起漣漪,『文和此舉,便是為了……使山東降士,類而長?』
雒城之戰,一般的百姓看到的是驃騎軍又得勝了,商人看到的是又有新的商路和商品了,吏看到的是又多出了新的蘿蔔坑,而對於賈詡這樣的人,他先一步看到了斐潛的憂慮,並且還直接給出了一個斐潛表示是『下策』的答案。
在雒城之中,除了降兵之外,還有很多的山東士族子弟。
這些傢伙在城破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的反抗,或者說僅有的傷,也是在爭搶著如何給張遼,以及驃騎軍的『獻爭寵』的過程當中相互推搡而導致的……
張遼上報這些事的時候,斐潛便是覺得有些頭疼了,而且還有預,隨著他的部隊人馬進中原地區,這一類的頭疼事件,還會越來越多。
『主公,昔日吳子,可是殺妻求將啊……』賈詡似乎察覺了斐潛的頭疼,便是輕聲說道,『如今這山東之輩,未必有吳子之能,然有吳子之也。』;
斐潛默然。
想要晉升,是人的天。
太想要進步了的,也不僅僅是吳起一個人。
古今中外,多了去了。後世裡面如果家庭為了拖累的,用極端手段的比較,但是離婚的就比較普遍了,米帝政府員都不敢公開其家庭關係,也是有這一方面的考慮。當然,也有不太敢彰顯出自家一家老小,親戚七大姑八大姨什麼的都在一個地方打的原因……
相比之下,大漢山東中原的士族鄉紳,就比較坦一些,至他們明確的表示他們要在自己的家鄉把持鄉野萬萬年,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賈詡從袖子裡面抖出了一枚銅錢,叮噹落在了桌面上,『主公且看,這是某在長安發現的……』
錢幣顯然使用了有一段時間了,上面布滿了銅鏽。;
款式麼,是斐潛最早一批的征西錢。
不過斐潛很快就發現了這錢幣的異常,上面的圖案似乎是澆鑄然後打磨出來的,所以異常的糊……
『這是山東偽造?』斐潛問道。
賈詡點了點頭。『此等之輩,信的是「狡兔三窟」,怕的是「城門失火」……』
斐潛看著錢幣,若有所思。
在早期製造征西錢的時候,斐潛就考慮過被仿冒的可能,然後他在那個階段故意增加了製造征西錢的難度,並且超出了原本五銖錢的價值,使得在那個特殊的階段,為了『良幣驅逐劣幣』,使得山東士族即便是仿造征西錢也要很虧本,功的讓征西錢打了山東中原地區。
後世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但是在過程當中,需要分析。
知道一些理論,卻不懂得變通的,就容易陷形而上的陷阱里。;
就像是大熊倒下之後,米元大量進大熊市場,將原本大熊貨幣驅逐出去,也是類似反過來模式,米元為了易主,而大熊貨幣則是為了劣幣。
而現在,這枚征西錢,說明還是有山東士族子弟,寧願虧本,也要鑄造出來……
就像是吳起殺妻。
拿著斐潛長安錢莊的飛錢,顯然不如手中著大量的金銀銅幣更安全。
自己手中有現金,肯定方便一些,否則到了長安錢莊裡面要兌現,順利當然一切都沒問題,萬一上點什麼,夥計掌柜的死活盤問這錢從哪裡來的,又有什麼證據能證明這錢是乾淨的時候,不就麻煩大了麼?
斐潛想起大河冰封之時,河邊民夫要取魚,總會先在冰面鑿個小孔,賈詡的自污便是這個孔,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讓水下的魚自己鑽出來……
;
『昔年商君徙木立信,今主公不妨以臣為木。』賈詡說道,聲音細細微微,似乎很是誠懇,山東世族豪右見驃騎能容臣之「污跡」,必爭相獻上把柄。然而他們做慣千金萬錢的大生意,豈會滿足於臣這般小打小鬧?』
賈詡臉上出了一些笑容,『當年張良給高祖獻分封策,亦是先請封雍齒。臣不才,願做驃騎的雍齒。』
『你這草場,就是送給山東士族子弟的安心湯……』斐潛點了點頭,『所以文和故意在隴右留個草場,就像吳起給魯侯看的投名狀?』
賈詡頷首。
雖然如此,但是斐潛心中覺得有些不對。
沉默了片刻,斐潛忽然注意到這枚銅錢邊緣位置已經被挲得很了,那麼或許是這錢已經不斷的重複流通了很久,要麼就是在賈詡手中天天挲了很長時間了……;
這就有些意思了。
斐潛的目之中,泛起了一些疑慮。
賈詡的計策,從來都不會這麼『簡單』……
雖然現在看來,賈詡的計策像那麼一回事。
賈詡應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典故,向斐潛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他有信心在斐潛之下繼續為為任,獻謀獻策,是因為他知道斐潛有雄才大略,可以容許賈詡以及其他人的一些病,短,以及知人善用,不用擔心為甩鍋對象,或是走狗烹;但是山東中原地區的那些地方吏不清楚,也沒信心,所以賈詡先給這些山東中原地區的吏打個樣,自污以給驃騎大將軍斐潛把柄。
這樣做一來是符合關東中原地區這些吏的習慣,畢竟給上司把柄作為投名狀,符合山東士族子弟的場潛規則,另外也可以讓斐潛在需要翻臉收拾這些關東中原吏的時候可以省事,畢竟這些山東中原的吏並不能像賈詡這樣這麼準的控制把柄的大小,而且這些人平常幹的事遠遠比送給斐潛的把柄要嚴重得多,稍微深挖一下,就能順藤瓜搞出不事來。;
這方法似乎是一魚好幾吃,確實是符合賈詡的份,可是斐潛心中約約,還是覺得有些什麼地方不對勁。
究竟是哪裡有問題?
斐潛盯著手中的銅錢,翻來翻去的看。
賈詡微微瞇著眼,捋著鬍鬚,也不說話,也不著急,似乎開始欣賞起風景起來。
斐潛把玩著銅錢,忽然心中一,舊征西,新驃騎。
難道山東士族就沒有仿製新的驃騎錢?
顯然也不可能。
做了初一,必然也會做十五。
那麼為什麼賈詡只拿了這征西錢?
新,舊?
斐潛忽然有些明白了。
『文和此湯藥,確實不錯,但是我怎麼覺得文和你這湯藥……有些不符合文和份……』斐潛說著,從桌案上翻出了之前斐蓁留下的那篇《調燮賦》,遞給了賈詡,『來,這是犬子近日所寫文章,文和不妨多加斧正。』;
賈詡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裡說著不敢,但是依舊接過了斐蓁所寫的文章,看了起來。
過了片刻,賈詡放下了文章,剛要開口,斐潛就說道:『說不足之,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唉……』賈詡嘆口氣,跟著斐潛混,多有些沒意思。不過略微停頓了片刻,便是說道,『略浮於上。』
簡單來說,就是『空』了。
當然,以斐蓁這樣的年齡,能做出這樣的文章來,好吧,即便是有人幫忙潤代筆,但是也算是不錯了,不可能要求得就必須如同賈詡一般的老辣,所以也就自然被賈詡一眼看出其中的問題。
雖然說在文章裡面,斐蓁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常平倉五均市,以及吏勸農勤勉等等,但是這些東西都流於表面。
是大漢早年沒有常平倉麼?;
那麼為什麼到了當下大漢的百姓依舊那麼痛苦?
別以為在斐潛治理之下,關中百姓就很幸福了,頓頓都能有酒有,但是實際上能頓頓吃上的,依舊只有士族子弟,平常百姓偶爾能吃上一次,就算是改善生活了,要不然斐蓁也不會在文章裡面寫出貧窮百姓和士族豪右的飲食差距問題。
只能說是在斐潛這裡,關中百姓死的了。畢竟關中整上來說,依舊有些人手短缺,只要不是真到了什麼活都懶得做的程度,混點飯吃還是沒有問題,吃得差一些而已。但是要說在斐潛麾下的所有百姓都進幸福安康的大漢興盛模式,那還早得遠。
解決問題的本,不是常平倉制度,也不是什麼要勸農勤勉,而是實際做的事!
誰來做?怎麼做?以及做到什麼程度,要怎樣保證能做好等等,才能算是腳落下了一些,而最後要等到完全踩到地面上,依舊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說,斐蓁的文章顯得『空』也就算賈詡給予比較中肯的評價了。
斐潛起,推開窗楣,夜風卷著屋的些許青煙撲向星空。
『文和……』斐潛說道。
『臣在。』賈詡應答。
『此策,試某乎?』斐潛轉,盯著賈詡。
賈詡俯而拜,『臣不敢。』
斐潛斜藐了賈詡一眼,又轉頭看向了夜空,喟嘆道,『既然如此,文和獻策為何也是「略浮於上」?』
;
第3604章 三湯沸千鈞
對於斐蓁這樣年齡的半大小子來說,理解什麼是百姓,什麼是民眾,什麼是階級,什麼是剝削,確實是比較難。
因為有很多事,並不一定就能表現得非常明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黑白來。
就像是開飯莊的,或許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讓吃飯的,做飯的,獲得了各自的需求,但是很快,蓋房子的,租地皮的就過來了,然後就會從吃飯的,做飯的裡面摳錢,笑呵呵的走了。
之後的矛盾,就是吃飯的和做飯的了,至於蓋房子和租地皮的,就了。
一些不明白事理的拍著桌子罵廚子,即便是有些火星子濺到了蓋房子和租地皮的那邊去,也會有一些狗子立刻衝上去表示蓋房子和租地皮的也不容易,要多諒,多理解……
但是產生這些源的需求是什麼?;
是選擇。
是方向。
而最為可怕的,卻是那些一本正經的,卻只說半句實話的傢伙。
比如賈詡。
斐蓁的理解,只能卡在將領兵卒的層面上,畢竟年齡在那邊,斐潛要求斐蓁能夠理解什麼是百姓民眾的力量,顯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驗積累,但是賈詡你個濃眉大眼的……
哦,三角眼山羊鬍的,也來玩這套?
龐統挪到了前線,關中留守的是荀攸,但是關中的事太多了,荀攸一個人忙不過來,斐潛便是拖拽了賈詡來補位。
只不過這甲魚麼……
斐潛找賈詡來,一方面是詢問了解這一段時間來在隴右,以及西域的一些況,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要問問賈詡對於接下來這一段時間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山東投降吏,士族,鄉紳的理意見,解決方案等等。;
可以預見,在驃騎軍進河,甚至更遠一些的山東中原地區之後,會有大量的地方吏,鄉紳等等立刻換上了驃騎的旗幟,然後表示他們可能從太興元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就已經是心向驃騎,只是因為曹氏的迫害,夏侯的威脅等等原因,才無奈的在曹營,卻一直盼著明云云。
對於這些人來說,改換門庭只不過換件袍,改個旗幟的事,但是斐潛並不願意如此。因為簡單的接這些人投降,而不做出相對的改變,那麼就幾乎是失去了斐潛在關中推改制的意義,而如果說將關中的制度直接搬過去,又會立刻陷山東的陷阱當中。因為山東之中有太多的人已經被灌輸得不喜歡腦子,也懶得去明白什麼事理,人云亦云的有很多。
斐潛雖然和龐統商議過在實施制度變化的過程當中大上的步驟和方案,但是從設想到落地,是需要人員去執行的,而對於人人心的把握,斐潛覺得當下三國之中,如果賈詡稱第二,怕是沒幾個人敢自稱第一的。;
暮漸沉,晚風將驃騎府衙周邊懸掛的旗幟吹拂高高飄揚。
賈詡沉默著,盯著旗幟看了片刻,裡嘀咕著『三』什麼的字眼,便是緩緩的走了進去。
堂下的護衛高聲唱名。
斐潛從廳堂之中快步而出,拉著賈詡就往堂走,順便吩咐侍從去端茶來。
談事麼,喝茶最好。
談利益,說生死,才是喝酒。
這是華夏傳統,要不然為何要流傳『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賈詡拱拱手,謝過了斐潛,然後坐在廳堂之,端端正正,看這外表,就是一副老實人的模樣,只不過偶然眼眸裡面跳過的,略微可以現出其心的某些端倪。
『文和。』斐潛的聲音不不慢,『先喝茶。』;
賈詡苦笑了一下,『主公,還是先說事吧……』
斐潛笑道,『這是為何?』
賈詡低頭說道:『臣聽聞如今有聞司請人,便是說喝茶……』
『哈哈哈哈……』斐潛大笑,『文和自污,卻是為何?莫非文和以為某是不可容人之輩?』
賈詡捋了捋鬍子,『主公自然是不需如此……不過……山東之,若無把柄,怎能順從?』
斐潛收了笑,將茶碗給賈詡推過去,『文和知某憂慮,便是出此下策?』
有聞司上報,賈詡在隴右期間,收了羌人頭目一些東西,牛羊皮什麼的,數目不算多,也不算,然後在隴右開了個賈式的草場,招了些人手在飼養。
這事,很是微妙。
一方面麼,賈詡沒給羌人錢,算是白拿了羌人的財貨,另外一方面麼,羌人卻也沒有說什麼,甚至在草場裡面幫著飼養牛羊的,也同樣大多數是羌人。;
斐潛看到這個信息的時候,幾乎第一時間就判斷是賈詡自污之舉了。
因為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剛剛好卡在紅線邊上,也只有賈詡這樣的傢伙能做得出來。
進一步,就是貪污賄,可是這個貪污賄的數額又不大。退一步,那是先拿貨後給錢,只不過錢款的時間略有些長,但是羌人都沒意見,旁人又能說什麼?
至於侵占草場什麼的,說起來好像很嚴重,但是實際上不算是什麼事,因為隴右的人口度遠遠低於後世,而因為北宮事件,導致在這一段時間,羌人的數量也下降了很多,很多草場都是空著的。
雖然說『莫非王土』,可是在漢代城鎮之外的絕大多數荒地,都沒有特意去標識出來。普通百姓偶爾去搞點東西,採集野果獵殺點野改善生活,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說大張旗鼓開始要以某個無主的荒山荒地作為謀生或是賺錢之的時候,吏就聞著味道來了……;
所以如果說賈詡侵占土地,那麼也可以,但是又是無主的草場,就算是論價,也談不上什麼。
『臣如今老邁昏花……』賈詡似乎還想要矇混過關。
『文和……』斐潛沒等賈詡說完,便是出聲打斷了他的話,神略微嚴肅。
廳堂的青銅博山爐里騰起裊裊青煙。
賈詡的手指在案幾上輕輕叩擊,片刻之後嘆息一聲,『也罷。臣有聞,昔者范蠡泛舟五湖,非畏勾踐劍利,乃知「飛鳥盡,良弓藏」……』
賈詡手示意,表示斐潛不需要解釋和打斷,『臣自然知曉,主公雄才大略,心開闊,絕非勾踐鼠目之輩,然……他人信否?』
『嗯。』斐潛微微皺眉。
賈詡著盤旋上升的煙氣,聲音像隴右戈壁的碎石相互,『文種見西施吳,猶信「君子之約」……可這世間,多有勾踐之愚,難有主公之智啊!』;
斐潛端著茶碗,看著茶碗的茶湯微微盪起漣漪,『文和此舉,便是為了……使山東降士,類而長?』
雒城之戰,一般的百姓看到的是驃騎軍又得勝了,商人看到的是又有新的商路和商品了,吏看到的是又多出了新的蘿蔔坑,而對於賈詡這樣的人,他先一步看到了斐潛的憂慮,並且還直接給出了一個斐潛表示是『下策』的答案。
在雒城之中,除了降兵之外,還有很多的山東士族子弟。
這些傢伙在城破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的反抗,或者說僅有的傷,也是在爭搶著如何給張遼,以及驃騎軍的『獻爭寵』的過程當中相互推搡而導致的……
張遼上報這些事的時候,斐潛便是覺得有些頭疼了,而且還有預,隨著他的部隊人馬進中原地區,這一類的頭疼事件,還會越來越多。
『主公,昔日吳子,可是殺妻求將啊……』賈詡似乎察覺了斐潛的頭疼,便是輕聲說道,『如今這山東之輩,未必有吳子之能,然有吳子之也。』;
斐潛默然。
想要晉升,是人的天。
太想要進步了的,也不僅僅是吳起一個人。
古今中外,多了去了。後世裡面如果家庭為了拖累的,用極端手段的比較,但是離婚的就比較普遍了,米帝政府員都不敢公開其家庭關係,也是有這一方面的考慮。當然,也有不太敢彰顯出自家一家老小,親戚七大姑八大姨什麼的都在一個地方打的原因……
相比之下,大漢山東中原的士族鄉紳,就比較坦一些,至他們明確的表示他們要在自己的家鄉把持鄉野萬萬年,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賈詡從袖子裡面抖出了一枚銅錢,叮噹落在了桌面上,『主公且看,這是某在長安發現的……』
錢幣顯然使用了有一段時間了,上面布滿了銅鏽。;
款式麼,是斐潛最早一批的征西錢。
不過斐潛很快就發現了這錢幣的異常,上面的圖案似乎是澆鑄然後打磨出來的,所以異常的糊……
『這是山東偽造?』斐潛問道。
賈詡點了點頭。『此等之輩,信的是「狡兔三窟」,怕的是「城門失火」……』
斐潛看著錢幣,若有所思。
在早期製造征西錢的時候,斐潛就考慮過被仿冒的可能,然後他在那個階段故意增加了製造征西錢的難度,並且超出了原本五銖錢的價值,使得在那個特殊的階段,為了『良幣驅逐劣幣』,使得山東士族即便是仿造征西錢也要很虧本,功的讓征西錢打了山東中原地區。
後世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但是在過程當中,需要分析。
知道一些理論,卻不懂得變通的,就容易陷形而上的陷阱里。;
就像是大熊倒下之後,米元大量進大熊市場,將原本大熊貨幣驅逐出去,也是類似反過來模式,米元為了易主,而大熊貨幣則是為了劣幣。
而現在,這枚征西錢,說明還是有山東士族子弟,寧願虧本,也要鑄造出來……
就像是吳起殺妻。
拿著斐潛長安錢莊的飛錢,顯然不如手中著大量的金銀銅幣更安全。
自己手中有現金,肯定方便一些,否則到了長安錢莊裡面要兌現,順利當然一切都沒問題,萬一上點什麼,夥計掌柜的死活盤問這錢從哪裡來的,又有什麼證據能證明這錢是乾淨的時候,不就麻煩大了麼?
斐潛想起大河冰封之時,河邊民夫要取魚,總會先在冰面鑿個小孔,賈詡的自污便是這個孔,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讓水下的魚自己鑽出來……
;
『昔年商君徙木立信,今主公不妨以臣為木。』賈詡說道,聲音細細微微,似乎很是誠懇,山東世族豪右見驃騎能容臣之「污跡」,必爭相獻上把柄。然而他們做慣千金萬錢的大生意,豈會滿足於臣這般小打小鬧?』
賈詡臉上出了一些笑容,『當年張良給高祖獻分封策,亦是先請封雍齒。臣不才,願做驃騎的雍齒。』
『你這草場,就是送給山東士族子弟的安心湯……』斐潛點了點頭,『所以文和故意在隴右留個草場,就像吳起給魯侯看的投名狀?』
賈詡頷首。
雖然如此,但是斐潛心中覺得有些不對。
沉默了片刻,斐潛忽然注意到這枚銅錢邊緣位置已經被挲得很了,那麼或許是這錢已經不斷的重複流通了很久,要麼就是在賈詡手中天天挲了很長時間了……;
這就有些意思了。
斐潛的目之中,泛起了一些疑慮。
賈詡的計策,從來都不會這麼『簡單』……
雖然現在看來,賈詡的計策像那麼一回事。
賈詡應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典故,向斐潛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他有信心在斐潛之下繼續為為任,獻謀獻策,是因為他知道斐潛有雄才大略,可以容許賈詡以及其他人的一些病,短,以及知人善用,不用擔心為甩鍋對象,或是走狗烹;但是山東中原地區的那些地方吏不清楚,也沒信心,所以賈詡先給這些山東中原地區的吏打個樣,自污以給驃騎大將軍斐潛把柄。
這樣做一來是符合關東中原地區這些吏的習慣,畢竟給上司把柄作為投名狀,符合山東士族子弟的場潛規則,另外也可以讓斐潛在需要翻臉收拾這些關東中原吏的時候可以省事,畢竟這些山東中原的吏並不能像賈詡這樣這麼準的控制把柄的大小,而且這些人平常幹的事遠遠比送給斐潛的把柄要嚴重得多,稍微深挖一下,就能順藤瓜搞出不事來。;
這方法似乎是一魚好幾吃,確實是符合賈詡的份,可是斐潛心中約約,還是覺得有些什麼地方不對勁。
究竟是哪裡有問題?
斐潛盯著手中的銅錢,翻來翻去的看。
賈詡微微瞇著眼,捋著鬍鬚,也不說話,也不著急,似乎開始欣賞起風景起來。
斐潛把玩著銅錢,忽然心中一,舊征西,新驃騎。
難道山東士族就沒有仿製新的驃騎錢?
顯然也不可能。
做了初一,必然也會做十五。
那麼為什麼賈詡只拿了這征西錢?
新,舊?
斐潛忽然有些明白了。
『文和此湯藥,確實不錯,但是我怎麼覺得文和你這湯藥……有些不符合文和份……』斐潛說著,從桌案上翻出了之前斐蓁留下的那篇《調燮賦》,遞給了賈詡,『來,這是犬子近日所寫文章,文和不妨多加斧正。』;
賈詡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裡說著不敢,但是依舊接過了斐蓁所寫的文章,看了起來。
過了片刻,賈詡放下了文章,剛要開口,斐潛就說道:『說不足之,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唉……』賈詡嘆口氣,跟著斐潛混,多有些沒意思。不過略微停頓了片刻,便是說道,『略浮於上。』
簡單來說,就是『空』了。
當然,以斐蓁這樣的年齡,能做出這樣的文章來,好吧,即便是有人幫忙潤代筆,但是也算是不錯了,不可能要求得就必須如同賈詡一般的老辣,所以也就自然被賈詡一眼看出其中的問題。
雖然說在文章裡面,斐蓁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常平倉五均市,以及吏勸農勤勉等等,但是這些東西都流於表面。
是大漢早年沒有常平倉麼?;
那麼為什麼到了當下大漢的百姓依舊那麼痛苦?
別以為在斐潛治理之下,關中百姓就很幸福了,頓頓都能有酒有,但是實際上能頓頓吃上的,依舊只有士族子弟,平常百姓偶爾能吃上一次,就算是改善生活了,要不然斐蓁也不會在文章裡面寫出貧窮百姓和士族豪右的飲食差距問題。
只能說是在斐潛這裡,關中百姓死的了。畢竟關中整上來說,依舊有些人手短缺,只要不是真到了什麼活都懶得做的程度,混點飯吃還是沒有問題,吃得差一些而已。但是要說在斐潛麾下的所有百姓都進幸福安康的大漢興盛模式,那還早得遠。
解決問題的本,不是常平倉制度,也不是什麼要勸農勤勉,而是實際做的事!
誰來做?怎麼做?以及做到什麼程度,要怎樣保證能做好等等,才能算是腳落下了一些,而最後要等到完全踩到地面上,依舊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說,斐蓁的文章顯得『空』也就算賈詡給予比較中肯的評價了。
斐潛起,推開窗楣,夜風卷著屋的些許青煙撲向星空。
『文和……』斐潛說道。
『臣在。』賈詡應答。
『此策,試某乎?』斐潛轉,盯著賈詡。
賈詡俯而拜,『臣不敢。』
斐潛斜藐了賈詡一眼,又轉頭看向了夜空,喟嘆道,『既然如此,文和獻策為何也是「略浮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