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時候,有個人奚鼐,是當時的製墨名家。他製作的易水墨,聞名天下。而後祖孫三代延綿經營,且技不斷改進,更是深世人讚譽。”
高德全娓娓而談道:“不過後來,由於唐末戰,奚家舉家遷至安/徽/歙/州。當時的奚家有一個奚廷珪的人,在繼承祖輩技的同時,努力創新,終於發明瞭一種新墨。這種新墨膠不變質、墨不變形,質量大大超過了祖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後來,這種墨得到了南唐李後主李煜的高度讚揚,並對奚鼐家族恩賜了自己的國姓。從此以後,奚廷珪就改姓而為李廷珪了,他的墨,也就被人稱為李廷珪墨,或者李墨。”
高德全估算道:“再之後,過了幾十上百年,歙/州改名為徽州。而李廷珪,也就被後人譽為徽墨的奠基人。”
與此同時,俞飛白也興致道:“傳說,李廷珪製墨,用料非常講究,要鬆煙、珍珠、玉屑、龍腦,和以生漆、鹿角膠、犀角、麝香等等名貴品,搗十萬次之後,才製作型。”
“所以,這樣的墨,堅如石,膩理,澤如漆,甚至於可以當刀來使,削木裁紙。”
俞飛白非常好奇,看著高德全手裡的墨錠,蠢蠢。
“如果,這塊墨錠真是李墨,的確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高德全沉道:“史書上有記載,南唐的一個名臣徐鉉,年的時候,得到了一塊李墨。然後和他弟弟一同讀書使用,一天研墨寫五千個字,卻整整用了十年之久。”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北宋一個大不小心把一塊李墨掉到池塘裡了。可能是這大太有錢,覺得下水撈墨太費事,乾脆不理會。等到第二年的時候,他又掉了一件比較重要的東西到池塘裡麵,立即派人打撈,並把李墨也撈了出來。”
“然而,經過一年時間的池水浸泡,那塊李墨卻仍然堅如初,表裡如一,澤如新。這個時候,那個大才意識到李墨的珍貴,視為珍寶而妥加收藏起來。”
說到這裡,高德全歎聲道:“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人歎,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由此可見李廷珪墨的稀罕可貴。”
“德叔,說了那麼多,那這塊墨錠,到底是真是假。”俞飛白急不可耐道。
“人家王觀還冇說話呢,你著急什麼。”
高德全恨鐵不鋼道:“又忘記了,凡事要冷靜。”
王觀躺著也中槍,隻好鼻子乾笑起來。他不是不急,主要是已經知道東西的真偽,自然顯得從容不迫。
“我不是說過了麼,東西太珍貴了,拿不準啊。”
訓了句,高德全皺眉道:“你們知不知道,真品的李廷珪墨,有多麼的可貴。當時奚家遷徙到歙/州(徽州),那裡有漫山遍野的黃山老鬆樹,是製墨最好的原材料。可是,再多的鬆樹也經不住幾百的砍伐。”
“所以,在李廷珪之後,經過一百多年,黃山老鬆樹差不多絕跡了。那些製墨名家隻好又重新改變了製墨的工藝。再加上李家的子孫後代,很多人步仕途,無人再承祖業。從此以後,李墨失傳,越用越,纔會那麼珍貴。”
高德全苦笑道:“一直到了清代,據說乾隆皇帝得了一塊李墨,由於心一直冇捨得用,所以留下來了。現在,這塊墨,就儲存在臺北的故宮博院。這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珪墨。”
“可是現在,這裡又突然冒出來一塊,你說我怎麼草率確定。”
高德全又歎氣起來,手指輕墨錠,臉上泛出紅。如果這塊墨真是李墨,那麼第一個鑒彆之人,肯定會在收藏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德叔,是真是假,難道就冇有確切的辦法鑒彆麼?”王觀也忍不住問道。畢竟,彆人冇他的能力,總不能他說東西是真的就是真的,要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出來才行。
“澤紋理,包括蟠龍圖與模糊鈐印,包括後麵的文字,看起來都冇有什麼問題。”
高德全評點道:“特彆是文字,顯德六年,仲秋,圭。顯德六年,那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年號。這年號是從後周太祖郭威一直沿用下來的,直到柴榮兒子恭帝柴宗訓繼位,還繼續沿用下去。也就是說,後週三代皇帝,一共七年,一直在使用顯德這個年號。直到後來,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奪了後周江山,才改元為建隆。”
聽到這裡,王觀敏銳察覺其中有問題,驚訝道:“德叔,既然李廷珪是南唐人,那這塊墨錠,怎麼會用後周的年號?”
“對呀。”俞飛白反應過來,點頭道:“這是一個明顯的破綻,所以德叔你纔會懷疑,這塊墨不是李廷珪墨。”
“不是破綻。”
高德全輕笑道:“以後,你們兩個,要多讀些書才行。早在顯德五年的時候,南唐就被後周打得俯首稱臣,儘獻江北之地,以求劃江為界。
“那時,南唐在位的還不是大名鼎鼎的李後主李煜,是他的父親李璟。被後周打敗之後,不僅稱臣去年號,為北周的避鋒芒,甚至遷/都到洪州,從此南唐國/力大損,埋下了亡/國/之禍。”
“也就是說,顯德六年的時候,南唐已經冇有年號了,用的是北周的年號。一直到宋太祖奪/位,改元建隆,南唐也要跟著使用同樣的年號。這也是為什麼,史學家稱李煜為李後主的原因,因為嚴格來說,他並不算是皇帝,而是北周北宋的臣子。”
高德全笑道:“所以說,顯德六年並冇有什麼問題。仲秋更不用說了,應該是墨錠製作的時間。至於這個圭,就有意思了。”
“如果,不瞭解李墨的話,看到這個圭字,一般人肯定會覺得,這是最大的破綻。或者乾脆覺得這墨不是李廷珪墨,而是其他人的作品。”
“然而,據人考評,李廷珪墨上,留下的款識。不僅有李廷珪三字全名,也有廷珪兩字,或者單獨一個珪字。當然,也包括了這個圭!”
高德全解釋道:“古代嘛,珪與圭,可能是相通的兩個字。也就是所謂的通假字,絕對不是什麼錯字。”
“那就是說,這東西是真的。”俞飛白驚喜道。
“難說……”
.................
有個關於主的調查,希大家參與。最後,求收藏推薦,請大家多多支援。
“唐代的時候,有個人奚鼐,是當時的製墨名家。他製作的易水墨,聞名天下。而後祖孫三代延綿經營,且技不斷改進,更是深世人讚譽。”
高德全娓娓而談道:“不過後來,由於唐末戰,奚家舉家遷至安/徽/歙/州。當時的奚家有一個奚廷珪的人,在繼承祖輩技的同時,努力創新,終於發明瞭一種新墨。這種新墨膠不變質、墨不變形,質量大大超過了祖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後來,這種墨得到了南唐李後主李煜的高度讚揚,並對奚鼐家族恩賜了自己的國姓。從此以後,奚廷珪就改姓而為李廷珪了,他的墨,也就被人稱為李廷珪墨,或者李墨。”
高德全估算道:“再之後,過了幾十上百年,歙/州改名為徽州。而李廷珪,也就被後人譽為徽墨的奠基人。”
與此同時,俞飛白也興致道:“傳說,李廷珪製墨,用料非常講究,要鬆煙、珍珠、玉屑、龍腦,和以生漆、鹿角膠、犀角、麝香等等名貴品,搗十萬次之後,才製作型。”
“所以,這樣的墨,堅如石,膩理,澤如漆,甚至於可以當刀來使,削木裁紙。”
俞飛白非常好奇,看著高德全手裡的墨錠,蠢蠢。
“如果,這塊墨錠真是李墨,的確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高德全沉道:“史書上有記載,南唐的一個名臣徐鉉,年的時候,得到了一塊李墨。然後和他弟弟一同讀書使用,一天研墨寫五千個字,卻整整用了十年之久。”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北宋一個大不小心把一塊李墨掉到池塘裡了。可能是這大太有錢,覺得下水撈墨太費事,乾脆不理會。等到第二年的時候,他又掉了一件比較重要的東西到池塘裡麵,立即派人打撈,並把李墨也撈了出來。”
“然而,經過一年時間的池水浸泡,那塊李墨卻仍然堅如初,表裡如一,澤如新。這個時候,那個大才意識到李墨的珍貴,視為珍寶而妥加收藏起來。”
說到這裡,高德全歎聲道:“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人歎,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由此可見李廷珪墨的稀罕可貴。”
“德叔,說了那麼多,那這塊墨錠,到底是真是假。”俞飛白急不可耐道。
“人家王觀還冇說話呢,你著急什麼。”
高德全恨鐵不鋼道:“又忘記了,凡事要冷靜。”
王觀躺著也中槍,隻好鼻子乾笑起來。他不是不急,主要是已經知道東西的真偽,自然顯得從容不迫。
“我不是說過了麼,東西太珍貴了,拿不準啊。”
訓了句,高德全皺眉道:“你們知不知道,真品的李廷珪墨,有多麼的可貴。當時奚家遷徙到歙/州(徽州),那裡有漫山遍野的黃山老鬆樹,是製墨最好的原材料。可是,再多的鬆樹也經不住幾百的砍伐。”
“所以,在李廷珪之後,經過一百多年,黃山老鬆樹差不多絕跡了。那些製墨名家隻好又重新改變了製墨的工藝。再加上李家的子孫後代,很多人步仕途,無人再承祖業。從此以後,李墨失傳,越用越,纔會那麼珍貴。”
高德全苦笑道:“一直到了清代,據說乾隆皇帝得了一塊李墨,由於心一直冇捨得用,所以留下來了。現在,這塊墨,就儲存在臺北的故宮博院。這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珪墨。”
“可是現在,這裡又突然冒出來一塊,你說我怎麼草率確定。”
高德全又歎氣起來,手指輕墨錠,臉上泛出紅。如果這塊墨真是李墨,那麼第一個鑒彆之人,肯定會在收藏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德叔,是真是假,難道就冇有確切的辦法鑒彆麼?”王觀也忍不住問道。畢竟,彆人冇他的能力,總不能他說東西是真的就是真的,要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出來才行。
“澤紋理,包括蟠龍圖與模糊鈐印,包括後麵的文字,看起來都冇有什麼問題。”
高德全評點道:“特彆是文字,顯德六年,仲秋,圭。顯德六年,那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年號。這年號是從後周太祖郭威一直沿用下來的,直到柴榮兒子恭帝柴宗訓繼位,還繼續沿用下去。也就是說,後週三代皇帝,一共七年,一直在使用顯德這個年號。直到後來,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奪了後周江山,才改元為建隆。”
聽到這裡,王觀敏銳察覺其中有問題,驚訝道:“德叔,既然李廷珪是南唐人,那這塊墨錠,怎麼會用後周的年號?”
“對呀。”俞飛白反應過來,點頭道:“這是一個明顯的破綻,所以德叔你纔會懷疑,這塊墨不是李廷珪墨。”
“不是破綻。”
高德全輕笑道:“以後,你們兩個,要多讀些書才行。早在顯德五年的時候,南唐就被後周打得俯首稱臣,儘獻江北之地,以求劃江為界。
“那時,南唐在位的還不是大名鼎鼎的李後主李煜,是他的父親李璟。被後周打敗之後,不僅稱臣去年號,為北周的避鋒芒,甚至遷/都到洪州,從此南唐國/力大損,埋下了亡/國/之禍。”
“也就是說,顯德六年的時候,南唐已經冇有年號了,用的是北周的年號。一直到宋太祖奪/位,改元建隆,南唐也要跟著使用同樣的年號。這也是為什麼,史學家稱李煜為李後主的原因,因為嚴格來說,他並不算是皇帝,而是北周北宋的臣子。”
高德全笑道:“所以說,顯德六年並冇有什麼問題。仲秋更不用說了,應該是墨錠製作的時間。至於這個圭,就有意思了。”
“如果,不瞭解李墨的話,看到這個圭字,一般人肯定會覺得,這是最大的破綻。或者乾脆覺得這墨不是李廷珪墨,而是其他人的作品。”
“然而,據人考評,李廷珪墨上,留下的款識。不僅有李廷珪三字全名,也有廷珪兩字,或者單獨一個珪字。當然,也包括了這個圭!”
高德全解釋道:“古代嘛,珪與圭,可能是相通的兩個字。也就是所謂的通假字,絕對不是什麼錯字。”
“那就是說,這東西是真的。”俞飛白驚喜道。
“難說……”
.................
有個關於主的調查,希大家參與。最後,求收藏推薦,請大家多多支援。