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顧先生那裡?”鄭靖業拈鬚笑問杜氏。
杜氏沒好氣地道:“可不是,跑得比賊還快!”
也不是穿不起這珍珠衫,本來這世上就有類似的佩飾,很多貴婦也喜歡披珍珠,只是像鄭琰這樣“大手筆”(或曰敗家)的,還真是見!
要是個男孩子,這樣對他媽,真是好得不能再好,溫啊!連慶林長公主都想到了。長大了一定是個花叢好手,可是個丫頭啊!
杜氏想死的心都有了:“怎麼就不知道存東西呢?嗯?哪像個過日子的人啊?!怎麼就不像個丫頭呢?”
杜氏不好意思手兒的東西,就是要讓鄭琰自己攢起來的。鄭琰倒好,全禍害了。過日子不知道留一手可怎麼行?還有,這丫頭對自己也太不上心了,想到別人就不想自己,無私也要有個限度好不好?
鄭靖業對兒的神奇行爲已經麻木了,這一回做得雖然略顯奢侈,卻也不是不能接。在鄭靖業看來,不是給自己弄的,而是孝敬母親的。如果鄭琰養個土撥鼠的習,他纔要犯愁呢。
鄭琰再容易犯二,有一點在鄭靖業看來是難能可貴的,那就是大氣、果斷,該下手就下手,並不拖泥帶水。有了錢,想買房就買房,知道不能置私產,不用父母說一個字,乾脆利落地上了。釀出酒來,方子二話不說就上。誰給難看,連猶豫都不帶猶豫地就回去。想給母親添置首飾,直接去做。就連跑路,咳咳,都跑得這樣雷厲風行。
再一次嘆,這要是個兒子就好了!
“讓擔心兩天,就使人接回來,我看思玄那裡也不會留過年的,今晚就人信息過來也說不定,”鄭靖業下了結論,又勸杜氏,“這也是孩子的孝心不是?孩子有良心,該高興纔是。阿琰,”頓了一頓,“也不是沒有分寸的孩子。”
杜氏猶帶怒意:“都是你,把慣壞了!”
“是我是我。”鄭靖業低聲下氣賠不是。
正說話間,顧府已經派人帶著顧益純的手書來跟鄭靖業解釋況了。
鄭靖業笑道:“師傅再收留兩天,讓娘消消氣。”
鄭琰就這麼在顧府暫住了。
顧府人口簡單,但是人往來卻並不簡單,誰顧氏是大族呢?誰慶林長公主孃家親戚多呢?虧得慶林長公主是可以開府的,有一整套的班子在運作,顧氏夫婦要做的不過是最後把關而已。又因慶林長公主況特殊(懷孕),有些不想去的聚會完全可以推掉。
鄭琰就在慶林公主家蹭吃蹭喝兼取笑老師的準爹蠢相了。顧益純對付還是有一套的:“聽說有人是來我這裡躲板子的。”
鄭琰的臉就垮了下來。
慶林長公主安鄭琰:“你娘不過是不樂見你這麼手鬆,並不是真的生氣。”
鄭琰懷裡揣著珍珠衫過來,驚魂未定地求收留。慶林長公主必然要問及始末,鄭琰自己都不明白是哪裡出了錯,只得請教師父師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怕杜氏一怒之下把的好心碾珍珠,必要搞清原因。
慶林長公主要求看一看珍珠衫,不看則已,一看也嚇了一跳:“你就這麼,”比劃一下,“捧到你娘面前了?”這珍珠衫真是漂亮,邊緣是珍珠串的流蘇,主是珠子編的花紋,可不像是尋常那樣的大菱形,跟漁網似的,而是細細編串出的花草圖樣。於領口地方垂兩條絛,絛上兩顆小紅寶石的墜腳。
花大本錢了!構思也巧,不是做不出,而是沒想到。
慶林長公主嘆道:“難爲你這份兒心,”倒也,“罷了,我與你師傅就給你說和說和。”
鄭琰大喜:“好啊好啊。”
“這樣的好東西你就這麼拿了回來,仔細磕壞了。好好收起來,等你娘氣消了,再恭恭敬敬地奉上。”
“哎。”
————————————————————————————————
本以爲有慶林長公主的面子,且兩家乃是“通家之好”,大不了狠狠賣萌,然後問問徐徐迴轉,問明白杜氏不高興的原因,改了就是。兩家長輩通了氣,鄭靖業的話帶到了,慶林長公主也放了心,鄭靖業不生氣,鄭家的事兒就沒什麼波瀾。
沒想到半道來了個攪局的,來頭還不小!
話說皇帝是一個彈很大的職業,不但是指年齡、後宮人數,還指工作量。想忙的,累得像條狗,想閒的,懶得像只貓。眼下這個皇帝,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勞碌如老牛,勞國事、勞咳咳房那個事。如今上了年紀,覺得國家承平,他就閒了下來。
有鄭靖業這樣的優秀勞力,自己再什麼都過問那是呆子,皇帝心安理得地魚。快過年了,年終總結一搞完,衙門都開始放假了,皇帝也給自己放了假。又不是平民百姓家裡,男人還要親自宰頭豬、殺只、門神什麼的,他就徹底閒下來了。
這一閒,就想起MS他妹子還欠他一頓飯,都欠了大半年了!不行,一定要吃回來!因苗妃等還要準備宮裡過年,他老人家自己就過來了!別人吃不吃的不打,皇帝的債是不能欠的。
哥哥看妹妹,即便是皇家,也沒有某些時代那麼隆重,皇帝也沒擺大駕,帶著護衛、太監就來了。這種事還算是比較常見的,皇帝本不用“溜”出宮,只要登記帶人,而且不要去那啥啥的場所被史發現噴唾沫,一切OK!不能隨意出宮的,那是宮裡的未年和已婚婦(妃妾)。
輕輕巧巧,皇帝就到了慶林長公主府上。隨行太監的臉倒是識別度頗高,皇帝止住了開中門迎接,門路就殺過來看妹妹。如果顧鼐這熊孩子還在這裡,一定會鄙視:皇帝好沒規矩!
來了就遇上了鄭琰。
皇帝先跟妹妹說話,慶林長公主聽說皇帝要來蹭飯,很是高興:“我這裡正有好東西呢。”介紹了鄭琰同學孝敬的好吃的。說來如今飯桌上極有特的酒啊的,還都是鄭琰搞出來的。皇帝很滿意地表示:“今天咱們人又不多,圍坐著吃,中間點個火鍋,難得的熱鬧。”
慶林長公主表示這樣很好,哥哥很英明。
“阿琰也在?還沒放假?來看你師傅師母?”關心完妹妹的學習生活,皇帝對鄭琰發嘮叨攻擊。
“聖上?您來啦?”左看右看,這算是微服出遊?嘖嘖,你還想趁熱鬧逛大街,再拐無知啊?
“你皺著眉頭幹什麼呢?被罵了?”
他這一說,又說到了鄭琰的傷心事。剛咬牙決定,如果杜氏不高興,大不了把衫子拆了,串項鍊大批發。
慶林長公主玩笑道:“我正要說們孃兒倆呢,一個滿心赤誠要孝敬母親,一個就心疼閨。”簡要地介紹了鄭琰的囧境,也是在皇帝這裡備個案,給鄭琰打個底稿。
皇帝來了興趣,要看珍珠衫。鄭琰不太樂意地取了來:“看吧,爲了它,我差點兒要見識家法了,幸虧跑得快。”
皇帝看慣了好東西,也得說這衫子不錯:“是好東西,你又有孝心,你娘斷沒生氣的道理。要不把找來,我給你們開解開解。”他開始搶居委會大媽的工作了。
鄭琰的臉一下子青了,今天是顧鄭雙方商量好的“阿琰回家請罪日”。皇帝這一攙和是要鬧哪樣?!
鄭琰的腦袋瘋狂運轉,覺得自己的腦子如果是臺機的話,已經超負荷到冒煙了:“不要!”
引著外人來爹媽?這得是怎樣的腦缺才能想得出這樣的主意啊?!借力打力也不是這樣打的好不好?
這形有個不恰當的類比,好比國家鬥,吳三桂打不過李自,回頭找滿洲幫忙。是,吳某人是得了足夠的好了,而且付款的還不是他,結果呢?反正沒多久吳三桂就不得不造反,造反有啥下場,大家都知道了。
雖則李自不是吳三桂的爹媽,兄弟也算不大上,兩都是在爭奪利益而已。事實卻證明了,“幫”你打架的真不是爲你的王八氣征服的小弟,更多的是想坐收漁人之利的黃雀。“指使”與“被利用”是TMD兩碼事啊有木有?能擊敗你不了的人,表明這個外力比你強大得多,你跟瑪麗蘇神借來的智商認爲這強大的外力就必須是你的忠犬。人可以二,但不可以這麼二!
眼前的事或許不到那個地步,皇帝也沒那麼蛋疼,但是,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
某些白癡公知本不明白,讓某國來干涉本國政“關注兔子國X權問題”,幫他們取得了好之後,就該簽訂《二十一條》了。或許他們是明白的,但是……與國家危亡比起來,個人眼前得失要重要得多。
真是連黑社會都比不上,基本上有點職業道德的黑社會,即便由於出賣而被捕,也不會與警察合作。
鄭琰很自覺地把自家歸黑社會,把皇帝當條子防範。
“我今天是要回家請罪的,估著我阿孃氣也消了,現在已經臘月末了,只能說吉祥話兒,我盼這一天盼好久了。”年前年後有一段時間,風俗來說,只能說吉祥話、不能打小孩子,鄭琰對這個倒是門兒清。
慶林長公主瞋目:“你躲我這兒就是爲了這個啊?”
皇帝大笑:“我跟你回去看看,保管出了年也不你吃虧。”
“不行!您一面兒,他們就是心裡生氣也得不生氣啊,君前失儀什麼的。哪有拿皇帝著爹孃不罰我的?”
“條子”倒是很好說話,充分現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良好素質:“你說怎麼辦吧。”
鄭琰得寸進尺:“那等會兒您得先躲著,等我阿孃不生氣了,您再出來。”
“先出來了我生氣啊。”鄭琰表示出了威脅。就這樣還不樂意呢,最好是皇帝馬上回宮裡窩著,等家的事解決了再出來。爹怎麼會不知道皇帝出宮啊?還是有種迫父母的罪惡來的,可惜是皇帝,不能往死裡得罪。
逗得皇帝直樂,別人要這麼說,皇帝估計得生氣,換鄭琰來說,也就這樣了。這丫頭就是個吃貨啊吃貨,給皇帝最深的印象就是“言無忌”與“吃”。說生氣,那就讓氣唄,反正皇帝聽完沒有要生氣的意思。
既覺得鄭琰是“言無忌”的實誠孩子,的上述行爲就可以解釋爲死守孝道底線,不讓父母爲難,而不是心機深沉、面面俱到。
這也是皇帝縱容鄭琰的地方,要是鄭琰求他幫忙勸杜氏,皇帝估計也能答應。但是,鄭琰這樣強要求皇帝不要手,皇帝更覺得鄭琰有規矩。還是那句話,求你爹媽的領導來要求你爹媽不生氣,這孩子本的想法就有問題。還是這樣憨直地不忤逆父母、不給父母難看的孩子討人喜歡。
皇帝也答應了下來:“我悄悄跟著去總了吧?他們不知道我來了,怎麼樣?”皇帝表現出了老小孩兒的某些特徵。
“。”
皇帝失笑。
————————————————————————————————
過了兩天,杜氏的氣並沒有消,只是轉移到了鄭靖業的上。這貨居然不關心兒!七娘長歪了可怎麼辦喲!這麼想著,杜氏很沒給鄭靖業多好臉看。有鄭靖業拉去大半仇恨,鄭琰回來的請罪之旅倒是頗爲順利。
進門就先跪下來:“阿孃我錯了,我知道阿孃是爲我好,以後再了不敢了。我以後都不隨便禍害東西了。”想來送首飾的時候杜氏還是很高興的,也許關鍵是浪費?
“你還知道回來!”來的是顧氏夫婦,那就沒啥好避的了,杜氏沒想到皇帝居然化了個裝(換了行頭不那麼好辨認)親自搞潛伏。
鄭琰的歪理那還真是一套一套的:“小大走爲孝嘛,阿孃生氣,打壞了我,心疼的還是您啊!阿孃最疼我了,我也最疼阿孃了。”
杜氏捶桌:“你給我起來。”
慶林長公主開始和稀泥:“好啦好啦,
氣也氣過了。孩子的孝心不可傷呢,”使眼令鄭琰捧上了衫子,“這麼小的孩子,有幾個全心全意想著父母的?別人求還求不得呢,我這個,”肚子,“要是這樣啊,我做夢都能笑醒。”
這件事上,杜氏臉上是極有彩的,不過是擔心兒才發脾氣。終於開了臉:“你還趴地上做什麼?很暖和麼?”
鄭琰爬起來,打蛇隨棒兒上:“阿孃試試嘛~”
杜氏拗不過,故意板著臉,換上一試:“好東西給老婆子用,也顯不出好看來,你個丫頭。還不去後面換了裳出來陪我們用飯。”顧氏夫婦來了,肯定是要留著吃飯的。
鄭琰荒腔走板地唱了一句:“你在我心裡是最咿~”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
皇帝這時候纔出來,又是一番擾攘,又讓鄭靖業把子孫出來一起熱鬧:“要因我來而拘束,我可就是惡客啦。卿與我妹是通家之好,也別對我太生疏麼。”
鄭靖業一笑:“只要聖上不嫌他們無狀,臣可是爲他們頭疼不已。”可不是麼,他盡生了些奇奇怪怪的子孫。
是夠奇怪的!酒宴擺上了,五位長者上座,皇帝坐了主座,兩對夫妻打橫相陪。鄭家的子孫下首列席,鄭靖業把徐烈三人也了出來,趁機介紹了一下:“臣看他們也與孫子們一般。”皇帝倒是知道徐樑等人是鄭靖業的原書僮,考慮到這年頭的主僕關係,也就正常視之,還與大家進行了親切的流。
氣氛一直友好著,直到鄭琰出現了。
杜氏手指頭直:“你這是什麼樣兒?給我滾回去換正經服去!”
鄭琰青小帽,小男孩兒打扮,準備過來給娘倒酒以示賠禮、乖乖賣萌討好,圖個開心的。孰不知杜氏的心病正是現在“沒個孩兒樣”。見娘發怒了,鄭琰趕跑掉。
“咳咳,七娘其實頗有些豪俠氣。心寬廣,不是壞事。”當人老師的怎麼著也要給弟子圓這個場子。
可這樣兒不行啊!
別家閨再BH再兇殘,也沒有這樣兒的好不好?人哪有不、不珠寶首飾的?怎麼能忘了自己的那一份兒,縱使不得已……也沒見有這樣樂意的。把別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自己天生麗質去了。現在更好,開始別錯了!
“這還是個丫頭麼?”杜氏想打人,在場的三位男士都肝兒,“這個樣子,以後要怎麼辦喲!”
慶林長公主勉強道:“這不是還小麼?長大了就好、長大了就好。”
大家一齊說:“長大了就好。”
作者有話要說:妹啊!今天電梯驚魂啊!電梯到了18樓,停了,它卡死了。宿舍樓的電梯有過掉下去的經歷啊!那是18樓啊!18樓啊!T T半天沒緩過來,當時想掏出手機打電話,發現……沒!信!號!靠之。腦子有點,小池同學的淚史先緩一下,放阿琰。
好容易平復了心碼字,碼完了發現……晉!江!又!!了!堅持到現在才更上T T
今天好衰!
中國古代的君臣關係並不是都像清代那樣誠惶誠恐的。上《南齊書·周盤龍傳》:盤龍妾杜氏,上送金釵鑷二十枚,手敕曰:”“餉周公阿杜”。注意"送"與"餉"兩個字。
而且,在明代之前,皇帝出宮還是比較自由的,常有“幸某人第/宅”的記錄。
以及[1]“小大走”,是指父母生氣要打你的時候,估一下,如果只是撓兩個,就挨著,如果抄搟麪杖就不要傻站著了,趕跑!正大明的理由是:怕打得重了,打自己打壞了,讓父母揹負“不慈”(不護子)的罪名。
PS:我對公知無怨念啊!絕不是因爲某些人在艦母下水的時候譏諷勞民傷財,等到釣魚-島出事又罵政府不作爲。
以及,這章鄭琰跟皇帝間的對話,還涉及到父權與皇權之爭。即“君與父孰重”,這是一個文化演變的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
“去了顧先生那裡?”鄭靖業拈鬚笑問杜氏。
杜氏沒好氣地道:“可不是,跑得比賊還快!”
也不是穿不起這珍珠衫,本來這世上就有類似的佩飾,很多貴婦也喜歡披珍珠,只是像鄭琰這樣“大手筆”(或曰敗家)的,還真是見!
要是個男孩子,這樣對他媽,真是好得不能再好,溫啊!連慶林長公主都想到了。長大了一定是個花叢好手,可是個丫頭啊!
杜氏想死的心都有了:“怎麼就不知道存東西呢?嗯?哪像個過日子的人啊?!怎麼就不像個丫頭呢?”
杜氏不好意思手兒的東西,就是要讓鄭琰自己攢起來的。鄭琰倒好,全禍害了。過日子不知道留一手可怎麼行?還有,這丫頭對自己也太不上心了,想到別人就不想自己,無私也要有個限度好不好?
鄭靖業對兒的神奇行爲已經麻木了,這一回做得雖然略顯奢侈,卻也不是不能接。在鄭靖業看來,不是給自己弄的,而是孝敬母親的。如果鄭琰養個土撥鼠的習,他纔要犯愁呢。
鄭琰再容易犯二,有一點在鄭靖業看來是難能可貴的,那就是大氣、果斷,該下手就下手,並不拖泥帶水。有了錢,想買房就買房,知道不能置私產,不用父母說一個字,乾脆利落地上了。釀出酒來,方子二話不說就上。誰給難看,連猶豫都不帶猶豫地就回去。想給母親添置首飾,直接去做。就連跑路,咳咳,都跑得這樣雷厲風行。
再一次嘆,這要是個兒子就好了!
“讓擔心兩天,就使人接回來,我看思玄那裡也不會留過年的,今晚就人信息過來也說不定,”鄭靖業下了結論,又勸杜氏,“這也是孩子的孝心不是?孩子有良心,該高興纔是。阿琰,”頓了一頓,“也不是沒有分寸的孩子。”
杜氏猶帶怒意:“都是你,把慣壞了!”
“是我是我。”鄭靖業低聲下氣賠不是。
正說話間,顧府已經派人帶著顧益純的手書來跟鄭靖業解釋況了。
鄭靖業笑道:“師傅再收留兩天,讓娘消消氣。”
鄭琰就這麼在顧府暫住了。
顧府人口簡單,但是人往來卻並不簡單,誰顧氏是大族呢?誰慶林長公主孃家親戚多呢?虧得慶林長公主是可以開府的,有一整套的班子在運作,顧氏夫婦要做的不過是最後把關而已。又因慶林長公主況特殊(懷孕),有些不想去的聚會完全可以推掉。
鄭琰就在慶林公主家蹭吃蹭喝兼取笑老師的準爹蠢相了。顧益純對付還是有一套的:“聽說有人是來我這裡躲板子的。”
鄭琰的臉就垮了下來。
慶林長公主安鄭琰:“你娘不過是不樂見你這麼手鬆,並不是真的生氣。”
鄭琰懷裡揣著珍珠衫過來,驚魂未定地求收留。慶林長公主必然要問及始末,鄭琰自己都不明白是哪裡出了錯,只得請教師父師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怕杜氏一怒之下把的好心碾珍珠,必要搞清原因。
慶林長公主要求看一看珍珠衫,不看則已,一看也嚇了一跳:“你就這麼,”比劃一下,“捧到你娘面前了?”這珍珠衫真是漂亮,邊緣是珍珠串的流蘇,主是珠子編的花紋,可不像是尋常那樣的大菱形,跟漁網似的,而是細細編串出的花草圖樣。於領口地方垂兩條絛,絛上兩顆小紅寶石的墜腳。
花大本錢了!構思也巧,不是做不出,而是沒想到。
慶林長公主嘆道:“難爲你這份兒心,”倒也,“罷了,我與你師傅就給你說和說和。”
鄭琰大喜:“好啊好啊。”
“這樣的好東西你就這麼拿了回來,仔細磕壞了。好好收起來,等你娘氣消了,再恭恭敬敬地奉上。”
“哎。”
————————————————————————————————
本以爲有慶林長公主的面子,且兩家乃是“通家之好”,大不了狠狠賣萌,然後問問徐徐迴轉,問明白杜氏不高興的原因,改了就是。兩家長輩通了氣,鄭靖業的話帶到了,慶林長公主也放了心,鄭靖業不生氣,鄭家的事兒就沒什麼波瀾。
沒想到半道來了個攪局的,來頭還不小!
話說皇帝是一個彈很大的職業,不但是指年齡、後宮人數,還指工作量。想忙的,累得像條狗,想閒的,懶得像只貓。眼下這個皇帝,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勞碌如老牛,勞國事、勞咳咳房那個事。如今上了年紀,覺得國家承平,他就閒了下來。
有鄭靖業這樣的優秀勞力,自己再什麼都過問那是呆子,皇帝心安理得地魚。快過年了,年終總結一搞完,衙門都開始放假了,皇帝也給自己放了假。又不是平民百姓家裡,男人還要親自宰頭豬、殺只、門神什麼的,他就徹底閒下來了。
這一閒,就想起MS他妹子還欠他一頓飯,都欠了大半年了!不行,一定要吃回來!因苗妃等還要準備宮裡過年,他老人家自己就過來了!別人吃不吃的不打,皇帝的債是不能欠的。
哥哥看妹妹,即便是皇家,也沒有某些時代那麼隆重,皇帝也沒擺大駕,帶著護衛、太監就來了。這種事還算是比較常見的,皇帝本不用“溜”出宮,只要登記帶人,而且不要去那啥啥的場所被史發現噴唾沫,一切OK!不能隨意出宮的,那是宮裡的未年和已婚婦(妃妾)。
輕輕巧巧,皇帝就到了慶林長公主府上。隨行太監的臉倒是識別度頗高,皇帝止住了開中門迎接,門路就殺過來看妹妹。如果顧鼐這熊孩子還在這裡,一定會鄙視:皇帝好沒規矩!
來了就遇上了鄭琰。
皇帝先跟妹妹說話,慶林長公主聽說皇帝要來蹭飯,很是高興:“我這裡正有好東西呢。”介紹了鄭琰同學孝敬的好吃的。說來如今飯桌上極有特的酒啊的,還都是鄭琰搞出來的。皇帝很滿意地表示:“今天咱們人又不多,圍坐著吃,中間點個火鍋,難得的熱鬧。”
慶林長公主表示這樣很好,哥哥很英明。
“阿琰也在?還沒放假?來看你師傅師母?”關心完妹妹的學習生活,皇帝對鄭琰發嘮叨攻擊。
“聖上?您來啦?”左看右看,這算是微服出遊?嘖嘖,你還想趁熱鬧逛大街,再拐無知啊?
“你皺著眉頭幹什麼呢?被罵了?”
他這一說,又說到了鄭琰的傷心事。剛咬牙決定,如果杜氏不高興,大不了把衫子拆了,串項鍊大批發。
慶林長公主玩笑道:“我正要說們孃兒倆呢,一個滿心赤誠要孝敬母親,一個就心疼閨。”簡要地介紹了鄭琰的囧境,也是在皇帝這裡備個案,給鄭琰打個底稿。
皇帝來了興趣,要看珍珠衫。鄭琰不太樂意地取了來:“看吧,爲了它,我差點兒要見識家法了,幸虧跑得快。”
皇帝看慣了好東西,也得說這衫子不錯:“是好東西,你又有孝心,你娘斷沒生氣的道理。要不把找來,我給你們開解開解。”他開始搶居委會大媽的工作了。
鄭琰的臉一下子青了,今天是顧鄭雙方商量好的“阿琰回家請罪日”。皇帝這一攙和是要鬧哪樣?!
鄭琰的腦袋瘋狂運轉,覺得自己的腦子如果是臺機的話,已經超負荷到冒煙了:“不要!”
引著外人來爹媽?這得是怎樣的腦缺才能想得出這樣的主意啊?!借力打力也不是這樣打的好不好?
這形有個不恰當的類比,好比國家鬥,吳三桂打不過李自,回頭找滿洲幫忙。是,吳某人是得了足夠的好了,而且付款的還不是他,結果呢?反正沒多久吳三桂就不得不造反,造反有啥下場,大家都知道了。
雖則李自不是吳三桂的爹媽,兄弟也算不大上,兩都是在爭奪利益而已。事實卻證明了,“幫”你打架的真不是爲你的王八氣征服的小弟,更多的是想坐收漁人之利的黃雀。“指使”與“被利用”是TMD兩碼事啊有木有?能擊敗你不了的人,表明這個外力比你強大得多,你跟瑪麗蘇神借來的智商認爲這強大的外力就必須是你的忠犬。人可以二,但不可以這麼二!
眼前的事或許不到那個地步,皇帝也沒那麼蛋疼,但是,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
某些白癡公知本不明白,讓某國來干涉本國政“關注兔子國X權問題”,幫他們取得了好之後,就該簽訂《二十一條》了。或許他們是明白的,但是……與國家危亡比起來,個人眼前得失要重要得多。
真是連黑社會都比不上,基本上有點職業道德的黑社會,即便由於出賣而被捕,也不會與警察合作。
鄭琰很自覺地把自家歸黑社會,把皇帝當條子防範。
“我今天是要回家請罪的,估著我阿孃氣也消了,現在已經臘月末了,只能說吉祥話兒,我盼這一天盼好久了。”年前年後有一段時間,風俗來說,只能說吉祥話、不能打小孩子,鄭琰對這個倒是門兒清。
慶林長公主瞋目:“你躲我這兒就是爲了這個啊?”
皇帝大笑:“我跟你回去看看,保管出了年也不你吃虧。”
“不行!您一面兒,他們就是心裡生氣也得不生氣啊,君前失儀什麼的。哪有拿皇帝著爹孃不罰我的?”
“條子”倒是很好說話,充分現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良好素質:“你說怎麼辦吧。”
鄭琰得寸進尺:“那等會兒您得先躲著,等我阿孃不生氣了,您再出來。”
“先出來了我生氣啊。”鄭琰表示出了威脅。就這樣還不樂意呢,最好是皇帝馬上回宮裡窩著,等家的事解決了再出來。爹怎麼會不知道皇帝出宮啊?還是有種迫父母的罪惡來的,可惜是皇帝,不能往死裡得罪。
逗得皇帝直樂,別人要這麼說,皇帝估計得生氣,換鄭琰來說,也就這樣了。這丫頭就是個吃貨啊吃貨,給皇帝最深的印象就是“言無忌”與“吃”。說生氣,那就讓氣唄,反正皇帝聽完沒有要生氣的意思。
既覺得鄭琰是“言無忌”的實誠孩子,的上述行爲就可以解釋爲死守孝道底線,不讓父母爲難,而不是心機深沉、面面俱到。
這也是皇帝縱容鄭琰的地方,要是鄭琰求他幫忙勸杜氏,皇帝估計也能答應。但是,鄭琰這樣強要求皇帝不要手,皇帝更覺得鄭琰有規矩。還是那句話,求你爹媽的領導來要求你爹媽不生氣,這孩子本的想法就有問題。還是這樣憨直地不忤逆父母、不給父母難看的孩子討人喜歡。
皇帝也答應了下來:“我悄悄跟著去總了吧?他們不知道我來了,怎麼樣?”皇帝表現出了老小孩兒的某些特徵。
“。”
皇帝失笑。
————————————————————————————————
過了兩天,杜氏的氣並沒有消,只是轉移到了鄭靖業的上。這貨居然不關心兒!七娘長歪了可怎麼辦喲!這麼想著,杜氏很沒給鄭靖業多好臉看。有鄭靖業拉去大半仇恨,鄭琰回來的請罪之旅倒是頗爲順利。
進門就先跪下來:“阿孃我錯了,我知道阿孃是爲我好,以後再了不敢了。我以後都不隨便禍害東西了。”想來送首飾的時候杜氏還是很高興的,也許關鍵是浪費?
“你還知道回來!”來的是顧氏夫婦,那就沒啥好避的了,杜氏沒想到皇帝居然化了個裝(換了行頭不那麼好辨認)親自搞潛伏。
鄭琰的歪理那還真是一套一套的:“小大走爲孝嘛,阿孃生氣,打壞了我,心疼的還是您啊!阿孃最疼我了,我也最疼阿孃了。”
杜氏捶桌:“你給我起來。”
慶林長公主開始和稀泥:“好啦好啦,
氣也氣過了。孩子的孝心不可傷呢,”使眼令鄭琰捧上了衫子,“這麼小的孩子,有幾個全心全意想著父母的?別人求還求不得呢,我這個,”肚子,“要是這樣啊,我做夢都能笑醒。”
這件事上,杜氏臉上是極有彩的,不過是擔心兒才發脾氣。終於開了臉:“你還趴地上做什麼?很暖和麼?”
鄭琰爬起來,打蛇隨棒兒上:“阿孃試試嘛~”
杜氏拗不過,故意板著臉,換上一試:“好東西給老婆子用,也顯不出好看來,你個丫頭。還不去後面換了裳出來陪我們用飯。”顧氏夫婦來了,肯定是要留著吃飯的。
鄭琰荒腔走板地唱了一句:“你在我心裡是最咿~”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
皇帝這時候纔出來,又是一番擾攘,又讓鄭靖業把子孫出來一起熱鬧:“要因我來而拘束,我可就是惡客啦。卿與我妹是通家之好,也別對我太生疏麼。”
鄭靖業一笑:“只要聖上不嫌他們無狀,臣可是爲他們頭疼不已。”可不是麼,他盡生了些奇奇怪怪的子孫。
是夠奇怪的!酒宴擺上了,五位長者上座,皇帝坐了主座,兩對夫妻打橫相陪。鄭家的子孫下首列席,鄭靖業把徐烈三人也了出來,趁機介紹了一下:“臣看他們也與孫子們一般。”皇帝倒是知道徐樑等人是鄭靖業的原書僮,考慮到這年頭的主僕關係,也就正常視之,還與大家進行了親切的流。
氣氛一直友好著,直到鄭琰出現了。
杜氏手指頭直:“你這是什麼樣兒?給我滾回去換正經服去!”
鄭琰青小帽,小男孩兒打扮,準備過來給娘倒酒以示賠禮、乖乖賣萌討好,圖個開心的。孰不知杜氏的心病正是現在“沒個孩兒樣”。見娘發怒了,鄭琰趕跑掉。
“咳咳,七娘其實頗有些豪俠氣。心寬廣,不是壞事。”當人老師的怎麼著也要給弟子圓這個場子。
可這樣兒不行啊!
別家閨再BH再兇殘,也沒有這樣兒的好不好?人哪有不、不珠寶首飾的?怎麼能忘了自己的那一份兒,縱使不得已……也沒見有這樣樂意的。把別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自己天生麗質去了。現在更好,開始別錯了!
“這還是個丫頭麼?”杜氏想打人,在場的三位男士都肝兒,“這個樣子,以後要怎麼辦喲!”
慶林長公主勉強道:“這不是還小麼?長大了就好、長大了就好。”
大家一齊說:“長大了就好。”
作者有話要說:妹啊!今天電梯驚魂啊!電梯到了18樓,停了,它卡死了。宿舍樓的電梯有過掉下去的經歷啊!那是18樓啊!18樓啊!T T半天沒緩過來,當時想掏出手機打電話,發現……沒!信!號!靠之。腦子有點,小池同學的淚史先緩一下,放阿琰。
好容易平復了心碼字,碼完了發現……晉!江!又!!了!堅持到現在才更上T T
今天好衰!
中國古代的君臣關係並不是都像清代那樣誠惶誠恐的。上《南齊書·周盤龍傳》:盤龍妾杜氏,上送金釵鑷二十枚,手敕曰:”“餉周公阿杜”。注意"送"與"餉"兩個字。
而且,在明代之前,皇帝出宮還是比較自由的,常有“幸某人第/宅”的記錄。
以及[1]“小大走”,是指父母生氣要打你的時候,估一下,如果只是撓兩個,就挨著,如果抄搟麪杖就不要傻站著了,趕跑!正大明的理由是:怕打得重了,打自己打壞了,讓父母揹負“不慈”(不護子)的罪名。
PS:我對公知無怨念啊!絕不是因爲某些人在艦母下水的時候譏諷勞民傷財,等到釣魚-島出事又罵政府不作爲。
以及,這章鄭琰跟皇帝間的對話,還涉及到父權與皇權之爭。即“君與父孰重”,這是一個文化演變的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